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呂不韋當上秦國相國後,決定出兵趙國。趙國離秦國最近的地方,便是舊都晉陽所在的太原郡,此前秦國多次攻入太原郡,也曾一度拿下晉陽,可是趙國每次都能頑強收復。秦國的兩路大軍,各十五萬,一路由呂不韋的愛將蒙驁統領,主攻太原郡;另一路由宿將王齕統領,主攻北上黨。王齕軍在北上黨進展比較順利,因為趙軍在這裡佈置的總軍力不超過三萬。雖然趙軍據險而守,王齕卻不急不慢,以控制道路為主,對各處關卡要塞進行包圍,打算以最小的代價,控制北上黨。另一路蒙驁軍,呂不韋曾預料會很困難,這支軍隊將遭遇激戰,甚至有被趙軍反噬的可能。但是為了讓蒙驁立大功,呂不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呂不韋的擔心是多餘的,蒙驁在三個月內,攻克太原郡全部三十七座城邑,威震天下。蒙將軍只用三個月,就跨入秦國名將之列,若只論攻城拔寨的能力,蒙驁絕對是一流名將的水準。有了攻克太原郡這個大功,呂不韋在朝堂上的氣勢大漲,此後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讓蒙驁擔當秦軍主將。呂不韋在秦國軍方,終於站住腳跟。呂不韋長年行商,年輕時往來列國各地,對各國山川地勢有深入的瞭解,他制定出來的戰略,與列國地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秦國已經佔據南韓黃河以北的所有領土,如果再接再厲,奪取魏國黃河以北的領土,秦國就能將東方六國的領土隔斷,北部是燕、趙、齊三國,南部是魏、韓、楚三國,如此東方六國將難以再組織對秦國的合縱,秦國就能順勢而為去完成一統的霸業。這幾年秦國最怕信陵君合縱東方六國,當信陵君去世的訊息傳來,秦國上下鬆了一口氣。呂不韋也不用再抱頭縮項,他決定放手一搏,立即令蒙驁出兵魏國東郡。與此同時,呂不韋與燕國再次結盟,他要求燕軍在另一個方向,大舉進犯趙國,為秦國攻打魏國贏得時間。燕國的情況非常微妙,就在秦國休養生息的這幾年,趙國以武陽為基地,北上攻佔燕國的上谷郡。按照這樣的節奏,趙國全據燕國領土,恐怕也不會超過十年。燕王喜渴望秦國攻擊三晉,為了表示結盟的決心,燕國將太子燕丹送到秦國為質。秦國則派老將張唐到燕國為相國,重點負責與秦國的合作事宜,專人專崗。燕國牽制趙國的兵力有十萬上下,由原相國劇辛統領,燕王喜對這次南下寄予厚望。就在燕軍開始南下的時候,蒙驁的大軍已經開進魏國東郡。由於魏國東郡與大梁所在的核心區域之間,隔著一條寬闊的黃河,魏國對東郡的支援並不容易,而且東郡的地形相當平坦,魏軍沒有任何山脈可以依託。 蒙驁軍的人數遠在魏國守軍之上,魏軍又分散在朝歌等城邑之內,秦軍可以說是志在必得。蒙驁真是位攻城拔寨的好手,就在趙軍與燕軍作戰的這兩個月,他以雷霆之勢拿下包括朝歌在內的魏國東郡,割斷趙國與魏國的聯絡。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列國還沒來得及組織救援,魏國的東郡就丟失了。從地圖上看,秦國拿下東郡,區域性切斷趙國和魏國的聯絡,將三晉攔腰截斷。六國合縱的重點是三晉合縱,齊楚燕不背後捅刀就算合縱成功,三晉中南韓力量弱,趙魏聯合出兵才是根本。現在趙國邯鄲與魏國大梁之間要繞開東郡和衛國舊地,三晉合縱乃至六國合縱的局面就很難形成了。大局上更是截斷南北諸侯之間的聯絡,把天下一分為二,北方是趙、齊、燕三國,南方是魏、韓、楚三國,東方六國之間不能像以前那樣暢通無阻,也不似以前那樣容易發起合縱攻秦。總的來說,佔據東郡是“斷齊、趙之腰,絕楚、魏之脊”,截斷“山東六國合縱之腰”。為了擴大東郡的範圍,蒙驁還拿下魏國的附庸小諸侯衛國,將澲陽納入秦國版圖。而衛國國君衛元君,遷徙到河內的野王,衛國滅亡。同一時間,燕趙之間的戰爭,燕軍慘敗,主將劇辛陣亡。事實證明燕軍朽木難雕,別說擊敗趙軍,即使暫時牽制趙軍都難如登天。雖然一年以後,趙國的龐煖最後一次合縱攻秦,蒙驁也輸給了龐煖。但是呂不韋這一著截斷中原的戰略,可以說拊背扼喉,他給以後秦始皇統一中原創造了一個有利條件。秦國拿下魏國東郡之後,呂不韋聲威大震,其在秦國的地位已不亞於當年商鞅、魏冉等人。呂不韋的核心封地是東周舊地,以洛邑為主的衛星城,食邑十萬戶,人口七十萬。洛邑這塊地不大卻人口眾多、交通發達、經濟繁榮。呂不韋家僮(僱傭兵)上萬,軍費龐大,開銷巨大。只有他這種富甲天下的,才抗得起鉅額軍費開支。

