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行近勇
-
2 # 哈密瓜的家鄉
疏勒河,發源於青海省境內,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幹流全長670公里,流域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是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內陸河。地質年代,疏勒河曾流入新疆境內的羅布泊。
1958年雙塔水庫建成後,疏勒河就只能到達玉門關以東的哈拉湖。黨河是疏勒河最大的支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由於大規模移民進行農墾和軍墾、區域耕地和人口數量增多、大型水庫建設等人為活動影響,20世紀70年代,黨河和疏勒河不再交匯。由於西北地區氣候一直趨向於乾旱化,導致疏勒河河水量很小,近些年很多時候疏勒河的河水甚至流不到哈拉奇就乾涸了。但是近十年來西北地區的降水有增多趨勢,特別是今年,不少地方的降水甚至超過了華北平原一帶,再加上當地政府及水利等部門對該河流的水資源利用調配得當,使得疏勒河的河水可以向下遊流動,因此疏勒河的河水能在哈拉奇積聚,漸漸才有了這一片湖泊水域的出現。這些說明當地的河流生態在自然降水增多和人為控制得當的情況下已經有所恢復。已乾涸數百年的哈拉奇重獲生機,這也標誌著敦煌生態恢復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主要支流
黨河,內陸河,疏勒河支流,在甘肅省西部。清代始稱黨河。上游有二源,大水河與奎騰河,切穿鳴沙山,經黨河水庫,拐向東北,人教煌綠洲,至敦煌市北注人疏勒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
榆林河,內陸河,疏勒河支流。在安西縣南部。因河谷中榆樹叢生,故名。全長90公里,流域面積3 20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65億立方米。上游高山區冰川面積5.37平方公里,冰川儲量2.092億立方米,年融水最0.029億立方米。灌溉踏實鄉農田4.3萬畝。建有榆林河水庫。
2017年,隨著治理基本完成,黨河重新回到疏勒河的懷抱。而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獲得了疏勒河水的穩定地表徑流補給,生態治理成果逐步顯現,出現了海子——“哈拉奇”,標誌著自然保護區的水環境得到了改善。再返回去看的時候會發現,疏勒河沿岸之前去查勘時很好走的古河道,現在車已經很難走了,植被恢復得比較好。
古時的疏勒國與疏勒河沒有關係。疏勒國為西域古國,位居西域南、北兩道的交會點,相當於今新疆之喀什,唐朝時為佛教國,現為一純粹的伊斯蘭教都市。
-
3 # 李厚何
不僅疏勒河,另一條更有名的內流河——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其下游(阿拉幹以下河段)曾經近乎乾涸,自2001年以來也大有改觀,塔里木河的尾閭湖臺特馬湖一度萎縮成季節湖,差點重蹈羅布泊覆轍,2010年後也再未乾涸,恢復了2000平方公里上下的湖面;中國第二大內流河——額濟納河(即著名的弱水),一度下游完全消失,如今也恢復了全徑流長度,尾閭湖東居延海曾常年無水,如今也已連續16年全年不幹涸了。
西北內流河水量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類觀念改變的結果,而不單純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以塔里木河為例,自1950年至2008年,每年上游各支流的水量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自上世紀60年代大量引水灌溉,築壩截流,在流域內發展農牧業,導致卡拉以下塔里木河水流量,從12億立方米(1957~1967年)逐步減少到2.7億立方米(1986~1995年),一些原本流入塔里木河的支流因被沿線墾區層層攔截,未等流入幹流就乾涸。疏勒河、額濟納河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其中額濟納河1990年的曹灘莊分水樞紐工程,直接讓下游徑流幾近消失。
