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堃育兒經
-
2 # 姚二胖
兒童繪畫包含三個階段,塗鴉期,象徵期,圖式期。我學習美術有十年之餘,並且有兩年的美術培訓機構的教學經驗。請您開啟影片來觀看的我的個人見解和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3 # 教育孩子早知道
在藝術教育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為此,他把兒童繪畫發展分成了六個階段。
1、塗鴉期(2-4歲)
塗鴉期是兒童自我表現的第一個階段,具體來說又可以細分為隨意塗鴉、縱橫線塗鴉(或稱有控制塗鴉)、以及命名塗鴉三個小階段。
2、樣式化前階段(4-7歲)
樣式化前階段是兒童作首次的表現嘗試,這個階段對於孩子對環境的接觸漸擴大,對世界的探索大於自身身體的操控,兒童開始有意識的作具象表現,能發現現實、思想與繪畫之間的關係,因不斷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變其繪畫概念與形象。
在風格特點上,樣式化前階段的兒童人物繪畫以蝌蚪人為主,無空間秩序表現,物體星羅棋佈,色彩與畫面中形象的關係由兒童喜好決定。反之,如果這個階段的兒童仍然停留在塗鴉,即使是有秩序的塗鴉狀態,也或許顯示其認知發展未達到本時期兒童所能畫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徵影象。因此可能有發展遲緩或某些知覺、情緒和生理的問題,應當進一步的診斷評量。
3、樣式化階段(7-9歲)
樣式化階段是有形體概念的形式,這個時期會發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繪畫符號,圖示是型態概念的表徵,代表兒童對視覺物件的一種明確概念,也是一種象徵性的圖形。
這個階段的兒童繪畫有明確的人物概念,經常出現人物圖示,他們會突出強調一些重要的部分,或者省略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在空間表現方面形式多樣,會出現基底線(baSe line)和天空線、展開或折迭畫法、多視點同存一畫面、X光畫法、不同時間同存一畫面等。而且在色彩使用方面,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可以發現真實色彩,脫離了主觀用色。
4、寫實萌芽期(9-11歲)
寫實萌芽期是兒童繪畫發展上具有戲劇化發展的時期,也是夥伴意識萌發的時期。先前的圖示概念已不能滿足兒童的表現需要,他們開始從事與外在視覺物件有關聯的表現。
這時期的孩子對環境與視覺物件有較多的知覺,在繪畫表現上嘗試呈現其視覺概念的真實性,具有強調非現實想象的傾向,注意到物體之間的比例問題也漸漸具有抽象思考能力。圖畫的形狀內容不再那麼呆板,且描述較多環境的細節部分。
5、推理階段(11-13歲)
推理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批評意識。也由於批判性自決能力增強,雖想如實表現,但還不能充分作寫實的表現。這個時候,他們開始重視製作的結果而非創作的過程。
根據孩子知覺反應的不同,在繪畫上會表現出視覺型於與觸覺型兩大類。前者注重視覺刺激,關心色彩、光影的變化及透視的空間;後者則強調主觀經驗、情緒特性或身體感覺的表現,有如表現主義者。但是這 兩種型別也並非是涇渭分明的,有很多的孩子會介於這兩種型別之間。
6、青春期危機期(13-17歲)
青春危機期是兒童美術發展的決定性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成長為青少年,他們面臨著身體、心智與情緒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也是青少年創作活動的危機時期。
到了這個時候,很多青少年已經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判斷意識,創造力開始遇到發展瓶頸,其中一部分人開始對繪畫失去興趣。
回覆列表
1. 塗鴉期(1~3 歲):幼兒拿起畫筆畫畫,與其說是畫,不如說
是玩。無目的地亂塗亂畫,是幼兒基於對筆的興趣,也是幼兒對自我的
發現。幼兒的塗畫是沒有規則和不受客觀影響的,這是人繪畫能力的最
早表現。這一時期是兒童繪畫的萌芽狀態,需要家長細心地觀察和耐心
培育。家長應積極參與兒童的繪畫遊戲,多與兒童進行交流,與兒童共
同在“塗鴉”中做繪畫遊戲,使兒童創作的無意義圖形成為有內容的符
號圖形,及時更換幼兒使用的色筆,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 象徵期(3~6 歲):這一時期的兒童試圖用圖形來表達頭腦中
感知的具體事物,兒童在幼兒園接受了初期繪畫教育或是受同齡夥伴的
影響,開始能夠使用線條和色彩表達思想意圖。但這一時期孩子的腦和
手還不能協調一致,所畫出的物象頗為誇張,表現出兒童強烈的主觀感
受和表現慾望。兒童象徵期作品的特點是:製作幼稚簡單,線條不流暢,
形象近似於符號。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繪畫環境,給
他們準備好繪畫工具,並教給他們使用各種工具、材料的方法。為了發
展兒童的觀察力,應該讓孩子多參與各類活動並多接觸大自然。注意培
養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及時地對兒童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兒童保持對
繪畫的濃厚興趣。
3. 造造期(6~8 歲):兒童經歷了兩個年齡階段的塗塗畫畫,有
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在這一階段作品中,對造型有了較為明顯的認識
和理解,線條變得較為流暢,表達意識的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我為中心
的表現更加體現在畫面上,喜歡鮮豔的對比用色。在這一階段,兒童創
作慾望高漲,是繪畫活動的高峰期。家長應特別注意引導兒童接受正確
的指導,避免兒童過於單一化、成人化、概念化的傾向,那樣會導致作
品失去兒童畫的特點和意義。
4. 再現期(8 歲以後):在這段時期裡,兒童一般在學校接受了
較為規範的繪畫教育和訓練,心理和生理條件逐漸成熟,開始追求成人
化的審美標準。他們對形象有了初步掌握,開始追求準確性,比較注重
作品的寫實性。這種觀念的改變,使兒童對自己過去的繪畫表現出懷疑
的態度,甚至有時會產生失望的情緒。兒童的志趣會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部分兒童可能會放棄繪畫,興趣轉移;另一部分人渴望能像成人那樣
畫出客觀的逼真效果。處在這一轉型時期,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這一部
分兒童進入專業技法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