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樓又一夜東風

    應該是後來粉飾的,畢竟那時候成吉思汗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即使再親近的關係在那個以利益為主的年代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但是後來成吉思汗帶領蒙古走向了輝煌!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這時候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認同黃金家族的身份象徵!如同現在的公司一個道理!跟著大公司都知道有肉吃!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今天我們稱之為蒙古高原的地區,在遼金時期分佈著不少分別操蒙古語或突厥語的氏族部落,但其古老的血緣氏族關係已逐漸被地緣關係和階級關係所取代,那顏和哈闌兩大階級基本形成。由於部落間的不斷兼併和分裂,在成吉思汗出現之前的金代,蒙古高原地區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部落聯盟集團,被稱為“兀魯思”。這些部落聯盟集團之間的親緣關係,在拉施特《史集》中給出了一定的敘述。

    以蒙古部為中心,史集將當時的蒙古高原諸兀魯思分為尼倫蒙古、迭列列斤蒙古、其它蒙古語部落和非蒙古語部落四大類。下面就一一進行簡述:

    1,尼倫蒙古:是指室韋西遷至蒙古高原地區後,共祖於阿闌 豁阿的子孫,尤其是她在丈夫死後,感受天光所生的三子之後裔。其中長子後裔為合答斤部、次子後裔為山只昆部、幼子孛端察兒的主支後裔則繁衍出泰赤烏部、斡羅納部、晃豁壇部、雪尼惕部和蒙古乞顏部中的主兒乞氏與孛兒只斤氏,其中途的旁支演化出兀魯惕、忙忽惕、八魯剌思、朵兒邊、八鄰等部族,而孛端察兒擄掠回來的妻子的遺腹子的後裔,繁衍出了被蒙古諸部一致貶斥為“外姓人”的札答闌部。以上這些都是當時以“蒙古人”自居的草原部落,其中大部分在後來成吉思汗的統一戰爭中成為了大蒙古國的核心組成部分,但由於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以及合答斤、山只昆等部,長期成為成吉思汗的敵人,故後來相繼覆滅後,部落被肢解,在汗國大分封時,更是沒有一個千戶官出自這三個部落。

    2,迭列列斤蒙古:主要指與蒙古部先祖有一定親緣關係,但已經非常遙遠,在金代已經能與蒙古諸部正常通婚的操蒙古語的部族。主要有兀良哈部、弘吉剌部及伯嶽吾氏族、許兀慎氏族、速勒都思氏族、別勒古剌惕氏族等。

    3,其它蒙古語部落聯盟:這些民族在金代雖然也操蒙古語,但他們歷史悠久,其先祖甚至早於蒙古人先祖而棲息於這塊土地,在與蒙古諸部的長期相互影響下,逐漸接受了蒙古人的語言與習俗,但其血統其實並不是蒙古族。在金代這樣的部族聯盟集團包括:克烈部、塔塔兒部、札剌亦兒部、蔑兒乞部、斡亦剌部等,其中克烈部即遼代的阻卜、塔塔兒部即遼代的敵烈、蔑兒乞部即遼代的梅里急、斡亦剌即唐代的拔野古。

    4.非蒙古語部落聯盟:金代中期以後的蒙古高原上,主要的非蒙古語部族已經居於少數,主要有乃蠻部和汪古部兩支。乃蠻部即《遼史》中的粘八葛、《金史》中的粘拔恩,現代學者的研究表明,乃蠻人是唐代晚期南下的黠戛斯部落的後裔,他們雖然降順了遼和金政權,但一直盤踞於蒙古高原的西部和吉利吉思地區,在當時是文化習俗上領先於蒙古諸部的強大部落政權。汪古部的族源非常複雜,學界至今不能統一,應該有沙陀、突厥、回鶻、党項等族的混血,自晚唐以來,一直割據於陰山一帶。