疏勒河也一樣,這條中國罕見自東往西流的內流河,原本主要依靠發源於祁連山的白楊河、石油河、踏實河、黨河、安南壩河等支流補水,但1960年之後這些流域紛紛建立墾區,興修各種引水灌溉設施,導致上述支流普遍不能匯入幹流,結果就導致幹流不斷縮短。
近年來西北各地普遍採用計劃用水、全流域水資源分配、發展滴灌、退耕(牧)還草、引流補水等措施,積極恢復干支流水量,這才令內流河下游的情況大有改觀。簡單說,這大半個世紀注入西北內流河各干支流的水量變化不大,但農牧業和城市生活用水增加,下游水量就減小,反之就增大。
當然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是有的,比如臺特馬湖湖面的擴大,也有另一條注入該湖的河流——車爾臣河近年來水量大增的因素,而車爾臣河水量的大增,則是氣候變暖導致其發源地冰川融化加快所致。但總體上,人類活動方式改變的影響要大得多,且即便氣候變暖,本質上也是人類活動方式改變的後果。
-
4 # 地理縱橫
在甘肅敦煌,中國最長的“倒流河”疏勒河全程再現大河西流,同時乾涸消失了300餘年的疏勒河終端湖——“哈拉奇”重現,形成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十幾種野生動物來此棲息。湖面上波光粼粼,孕育著茂盛的蘆葦叢,還有白鷺和野鴨在水面棲息翱翔,因多年缺水罕見的野駱駝在湖邊已經重現。
西邊的環境改變了?改變到了什麼程度?事實上,西北大部分地區還是乾旱,降水分佈也是不均勻,西部地區面積廣大,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象哈拉奇湖這樣。但今年的祁連山地區,敦煌附近雨水多了起來,從CCTV13報道的300年乾涸的哈拉奇湖重現,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環境正在發生改變。我們先看看疏勒河流域是怎麼情況。
疏勒河發源於祁連山西段託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流經昌馬盆地叫昌馬河,出了昌馬峽後呈放射狀水系,沖積形成山前洪積平原,河流又稱疏勒河,然後再折向西流,經過敦煌市北,最後消失在沙漠中,因這裡乾旱,哈拉奇湖乾涸,圖中虛線是300年前的狀態,如今哈拉奇湖又重現生機。
不僅如此,整個甘肅、陝西雨水也多了起來,為什麼今年整個祁連山地區降水充盈,這些水汽從哪裡來的呢?
透過今年敦煌的幾場暴雨來看,與這裡的水汽活躍度有關,敦煌位於祁連山西端,向西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這裡緯度的位置大約是40°N左右,與地中海地區緯度位置相當,從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來看,夏季北移,地中海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控制,也就阻斷了西風帶從大西洋帶來的水汽。從今年歐洲、印度等地區連續出現高溫來看,赤道地區的熱量向北輸送,阿拉海熱帶氣旋較為活躍,這為水汽翻躍高山提供了更多能量,而中國南疆地區南部靠近阿拉伯海,這些水汽輸送到了南疆地區,受盆地內偏西風影響,向東執行,遇阻祁連山山脈,水汽被抬升,產生了降水,這是今年祁連山西部多雨水原因。
此外,今年青藏高原氣溫較往常提高了很多,以拉薩為例,今年出現了氣溫達30°C左右,而且連續5日平均氣溫達22°C以上,達到入夏標準,這對拉薩來說較為罕見,這意味印度洋、太平洋水汽有能力跨過高山,翻躍青藏高原,伸入到我們西北更遠的地區,造成了甘肅、陝西多雨的氣候。
300年的哈拉奇重現還與冰川積雪融水有關,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萎縮,融化後補給河水,才導致西北地區很多湖泊面積再擴大。
西部降水仍是不均勻狀態,新疆烏魯木齊地區今年降水並沒有增多,乾旱依舊,艾比湖面積還在縮小,中國西部地區大格局還是乾旱,但祁連山多雨水,從這裡開始,西部地區雨水也許會多了起來,生態環境會慢慢發生改變。
當然,如果是以華中地區乾旱為代價換來了祁連山地區多雨。這只是降水空間分佈不均勻的表現,倘若如此,西北地區缺水不會改變,仍然是乾旱。
-
5 # 珞珈山的貓
