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嘯談秘史

    老是說"山上有座廟",現實中真發現了,一些有名的寺廟,道觀似乎真的都在山上建的,這是為什麼呢?中國佛教、道教都講修煉,修行,脫離塵俗,在哪能找到這樣的環境呢?必然要找到行人車馬少的地方,建設“山寺”、“道院”。“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和尚和尼姑出家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一個更好地修煉的場所,所以修建寺廟就一定要為這個目的服務,要以這個目的為中心。佛教寺廟的建設地址多建在遠離鬧市的深山。修煉最需要的環境就是氣場,尤其是強氣場能夠使人在修煉中極易入靜,達到最佳修煉效果。而道教建築,他們尊奉老子、張道陵等,建廟求仙,自己修行,使之長生不老,所以在廟宇建築設計時都要求在深山中,選擇天然勝地,利用人為與自然結合的設計手法,劃時代的建築,不墨守成規,做自由式的佈局。例如在懸崖絕壁處建廟,架橋,橋上建屋,有大有小,遠近不一,高低疊錯,樓臺殿閣建造其間。這樣一來,好像是仙山樓閣,仙人要在這裡下凡,或者作為迎接神仙的佳境,所以道教建築絕大部分如此,他們選址盡力在山路難以攀登的山頂或山懷之中。所以中國五嶽名山,中國道教十大名山大多數都以這種式樣出現,將廟宇建在山頂端。在山中或高山頂建造廟觀,主要目的是登高遠望,視野開闊,適宜僧人道士進行修行;環境優雅,遠離喧囂世塵,信教者要六根清淨,首先就要脫離塵俗才算是敬神,與世隔絕能潛心修煉。從神靈的角度看,造廟觀於高處,有居高臨下、超凡脫俗的含義;廟觀在高處界於天地之間,有利於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離天庭越近,寓意是向神靈靠近。使廣大信士(善男信女)思想開闊並體現仙界高不可攀、令人神往的意境。 當然,不是所有寺觀廟宇都遵循“登高遠望、居高臨下”這種規律,各種教義中都強調“因地制宜”。比如蘇州寒山寺、玄妙觀、定慧寺、文廟、西園寺等,均建在平地上。

  • 2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題主:那是因為修行者都認為自己修成正果以後,不屬五行之列、更在三界之外。在五行學說當中有土生萬物之說,而高山之上更有萬物精華凝聚之地。大多數廟宇都建在山上,這樣比較符合佛家出世的意願。

    特別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跟道教的很多教義相互融合吸收之後有了很多的共通之處。中國的佛門、道門歷來講究清靜無為,要想真正做到就不能被紅塵俗事所幹擾。所以佛家也好道門也好大多修建在僻靜隱蔽的深山之中。當然了,在山上建廟有很多原因。但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最為重要:

    基於風水方面的原因:佛家也講究五行、三界,在佛教的所有理論中認為,佛不屬五行之內,更在三界之外。修行之地就要儘可能地遠離五行三界了,在山上建廟上離天遠下距地深,還能遠離紅塵之地。

    儘可能的遠離紅塵,也避免了紅塵俗事對參禪禮佛的干擾。對於修行者來說,也可以避免無色財氣對自己的誘惑。

    佛家、道家都認為大山之中正是靈氣聚集之地,越是高山深谷越是天地靈氣旺盛之地。築廟深山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清淨無為進而加快修行程序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3 # 楊充

    先來看一段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從這短短的幾句文章可以看出山與神仙有關係,而古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寺廟建築的起源寺廟建築起源於印度。中國在南北朝時代大規模興建寺廟成風。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寺廟是佛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佛教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中國,從漢代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歷代的皇帝為了更好地統治人們的思想,利用佛教,道教宣揚其思想。這些寺廟建立在群山之上,顯示高高在上,遠離紅塵,威嚴莊重。 天人合一,人神同在。佛教是從西漢時期傳入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二者都講究一個安寧清靜,唯有建在山上可以脫離世俗凡塵,遠離世俗的喧囂。中國的傳統“風水”觀念,廟宇的選址是十分重要的。必須是建在風水好、吉利的、有靈性的地點,所以選址十分講究,大多數就建在山上。廟宇中人覺得房子建的高,可以更好的迎接神仙的降臨。所以大多數廟宇都是建在半山腰或者山頂的高處。著名的寺廟有哪些?靈隱寺:杭州命剎,傳說中濟公所在的寺廟。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武功發源地,習武人士夢寐以求的地方。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金山寺:《白蛇傳》故事發生地,水漫金山成語的由來。南普陀寺:閩南佛教聖地之一,廈門八大景。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 4 # 金吾文化