    這些族源不一、親疏不同的諸部政權在長期的戰爭和通婚下,在金代晚期形成了彼此間複雜的政治關係,隨著蒙古乞顏部孛兒只斤 鐵木真的異軍突起,這些不同部族都將融入大蒙古國建立後所賦予的“蒙古”族的範疇之中。

  • 3 # 猴格大人

    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在鐵木真統一高原之前,還真不能稱呼高原各部落為蒙古各部。

    廣義的蒙古人和狹義的蒙古人

    如今提起蒙古,就是指全體蒙古人,比如元朝末期的伯顔,提起他會這樣介紹,說伯顔是蒙古蔑兒乞部人;說起元朝中期的拜住,會說蒙古札剌亦兒人拜住;說起蒙古時期的博爾術,會說他是阿魯剌惕部人,無論是蔑兒乞還是札剌亦兒,還是阿魯剌惕,統統都是蒙古人,這就是廣義上的蒙古人。

    既然有廣義的蒙古人,自然就有狹義的蒙古人,狹義的蒙古人就是鐵木真統一高原之前了,在合不勒汗的時代,說合不勒汗是全體蒙古人的合罕,可不能理解他就是廣義上的蒙古人的合罕,當時所說的全體蒙古人就是指狹義的蒙古人,只是指迭兒列勤蒙古一部分和尼倫蒙古一部分。

    鐵木真統一之前的蒙古高原分了四類,分別是黑塔塔兒、白塔塔兒、野塔塔兒以及突厥化的部族。

    黑塔塔兒就是指合不勒汗時代所稱呼的全體蒙古人,包含了迭兒列勤蒙古和尼倫蒙古。

    迭兒列勤蒙古是尼倫蒙古的遠親,血緣已經很稀薄,形成各自的姓氏和習俗,比較知名的就是兀良合惕、許慎、弘吉剌、亦乞列思、斡勒忽納兀惕、燕只斤、豁羅剌思等等。

    在此處某再糾正一點,很多人都把月倫太后部族斡勒忽納兀惕歸納到弘吉剌,百度百科都這麼寫,某隻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斡勒忽納兀惕不是弘吉剌!斡勒忽納兀惕不是弘吉剌!斡勒忽納兀惕不是弘吉剌!

    如果把斡勒忽納兀惕歸納到弘吉剌,說月倫是弘吉剌人,那是不是孛禿的亦乞列思部也可以稱弘吉剌,孛禿就是弘吉剌人啊?為什麼史料都沒有把昌王孛禿說成弘吉剌人?既然孛禿都不是弘吉剌人,憑什麼說月倫是弘吉剌人呢?

    尼倫蒙古就是阿蘭老祖母丈夫死後生的三個兒子的後裔,比較知名的有合塔斤部、撒勒只兒惕部、巴林部、巴魯剌思部、兀魯特部、別速惕部、泰赤烏部、阿魯剌惕部、主兒勤部等等等。