西北地區的氣候正在不斷改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些年西北地區的降雨量逐漸增多,對西北地區原本因為乾旱少雨而變得極具惡劣的自然環境改善起到了良性的作用。
中國大部分地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由於我們國家主要受到西太平洋熱帶暖溼氣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的雙重影響。因此東亞的季風氣候的特點則是從沿海地區往內陸地區降雨量逐漸減少。我們國家廣袤的西北地區正是由於遠離沿海地區,而導致每年抵達這裡的暖溼氣流和水蒸氣較少,因此西北地區常年乾旱少雨。
尤其是近幾百年來,我們國家的人口急劇增長而導致中國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更加的脆弱不堪。尤其是封建社會時期和中國近代史時期人們並沒有樹立保護環境和珍惜水資源的意識。導致西北地區的環境惡化速度不斷加快。曾經被稱為中國西部沙漠之中的明珠的羅布泊消失不見。被漫漫的沙漠所掩埋。
而且,位於甘肅省的絲綢之路重鎮敦煌的母親河——疏勒河水量也逐年的減少,曾經有許多人一度甚至擔心疏勒河會隨著西北地區氣候不斷惡劣而消失殆盡。
之前的科學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疏勒河曾經發生過幾次斷流,似乎有一種演變成季節性河流的趨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疏勒河終點流入的湖泊——哈拉奇湖已經消失了近300年!許多人都已經遺忘了這一個湖泊,只知道在敦煌的附近有一個叫哈拉奇湖的地方。
但是近10年隨著西北地區的降雨量逐漸增長,再加上當地百姓節水意識的提升和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在西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使得這一座消失了近300年之久的古老湖泊——哈拉奇湖再次重現人間。而且還吸引來了數10種水鳥棲息於此,就連很難見到的野駱駝和野驢也經常來此喝水。
現如今哈拉奇湖湖泊面積大約有5平方公里,植被茂盛且富含生機。而且根據近些年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預見哈拉奇湖會不斷的擴大。甚至恢復到歷史上的巔峰時期!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我們全社會對於改善環境做出的努力和奉獻!
-
6 # 歷史好奇怪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歷史上的疏勒河,其古稱冥水,是甘肅的第二河,同時也是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水系之一。
但是疏勒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至少是數年之前,這裡是水草比較豐美的地方。
而在沙漠中形成的大湖,事實上是指哈拉奇地區,也就是說在北敦煌西北側,本應該由疏勒和黨兩河交匯形成的哈拉其地區,也就是數百平方公里的乾涸大湖。
在時隔300年之後,重新恢復寬闊的湖面,有了5平方公里的湖面。
在中國敦煌的西湖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段的哈拉奇地區,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這裡確確實實曾經水草豐美之地。
這裡的溼地面積一度極其廣袤……溼地面積和水域面積都相當可觀……
但是在歷史上由於過度開發,比如說從唐代開始的移民屯田,和清朝之後上的不斷進行的人口遷徙,過度使用湖水,導致哈拉奇最終乾涸。
到了20世紀中期,這裡甚至可以過車,被沙漠包圍,沒有一點點的水源了……
疏勒河甚至由於過度使用,很多河流的末尾地區都斷流乾涸了……
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當地開始認識到了保護河流生態的重要性。
於是乎在2011年國家批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由此開始了疏通兩大河的任務,並且使得黨河和疏勒河兩河成功回合,最終流向了敦煌自然保護區腹地。
