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孩子天生就會撒謊嗎?為什麼?
3
回覆列表
  • 1 # 逸凡007

    因為疫情的關係,幼兒園都不能正常開課,同事只能把孩子蘭蘭帶來公司一起上班。蘭蘭3歲,非常可愛的一個小朋友。有一天,我帶蘭蘭去洗手間小解,她上完廁所沒有洗手就直接出來了,於是我問她,你洗手了嗎?她很肯定的說洗了,我又繼續問了幾遍,還是說洗了,然後就直接跑走了。還有一次她一個人在房間裡玩耍,把地面搞得亂七八糟,我問她是不是她弄的,她說不是,我繼續問她那是誰弄的呢,她就直接指著門外的保潔員說是他弄的,聽到她的回答我驚呆了,心想現在我小孩都是這樣的嗎?對於幾次三翻她這樣睜眼說瞎話,推卸責任的行為引起了我心中的疑惑,為什麼小孩會出現這樣撒謊這樣的行為,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他們這些撒謊的行為呢?

    1-4歲的幼兒,剛剛學會說話,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式水平很不完善,處於較低水平,與成年人相差甚遠,而且是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家庭初時教育讓幼兒開始明白一些不好的行為是要被批評,甚至懲罰的,因此小孩子犯錯後的表達方式往往是向自己有利的方向進行的。據來自美國的調查資料表明:全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歲前就學會了說謊話,到了7歲,98%的孩子都說過謊話,對於這點可以知道其實說謊是人普遍會發生的行為。然而說謊有很多種型別,面對孩子說謊的這個行為我們應該面對的焦點應該是覺察孩子說謊背後的理由,並加以正確的引導才是關鍵。

    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出於願望或想像呢?

    有意說謊

    我前面提到過的蘭蘭,房間就是她弄亂的,她還推拖責任說是別人弄的,像蘭蘭的這個說謊行為屬於道德意義上的故意說謊,目的是想掩蓋自己的錯誤,逃避責任,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要認為孩子犯了彌天大罪,應該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我們因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所能夠明白的方式,去溫柔地引導孩子說出真話。

    出於願望

    蘭蘭有一天跟大家說昨天吃了一個很大很漂亮的蛋糕,但後來問了她媽媽,她媽媽說其實只是吃了一個小蛋糕,不過之前有答應蘭蘭在她生日的時候會給她買個大蛋糕,所以她心裡一直在惦記著。蘭蘭的這個謊話並不只是道德意義上的,只是想表達美好的願望。

    出於想像

    蘭蘭有一天跟我說,昨天她跟小豬佩奇一起吃飯、玩耍,玩得可開心了。其實幼兒有時候愛假裝是一種現象,是孩子想象力發育良好的重要標誌。因此,當聽到孩子在說些想象的話語時,我們不需太過擔心,這些都屬於幼兒創造性的萌芽,是孩子想像和現實混淆的結果,是值得我們珍惜和鼓勵的。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暢遊他們所想像的神奇世界。

         由於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發展還不成熟,會出現撒謊行為再所難免,我們要做的就是循循善誘,讓孩子敢於承認錯誤,而不是動不動就擺出興師問罪的架勢。經瞭解,多半是為了實現某些願望所致。初次說假話,經教育後一般就不會再發生。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兒童繼續說假話。

         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誠實是人最起碼的品格,從小就體驗到誠實的威力和實惠,這樣他們才會避免撒謊的行為,堅守誠實的做人品質。

  • 2 # 仨個寶寶

    01

    表達自己的願望

    對於分不清理想和現實的孩子而言,謊言是思想的一部分 ,他們只是用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小孩子撒謊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相信它是真的!

    正是這種思維讓學齡前兒童變得富有想象力!

    也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某個玩具,撒謊說自己家裡也有一模一樣的。

    甚至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有動畫片中某個角色的超能力。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對這些不真實的事情反應過度,要接受這是孩子表達他們真正想要東西的一種方式。

    想當初娃為了讓姥姥給她買糖,說,“我從來沒見過糖”;為了自己不走路,說自己腿疼,說自己快死了,說自己中毒了。

    ......

    應對策略:

    雖然這種謊言並非惡意和故意,但從早期就開始教寶寶這其中的差異很重要。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學會區分幻想與現實,同時傳達你重視誠實的態度。

    當寶寶講述一個明確沒有做的事時,可以套用這個句式:

    “ 我知道你很想去遊樂場,但是,我們真的只是去了超市購物。”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抱抱,不過,你的腿確實沒問題。”

    對於一些跟想象力有關的故事,甚至可以幫孩子一起守護:

    “你用超能力打敗惡龍真是個好故事,讓我們一起寫下來吧。”

    02

    為了取悅大人,害怕失去愛

    人類是多精明的物種啊。

    再小的孩子,也會察言觀色,他知道什麼可以讓大人開心。

    所以他可能會說,媽媽,今天的地是我擦的。(其實完全是奶奶擦的)

    尤其是家中有兩個孩子以上的,搶功勞簡直就是日常。

    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謊言,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和被愛,尤其是孩子,他們不想讓大人失望,他們希望得到大人的歡心。

    所以當你看到屋裡井井有條,一臉美滋滋地發問,今天的屋子是誰收拾的啊?

    為了求表揚,他很可能會說,是我!