    白塔塔兒都有各自的姓氏名稱,在鐵木真統一之前他們都不稱蒙古人,比較知名的就是塔塔兒、蔑兒乞、札剌亦兒等等。

    野塔塔兒就是森林部落靠漁獵為生的斡亦剌、巴拉忽等等。

    突厥化的部族就是指乃蠻、克烈、汪古等,他們都各自有各自的語言、習俗信仰、君主,文化程度相對比蒙古高階。

    統一前各部落的親緣關係

    尼倫蒙古之間的血緣關係是最近的,都是始祖孛端察兒的子侄後裔。

    迭兒列勤蒙古是尼倫的遠親,一直是蒙古部的通婚物件,比如合不勒汗的妻子是弘吉剌部人,也速該的妻子是斡勒忽納兀惕部人。

    白塔塔兒和野塔塔兒以及乃蠻克烈汪古等部,和鐵木真的蒙古部毫無關係。

    【木華黎劇照】

    統一後各部落關係

    鐵木真在建立政權的過程中,先後和歸順他的弘吉剌、亦乞列思、汪古、亦乞列思、斡亦剌等部落相約為世代聯姻。

    特別是弘吉剌、亦乞列思、斡亦剌、許慎等部落,還是雙向聯姻,就是說他們的家族不但迎娶公主,還嫁女兒到汗庭,他們的家族既是駙馬家族,還是后妃家族。

    例如:亦乞列思部的孛禿,蒙古第八十七位功臣。尚元太祖妹帖木倫公主,主薨,又尚太祖女火臣別吉公主。

    弘吉剌部的蠻子臺,他是斡羅陳和帖木兒的弟弟。先尚嫂子囊家真公主,囊家真是忽必烈的女兒,先嫁斡羅陳,在斡羅陳死後嫁其弟帖木兒,帖木兒死後再嫁其弟蠻子臺。公主薨後,蠻子臺又尚裕宗真金之女喃哥不剌公主,也就是囊家真公主的侄女。

    其他例如汪古、亦都護家族、阿兒思闌汗家族就是單純的單向聯姻,只是迎娶汗庭的公主,並沒有嫁女到皇室。

    透過聯姻,這些比較知名的大部落緊密的團結在皇室周圍,捍衛汗庭。

    就是這樣。

  • 4 # 遊牧人Nomad

    首先標題不對!!不叫蒙古各部,應該叫蒙古高原各部。

    從匈奴帝國到成吉思汗蒙古帝國,草原上的各部族經過幾千年的融合,已經發展為血緣很近,語言很近的共同體!成吉思汗與其他部落首領交流不用翻譯,乞顏部與其他部落交流不需要翻譯!!但是不存在什麼室偉那樣天上掉下來的東西!!什麼是室偉?!室偉是什麼?!有幾個歷史記載?!!還有蒙古名稱早前不是部落名稱,蒙古的來源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政治名稱!而現代蒙古族繼承了該名稱,而大多數隨西征大軍西遷到中亞草原,南俄草原的各部落後來發展成為許多突厥語系民族。我不是歷史學家,但是我是蔑兒乞部,我的祖先在蒙古高原使用的是古突厥語,我不用對其他民族的歷史操心,但是我只對我祖先和本民族負責!就這麼簡單。

  • 5 # 廣州濮雲軒茶業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50多年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4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千米,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千米。

    蒙古,最早只是一個部落的名稱。這個名稱最初見於唐代記載,稱“蒙兀室韋”。當時蒙古部落在今天的額爾古納河南岸幽深的密林裡生活著,大約在9—11世紀,一部分逐水草西遷,到了鄂嫩河、克魯倫河和迭剌河三河上源一帶,分成尼魯溫蒙古和迭兒列廳蒙古兩大分支,每一分支又分成大大小小的許多氏族部落。當時,蒙古高原上還有蔑兒乞、塔塔爾、克列、乃蠻、斡亦剌、乞顏、扎答蘭、泰赤烏等部落,他們與蒙古部落時而結盟成友,時而對立為仇。而蒙古部落內部的大小部落之間也是互不歸屬,你爭我奪,戰事不休。

    文字記載蒙古之稱謂,始見於《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大室韋的一個成員,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以南地區。這和拉施特《史集》記載的蒙古歷史傳說也基本吻合。傳說曰:大約距今兩千年前,古代被稱為蒙古的那個部落,與另一些突厥部落發生了內訌,終於引起戰爭。據值得信賴的貴人們〔所轉告〕的一則故事說,另一些部落戰勝了蒙古人,對他們進行了大屠殺,使他們只剩下兩男兩女。這兩家人逃到了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四周唯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透過一條羊腸小道,歷盡艱難險阻可達其間外,任何一面別無途徑。在這些山中間,有豐盛的草和〔氣候〕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名叫額爾古涅-昆。額爾古涅-昆意指額爾古納河以南的山林地帶。

    隨著蒙兀室韋部的逐漸強大,內部又產生出許多新的分支。這些分支各有各的名號,室韋這一稱號逐漸消逝,到12世紀以後,為蒙古諸部名稱所替代。

    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蒙古 (蒙高勒 mon-gol)一詞在蒙古語中意為:永恆的火焰。