由此哈拉奇地區的生態開始恢復,植被和野生動物重新出現。
今年之所以會重新出現300年不見的哈拉吉大湖,要歸功於今年水流持續補充和降雨量的增多,使得哈拉奇地區開始穩定地出現湖面。
這也正是人們所說的在沙漠之中湖泊的重現……
這個湖泊是疏勒河的尾端,也是疏勒河的天然防禦,防禦沙漠向東而來,都是有利於各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的恢復,這裡如今已經開始逐漸出現了各種鳥類和野駱駝,Mustang等等。
但這並不能說明西北氣候的重大變化,但是它能夠從區域性細微之處說明,我們對待生態安全的意識是越來越提高的。
也許對於整個西北的氣候沒有大的改變,但是對於敦煌西湖國家及自然保護區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很大的改善,可以有效遏制溼地面積的萎縮和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積極向好的訊號。
-
7 # 中評中語
西北氣候在變暖,變暖的同時,每年降雨量也在增多。
◎西北黃土高原。
1.先說疏勒河現象。疏勒河位於河西走廊以及祁連山西段,發源於祁連山脈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從敦煌市北,由東向西流淌,流經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達尾閭一代沙漠地帶消失,所以疏勒河又是一條有名的倒淌河,還是中國最長的“倒流河”。
◎疏勒河流經區域。
以前疏勒河留到終端時會形成一個湖泊,叫哈拉奇湖,但這個湖已經消失300多年,最近幾十年整個疏勒河時常部分河道地區還會斷流。
今年不僅疏勒河全線都水流充盈,而且消失了300年的哈拉奇湖竟然重新出現。
最後指出一點,“疏勒”一詞,最早起源於西域的疏勒國,疏勒國位於帕米爾高原。“疏勒”也是漢人對突厥語國名的音譯,“疏勒”一詞延續兩千年,在唐朝時“疏勒”是安西都護府四鎮之一,這時的“疏勒”已經東移到喀什地區。
唐安史之亂之後因為將西域和河西走廊重兵都調往中原地區,導致河西走廊被吐蕃佔據,而以“疏勒”鎮為代表的安西四鎮,成為了大唐的一塊飛地,守城將士直到有歷史記載的789年,包括“疏勒”鎮在內的安西四鎮在四鎮節度使﹑安西副大都護郭昕和“疏勒”鎮鎮守使魯陽的堅持下,還在為大唐苦苦堅守這片飛地疆土。據悉安西四鎮最終是在808年前後才徹底陷落,也就是說包括“疏勒”鎮在內的安西四鎮在和中原失去聯絡之後,在大軍趕赴中原之後,這些大唐將士還苦苦堅守了大約半個世紀。
◎苦苦堅守了大約半個世紀的安西都護府。
如今,“疏勒”這個名詞繼續東移,在河西走廊紮根;這個名詞的背後,是一個民族開拓、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背後更蘊藏著一個民族的崛起史。
西北這邊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就是給逝去的親人做寒衣、送(燒)寒衣,再過兩天,就是立冬。以往每年到了這個時機,基本上大範圍開始下雪。
但今年,前幾天甘肅東部地區普遍降雨,只有岷縣一地降了雪,而且很快消融,其他地方仍然還是降雨,筆者所在地昨天還是降了小雨。
岷縣處於青藏高原、四川高原、黃土高原結合部,地理奇特,本身晝夜溫差非常大,下雪正常。
◎西北高原地貌。
但其他地方現在仍然還只是將雨就不正常了,也就是說現在在西北地區,在烏鞘嶺以東地區溫度在零下—5°左右才正常,但基本上現在白天溫度在8°左右。
實際上這十幾年來西北這邊普遍在變暖,筆者兒時,到了冬天經常西北這邊普遍是埋了鞋面的厚雪,乃至埋到小腿部位,但最近幾年這種厚雪已經不容易遇到。
有幾個資料是,祁連山地區,1973 年至 2016 年平均每 10 年升溫 0.45 攝氏度,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球平均水平;需要科普一點的是,祁連山東起武威(烏鞘嶺以西),基本上貫穿了整個1000公里河西走廊。
顯然科學觀測資料和當地民眾自身感受是一樣的。
3.說完變暖,再說降雨量增多。西北地區,大抵以烏鞘嶺為界,以東全是黃土高原,而且頗為尷尬的是甘肅屬於黃土高原邊緣地帶,黃土土質疏鬆,也很難挖出窯洞,但黃土貧瘠的特性,卻是更加顯露。
