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楊老師
-
2 # 喵蜀黍king
這是一種心理投射
投射一詞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佔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冷笑一聲,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明心見性,你心中有什麼眼中就有什麼。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你也許能感受到,我們所看見的其實都可能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射,這也許是你自己感覺自己很可憐……就像以下這個圖片你所看見的什麼就是什麼,你自己感受到了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你的投射
-
3 # 一文如意
這是你的 “自大又自負”的心裡在做祟!裝著很瀟灑!看誰都可憐!而不能接受現實,這是你在用老花眼鏡看世界啦!哈哈!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4 # 請叫我馬大姐的姐
正常心理,每個人的社會角度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你可憐他們,一定是某個角度看到他們可憐之處,不用懷疑自己的心理狀態。
-
5 # 新月清寒
人生看起來並不美好。
從懂事開始,看不開的人主動地鑽營一生,看得開的人被動地奔波一生。無論親情、友情、愛情、事業、欲求,有幾人能從心所願?有幾人能得自由?
美好來自個人的選擇。
人生就如假期的一趟旅程。閒居家中重複日常的生活,固然輕鬆自在,卻覺無聊和不值。踏上旅程一路匆忙,固然拍下一些照片,卻感到不過是乘車和勞累。
只有在旅程中放下匆忙,放下對目的地和照片的執著,一路閒適自在,一路欣賞沿途的景色,體味自由和發現的美好,才不負此生。
如果你只是感到別人可憐,那是基於你的善良或睿智;你困惑於感到別人的可憐,那只是你自憐的投影。
人生短短几十年,當你迎來每一個黎明,品味快樂是一天,失意自憐是一天,追求什麼就得到什麼。人生固然要不斷努力,才能不斷改善自己的境遇。但幸福與否,不只在於得到的多少,而更在於在意的多少。
-
6 # 孫鐵華1
有錢有有錢的煩惱,無錢有無錢的心酸,家庭條件,社會背景不一樣,雖然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了錢,鬼單純推磨掙錢,給僱者(有錢人)帶不來精神,心理各個方面的快樂。無錢的人迫不得已出力打工,收入微少,甚至入不敷出,壓力大,心情難暢,種種原因都有,師友是一個細緻的人,對現實現會,不同的人群,觀察的很周到。有些意思,謝謝邀請。
-
7 # 鐵拳漢子
這種心情我也曾持續過一段時間。第一次透過,因為好友分享,他的原話是說:“你小子怎麼有這種想法?有這種想法,你就快要死了?”說這話的大哥是認真的,他同我解釋說,你看到的負面你得留意你內心出了問題。當時我懵了,我的生存狀態當時還很不錯。聽他這一說,我心都緊,我知道他是為我好,講的是真話。
看人有錢沒錢都很可憐,是自己內心對於現實的疲憊認識,自身心理出了嚴重的父母情緒,並且還全然不知給自己帶來的危害,一個人內心Sunny,看到的就是Sunny面多,一個人內心陰暗,看到的事物就是負面的,這是一種病態心理,需要及時剎車調整,讓自己內心充滿Sunny,對未來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和期望。愛身邊的一切,做一個愛心滿滿的人。
-
8 # 龍聖爺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通常,產生這種想法的,是人為的把自己放到了一個自以為很高,其實卻是錯誤的位置上——人類的拯救者,某些宗派錯誤理解的修行者,跟隨者。
以為,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有錢的,都是罪人,都在受苦,所以,都是可憐人。
然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哪怕,是真正的聖人,對於人們能夠做的,也只是指導,啟發,陪伴,支援。
那麼,聖人, 對於人們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
孔子說:三人行, 必有我師。
佛陀說:一切眾生, 都是如母有情。
好了,再回到你自己的家庭,和你自己,因為,外在的世界,只是你自己和你家庭的投影,所以,回到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真相,就在那兒。
1、在你的家裡面,你覺得最可憐的那個人,是誰呢?
不管是誰,你在心裡面,要跟他說的一句話是:
我,幫不了你。
於是,你就鬆開了,自由了,而他,可能也更好了,因為,少了你自以為是的拯救式糾纏。
2、你是怎麼看待,你童年時候的自己呢?
有一個很有效的練習,建議你可以去做一下,
找一個搭檔,坐在你面前,
以這樣的句式:
以前,我認識一個小男孩(小女孩),他(她)……。
向對方,慢慢陳述你的人童年,對方全然的陪伴,和聆聽。
相信,這個練習,可以幫到你。
-
9 # 雲叔白
這是活在幻想中的一種表現,這是大腦跟我們設的一個騙局。
我以前也是這樣的,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就比如說我們一塊長大的,明明別人比我混得好,過得比我舒心。我卻認為我比他學上的多,我比他有知識,我就比他優越。
而那些比我差點,表面上看是在關心他們,在幫助他們,但內心總是升起陣陣的優越感,並沒有因為他們過得差,我就難過。
一個親戚上的是專科,最後留校當了老師,後來當了個小領導。我對他不屑一顧,我覺得這個傢伙是走後門,耍手段弄的。我就覺得我的素質比他好。
從我的這兩個案例就可以看出來,我只是不想承認我比他們混得差,過得差而已。我找出各種理由,來證明我的優越性,實質上就是讓我內心好過一點。
這是大腦面對困難的一個機制,只要讓你內心平靜,不惜製造幻想的方式來安慰你。就像夢一樣,他找各式各樣的素材來安慰你,製造各式各樣的幻境來達成你的願望。
這在心理學上就是現實感的問題。人全然聽到的,看到的、所認識到的不是完全的現實,是綜合了自己的幻想。
現實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我們就容易逃進幻想,內心是好過了,但是卻有逃避的問題,問題最終還是沒有解決。
我覺得你的問題跟我一樣,是給我們製造的一個幻想,一天不走出幻想,我們就在幻想中感到優越。
我走出這一刻,使我猛然意識到這些問題都還存在,他們好與不好,這些問題我都是要解決的。
走出來之後發現,自己過得更坦然了,也沒有那麼強的嫉妒心了。
所以不管有錢沒錢你都可憐他,並不是一個品質高尚的問題,是你現實感還比較差造成的。
-
10 # 心理諮詢師珠珠
我們透過自己認識世界,也透過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我們可以透過覺察自己的認知和感覺,更深入的瞭解真實的自己和潛意識。
你可以試著深入的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為什麼把人分成有錢的和沒錢的?你對他人的感覺為何是可憐的?什麼使他們可憐?
希望可以幫助你更深入的探索一下自己。
-
11 # 創世聖靈
說明你快覺醒了,站在上蒼的視角看蒼生,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活著努力付出,各顯神通,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有錢還是沒錢,都在時間掙扎,其實這一切都是空。佛祖覺醒後,看蒼生,內心很悲憫,於是傳下經書度化世人
回覆列表
看別人可憐的人,自己最可憐。
因為我們看別人什麼樣,我們自己就是什麼樣。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投射。
我們用自己的內心,投射了世界的樣子和別人的可憐。
其實,最可憐的就是自己。
可能,我們的心受傷了。
也可能,我們真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