    蒙古部,最初只是一個包括捏古斯和奇顏兩個氏族的小部落。他們在額爾古納河以南的山林地區生息繁衍,大約經過400年時間,部落才逐漸興盛起來,從原氏族部落中分出若干分支。各個分支以某個名稱著稱,並單獨成為一個斡巴黑(氏族)。當他們走出額爾古涅-昆時,已經分出70個分支(灶)--斡巴黑。這70個斡巴黑被稱為迭爾勒勤蒙古。

    迭爾勒勤蒙古到10至12世紀時,共有兀良合特、弘吉剌特、斡羅納兀特、許慎、速勒都思、伊勒都爾勤、巴牙兀特、輕吉特等18個部落。

    8世紀後半葉,迭爾勒勤蒙古從額爾古涅-昆走出後,以孛爾帖赤那為首的若干部西遷到克魯倫河、斡難河(鄂嫩河)、土拉河的發源地--布林罕合拉敦山一帶居住。

    在金代,他們持強中立,無所羈屬(《金史·宗浩傳》)。

    孛爾只斤氏的始祖是孛端察爾。出自孛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號,概被稱為尼倫。到屯必乃的兒子合布勒汗時,才複用古老的奇雅特稱號,其子孫被稱為奇雅特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爾只斤,他自稱孛爾只斤-奇雅特。奇雅特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孛爾只斤-奇雅特是其分支。依照血統,成吉思汗應該是奇雅特氏人,其祖輩是該氏族的族長。所以自成吉思汗始,奇雅特就以高貴和偉大而聞名於世,並且凌駕於其他各部之上。

    迭爾勒勤蒙古和尼倫蒙古,通稱為伊克蒙古(大蒙古)。成吉思汗就是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蒙古國,國號為伊克蒙高勒兀魯思(大蒙古國)。

    在當時,蒙古語系其他諸部有札剌亦爾部、塔塔爾部、篾爾奇特部、斡亦剌特部和巴爾虎特部等;突厥語系諸部有克烈亦特、乃蠻和汪古三大部落(內蒙古社科院歷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美麗的蒙古大草原。這片土地養育了眾多的部族,他們遵循著各自的文化與信仰,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

    最西邊的部落為乃蠻,有可能起源突厥。他們居住在阿爾泰山脈的南坡和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的上游。乃蠻是一個有著固定首領(罕)的相當凝聚而穩固的群體,直到12世紀末,統治家族的內訌才切實地破壞了他們的統一。由於乃蠻最接近位於吐魯番盆地和天山北坡的回鶻文化的中心,所以總體上他們在文化方面比蒙古中部和北部的部落要較為先進。乃蠻從他們南面的先進的定居近鄰畏兀兒那兒學到了各種各樣的行政管理方法。他們也共有相同的宗教傳統,即受到土生土長的薩滿教習俗強烈影響的基督教聶思脫裡派。

    克烈,在乃蠻的東面,在他們鄰居的影響下也信奉基督教聶思脫裡派。在整個12世紀,他們擁有穩固的統治地位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統一。他們領土的核心在色楞格河與斡耳罕河(今鄂爾渾河)流域的上游。這一地區由於戰略上和觀念上的原因,在東部草原所有成功的遊牧部落聯盟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蒙古高原東南部地區,是戈壁地區的心臟,居住著說突厥語的汪古部。他們的主要居住地天德——馬可·波羅筆下的Ten-duc——剛好位於靠近戰略要地鄂爾多斯沙漠的黃河拐彎處的北面。這兒構成了金朝和唐兀或稱西夏王朝的邊界。顯赫的汪古部王室,是聶思脫裡派的堅定信徒,他們認為他們自己至少在名義上是女真人的臣屬。

    弘吉剌部因為美麗的女子在草原上馳名。當時的草原英雄,都把娶弘吉剌美女為妻當作榮耀。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亦譯月倫)與大妃孛爾貼都出自弘吉剌部。