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即便是夏天,也很難有植被徹底覆蓋山體,也基於此,這邊植樹造林的難度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植完樹,需要精心養護,即便如此,還是會死亡,所以基本上很長時間以來只有城市近郊或是城市中心的植樹造、綠化工作最為顯著——而這也是以龐大的資金來支援的。
所以在廣袤的西北高原上,基本上有樹的地區基本上是在村落。
但這兩年,植樹工作推進也頗為順利,山脈間植被也都開始漫布。
這是因為降水開始增多,當然這也出現了一個弊端,這是筆者所擔心的。
——由於降雨增多,但自然植被覆蓋還是不足,植被紮根不深,而黃土本來疏鬆,導致一場大雨來臨,雨水彙集,會在黃土表面衝擊出很深的溝壑,所以塌方隨處可見,往往一場大雨後在農村地區需要組織人員趕緊填路,是的,不是修路,是填路,因為路都被彙集的雨水衝開了溝壑,更為危險的是往往地面只會被吹開一個碗口大的小洞,但往下十公分、五公分就是直徑達1米或更大的暗洞。
很多硬化的水泥路,表面無恙,但雨水已經在下面沖刷出很多容積很大的水洞,重車走過,非常危險。
去年筆者母親就是遭遇到了意外——路邊緣已經被雨水沖刷疏鬆,筆者母親腳一落地,落腳處下陷,人掉在落在了十多米高的山坡地下,所幸山坡一路土質溼軟,但饒是如此,母親兩段腰部脊骨出現裂痕。
所以西北地區正在變溼變暖是事實,當然,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為雨水量增多,但植被自然、人工覆蓋率還來不及應對增多的降雨量,水土流水也很嚴重。
有份資料是,2018 年甘肅省降水量為近 60 年第二;同時,2018 年甘肅省植被覆蓋度為近 18 年最高,戈壁、荒漠面積減少,沙漠邊緣外擴速度減緩,生態環境顯著恢復。而根據氣候變化專家的分析,西北地區正由暖幹向暖溼轉型是事實,而且這一現狀將持續到2050年左右。
-
8 # 地理那些事
幾近枯竭的疏勒河今年卻被發現在沙漠中形成大湖,西北氣候在怎樣改變?
據瞭解,“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閭(指江河的下游),這裡曾經是一片湖泊盪漾、水草豐盛的綠洲,由於氣候環境的變遷導致雨量減少、蒸發加劇以及沿途生產生活用水的增多導致下游來水不斷減少,最終也使得疏勒河一度斷流,“哈拉奇”也隨之消失在荒漠之中,昔日許多野生動物的天堂成為漫天黃沙的不毛之地。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的實施,特別是疏勒河及其支流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黨河、疏勒河的生態水量逐步加大,疏勒河得以順利恢復全程流淌,因此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也得以重現水面,為當地一帶的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的野駱駝、普氏Mustang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中國大西北深處“哈拉奇”水面的重現,是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又一輝煌成果,在有效遏制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溼地的萎縮、阻止庫姆塔格東侵以及保護敦煌綠洲和地域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疏勒河恢復全程流淌的情況來看,是與流域內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科學治理密切相關的。
疏勒河是中國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它發源於祁連山脈西端,全長540公里,流域面積達20197平方公里,由於它一反常態全程自東向西流,造福沿岸各族人民,與中國絕大多數自西向東、西北向南或西南向北流動的河流流向大不一樣,因此人們形象的將其稱之為“倒流河”,而且疏勒河是為數不多的“倒流河”中最大的一條。