    應對策略:

    如果孩子因為搶功勞而撒謊,那麼多半是大人的問題。

    回想一下,平時是不是過分看中讚美而非鼓勵了。

    有時候讚美像是懲罰的另一面,只是為了滿足成人控制或者說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

    如果我們平時總向孩子灌輸,“你要如何如何,媽媽才會喜歡你。”、“你不如何如何,大人就不喜歡你。”

    那麼孩子的很多行為,就不是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是為了討好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可。

    所以,平時儘量多給孩子一些針對具體行為的鼓勵,而不是籠統的讚美。

    比如,“你幫媽媽疊衣服了,這就是媽媽說的幫助別人哦。”,而不是說,“你幫媽媽疊衣服了,真是個好孩子。”

    要讓孩子知道,就算說實話,也不會帶走我們的愛和接納。

    03

    逃避懲罰或避免陷入麻煩

    這是撒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僅適用於學齡前兒童,也適用於成年人!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他們說實話的後果是帶來一頓羞辱、懲罰或者被大吼大叫,他們可能很難有勇氣說出真相。

    終究,孩子是不想讓你失望,更不希望自己被懲罰的。

    當寶寶小的時候,即便被你現場抓包,他們還是會說謊,比如明明一地的糖紙,還說自己沒吃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得更聰明,只會試圖騙你你看不到的東西。

    等他更大一些,有了更強的社會意識時,他們可能撒謊以避免傷害感情;可能撒謊以引起注意;甚至可能撒謊以保守某些秘密。

    想想那些校園霸凌甚至性侵,是很可怕的,等那個時候如果再想幹預,恐怕就晚了。

    應對策略:

    如果家長的反應過於嚴重或懲罰過於苛刻,那麼當孩子需要幫助或者搞砸了時,他會覺得不太安全,導致他們撒謊。

    所以,當寶寶犯錯誤或行為不端時,不要著急指責和講道理,而是應該透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預防這種說謊。

    有專家建議迴應事故或錯誤的正確方式:

    說出一些事實和可以彌補的行為

    比如“ 我們這裡有問題,你怎麼能讓這個更好?”

    然後可以主動讓孩子參與清理,或者糾正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只描述你所看到的內容,並陳述你對彌補的期望。

    比如,“ 寶寶,媽媽看到你在沙發上灑了牛奶,我希望你能幫我清理它,請去拿毛巾。”

    或者“ 我看你在沙發上畫畫了,這樣別人坐會弄髒衣服,你來把它擦乾淨好吧。”

    “ 現在牛奶被清理了,你怎麼能確保不再發生這種情況?”

    ——以後不在沙發上喝牛奶。

    雖然說,在事發當下控制情緒很難,但是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告訴你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發脾氣只會更糟。

    不要因為已經不能挽回的事生氣或不安,而是要專注於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對於習慣撒謊的孩子來說,停止說謊需要一些時間。

    你第一次不對他們的謊言作出責罵,他們會感到驚訝。然後他們會繼續測試你,看看下次是否會有反應。

    堅持下去!

    最終,他們會開始誠實,因為他們知道:你值得信任,他們可以來找你,而不必擔心受到懲罰,無論他們何時做出錯誤決定,我們都會愛他們。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導我們的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重要的是要承擔這些錯誤,並在下次嘗試做得更好。

    04

    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

    娃3歲以後,還會偶爾尿褲子。

    某天我看到地上溼了一小片兒,我轉向寶寶,問道:“ 你是不是又尿褲子了?”

    她回答,“沒有,媽媽!”然後轉身就跑。

    而且,頑固的不肯讓我檢視她的褲子到底有沒有溼。

    為什麼孩子會說謊?

    很明顯,因為大人對這類事件表現出了不安,並專注於指責。

    所以,孩子們才會試圖避免這種不愉快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提問方式,幾乎都要求孩子們說謊!

    隨便舉一些例子:

    “ 是你打碎了花瓶嗎?”當除了你,家裡只有娃一個人時,或者你親眼看到了它發生。

    “ 你是不是偷吃了我跟你說的不能再吃第二塊的巧克力?”當你清楚地看到孩子嘴邊粘著巧克力時。

    明!知!故!問!

    挖好一個洞,請娃入坑,這波操作666哇~

    但遺憾的是,這樣做無疑會收穫一名會說謊的小娃。

    當我們對已經知道答案,故意提出問題時,就等於在人為的給孩子創造一個說謊的機會。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撒謊,是因為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這最終還是要歸結為一個信任問題。

    應對策略:

    不要總想著指責。

    只有孩子覺得我們可以對他們的錯誤做出平靜的反應,並且理解和尊重他們時,他們才有可能重視誠實。

    另外,別總挖坑給娃跳。

    不要用已經有答案的問題,檢測孩子是否會騙你。

    對於你明知道的答案,直接說出來,而不是繞彎子。

    不要指責“你騙了媽媽”,而是告訴他“你沒有告訴我真相”。

    如果謊言違背了某種規則,那麼直接讓孩子承擔後果就是。

    “你又吃了一塊巧克力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已經說好,如果今天吃兩個,明天就沒有了?”

    如果謊言給別人帶來了困擾或傷害,那麼不妨直接讓孩子透過某種行為來彌補錯誤。

    “媽媽看到你打碎了花瓶,現在請你跟我一起收拾。”

    這可以幫助阻止權力鬥爭,讓孩子透過專注於行動彌補過錯,而不是透過捏造藉口來挽回面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次志願者活動讓你最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