    弘吉剌,亦作翁吉剌,在汪古的北面,佔據著大興安嶺西坡。他們在12世紀晚期與金朝保持著聯絡,而且在那時,他們由幾個不同首領相當鬆散地進行統治。弘吉剌與他們西邊的近鄰——蒙古部保持著經常性的通婚關係。這一習俗在蒙古帝國建立之後,依然繼續。

    怯綠連河(又名龍駒河,今克魯倫河)南面的草原地區,屬於蒙古高原更強大和更富於侵略性的部落之一——塔塔兒人。在金朝的煽動下,塔塔兒在草原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非常活躍的角色。女真人為了保持遊牧部落的分裂狀態和他們自己邊界的安全,積極挑動塔塔兒與鄰近部落,特別是克烈和蒙古的衝突。由於這一政策的巨大成功,由大規模的屠殺而造成的各個部落之間的長期不和,成為12世紀中葉所特有的現象。

    成吉思汗自己所在的部落——蒙古,生活在克魯倫河與鄂爾渾河之間,正好位於塔塔兒的北面。在12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的25年裡,他們自身陷入彼此不共戴天的分裂狀態,這樣,就常常成為他們的鄰居進行劫掠的犧牲品(見後面《蒙古人的早期歷史》節)。在所有東部草原部落中,蒙古也許是最分裂,而且看起來最不會產生能夠統一“毛氈帳篷下的人”的領袖人物。

    蒙古的西北面,是三姓篾兒乞的領域。三姓篾兒乞,正如他們的稱呼,共分為三支,每一支都有自己的首領。他們分佈在色楞格河的下游,貝加爾湖的南邊。雖然三姓篾兒乞偶而也聯合起來發動對鄰部的襲擊,但他們像其他居住或靠近於森林地區的部落,如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的吉兒吉思和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斡亦剌一樣,並沒有高程度的凝聚力。

    與草原遊牧部落的一般情況一樣,這些蒙古部落是由不同數量的假定有聯絡的氏族“斡孛黑”組成。這些氏族透過父系追溯到稱為始祖的祖先。因為其全體成員被認為是一個骨頭(牙孫,yasun),即同一祖先的後裔,所以氏族本身是實行族外婚制的實體。它的領導成員決定遷徙路線、分配牧場、組織狩獵和劫掠,而且作出有關加入或退出部落聯盟的決策。這些氏族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常常容易分成許多分支:當氏族在數量上增加或經歷了內部的傾軋後,他們分裂為氏族分支,這些分支依然能夠繁殖而發展成新的氏族。由於不斷有氏族分支脫離原始的主系形成為另一個氏族,而且由於取得軍事成功的大氏族具備了部落的許多特徵,所以,史料對這些氏族的命名相當模糊和混亂,這使我們很難確定某一時期某個分支的確切形態或它同其他諸分支的關係。

    雖然家族關係很明瞭,但氏族和部落本質上是由單個人組成的政治實體,這些人的血緣紐帶常常是虛假多於真實。在草原,共同的政治利益被典型地演繹成宗族關係。所以,古老的蒙古人(和其他部落的人們)的宗族血統是意識形態上的宣傳,而不是生理學關係方面的可信描述,目的是加強政治團結。這就說明了以這種氏族和部落(它們本身就是任意地臨時構成的)為基礎的政治組合為什麼天生就是變動的、靈活的和不穩定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部落聯盟和帝國結合得如此之快,而後在內部紛爭與外部壓力之下又迅速瓦解。

    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是合不勒汗的次子巴兒壇把阿禿兒的第三子。也速該是孛兒只斤氏族的分支乞顏牙孫的一名成員,這個分支顯然是由他的直系祖先建立的。也速該在有關蒙古人反對塔塔兒的戰鬥中首次被提到。我們獲知,在12世紀50年代或60年代俺巴孩被俘獲和被處死的時候,也速該把他後來的新娘,即弘吉剌部的訶額侖,從同她訂婚的一個篾兒乞人那裡綁架走。娶了這位心甘情願的訶額侖後,也速該參加了針對塔塔兒人的襲擊行動,這些行動也許就是由他的叔叔忽圖剌發動的。

