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登洲英語坊

    我們可以採用以下3維 ( 1. What: 主題意義, 主要內容 2. Why: 作者意圖 3. How: 語言修辭、文體結構 ) 框架來對教學文字進行分析。

    1. What:指的是“語篇的主題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教師可基於語言對文字的主題和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從主題語境的解析入手, 透過標題和中心句提煉或分析語篇具體內容和主題。如運用層級思維, 從微觀到宏觀, 從具體到抽象, 逐級分析文字; 從語篇的情節、功能、詞彙、句型等到具體內容 (Content), 根據內容確定語篇的話題 (Topic), 再向上位推斷此話題從屬的主題群範疇(Sub-theme), 直至歸納出主題語境。

    2. Why 指的是“語篇的深層涵義, 也就是作者或敘述者的意圖、情感態度或價值取向是什麼”,即作者或者敘述者 “為什麼寫” 或“為什麼說”?作者或敘述者希望傳遞什麼觀點、引發何種思考或者價值討論?需要學生解決什麼問題?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這是目前教師做文字分析普遍薄弱的部分, 挖掘的程度深淺不一。對文字意義的探究不應是一蹴而就或 "貼標籤" 式的,而應當貫穿、滲透在文字解讀的整個過程中。這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文字細節, 充分挖掘文字在特定的語境下承載的語言、思維、文化和情感資訊。

    3. How 指的是“語篇具有什麼樣的文體特徵、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 也就是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什麼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教師在瞭解文字的主要內容之後, 需要進一步從語篇層面理解文字的邏輯框架, 即作者是怎樣透過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來建構和表達主題的, 這包含語言和思維兩方面的內容。就語言而言, 透過提煉文字的語言表達正規化 (Language Norm), 學生能感知、理解、學習、模仿、內化, 直至運用語言。就思維而言, 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字進行提煉, 建構文字的邏輯框架。對文字進行深度的結構化梳理既是對語言正規化的學習, 也是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更是發展學習能力的契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認為七年級下冊的數學壓軸題可能會出什麼?請給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