  • 2 # 賀拔嶽

    戰國時期七國之中重農抑商頗為典型的國家只秦國一家而已。山東六國猶其趙國可是商賈雲集,國內、國際間的貨易活動還是很發達的,商品經濟於列國間都很興盛。

    呂不韋是衛華人,世代經商,出身商賈世家。他本人則是古今中外成就最高的大商賈,風投界最牛的投資人。他以一千金的成本價,經過一系列縝密的人事運作賺了一個國的收益,做成一宗謀國的大生意,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呂不韋做商人時靠的是來往於列國之間,於各國之貨物賤買貴賣,以中賺取差價的方式來盈利,時間長了便積累了鉅額財富,成為了當時的一大富豪。

    一次去趙國都城邯鄲出差時,呂不韋遇到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見到異人的第一眼,呂不韋便認定異人“奇貨可居”是隻潛力股。就他目前掌握的秦國資訊來看,他有信心將這位魄的王子扶持成為未來的秦國君王。

    呂不韋精心包裝異人,出資讓他大量招攬門客,贏得了愛才暮才的美名,廣結列國貴族,提高了異人於上流社會的知名度。

    又赴秦國大搞攻關,花大價錢結識了當時秦王寵妃~華陽夫人的姐姐,驍以厲害,陳說華陽夫人無子,若人老色衰,則難保家族榮貴,質子異人傾慕夫人久已,願為華陽夫人養子。

    華陽夫人姐姐聽後頓有了醍醐灌頂之感,即進宮面見夫人,將呂不韋之謀告之華陽夫人。

    而此時之華陽夫人正為無子而煩惱,聽聞姐姐之言頓化心中之結。一時間華陽夫人於安國君前大吹枕邊風,安國君耳根子軟,在華陽夫人強大攻勢下,答應了立異人為繼承人的要求。

    而精明的呂不韋終究憑藉著過人的眼光和膽識,實現了自己謀國的大計,成功的扶持異人登上了秦王的寶座。而異人上位後也兌現了他與呂不韋的約定,拜呂不韋為秦國丞相,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有權勢之人。

  • 3 # 北大記著

    首先呂不韋出身商賈世家,有充足經營成本。為其投資奠定了基礎。他用頭腦分析物價。低進高出,賺取高額利潤。為他在商業領域收穫頗豐。他的商業心機也充分利用到了政治領域。

    公元前249年 ,也就是異人嬴子楚即位的那一年,呂不韋知道,他的投資成功了。四十二歲的呂不韋終於實現了他由商轉政的優質蛻變。

    本來一個別人不注意別國抵押太子,呂不韋把他看成巨大潛力股。並透過自己智慧幫他回國,一系列機遇巧合讓呂不韋脫穎而出。他投資的潛力股子楚繼位為王,他的政治投資和他商業投資一樣收穫頗豐。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呂不韋抓住了這個機會。