    鐵木真之母訶額倫。她原本是篾兒乞人的新娘,卻被鐵木真之父也速該擄走。像財產一樣被劫掠,這是那時候草原女人悲哀的宿命。訶額倫和她的兒媳孛爾貼還有眾多的草原女人都沒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他在一次攻擊後剛回來,訶額侖就在鄂嫩河谷的某處,生下了她四個兒子中的長子鐵木真。

    父 親:孛兒只斤?也速該把阿禿兒   母 親:弘吉剌氏?訶額侖(也譯月倫)   弟:拙赤合撒兒(簡稱合撒兒),合赤溫,帖木格,別勒古臺,別克貼兒(別勒古臺,別克貼兒均為也速該別妻所生,別克貼兒被鐵木真與合撒兒聯手殺死,當時三人均為少年。別克帖兒對待兄弟幾人傲慢,鐵木真與合撒兒本想向別克帖兒屁股射箭以報復其傲慢,結果由於年少射技不佳,正中後心而死)  妹妹:鐵木倫   

    成吉思汗一共有後妃40多人,並同時冊立數位皇后。她們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原意為氈帳,後指宮室)中。每個斡兒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該斡兒朵的首領,其餘后妃按實際地位排名。所有後妃中,又以第一斡兒朵的正妻孛兒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兒朵:孛兒帖皇后(諡為‘光獻翼聖皇后’);忽魯倫皇后 ;闊裡桀擔皇后 ;脫忽思皇后 ; 帖木倫皇后;亦憐真八剌皇后;不顏忽禿皇后 ;忽勝海妃子。   第二斡兒朵:忽蘭皇后 ;古兒別速皇后(又稱為‘哈兒八真皇后’或乃蠻部落‘太陽汗妃’,名叫歌璧,是漠北第一美人) ;亦乞列真皇后;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朵第四人同名);也真妃子;也裡忽禿妃子 ;察真妃子; 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兒朵:也遂皇后 ;也速幹皇后;忽魯哈剌皇后;阿失侖皇后;禿兒哈剌皇后;察合皇后(名叫李嵬名,又稱為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兒朵:公主皇后(金國之岐國公主,完顏永濟第四女);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裡皇后 ;有禿該妃子 ;   完者妃子 ;金蓮妃子 ;完者臺妃子 ;奴倫妃子 ;卯真妃子 。   其他: 亦巴合別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長女)   八不別乞妃子據《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成吉思汗有六個兒子,按出生順序為   1、朮赤,孛兒帖所生,2、察合臺,孛兒帖所生,3、窩闊臺,孛兒帖所生,4、拖雷,孛兒帖所生,5、兀魯赤,無後嗣,6、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然是庶子卻很受父親寵愛。後來他隨拔都徵俄羅斯的時候因箭傷而死。其他沒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兒子:察兀兒,也速幹所生。   術兒徹,古兒別速所生。   有史載的成吉思汗女兒:   1、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豁真別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譯,本作別乞。),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筆者傾向於作火阿真伯姬解釋:伯,長也,伯姬即長女,這樣兼顧音義。《元史?本紀第一?太祖》:帝欲為長子朮赤求婚於汪罕女抄兒伯姬,汪罕之孫禿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諧,自是頗有違言。《聖武親征錄》也作“汪可汗之孫禿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2、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   3、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傳第五稱載她“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4、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   5、阿兒答魯黑,又譯作阿勒塔倫,按塔倫,又名阿勒塔魯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給斡勒忽訥兀惕部的泰出(又譯作塔出)駙馬。有子術真伯(又稱扎兀兒薛禪),術真伯先後娶元憲宗蒙哥之女失鄰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6、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給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改變完美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