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卡路里老師

    我很推薦減脂的朋友準備這個利器,在關注體重的同時,定期測量皮下脂肪厚度,以監督自己剪掉的到底是肌肉,水分還是脂肪!

    這個器材大家普遍叫法是皮脂鉗。我們從以下幾點聊透它哈:

    第一:現在比較多的測量皮脂的方法有這麼幾種:

    (1) 生物電阻抗測體脂:家用體脂稱,商用體成分分析儀

    (2) 皮褶厚度:皮脂鉗

    相比之下,後者要精準的多,前者和測試者的衣物材質,運動前後肌肉緊張程度,飯前飯後狀態都相關。但是因為皮鉗有人為技術操作的臺階,更多健身房選擇的還是較昂貴的“體成分分析儀”,而在國家運動隊,教練監督運動員還是用皮脂鉗哦!

    第二:測量部位

    這個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你可以選擇多部位更精準測量,也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的部位做快速測量,同時性別不同選擇部位也可以有差異,我聽過很多不同角色的人講授,測量部位都不同,有根據專案需要,有根據個人喜好,卡卡的總結建議是:

    1- 每次測量的部位要相同

    2- 可以身體上中下各選擇一個部位,如手臂+腹部+大腿

    3- 可以按照個人關心的部位,比如你更關心腹部脂肪,或者拜拜肉,那就把這兩個部位加進去。

    4- 因為全身體脂的百分比可以根據測量的資料經過公式計算得到,一些網路上的公式會固定要求你測量的部位。

    上臂部:拜拜肉(肱三頭肌)的中間點

    背部:右肩胛角下方。

    腹部:右腹部臍旁2cm處

    腰部:髂前上棘上方2cm處

    大腿:股骨中間位置

    除以上主要位置,還有一些分別針對男女不同的測量位置可以供你參考:

    第三:使用方法

    這個是重點哦,取決於你測量的是否準確。

    手法是關鍵: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如圖捏住脂肪層

    皮脂鉗測量位置距離手指1cm(見上面舉例圖中的手法)

    第四部:資料讀取

    皮褶捏起以後,快速讀取資料,避免脂肪滑脫造成誤差。如下圖讀取:

    記錄下你測量的資料,減脂計劃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再來測量這些部位,看看自己的進步吧!

  • 2 # 魅惑豐

    測量方法:

      1.選取腹部、大腿前正中、腰部、肱三頭肌做為測量點。男性需要增加測量胸部,女性需要增加測量腋下。

      2.穩固的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抓住面板。拇指及其他四指的位置至少距離被測位置1釐米(0.4英寸)

      3.用拇指和食指大約將皺褶提起8釐米(3英寸),並且使皺褶線與面板長軸垂直。長軸與面板織染的乳溝線平行。為提起褶皺,脂肪組織越厚,拇指與其他四指之間分開的越大

      4.測量時保持皺褶抬高

      5.讓體脂夾的爪與皺褶垂直,距離拇指和食指1釐米(0.4英寸)遠,慢慢放鬆體脂夾的壓力,力度應以鎖釦剛剛滑入為準。(如下圖)

      體脂夾的力度

      6.壓力已經釋放之後,過1到2秒(但在4秒之內)。記錄皮褶的厚度,記錄的資料要儘可能的精確,以精確到0.1毫米為佳

      7.在每個地方至少測量兩次,如果資料變動超過2毫米或10%,需要再次進行測量

  • 3 #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首先明確一點:我們用的是4點測量法。是根據所測試的身體部位的數量命名的。

    方法:

    1.先確定測試人的意願,再進行測試。

    2.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皮褶(約長8釐米,方向與所測平面垂直)並向上提起。

    常用部位:

    腹部:肚臍右2釐米處。將卡鉗位於水平面進行測量。

    肱二頭肌:垂直抓住手臂肱二頭肌前側的中部。

    胸部:腋窩最高點與乳頭連線的中點,斜向測量(男性);腋窩最高點與乳頭連線的三分之一處,斜向測量(女性)。

    腋部:腋中線與胸骨劍突所在平面的交會處,將卡鉗位於水平面進行測量。

    肩胛下角:肩胛骨下角下部1~2釐米處,斜45度測量。

    髂嵴上部:腋中線沿線與髂嵴交匯處,斜測量。

    大腿:大腿前側上部二分之一,水平測量。

    肱三頭肌:上臂後方,肩胛骨肩峰和肘部鷹嘴連線的中點。水平測量。

    值得注意的:

    3.使肌肉輕微收縮,或者手指滑動以確保測量的是皮下組織(脂肪層),不是肌肉。肥胖人群測量時,可增大手指抓住的面積。

    4.卡鉗的正面朝上,位於抓住皮褶的手指下方1釐米處進行測量。

    5.所有測量部位都位於身體的右側,每個部位測量2~3次,精確到毫米。如果每次測量的誤差大於3毫米,那麼需測量第4次。

    6.重複測量時要先放開已經抓起的皮褶,再重新抓起測量。

    如圖:

    如果你足夠努力,這個資料包絕對能讓你從小白變身“大牛”!快來領取資料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群中,那些不管老師發個什麼,立刻刷屏“收到”的家長,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