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上一年級,同樣的題型講了好多遍自己也說聽明白了卻老是錯?咋辦?
11
回覆列表
  • 1 # 幻世魔王

    聽懂跟學會是兩件事情。

    聽懂之後,一定要在腦海中完成,把整個題目和解題過程捋一遍。因為每個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是不同的,所以單單完成一兩次重複過程,也許並不能幫助你徹底弄懂。

    很多情況下,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讓他把整個思考的過程自己來一遍,這個學習效果要好過父母為他講解很多遍。

    同時讓孩子自己做老師,給家長把這題講一遍,如果他能夠完完整整,不在你的提示下,把整個題有理有據的講出來,就絕對弄懂了。一般說來,教一遍比講一遍,記憶會更深刻。

    不過當時或者說最近幾天弄懂,並不是整個事情的結束,他應該把這道題留在錯題本上,定期進行翻閱,直到這道題深入骨髓。

  • 2 # 小滿過大河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給孩子講過的題目,孩子還總是出錯。

    經常有家長會說:“都講過3遍了,還是做錯,怎麼辦?一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但越講,她越錯,還不如不講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其實,有可能是家長陷入了“自嗨”的誤區。我們自認為,既然講解了這麼多遍,孩子一定是能聽懂的。但實際情況是,孩子只是裝作懂了。這個鍋,其實需要家長來背。因為,家長講題的時候,難免會有情緒,尤其是講解了好幾遍之後,孩子雖然對知識的認知能力有限,但對情緒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我們家長的這種不穩定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孩子自然就想告訴你她明白了,來擺脫這種讓孩子緊張害怕的氛圍。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是需要家長這邊先來改變。

    1、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給孩子安全感

    我們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老師,在面對自家的娃,難免會關心則亂。這時候,很容易不耐煩,或者生氣。這時候,孩子一緊張,自然導致思考更不順暢,理解不到位。而孩子的這一表現,反饋到家長那裡,自然家長會更生氣,孩子會更害怕。導致惡性迴圈了。

    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的情緒有波動時,儘量先暫停輔導,等自己情緒穩定了,再來解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一直處在一個比較有安全感的狀態,更利於她去思考、學習。

    2、因材施教,時刻注意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年齡比較低時,對一些抽象的事物或者陌生的事物是無法建立有效認知的。而成人侷限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切身感受到這一點。這個現象,叫“知識的詛咒”,意思是懂得一件事情的人,是很難理解不懂的人的感受的。

    所以,孩子聽不懂,大機率是你的講解方式不科學。給孩子講解知識,一定要多結合實際的事物,避免抽象化。

    比如,講解立體圖形,就直接帶著孩子剪裁拼接,幾張紙就能讓孩子明白。

    3、合理提問,避免孩子裝懂

    避免孩子裝懂,可以設定合理的提問,讓孩子來回答,就能檢測出她的理解程度了。這比單純地問“聽懂了嗎”更有效果。而且也能讓你發現孩子的理解漏洞,適當加強講解。

    而且,也能透過一步步提問,發現孩子的認知到什麼程度。

    例如,很簡單的加減法,孩子總算錯。有可能,是孩子沒有真正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比如,有的家長會問,你有3個梨,2個蘋果,一共有多少水果。有的孩子,知道3+2=5,但到這道題裡,孩子就蒙了。因為,她沒有把實物的類比抽象成數字的能力。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把抽象的這個環節加強。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當然就能回答正確。

    所以,遇到給孩子反覆講解,孩子還是出錯的問題——

    要保證自己的情緒穩定;

    看下自己的講解方式是不是有問題;

    透過提問,瞭解孩子的掌握程度。

    透過這系列操作,自然就能規避這個問題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組建活豬採購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