從疏勒河的補給型別來看,主要是以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流量不僅具有明顯日變化,而且年際變化也比較大。而今年以來,包括敦煌在內的中國大西北廣闊區域降水相比往年明顯要多許多,這說明了理論上原本深居內陸、受海洋水汽影響較弱的敦煌等區域,空氣溼度明顯要比往年大,水汽較為充足,而之所以出現,是與整個氣候的波動有著直接關係。
從今年入夏以來歐洲、南亞甚至是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的拉薩的氣溫來看,氣溫都較往年增加了不少,可以說整個北半球幾乎處在“炙烤”之中,而中國相繼出現了南澇北旱、江淮地區氣象乾旱以及西北降雨普遍增多等現象,這正是厄爾尼諾現象的重要特徵。
由於全球氣候模式發生了變化,使得來自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暖溼氣流有較往年更多的水汽能夠長途跋涉翻越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這部分水汽途經中國新疆後,由於新疆的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因此水汽能夠繼續向東輸送,而疏勒河流域處在祁連山脈西端,受祁連山的阻擋形成較為豐富的地形雨。
儘管今年中國西北部分割槽域降水相對較多,但從短期來看,這只是氣候異常的一種表現,也可以說是犧牲了長江、淮河中下游的溼潤換取的,並不能說明這一區域乾旱、半乾旱的氣候環境就此改頭換面成為半溼潤區。
-
9 # 不入流的大劉
最近正好有研究這個問題,疏勒河(其實是終端的哈拉奇)再度形成的原因、西北氣候變化的特點,我來告訴你——
1.“逆流成河”圖1.如今的疏勒河
疏勒河,是中國少有的河水自東向西流的河流,又叫倒流河。全長670公里,流經青海、甘肅、新疆三省區。正因為這個機制,才導致疏勒河有機會給消失了300年的哈拉奇再度形成。
2.西北地區年代際降水量變化筆者研究了甘肅省1970-2011 年的降水量變化。發現20世紀80年代甘肅的降水是最少的,400mm降水量分界線向南擴張,乾旱區和半乾旱區的總面積擴大至最大。90年代降水量顯著增多,400mm降水量分界線向北移動,乾旱、半乾旱區域縮到了最小。21世紀前十年降水量減少,而近期,甘肅的降水量又有顯著增多的趨勢。
圖3.如今的疏勒河已經有水鳥棲息
從這幾十年的資料看,甘肅的降水量是波折向上的。
圖4.甘肅省各年代各氣候區面積
而剛剛提及的年降水量400mm線,不僅僅是農牧業和林業的分界線,也是是否能有效蓄水的分界線。年降水量小於等於400mm,以牧業為主,降水可蓄的效率也遠遠低於年降水量大於400mm的區域。
圖5.甘肅省1970-2011年季節降水量變化傾向率
正是這樣的變化趨勢,讓甘肅在內的西北地區,近20年來,有效蓄水效率提高,有利於疏勒河的蓄水。
3.人為干預《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等治理措施的實施,也是疏勒河水量提升的原因之一。
如今重現的卡拉奇湖泊水域南北有8公里,東西寬處超過1公里,湖水面積約5平方公里。希望這樣正面的變化持續下去!
圖6.如今的卡拉奇已經成為Mustang、駱駝覓食、飲水的聚集地
參考文獻:
[1]孫鵬森 ,劉世 榮 ,李崇巍 .基於地形和主風 向效應模擬 山區
降 水 空 間 分 布 [J].生 態 學 報 ,2004,24(9):1910.1915.
[2]王 智 ,吳 友 均 ,梁 鳳 超 ,等 .新 疆 地 區 年 降 水 量 的 空 間 插 值 方 法 研 究 [J].中 國 農 業 氣 象 ,201 1,32(3):331-337.
[3]江俊傑 ,孫衛 國.1959—207年安徽省 降水 時空變 化特 徵
分 析 [J].中 國 農 業 氣 象 ,2012,3 3(1):27.3 3.
[4]任 朝霞 ,楊達源 .西北乾旱 區近 50年氣候變化 特徵 與趨 勢
[J].地球科 學與環境學報 ,207,29(1):9.102.
[5]陳 豫 英 ,馮 建 民 ,陳 楠 ,等 .西 北 地 區 東 部 可 利 用 降 水 的 時
空 變 化 特 徵 [J].幹 旱 區 地 理 ,2012,35(1):56.66. [6]鄭度,楊 勤業 ,吳紹洪 ,等.中國生態地理 區域系統研 究
[M ].北 京 :商 務 印 書 館 ,20 08:34.
