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貝貝搖桃

    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科情況,比如孩子數學成績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我們知道,不同的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科優勢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數學基礎是比較差的,那麼就不要去講一些太高難度的題目,儘量以簡單題和中等題為主。那麼可以從這兩點入手:

    (1)瞭解孩子的薄弱知識點,針對薄弱知識點制定量化的小目標,不要貪多,日進一步,逐漸積累。

    (2)在輔導時把概念,公式等基本知識點給孩子講透徹,很多孩子不會寫題是因為對課本最基本的概念,公式理解不透徹。

    其次,在輔導時可以運用靈活的方法。比如以下兩種:

    (1)在輔導時注意適當的方式,儘量類比一些孩子容易理解,方便理解的生活例子,這樣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讓孩子在理解的同時有具體的參考模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的實物。在講解圖形拼接問題時,可以用用樂高玩具或者模仿等玩具來模擬,這樣一方面孩子可以藉助實物來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2)在輔導時還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平臺。有時你的思維和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因為你並不是老師,對相應的學科知識並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你只是知道題怎麼做,只是按你自己的方式講解,而孩子能否理解就不得而知了。而藉助網際網路平臺,我們可以自己在網上學習專業老師的解題思路,語言表述還可以直接讓孩子學習相應的影片。這樣可以把你不會的不擅長表達的意思,讓網路上專業的老師解決。

    再次,在輔導時一定要注意鞏固。

    輔導後要及時讓孩子鞏固。在輔導時,孩子能理解,不一定就代表孩子會做題,孩子是真的理解還是表面的理解,透過孩子自己寫題就很能反應問題,在孩子寫題時一方面可以看孩子是否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孩子理解的程度,寫題是否流暢。

    另外,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配合孩子的理解節奏而不是按自己的節奏灌鴨式講解。

    孩子的理解速度不一定跟的上來,在講解時嚴禁自說自話,不要以自己為中心,而要把孩子放在中心,讓孩子多提問多回答,你在講解的時候要擅長多給孩子拋問題,多給孩子提問的機會。

    最後,對於孩子要多鼓勵。

    在輔導時,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要太過於急躁,對於孩子找到孩子的優點,多給予鼓勵,這樣孩子也會願意學,不然孩子在學習時會帶上排斥的情緒。那麼,你的講解他可能完全聽不進去,更沒有效果了。讓孩子願意說,願意學,這樣輔導才有效果。

  • 2 # 可期Yx

    輔導孩子數學題的時候,怎麼教都不會,該如何是好?

    一、如果是孩子理解的問題,那麼就需要解決思維的問題。比如數學上距離的問題,一般孩子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有一小部分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就像有些人分不清東南西北一樣。我們需要讓孩子真正的感受距離,先用尺子畫,如果還不能理解就用行動來證明,同比例的縮短距離來演示。例如題目是20公里,我們可以用20米來比喻做,讓孩子自己走或者跑,測時間來理解距離的問題。透過這樣的方法,孩子很快就會理解距離問題。

    二、數學題都是有一定的連貫性的,一些孩子沒有學會基礎的數學,到了後面自然就跟不上了。這個時候,需要進行基礎知識的補充,可以整體從最基礎的補起,也可以就一道題,從最基礎的知識進行一點點的講解,讓孩子全部掌握,理解。後一種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講一道題需要太多的時候,比如兩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不要急躁,也不要氣餒,慢慢來,經過一定的時間,孩子就會把原來拉下來的知識全部的補起來。慢慢的就跟上進度,再講的時候就懂了、會了。

    無論什麼情況下,都需要輔導人員的耐心,準確的分析好孩子的狀態,便於更好的輔導。沒有輔導不好的學生,只是需要足夠的時間!

  • 3 # 星火123

    很多家長教小孩數學題,經常抱怨“怎麼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做呀?”“不是講過的嗎怎麼又錯了?”“教了這麼多次你都不會,怎麼這麼笨呢?”家長在輔導孩子數學問題時,經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該如何是好呢?

    我給您四個建議:通,退,慢、賞。

    一、通。家長一般介紹過完整的義務教育,甚至讀過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生,有較完備的知識體系,理解問題能夠融會貫通、一點就通,但孩子沒有。因此,要把一個簡單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講解清楚、透徹,家長要對數學教材瞭解、精通。如學習數字的加法,若孩子還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如果家長講解進一法,用抽象邏輯思維的方式去講解加法,孩子肯定一頭霧水。

    二、退。家長教孩子知識要退到孩子可以接受的地方,即發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每個孩子的知識儲備不同,理解知識的能力不同,家長切莫拔苗助長,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小學一年級後,還會把加法運算當做減法來做,多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比較粗心大意,還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減的意義,混淆概念造成失誤。家長不要因此過多責罵孩子,最好藉助身邊的實物給孩子講解加、減各代表什麼。

    同時,讓孩子多讀課外書,家長可以一同學習,不拘泥於某個學科,應廣泛涉獵,尤其是科普書、名人傳記等等,要讓孩子從書中體會知識的無窮魅力,不斷尋找學習的精神動力。

    三、慢。有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毒害了很多家庭,它讓很多家長、孩子產生了極大焦慮,給孩子增加了很多學習壓力。君不見,奧數、音樂考級、強化班、輔導班等等五花八門,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家長疲於奔命,孩子苦不堪言。再加上成堆的課外作業,真把他們柔弱的還未發育完好的身體壓得喘不過氣來。家長切勿急功近利,應多陪伴孩子,在與孩子的交流、生活中點點滴滴去教育他、影響他、促進他。在教數學題亦是如此,給孩子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孩子知道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理解知識,消化知識。

    四、賞。當孩子反應慢,記憶力差,不能理解數學知識時,家長要有耐心,更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數學老師溝通,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在校期間能給予適當指導和訓練,並及時鼓勵。其次,家長以身示範,營造積極向上、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保證孩子有樂於學習的積極心態。最後,不以成績定輸贏,學習過程才是最值得重視的。

  • 4 # 明老師初中數學課堂

    孩子學不會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因為數學是一門前後知識銜接非常緊密的學科,這些基礎知識可能是解題所需的前提條件,如果基礎不紮實解題肯定會遇到困難;

    二是邏輯抽象能力不夠。很多孩子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傾向於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的一些事例聯絡起來進行理解,如果題目比較抽象,就需要將其轉化為一些具體的例子對孩子進行輔導,這樣才有利於他理解和掌握。

    對孩子的輔導要講方法,有耐心,很多父母都是一邊學一邊教,這樣才能與孩子共同進步,加油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毛經常掉髮,怎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