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之
-
2 # 星趣樹思維導圖
教孩子背唐詩,為將來學習打下基礎,是件很好的事。但是孩子對一些生澀的字句並不好理解。對詩句理解不了,背誦記憶就成了問題。如果能用圖畫的方式,把詩詞以影象的方式畫出來,這樣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也會更有興趣。建立興趣永遠是能讓孩子主動學習的關鍵。只有學習方式輕鬆有趣才符合孩子的天性。給你推薦一種方式:學科思維導圖。這是一種很有用的思維工具。我《遊子吟》為例子,給你演示一下如何用思維導圖來學古詩詞。不要太感謝哦!記得點贊。
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遊子吟》為以“母親”為詩詞創作主題的經典佳作,歷來被人們吟誦至今。該詩寥寥數語,通俗易懂,十分感人,其文學性與藝術性兼備為後人所推崇。
廢話不多說,我用學科思維導圖的方式,告訴你怎麼學習鑑賞《遊子吟》
《遊子吟》
詩意解釋: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行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太遲太久不能回來。做兒子的像小草大小的那點孝心,有怎麼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一般溫暖偉大的慈母恩情呢?
語文導圖解析記憶
工具:白色A4紙一張、彩筆一套、與《遊子吟》相關名字的簡筆畫收集參考(有一定基礎的也可自己創作)
步驟一:繪製中心圖,給中心圖均衡新增六個一級分支。如下:
畫中心圖和一級分支
步驟二: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在一級分支後邊畫出六個二級分支,在二級分支上依次新增簡筆畫,相應寫上詩句
二級分支新增簡圖和文字
二級分支新增簡圖和文字
基本完成思維導圖
步驟四:為完成的《遊子吟》思維導圖上色,每一個分支用一個主題色調。
完成作品
等你完成這幅作品之後,我從此以後你會對這首詩有十分深刻的印象,背誦不是問題,理解也不是問題了。是不是很有用呢。值得收藏學習哦!
詩人簡介:
孟東野畫像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
孟郊一生坎坷,生活艱難,多次奉母命,上京應考,屢考不中。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隨即東歸,告慰母親。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貞元十五年,在蘇州與友人李翱相遇,嗣後又歷遊越中山水。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
孟郊五十歲時,考中了進士,任溧陽縣尉,縣裡有投金瀨、平陵城,草木叢生,下邊有水潭。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邊,徘徊做詩,公務多耽誤了。縣令報告了刺史,任命了一位代理縣尉替代他,把他的俸祿分出了一半。鄭餘慶任東都留守,任命他為水陸轉運判官。鄭餘慶鎮守興元,又任命他為參謀。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餘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於凍餓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喪子之痛。 ·
元和九年(814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聞命自洛陽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賞析:《遊子吟》寫在溧陽。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Sunny。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背景賞析
《遊子吟》寫在溧陽。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2017-08-28 昆明
-
3 # 吳老師的教育日常
關於:如何讓孩子快速記住需要背的古詩?我分享以下我的經驗和想法。
因此,培養孩子養成一種專注學習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喔!以上就是我的真實感受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幫助,敬請查收!
-
4 # 碩正媽媽
孩子不愛學古詩?那是因為你沒碰到這本書!
第一次產生念頭要給孩子讀古詩,是在網上看到的《詩詞大會》的影片。其中,一名上初中的學生侯尤雯在第六場百人團比賽中以119秒答對27題,獲得第一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她是本屆詩詞大會從百人團刷入挑戰賽的最小年齡選手,詩詞量達到近千首。
看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和智慧。
她2歲多開始學《唐詩三百首》,小學時開始自學《宋詞三百首》。六年級時就拿過一次全市古詩文大賽一等獎。她不僅讀詩、背詩,還熱愛寫詩。她從小到大語文成績優異,進入初中以來,多次獲得語文年級組第一。
看到這,我不禁汗顏,人家的孩子2歲多就開始學《唐詩三百首》了,而我家的娃都四歲多了還沒給孩子進行古詩的啟蒙教育,豈不是分分鐘被人秒成渣了?
於是我立即去書店買了《唐詩三百首》,每天帶著孩子背誦,然而他絲毫不感興趣,我在這邊讀的起勁,他那邊自顧自地玩著。後來我專門為此事請教了育兒專家。專家說:古詩文我們感覺讀起來朗朗上口,可孩子卻不喜歡,很多時候是因為理解不了。
而古詩詞的學習,主要在於四點:一、理解,二、寫,三、對比、四、背誦。而對於3—8歲的孩子來說,接觸的風景有限,閱歷也有限,只有讓孩子理解詩的意思,瞭解詩的創作背景,立體形象地感受詩,才能激發起他們對詩詞真正的興趣和熱愛。
帶著這個目的,我又帶著孩子去了書店,想尋找一本適合孩子看的,孩子能夠理解的古詩詞書籍。最先發現新大陸的是孩子,他一眼就相中了這本《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雖然他才4歲,字也不認得幾個,但這書彷彿有巨大的魔力吸引住了他。
我如獲至寶,把書買回家細看。這才發現,書封面介紹的“一米Sunny童書館匠心之作,耗時三年傾力打造”絕不是說說而已。書的每一個畫面都透著獨具慧心的設計感,讓孩子也能透過看圖來了解到詩人作詩的意境,理解詩的含義!
我們以《錢塘湖春行》為例,來看下它讓孩子“秒懂”的繪圖設計:
怎麼讓孩子懂得“雲腳低”是什麼意思?見紅圈。
早鶯爭暖樹?見黃圈。
淺草才能沒馬蹄?見紫圈。
綠楊蔭裡白沙堤?見藍圈。
是的,你再也不用絞盡腦汁地想如何給孩子描繪詩中提到的畫面了,開啟書,孩子自己就能感受到。研究表明,3-8歲孩子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3-8歲孩子的想象大都是藉助動作和具體形象產生的。而這本書精美的插畫,會極大地調動起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
到這一步你以為這本書作為一本古詩書已經很讚了,其實它還承載著更多的功能!
培養孩子觀察能力。
培養孩子注意力、分辨能力。
培養眼手協調能力。
培養推理能力。
培養孩子認知能力。
還有更多跟古詩內容相關的益智遊戲,等待你帶著孩子去發現!這樣的好書,難道不應該給孩子買一套嗎?要知道,孩子對古詩詞的熱愛可是來自於父母的引導和用心啊!
回覆列表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1、選擇的作品篇幅要短小,便於孩子記憶;內容要淺顯,易於孩子理解;體裁多以五言、七言為主,孩子容易上口。
2、教孩子學古詩時,最好配以畫頁,以圖解詩,同時,做適當的講解,幫助孩子理解作品
3、在背誦過程中,可以是家長背一句,孩子模仿一句,然後過度到家長與孩子分單、雙句背。再讓孩子自己背。孩子往往記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經常複習,以便鞏固。
4、家長經常要檢查孩子的背誦情況。構成語篇的基本要素是語篇在形式上要銜接,在意思上要連貫,通俗點說,就是“前言要搭後語”。提詞就是藉助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聯,由單句構成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