[ 7 ] 姚 玉 璧 , 肖 國 舉 , 王 潤 元 ,等 . 近 5 O 年 來 西 北 半 幹 旱 區 氣 候
變化特 徵[J].乾旱 區地理 ,209,32(2):159.165.
[8]王 燕 ,王 潤 元 ,王 毅 榮 ,等 .近 37 年 甘 肅 省 降 水 特 徵 分 析
[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09,23(4):94-99.
[9]林 紓 ,陸 登 榮 .近 4o 年 來 甘 肅 省 降 水 的 變 化 特 徵 [J].高 原
氣 象 ,20 04,23(6):898-904.
[1O]武 金 慧 ,李 佔 斌 ,沈 中 原 .甘 肅 省 近 50 年 降 水 量 及 氣 候 變
化 趨 勢 研 究 [J].幹 旱 區 資 源 與 環 境 ,20 08,22(1 1): 24-29.
-
10 # 這麼近那麼遠F4
疏勒河,古稱籍端水、冥水,屬內流河,甘肅省河西走廊內第二大河,其特殊之處在於自東向西流淌。疏勒河發源於祁連山西段托勒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全長540公里,流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8.3億立方米,從甘肅天俊出發,流經大雪山,到昌馬盆地,後衝出祁連山山脈,分兩支,一支,經玉門、瓜州、敦煌後,流入羅布泊;另一支人工形成冥水,形成溼地彙集到蘆葦溝,成為疏勒河主要支流,最後注入哈拉湖。疏勒河水源主要來自於高山積雪和冰川融水及山區降水,其主要支流有黨河、愉林河、白楊河等等。古時由於水源豐沛,農牧業發達,曾是絲綢之路上敦煌的主要水源地。但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疏勒河河水減少,現如今已退縮到甘肅省安西西湖一帶。直接導致河西走廊地區土地沙化嚴重,低窪地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十分普遍,溼地處於萎縮狀態,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等等。
這些年,全球“溫室效應”顯著,氣溫變暖,氣候異常,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氣候變的異常乾燥,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環境越發惡劣,導致西北地區更加乾涸,有些地區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最近一則訊息引發了筆者的關注,幾近枯竭的疏勒河今年卻被發現在沙漠中形成大片湖泊,“哈拉奇”湖泊重現,形成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沿湖植被茂盛,野生動物來此棲息。不僅僅如此,消失了多年的羅布泊和臺特瑪湖等重新流淌,碧波盪漾,充滿生機,這絕非偶然,何種原因所致呢?西北氣候發生了怎麼的改變呢?
第一,全球氣候變暖,加快西北地區高山冰川積雪融化速度
疏勒河水源補給主要來源於高山冰川和積雪融水,全球氣候變暖,冰雪融水顯著加大,導致疏勒河年徑流量高達18.3億立方米,實屬罕見,疏勒河源頭冰川面積85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透明夢柯冰川、七一冰川、郭德冰川、崗納樓冰川等,冰川加速融化,導致疏勒河水量增加,大量河水外流,才形成了今天的“哈拉奇”湖泊重現的局面,當然這是西北冰川加速融化的一個縮影。又比如新疆地區的“天山一號冰川”,是世界上離城市最近的冰川,在不久的將來將消失殆盡,其是烏魯木齊河道源頭,到時候估計烏魯木齊市區要鬧“水荒”了。當然,不止這些,西北地區的高山冰川都面臨著這種嚴重的威脅,融化速度加快,沒有修復的時間得以“喘息”,若干年後都會從地球上消失。
第二、大氣環流異常,導致中國西北內陸年降水量增多