    重農抑商的思想根植在每一個皇權統治者的治國策略中,從“士農工商”的職業性質劃分中不難看出,商人在當是的社會階級中,地位是何其低下。但是呂不韋獨到的眼光卻為他謀求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子楚做了秦王,他曾經對子楚投資,換來丞相高位。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最終從經商到政治,呂不韋名副其實富甲一方。

  • 4 # 平凡人讀史記

    史書對呂不韋的發家史並沒有做過多的記載,似乎這個人物一出場就是國民爸爸那樣的首富。

    歷史只重點記載了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政治投機,描寫了他後半生的政治生涯。對於他如何經營生意,我們只能從《史記·貨殖列傳》來做一下簡單的推理。

    首先,戰國時期的重農抑商,並不是滅商,而是農耕社會的一種重本弱末。這樣的環境,反而讓商人少了競爭,讓那些有本錢,有經營頭腦,善於投機倒把的人賺得盆滿缽滿。所以,重農抑商的春秋戰國時期,反而出了多個名垂千古的富豪。

    呂不韋出身名門貴族,當然是有大本錢的,可以推斷,他自然做的都是大生意,大宗貨物的交易。但是以他的眼光和頭腦,也絕不會放棄利潤相對較小的生活資料經營。

    1、珠寶奢侈品為主

    這一點毋庸置疑,是他自己親口說過,經營珠寶獲利不如經營一個君王。可以推斷,呂不韋的主業應該是向各國王公貴族售賣珠寶奢侈品,當時的金銀、犀角、珠璣、寶玉等都是貴族喜愛的奢侈品。

    2、經營鹽鐵,進軍命脈行業

    戰國時期的鹽鐵,雖然已經開始官營,但是也允許民間私營。這是當時除了農業之外的國家命脈行業,是政府必須掌握的重要專賣商品,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呂不韋能夠富甲一方,必定要經營鹽鐵。

    3、倒賣兵器衣甲,發戰爭財

    自古以來,軍火生意都是非常賺錢的。呂不韋生活的時期,早已經是秦國一家獨大,六國岌岌可危。然而,六國之間卻再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合縱抗秦,而是互相之間征伐不斷。至少,呂不韋在入秦為官之前,頻繁遊走於六國之間,向君王倒賣兵器衣甲,大發一筆戰爭財。

    4、涉足畜牧,販賣牲畜皮貨

    畜牧業是當時重要產業,除了農耕使用的牲畜外,戰馬也是國家重要資源。早在戰國之處,就已經有很多販賣牲畜的商人,除了以上三種大宗買賣之外,呂不韋的生意,也少不了畜牧業方面。

    5、囤積糧食,絲薄等農產品

    呂不韋是個很有生意眼光的人,不用多想,他是會像白圭那樣,根據市場行情和年景豐歉的情況,來囤積農產品進行低價收購,高價拋售。穀物成熟時,他就囤積糧食,售出絲薄、棉絮等,當青黃不接時,他就高價售出糧食。

    6、販賣人口奴隸

    歷史上沒有呂不韋倒賣人口奴隸的直接證據,但是可以推斷,販賣人口這種生意,呂不韋不止一次做過。雖然當時已基本進入了封建社會,奴隸已經很少。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他不可能放著錢不賺。最起碼,到各地重金買幾個美女的事情,他肯定沒有少幹。

    除了生意上的投機之外,呂不韋還開啟了官商結合的先河,他在政治上的成功投機,讓他成為了秦國重臣。

    透過商業進入政界,再借用權力來經營商業,如何能不富甲一方?