    大多廟宇都建在山上,大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山上的“地氣”更好二、山上適合清修

    我們先仔細來說一下:第一點“地氣”。自古至今但凡出名的宮觀都在山上,是因為山上“地氣”比較好,所謂地氣就是類似於山中雲霧的氣體,

    經曰:地氣者生氣也,生氣即一元執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

    故磅礴乎大化,貫通乎品彙,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陶促曰:先天地而長存,後天地而固有。蓋亦指此雲耳。這便是地氣,地氣是選正統宮觀的第一標準。

    大多廟宇都建在山上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山上適合清修,宮觀裡住的都是出家人,出家人是所住的地方,出家人不沾染紅塵事,所以出家人選的住址,大多是要適合清修,這些人隱藏於山林之中,尤其是道教出家的道士,這群人嚮往閒雲野鶴的生活,而在古時候,上山沒有現在這樣的路,人們很少進入到深山,山中更適合道教的出家人居住,所以宮觀往往都建立在山上。

    綜上所述:大多廟宇都建在山上,大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山上的“地氣”更好,二、山上適合清修,所以大多廟宇都建在山上。

  • 5 # 萬方談人生

    為什麼廟宇都建在山上?為了這件事,我認真查閱了有關資料,不要說還真沒有找到一個正式的說法,這樣也只有自己去猜想了。我認為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佛教與道教都稱為出世之學

    一,佛教與道教都稱為出世之學,講究出家修行,廟宇建在山上遠離塵世,這樣與出家的初衷也就相互吻合了。試想如果廟宇都建在鬧市之中,就不可能不受塵世的影響,就很難做到脫離紅塵了,我認為這應該是廟宇修建在山上最主要的原因。

    道家講究成仙,佛家講究成佛

    二,道家講究成仙,佛家講究成佛。一般在傳說中,世外的仙佛都是住在遠離塵世的地方,道教徒和佛教徒只有在脫離塵世的地方,就有可能與世外的仙佛進行溝通,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成佛成仙所需的時間。

    佛道修行都講究仙靈之氣

    三,佛道修行都講究仙靈之氣,在鬧市中可能缺少這種仙靈之氣,而這些仙靈之氣可能往往聚於風水寶地的山中。在山中修行可能更利於吸收這些仙靈之氣。

    四,便於管理,佛教徒也好,道教徒也好都要嚴守嚴格的清規戒律,在山中遠離塵世,也就遠離了紅塵的誘惑。這樣清規戒律就更容易得到遵守。

    山中可以開墾一些無主的田地

    五,在早期佛教香火不太盛的時候,佛教徒也得有田地養活自己,當時在山中可以開墾一些無主的田地。

    當然以上都是我猜想,真正怎麼一回事,應該有更加嚴謹的說法。

  • 6 # 趙日金141

    背圓周率,山顛一寺一壺酒。古時的佛教寺大多建在山上。道教的觀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是道教稱謂。佛,道,都是避世,寺,觀,一般避開人多的地方。

  • 7 # 禪文化學者

    阿彌陀佛,寺院在古代基本都是皇家建設的,皇家的思想與期望佔據了很多因素,再者一些開山祖師都是一個人哪有什麼材料費人力資源金錢來建設啊,

  • 8 # 四川良民

    傳說盤古王未開天地時,世界由人、鬼、神三派所霸佔。而這三派為了爭搶地界,一直相互撕殺,大打出手。鬧得滿世界一遍烏煙瘴氣,昏天地暗。盤古王一怒之下開闢了天地,為三派劃地為界,不得隨意侵犯,誰犯誰倒黴。具體劃分是:人住崗,鬼住凼,寺廟建在山包上。這句民間諺語一直流傳至今。而且一直被人們所取用。

    “人住崗,鬼住凼,寺廟建在山包上”。其含義就是人要依山崗而居,不受大山威脅,不怕積火淹沒。鬼住凼,就是鬼要住在低窪僻靜的地方,不能太過張揚,讓所有人不得遠遠地抬眼就能見著。寺廟建在山包上,就是說寺廟是供奉神靈的地方,應離天的距離越近越好,才能與天上的神仙交流。

    所以盤古王對這三界的劃分時,還套上了符咒,誰掠界誰倒黴。如人不依山崗而居,不是被大山踏方掩埋就是被洪水淹沒。鬼要想佔據人的居住地,太顯眼會被人的眼光刺死而絕戶。如果寺廟建在人鬼居住地,離天上的神靈就越遠,就會失去靈性,自然就會被遺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家的定製傢俱既有質量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