全球人口暴增,人類活動加劇,工農蓄魚業迅速發展,人類對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亂砍亂伐,亂採亂挖,導致地球傷痕累累,滿目創傷,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開採過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大氣迴圈異常,溫室效應、城市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颱風、暴雨、海嘯、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疏勒河水源一部分來源於冰川融水,另一部分來源於山地降水,疏勒河徑流量如此之大,跟今年疏勒河上游祁連山區降水較豐也有很大關係。中國西北地區,遠離海洋,高山阻隔,暖溼氣流很難抵達。但今時不如往日,隨著大氣環流的異常,副熱帶高氣壓帶勢力不強,極地高壓勢力強大,中國西北地區受“新疆脊”影響相對較小,處在寬大的低槽中,造成西風帶異常活躍。一方面把大西洋暖溼氣流經阿拉山口帶入中國,形成降水;另一方面印度洋上的季風強勁,把印度洋上大量的暖溼氣流送到了青藏高原及西北內陸,形成降水。這些使祁連山山脈降水增多,也就是我們剛說的導致祁連山區降水豐富的原因所在。而且敦煌地區、天水市等地,因為雨水過於集中,還引發了洪水。說西北地區降水,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雨下,像西藏、北疆等地,降水並不是很多,而且今年中國青藏高原的異常炎熱,海拔三千多米的拉薩,溫度居然突破了30℃,打破了中國有歷史以來的最高氣溫記錄,這也是不太尋常的,跟印度洋氣候波動異常有很大關係。
第三、西北地區正在變綠
有資料說,地球上每年綠色植物以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長,其中亞洲變綠速度最快,以中國最為明顯,不僅僅是因為我們人為干預,種樹種草,退耕還林。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全球氣候異常,導致中國西北地區降水增多,綠洲面積不斷增大增加,乾涸河流湖泊重新充滿生機。疏勒河由於河水量增多,像西距離延伸,使得沿河兩岸綠洲面積增加。當然不僅是疏勒河,我們以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為例,除了天然降水,多年來經政府扶持,退耕還林還草,禁止放牧,使得該地區植被和生態得以有效恢復,還利用人工干預,增加人工降雨的方法來增加西北地區的降水,效果明顯。但是導致直接後果是,中國華北乾旱少雨,而南方的華東地區近些年降水也不太多。西北地區綠地面積大量增加,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增多,緩解中國東部沿海人口密集壓力,環境得以改善,但是西北地區氣候特殊波動,降水在不該出現的時間,出現在了不該出地點,有得必有失,我們要拿其它地區的“犧牲”來換去西北的變化,你覺得值不值得呢?
-
11 # 泰山侃球帝
敦煌西湖再現,震驚世界!
敦煌西湖的消失始於人禍,止於人禍!近年來,由於大規模植樹造林,恢復綠化帶,改善了疏勒河流域的環境,從而促進了哈拉奇湖重現江湖,值得點贊!我們應該合理開發,合理保護來之不易的哈拉奇湖,讓曾經的沙漠重現碧水藍天,讓湖面越來越大,讓它真正成為鳥類的樂園,人類的天堂——西湖!
-
12 # 彥祉
我們國家多年來植樹造林常抓不懈 終於有了回報 也算是天降祥瑞於中華!預示著我們國家國運的蒸蒸日上!好兆頭啊!
-
13 # 使用者6264647121434
這應該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全球溫度升高大氣層也整體抬高,以前印度洋的暖溼氣流越不過喜馬拉雅山脈,大氣層抬升之後就可以越過了,這也就是最近幾年西北地區雨水多的原因。
回覆列表
乾旱地區降水增多導致河水充沛,下游原有的湖泊又重新出現。一些地方地表植被也泛綠了小草也多了,氣候變化導致的降雨增多固是好事可也存在隱憂,非洲紅海沿岸近年也是降雨量增多,進而導致土壤溫度和溼度變化利於蝗蟲產卵存活率大幅提高以致形成規模空前的蝗災。西北地區氣候植被與紅海地區也有相似之處,在降雨量增多的同時要提防本地蝗災。早做準備,例如由政府和各方支助多辦些養雞場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