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堃育兒經

    因此,只有讓孩子充分體會“擁有”所帶來的安全感,才能幫助他去面對因“分享”而“失去”時的焦慮!所以粑粑麻麻不能一味的鼓勵孩子“分享”,而應該讓孩子先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感受“擁有”,確定自己的支配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只有讓孩子先學會“擁有”,然後才能懂得“分享”。

    2 / 接受“分享”需要時間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智發展和技能發展不同,頻繁的鍛鍊不一定可以達到迅速的效果。這往往需要足夠的時間,甚至會出現進步與退步交替出現的情況!

    因此家長在引導的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每個孩子的心理發育都會有差異性,有的略早,有的略遲。不能因為別的小朋友已經學會分享了,就覺得自己的孩子到現在還不會是有問題的。孩子有權利按照自己的規律來成長。

    3 / “分享”中缺失的樂趣

    孩子做一件事情可能是因為想要模仿、好奇探索或是愉悅感。但如果只能體會到失落、焦慮和被強迫的話,誰還會高高興興去做呢?其實道理誰都懂,可就是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有沒有做過以下的事情?

    1.不聽孩子想法,一味地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2.因為孩子不肯分享或傷心哭泣而不停數落他。

    3.鼓勵孩子分享的同時誇獎別的小朋友做得好。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會願意嗎?與他人分享,不僅意味著被否定,還要失去心愛的東西。在孩子的心裡,根本感受不到快樂,又怎麼會與他人分享呢?

    尊重孩子的決定

    孩子也需要尊重,他有權決定怎麼處理自己的東西。傾聽他們的想法其實也很重要哦!~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或替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明確表示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家長最明智的態度就是接受,告訴他:“如果你真的不願意,當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只有當確定“我的東西我可以掌控”,孩子也就更容易去答應分享了!

  • 2 # 我是小莉呀

    孩子分享有所保留我認為是對的,主要還是看孩子分享的意願,如果他不願意分享不要去強迫,他自己的東西他有權利去分配

  • 3 # 馬文霞

    真巧,我最近正在和我家的兩個寶貝關注,關於分享這個問題,我給他們灌輸的理念,在分享過程中有所保留是必須的。

    大家是不是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場面,寶寶苦著一張小臉,寶媽苦口婆心的說寶貝,你要學會分享,幼兒園不是都教給你們了嗎?要分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分享才是快樂的。可是你看看,在寶寶的臉上,能看到快樂嗎?

    我是這樣跟我家的兩個寶貝說的,你想跟小朋友分享你的這個玩具嗎?如果不想你可以說不!寶貝,這個東西是你的,你有權利做主,我不會逼你。分享不是必須的,我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的是主權問題,不能用分享來綁架孩子,讓他喪失了主權意識,以委屈自己的代價去分享,這個後果挺嚴重的,如果寶寶透過分享感到了快樂,還用我們逼他嗎?

  • 4 # 暮雨爸爸的春天

    孩子很小的的時候,就要學著去分享!不管是玩具也好,還是吃的,以及其它好玩的!沒有上學,過集體生活之前在家跟父母學著去分享,言傳身教!6歲以前是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不能太自私了!將來真正上學以後才能更好的融入一個集體!健康快樂的成長!

  • 5 # 蘑菇貓仔仔

    讓孩子在分享中有所保留,這是對的。“佔有慾”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孩子,佔有慾特強,比如媽媽抱一下別的小朋友,就會特別生氣,不願意。做家長的應該理解,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而是要引導她們,體會分享中的樂趣。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當父母的朋友來借某樣東西時,告訴孩子“媽媽會把自己的東西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當父母在吃一樣東西時,孩子也想吃,告訴孩子“媽媽在和你一起分享好吃的”。要讓孩子有和別人“分享”這個想法。

    然後,要讓孩子體會到分享帶來的快樂。當同齡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時,引導她們玩玩具交換的遊戲,在遊戲中體會分享的快樂。

    最後,要允許孩子在分享中有所保留,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珍視的東西,是不願意和任何人分享的。這時不要強迫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分享是痛苦的事情。有的東西可以分享,有的不可以!!!

  • 6 # 我不是天空的那朵雲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讓孩子在分享玩具等學會中有所保留是錯誤嗎?你們怎麼看?我個人的看法是:首先分享和等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分享:為什麼要讓我分享?我不喜歡分享這是我的,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唯我獨尊,而作為家長的我更看重的是孩子內心的想法,先尊重和理解他的行為,如果不想分享也不強迫要求,可以找其它方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又或者讓他們各自想一個更好玩的想法,鼓勵他嘗試。第二個問題是等,在等的時間裡孩子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孩子會判斷等了玩具是否會給他玩,得不到我會怎麼辦。家長要理解孩子此刻的心情,按撫他並告訴他等是一種規則,舉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給於他信心,鼓勵他相信他能做到的。

    以上個人的想法,希望對您有用。

  • 7 # 藍寶圖

    你想要孩子在分享當中有所保留,我想也是為了保護孩子吧。

    分享這個事情,還是要看孩子的,如果是孩子自己願意,心甘情願去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那就可以讓他做這個動作。

    但是在這個情況下,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裡變化,有些孩子在開始分享玩具的時候會很樂意。

    但是如果其他的孩子沒有跟他有同頻的動作或者是分享出去的玩具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不好的感受和體驗。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分享出去以後會產生的幾種結果,然後也讓孩子清晰的知道這幾種情況。

    如果是孩子​不能理解你讓他有所保留的這份心。那就要告訴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孩子不願意,那一定不能強行要求孩子做分享的動作,這樣反倒會適得其反,孩子以後都不願意再去分享了。

    這個過程裡,分享的心態是很重要的,至於小孩子願不願意去做,我們家長做好引導就可以了,不必太強求,他理解了其中的道理,以後在引導也會很快。​

  • 8 # 愛寶寶的媽媽Lucky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是錯誤的。

    還沒有上升到這個高度。就像大人一樣,你所有的東西也並不會毫無保留的給別人。既然一個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要強加到孩子身上,不要把孩子訓練成聖人。畢竟不是人人都是聖人,尊重孩子的選擇,大人只需要引導就好

  • 9 # 玩具哥

    分享不代表無私奉獻,自己的玩具如果隨便就讓別人玩,那麼這個玩具還買來自己玩的意義何在?

    從小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也要教育孩子學會拒絕,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孩子的權益,適當的讓孩子出手自我保護也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被欺負那是常事,但是也要教育孩子不可隨便打人。

    我們大人理解的分享就是倆人一起玩唄,但是在孩子的心裡就完全不一樣,不是分享而是剝奪,如果倆人一起玩還可以,要是被借方想要獨佔這個玩具的話,那麼這個分享性質就變了,所以學會適當保留是很有必要的。

    記住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家長教育孩子也是參差不齊,你自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能改變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在保證教會孩子分享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拒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兒西語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