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達裝飾
-
2 # 嘿來來來
諸葛亮乃奇才,治理國家方面很有一套。但後期的連續北伐已經傷了蜀國太多實力。其實按蜀國的位置,易守難攻大可以選舉人才,休養生息,為以後做準備。
諸葛亮的連續北伐也為司馬懿的養寇自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五輪從人才,國力來說,魏國都占上峰,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稽之談。而對於諸葛亮來說,能利用的就是位高權重,軍權在握,功高震主的司馬懿。
利用什麼呢?
利用皇帝猜疑,製造君臣間隙。
狡兔死走狗烹。
連續的北伐,諸葛亮展示了才智,而司馬懿也提升了價值。
倘若休養生息,製造君臣猜疑,未必扳不倒司馬懿。
但扳倒了司馬懿,也不見得能一統天下。魏華人才濟濟,國力強大,一波團滅是不可能的。但是製造區域性優勢還是可行的。
-
3 # 巴山夜雨涮鍋
以演義來說,不好說,因為演義裡面劇情是羅貫中自己架空的,他不能改變歷史走向,所以讓諸葛亮還是病死在五丈原。如果他公然讓諸葛亮不死,那就是改變歷史,改變歷史後的進度誰也說不清楚。只能說以諸葛亮在演義前期表現的能耐,有可能戰敗司馬懿,統一天下。
下面稍微認真點回答歷史上,如果諸葛亮234年沒有死在五丈原,能否戰敗司馬懿,一統天下。
必須先明確一個概念,戰敗司馬懿的定義,可能包括戰場上的戰敗,也可能包括戰略上的完勝。而戰敗司馬懿,本身又和統一天下不能畫等號。
如果指的是戰場上的勝敗,那麼,諸葛亮已經在死前3年就做到了。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若算上230年魏延、吳懿的則是蜀漢的第五次北伐),司馬懿首次擔任魏國西線總指揮(之前都是曹真)。結果在早期的前哨戰中,諸葛亮聲東擊西,圍點打援,先後擊敗司馬懿遙控指揮的郭淮、費曜等人。隨後兩軍在祁山對峙,司馬懿也用圍點打援之計,派張郃帶兵進攻蜀軍南圍,自己帶主力準備截擊增援的蜀漢主力。哪曉得最後,南圍的王平擊退了張郃的圍攻,諸葛亮則派魏延、高翔、吳班等帶著主力把司馬懿痛扁一頓。最後,蜀漢撤退時,司馬懿逼著張郃追趕,導致張郃中箭身亡。
諸葛亮時代六次北伐,數231年這一次,魏軍損失最大。所以,如果說“戰敗司馬懿”是指戰場上的戰術勝敗,那諸葛亮已經做到了。
問題是,這樣的戰術勝利不能積累為戰略勝利。一則魏國實力本身要遠遠強於蜀國,諸葛亮以弱攻強,取勝難度極大。再則,司馬懿本身是一個相當老辣的統帥。他可能在戰場決勝方面不如諸葛亮,但是他很清楚怎樣在我軍優勢的背景下,發揮這個優勢,保持不敗。這一點,不光司馬懿自己,還有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日後平定淮南三叛中都表現得很充分。諸葛亮軍事上算是不錯了,沒有給司馬懿可乘之機,但司馬懿發現自己每次出擊都捱揍後,也就開始老老實實地堅守戰略。而諸葛亮對這種龜縮其實是沒什麼手段的。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儘管231年諸葛亮取得了輝煌的戰場戰果,然而司馬懿一旦退守,他還是無計可施,最後只能撤退。
事情到234年,並沒有太多的改進。司馬懿依舊龜縮不出。諸葛亮當然採取了一些變化,例如運輸來更多的糧食,讓士兵和當地居民一起屯田。但這些手段,歸根結底都只能讓蜀軍堅持更久下去,卻沒法讓魏軍垮掉。尤其諸葛亮的戰爭風格是謹慎為先,力保不失,而缺乏有些名將大開大合的氣魄,難以砸開烏龜殼。所以,即使諸葛亮能再多得數年壽命,恐怕也未必能在有生之年真正完全把司馬懿徹底擊敗,更別說統一天下了。
-
4 # 一個貝殼兒
為什麼司馬懿能夠做皇帝,因為他活的夠久,熬死了他們那一批的能人。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他與司馬懿都上了年紀。為什麼諸葛亮死了,而司馬懿卻活的好好的?因為司馬懿的心大,沒有什麼需要操心的事情。諸葛亮卻不一樣,是整個蜀漢的負責人,需要顧全大局,還要想辦法打勝仗,幾乎沒有時間休息,久而久之身體垮掉了。
諸葛亮從27歲開始輔佐劉備,一直忠心耿耿。即便劉備去世了,靠著自己的能力穩住了蜀漢的江山。並且多次北伐,將蜀漢大業繼續下去。可是在54歲那一年,諸葛亮病逝。有人說,他是累死的,也有人說,他得了一種病,今天很常見,在古代卻難以治療。
的確,當劉備死後,諸葛亮挑起了整個國家的重任,輔佐劉嬋坐穩皇位,又想完成劉備生前的願望,太操心。任何事情都得過問一下,導致身心疲勞。本來諸葛亮是文官,很少有機會去鍛鍊身體。讓他帶兵出征,吃不好睡不好,再加上年紀大了,各種老年病都找上門。
諸葛亮得的病,正是現在我們上班族所常見的病,因為三餐吃的不準時,諸葛亮患上了胃潰瘍。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這種病都不好治,更何況是古代呢?諸葛亮沒有好好的修養,而是多次北伐,導致疾病越來越嚴重。
但是司馬懿不同,被曹操猜忌,沒有什麼重要的職位,只要韜光養晦就好。沒事兒的時候好好休息,再加上他特別能夠隱忍,不管零碎的小事兒,身體自然會很好。
當時,司馬懿是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對彼此都很瞭解。有一次司馬懿抓住了幾個蜀國計程車兵,問了一些諸葛亮吃睡的情況。小兵不知道所以然,就對司馬懿說諸葛亮每天只吃一點米,喝一點米湯。
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司馬懿偷偷高興。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每天需要做多少事情,可是吃得少,肯定不會活太長時間。果然,沒多久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可是即便諸葛亮去世了,也留了一手,保住了蜀國將士們的性命。
諸葛亮的兢兢業業值得學習,但是再忙再累,都要記得保養身體。如果身體被拖垮了,未來的夢想怎樣去實現?只有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回覆列表
謝邀。這個話題我認為沒有懸念,在我看來諸葛亮就是沒有死也不可能統一天下。諸葛亮七伐中原,只有一次差點攻到長安,其餘幾次都是無功而返,這不是諸葛亮能力問題,而是以當時蜀華人力物力財力都不是魏國的對手。打仗拼的是實力,當時魏華人口,財力都是蜀國不能相比的。在北伐後期相反我認為諸葛亮窮兵黷武。蜀國經過連年征戰,已是民不聊生,人口銳減。百姓需要修身養息。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壯大自己經濟實力。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征戰的無功而返。司馬懿雖然能力不及諸葛亮,但是他能利用自身優勢,他明白蜀國的每一次進攻都是傷財傷力,所以他堅守不出,無形化解了蜀國的每次進攻。重要一點是司馬懿知道魏國無論財力人口都能耗死蜀國。所以才有將在外主動請示出征的戲劇。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就是沒有死,蜀國也不可能統一天下,就是諸葛亮戰勝了司馬懿,魏國也會有後來的強人出現。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容改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