  • 5 # 北風hxn

    呂不韋之所以能富甲一方,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戰國重農抑商,但沒有禁止商業。當時的社會環境卻是有能力的商人的天堂,因為:1、資源短缺。2、交通不便。3、資訊閉塞。

    資源短缺有利於商業就比較好理解了,譬如某地缺乏農具,能夠進一批農具去賣,自然生意火旺。

    交通不便,交通不便會導致資源流通困難,但只要有能力有財力克服交通困難,就會很容易形成壟斷市場。

    資訊閉塞,資訊閉塞會讓價格變得極不透明。如一件新產品從外地運來,當地人無法瞭解這產品成本是多少,在其它地方的價格是多少,因此,價格一般會操縱在商家手裡。從而讓商家獲取暴利。

    從呂不韋和他父親的對話就可以看出從商獲利的豐厚。

    呂不韋與父親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呂不韋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無數。"

    從他與父親的談話可以看出,耕田有十倍利潤,做珠寶買賣可以有百倍利潤,這就很驚人了。如果放在今天,銷售一件產品有一倍利潤就很不錯了。

    所以說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從事商業的人的天堂。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資訊渠道、能克服交通困難(如有自己的商隊、運輸工具等,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等等。而呂不韋出生在商業家庭,這些條件是具備的。

    二、呂不韋有商業頭腦。

    有一個成語“奇貨可居”,就是出自他的口中。

    奇貨可居是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是一種商業手法。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這次他是以商業頭腦運用在政治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三、有眼光、有手段、敢冒險

    他在邯鄲看見了子楚,就想到要扶植他做皇帝,到最後竟然成功。這就證明了呂不韋的眼光、手段以及敢於冒險了。

    綜上所述,有合適的環境、有商業頭腦、有眼光、有手段和敢冒險。具備一系列素質,呂不韋肯定能富甲一方了。

  • 6 # 史海覓蹤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重農抑商是秦國的戰略,呂不韋本是衛華人,那麼呂不韋如何能在秦國實現富甲一方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戰國時期,重農抑商是商鞅變法的重要內容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農戰,而以巧言虛道,此謂勞民。勞民者,其國必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

    商鞅在其《農戰》一文中明確提出,國家得以興旺的根本是農耕和作戰。國君想要自己的國家強大,就必須透過專心務農和作戰來得到官職和爵位。

    而當時,有才華的人透過研究《詩》、《書》來獲得高官俸祿,普通人透過經商、手工業獲得收入。這樣就無人願意透過從事辛勞的農耕和參加作戰來獲得官爵。

    秦國如果想恢復穆公的霸業,戰鬥是唯一的途徑,糧草是戰鬥獲勝的保障。所以,秦國必須推行重農抑商的戰略。

    二、呂不韋本是商人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呂不韋本是衛華人,後來衛國遷到南韓,所以呂不韋就在南韓的都城陽翟做買賣。那時,南韓成為四戰之地,奄奄一息。國家發生戰爭的時候,物資緊缺,商人總是很容易發戰爭財。呂不韋透過來往各地,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了千金。

    三、呂不韋投資異人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公元前265年,他又來到了趙國都城邯鄲,結果發現了落魄的秦國質子異人,大喜不已,認為奇貨可居。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呂不韋怦然心動,回家與其父商量,認為現在即使怎麼努力,仍然不能衣食無憂,而擁君立國則可澤被後世,所以決定去做這筆買賣。

    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於是,呂不韋主動上門拜訪異人,與其共商大計。呂不韋願以千金為其爭取嫡子之位,異人叩首拜謝:“事成之後,將與呂君共享天下。”

    呂不韋來到秦國,結交陽泉君,透過他勸說沒有子嗣的華陽夫人收養流亡在外的異人為子。華陽夫人為了自己的將來,終於答應。

    呂不韋回到邯鄲,異人看上了他的一個姬妾,呂不韋就將此女送給了異人,後來生下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邯鄲,呂不韋想方設法將異人帶回秦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即位不久,就去世。異人於前250年即位,如其誓約,拜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家有奴僕萬人。

    秦莊襄王三年後去世,秦王政年幼,呂不韋攝政,此生夢想終於實現,不是富甲一方,而是稱霸天下。

    結語:

    奇貨可居,呂不韋從一個普通的商人將質押在外的秦國公子異人作為投資物件,運用其高超的遊說技巧,終於在15年後將異人扶上秦王之位,自己因此封侯拜相,富甲天下。

  • 7 # 西蒙君simonjun

    在重農抑商的戰國,呂不韋的身份不只是一個商人那麼簡單。當然他最初是個商人,不過最後他改變了投資方向,“奇貨可居”使他成為了掌權者。

    呂不韋是個非常優秀的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然後再高價賣出,很快積累起了千金的家產。如果繼續做生意,想必他的財富會越來越多。但是,商賈的地位在那個時候、那個社會環境是得不到保證的,再加上頻繁的戰亂,商人的財產也無法得以保全。呂不韋曾經問過父親一個問題。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所以經營政治雖然風險高,但是比做其他的生意更掙錢啊!所以,也就在那之後,呂不韋便做了中國早期的“天使投資人”。而他一生最成功的投資,就是扶持秦莊襄王上位。這也是成語“奇貨可居”的由來。

    秦莊襄王本名子楚,年輕時曾在趙國當人質,落魄的很。當時商人呂不韋知曉,認為他“奇貨可居”,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秦昭王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但是安國君又沒兒子。華陽夫人深受安國君的寵愛,如果能夠遊說華陽夫人把子楚收為養子,那麼子楚接任安國君勢必會有很大的勝算。於是呂不韋給了子楚五百金,讓他去廣結賓客,擴大影響。自己則奔赴關中秦國,買通關係,成功遊說華陽夫人,收子楚為養子。最後果不其然,安國君刻下玉符,確立子楚為繼承人。之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即位,不出一年暴斃。順理成章,子楚稱王,尊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成功的跨越了他的階級,實現了人生大反轉。

  • 8 # 千史千尋

    秦律中規定,雨量大小、穀物生長情況、旱澇蟲災損失等這些情況要馬上書面報告,還有農忙時節,從事農耕生產的官府裡的下人,每人每月可以增加半斤口糧;而經商之人要交重稅。凡此種種,都表明了秦朝重視重農抑商政策。

    當時的呂不韋在南韓的陽翟經商,賺錢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低價買高價賣。如果他一直這樣單純靠買賣物品發展下去,到老了充其量也就是個土財主,可是有一天見到了異人,他那每天對人點頭哈腰的心思就出現了一絲裂縫。

    呂不韋為了肯定自己的想法,就向他父親請教經營不同的東西和獲利多少的關係,他父親鼓勵他說,務農可以獲利十倍,買賣珠寶可以獲利百倍,擁君定國可以澤被後世。

    所以呂不韋就想方設法接近異人並取信於他,後來又花重金成功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兒子,並在異人繼位後封侯拜相。

    他的政治投資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他的兒子嬴政做了秦王,是的,這次的政治投資徹底成功了。

    除了以上,呂不韋沒有驕傲自滿、安於現狀,而是在政治上漸漸有作為,比如他在攻打下來的周、趙、衛三國土地上分別設三川郡、太原郡和東郡,這些都為嬴政統一六國做出很大的貢獻。

    所以說,在重農抑商的戰國時期,呂不韋前半生靠低買高賣賺錢,後半生靠政治投資位極人臣,他不富甲一方誰是呢?

  • 9 # 清心論史

    戰國時期並沒有重農抑商的政策,應為當時的國家因土地狹小大多不能自給自足,所以需要國際性的商人互通有無。

    戰國時期,只有秦國因為商鞅變法而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其他國家對商業的干預力度都較小。

    例如齊國就是一個鼓勵商人的國家,所以齊國直到漢朝時期都有這一評價:“齊人富而驕,多詐謀。”

    呂不韋是衛華人,衛國靠近天下之中——洛陽,所以很適合經商,洛陽也是一個很大的商業城市。

    當時國家打仗時還需要商人幫忙運輸糧食、收集兵器。例如《商君書》中就有規範商人收集糧食、兵器,和幫助政府運輸物資的段落。

    因為商人人脈廣,可以幫助政府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迅速收集物資,而且他們也有豐富的牛車之類的運輸用具,也能為政府所用。

    所以戰國時期的商人對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縱使秦國重農抑商,在很多方面它也需要商人的援助,所以它只是抑商而不是滅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齡前孩子適合什麼樣的幼小銜接識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