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情感電臺傑西

    第一梯隊,唱黑臉

    這個梯隊的父母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他們學到了各種“正確”的理論,卻忘記了自己當年是怎樣長大的。於是,那些頑皮、淘氣和破壞力,一切孩子本來該有的樣子,都成了他們眼裡的不堪。

    他們教育之心太切,彷彿如果不當下、立即、馬上對熊孩子進行教育、矯正,這些今天的小毛病就會發展成明天的大問題,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們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就是一款遊戲的名字——“大家來找茬”,永遠盯著孩子身上的短板,不停地提醒、講道理。一個人的缺點是永遠也改不完的,所以他們永遠在為孩子操心。

    幾季《爸爸去哪兒》中以嚴厲著稱的爸爸都屬於這個梯隊。

    他們累不累?當然累。

    第二梯隊,唱白臉

    這個梯隊的父母接受了愛和自由新教育理念的洗禮,也認同這個理念。他們的問題在於,把深刻的問題庸俗化了。

    愛和自由,本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本真的互動連線,他們卻粗暴地理解為放任不管。正如小巫前一陣所說,無條件養育不是無原則寵溺。愛和自由的養育原則之所以被很多人誤解,很大程度上是為這種跑偏的理論背了黑鍋。

    很多唱白臉的父母其實都是從第一梯隊裡轉投來的。往往是當他們發現唱黑臉行不通了,就矯枉過正,轉唱白臉。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關於孩子玩電遊。唱黑臉的時候他們嚴防死守,像防賊一樣防孩子。一旦發現圍追堵截那一套確實行不通,就病急亂投醫地走向另一個極端——放任不管。

    他們很委屈——不是說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嗎?我都已經給了他自由了,他還是這麼不自覺,到底要我怎麼做啊!

    他們累不累?肯定累。

    第三梯隊,唱花臉

    這個梯隊的父母段位高,套路深。他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他們既不唱黑臉,也不唱白臉。他們的招數是——溫柔的堅持。

    飯前想吃糖?不給吃就哭?好,我不會罵你,也不會順著你,我就抱著你,跟你共情,等你哭夠了,我們再好好吃飯。

    前兩個梯隊的父母經營的親子關係有明顯的缺失,自然算不上理想。第三梯隊溫柔的堅持,總的來說肯定比亂髮脾氣有進步。但它的危險在於,把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公式化。

    這兩年,“共情”、“溫柔的堅持”等理念被經常提到,幾乎已經到了快被用濫的程度。理念本身沒問題,但如果一遇到孩子不按自己意願來的時候,就搬出這個“公式”,用了頭腦卻沒走心,恐怕也難逃軟暴力的隱形控制之嫌。

    在看似正確的程式化處理下,父母的不足之處被掩蓋,又偉大又光榮又正確,簡直無懈可擊,佔盡優勢。正面角色他們演了,好臺詞也都讓他們說了。孩子啊,你要再不成材,就是你自己的問題咯。

    看到這裡,父母們可能要說了,黑不行,白不行,連折中都不行。到底怎麼才行?

    其實越是看似複雜的問題,往往有最簡單的答案。是我們太把教育孩子當回事,反而忘了,答案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榮格曾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

    如果要通俗地解讀這句話,也就是近幾年人們常說的“育兒先育己”。

  • 2 # 使用者zy瘦鳥

    我覺得父母太過嚴厲不好,父母不是雕刻師,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刻出自己想要的雕塑。如果父母太過嚴厲還有可能會教出這樣的孩子:

    1、養育出一個唯唯若若的“聽話”的孩子

    在父母太過嚴厲的高壓試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任何一絲“反抗”都會被毫不留情地壓制,在嘗試無果之後,孩子就會變得麻木、懦弱、無力,就只能變成一隻扯線的木偶,看似成了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但卻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只是成了父母所期望的那個人而已。

    2、養育出一個叛逆反抗的孩子

    其實父母的嚴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父母對孩子無能為力的一種表現,他們只能透過強制的手段來要求孩子服從,可對於某些孩子而言,他們會不斷地積累自己的力量,直到他們認為自己足夠強大時,他們就會反抗。

    一味的嚴厲已經被大量的事實證明了不是養育孩子的良方。父母更應該學會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平等而尊重地陪伴孩子成長,這才是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父母養育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木偶”或者“敵人”。太過嚴厲,讓孩子沒有個性,做事怕這樣那樣,沒有自信感,不敢面對生活。

    所以,父母太過嚴厲,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得到尊重,以理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評出散打王時期的五大高手,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