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思地理
-
2 # 明湖小樓
環境,無疑就是最大的外因。相對於在學校自習室的學習,居家學習就是個舒適區,可出現的誘惑太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也就增多。所以,在進入複習狀態之前,選擇或者創造一個安靜獨立的環境十分重要。當時準備考研複習的時候,我是七月初辭職回家全力備考,刪除了手機和電腦上很多的娛樂軟體,只保留了學習能夠用到的部分,把能夠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儘量移出視線之外,以最大限度保證不分心。
自控力,學習方法,對考研的決心,這些都是內因。關於自控力,這個因人而異。我認為取決於本人對考研的決心。我有一個同學,本來沒有打算考研,畢業後就參加工作,期間遭受各種挫折打擊,遂於九月份返回學校開始複習準備參加考研,三個多月的時間對於備考來說頗為緊張,時間緊任務重,這哥們也是一猛人,早出晚歸,熱桌子冷板凳鐵硯磨穿,愣是一戰上岸。所以,心態十分重要,甚至決定其他很多東西,有了一顆倔強的心,環境這種外因就不在話下了。當然,學習方法也很重要,不過方法沒有萬能公式,適合自己就好,選好適合自己的方法,沉下心來堅持,肯定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後,預祝21屆考研的小夥伴們都能夠魚躍龍門,蟾宮折桂!
沒心情複習原因分析:
客觀因素:家裡沒有相應的學習氛圍,誘惑太多,雜事太多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主觀因素:對考研的重要性、難度認識不到位,個人的自控力差!
我覺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從原因出發並且在心理認識和實際行動這兩個方面上進行突破。
心理認識層面——激勵自己首先,你要再次明確自己考研的動機!你要不斷暗示自己一句話:低階的慾望透過放縱自己就可滿足,而高階慾望只有透過煎熬才可獲得!
其次,要明白明天的成功必然是今天努力的結果。這個世界雖不完全公平,但要相信你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你的頹廢也必然會捉弄你的命運。我有兩次考研的經歷:第一次恍恍惚惚不想學習,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時就知道自己不會成功,但到最後看到結果時還是很痛苦、後悔;第二次我下定決心要成功,改變以往懶散、敷衍的學習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即使在家學習),那時已經想到我一定會成功!
最後,你要明白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式不允許你不努力。今年教育部提出了要擴大研究生的招生數量,這對於考生來說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說明考研的難度降低了,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以後研究生就業問題會比較嚴峻! 如果不努力學習以後憑本科學歷(重本除外)很難和研究生相爭。
實際行動層面——強迫自己首先,制定嚴格的複習計劃本人二戰是從7月份開始在家學習的(已畢業,學校不讓住),因為第一次的失敗,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我在家學習了兩天適應了在家的節奏、效率之後就制定了每天的計劃、任務量。
沒有心情複習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迷茫,不知道要幹什麼、從哪兒做起,所以不要低估計劃的制定。
其次,強迫自己完成每日計劃制定好的計劃如果不去執行也是白費。將複習計劃張貼在醒目的位置,不斷提示自己今天要學習的東西、要背的單詞。強迫自己完成每日計劃,然後把放鬆當做給自己的獎勵。
最後,勞逸結合,穩步推進。在家複習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習累了,可以全身心的放鬆一下而不用看別人還在學習自己心裡矛盾。
本人二戰在家複習的時候只在白天學習,晚上的時間用來放鬆。這樣不至於讓自己精神過度緊張,有張有弛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