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笑吹蛹猿
-
2 # LeArNeRs
“一個長期不被人善待的人,最會識別善良,也最懂得珍視善良。”
“相聚千里 終有一別,就此一別 天各一方。”
這是影片中最觸動我的兩句話...
影片的最開始看到嚴歌苓的名字——嚴歌苓的小說一直最能觸及人心,共情,更讓我們審視、反思自己走過的那些過往。從《無出路的咖啡館》開始到《芳華》,描寫最殘酷的現實,也觸及靈魂最脆弱的空洞;而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直最能反映人情,從《老炮兒》開始到《芳華》,膠印一群人的價值生活,更敘刻一個時代的變遷過往...
影片的136分鐘都圍繞著最芬芳燦爛的年華——男人,獻給了血腥殘酷的戰場;女人,獻給了冷漠現實的舞臺。然而屬於男人女人們的記憶,縱然充斥著喜怒哀樂,人間百態,卻不管過了多少年,彼此之間都會記得那最刻骨銘心的——屬於那段歲月的記憶,是我們共同擁有過的青春。擁有過,便就是所有,不管最終結果如何
當影片即將接近尾聲之時,我聽見身邊的觀影人都在感慨10年後的情節對影片中的主角太不公平——奉獻了最好芳華的英雄,曾經有多麼燦爛輝煌,現在就有多麼悲冷淒涼。但我的思緒卻久久停在影片結尾的旁白上:“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依舊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人帶來的改變。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這份溫和,是一個好人對自我的救贖——青春芳華或許就是公平;知足常樂或許就是公平——因為我們都曾經或現在擁有過或正擁有著這樣一段時光……
走出電影院的我,感謝一幀樸實的,鉛華洗盡的畫面;感謝一部純粹的,深深觸動人心的作品;感謝我現在正在經歷的芬芳燦爛的年華——不管現在還是未來,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去感受它,珍惜它,並感恩它...
-
3 # 趙志華54
最近人們都在熱議電影芳華,電影中大篇幅地描述了部隊文工團的生活起居,那年輕的面龐,純真的笑容、開心的打鬧、離別時的不捨……各年齡段的人或是各層次的人都在其中追尋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和過往的記憶,知青們在想那個年代的不易、軍人們在想曾經晨操和嚴紀的軍旅生涯、大學生們在想畢業時相擁而泣後的各奔東西……這是一部青春的詩篇,是一部追憶美好年華的影片,是一部讓人都走心的影片。特別喜歡結尾,在歌曲絨花的曲調中,蕭穗子的獨白的那段話: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己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願諒我不願讓你們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熒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你不覺得意猶末盡嗎?
-
4 # 茫人wk
《芳華》我看了,若問有沒有意義,我的回答是"有"!意義何在呢?看看主要的觀眾構成就知道啦。在去觀影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憶上次去電影院是什麼時侯。應該是一九八九年,粗粗一算竟有二十八年!
從影片講述的故事背景推斷,主人公應該主要是五零後,而我是六零後,故事結束的時候應該是我高中或大學時。所以那段歷史我還是有比較清晰的記憶。
有人批評說:影片太負面消極。我理解但不贊同。一部作品,特別是篇幅不大的作品,只能從一個視角去講一個個案,而這個個案只能理解為存在,不能認為是對時代的概括。
觀影時,我對場景、畫面、道具、服裝、人物,都有莫名的親切感,對音樂、舞美更是如此。我數度熱淚盈眶,又數度血脈噴張。可能有人對劇情裡的人物衝突不理解,更有人對其中的人物的行為和想法不理解,但我覺得那時的人就是那樣。劇情裡的人物衝遠不如我見過的強烈。那個年代的國家領導人已經提出了要消滅"三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別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社會基本矛盾衝突之劇烈可見一斑。
我兒時的玩伴和今天仍保持交往的同齡朋友裡,有工人農民的後代,也有高幹、軍官的子弟,他們雖然都是同一代人,但走過那段歷史的方式卻大相徑庭。我認為《芳華》的意義在於,回顧了那一代人的歷程,也抒發了那一代人的情懷,雖然代表的層面並不寬闊。
-
5 # 東之水32552593
我也70年代當兵。我還沒看芳華。我在看大家的影評。我當兵那些年太苦了,沒有文工團的浪漫,除了訓練就是施工,在山裡一年都見不到一兩回女人。那就是我的芳華,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又不同的、值得懷念的芳華。但青春無悔!影片能引起這麼大反響,無論好評差評,它都成功了。
-
6 # 洪山弓長
有意義,為馮大導演和華誼公司今年的業績又添磚加瓦了,對賭條件又實現一大半了,因此意義重大,至於社會意義就差強人意了,大量描述用陰暗面來表現當時的社會極為不妥,這也是一個美華人所編劇的侷限性,積極向上的東西太少,只能是香水有毒。
-
7 # 雄起大隻
劇情按當時的形勢環境放在某大學裡都是天方夜談,何況在部隊,男女兵宿舍互相可串門,不用請假可擅自出門去拍照,打靶好像遊戲子彈似乎無限量供應……等等,脫離當時的實際,馮小剛表達的是一種夾硬的情懷……
-
8 # 阿彌陀佛3725835
走過那個年代,見過那個年代的暴躁,甚至存在一些不堪回首的問題。但,那個年代社會和人民整體積極向上,也沒那麼多階級間的漠視和冷漠無情,更少有層次間的居高臨下。這本小說,這部戲有意放大人性的弱點和惡,將那個年代每一個人可以為了國家為了黨可以捨棄一切的風貌置之不顧。其實,你眼裡有什麼,你心裡也就有什麼。
互相幫助沒了,積極向上沒了,樂於奉獻沒了。還是部好戲嗎?
拍給外華人看的吧?外華人喜歡!原來中國的過去這麼醜陋!又可以藉此踏中國一腳!
-
9 # 深水晶藍
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在我印象中,那個年代的軍營還是很嚴肅認真的,不可出現那麼暴露的場面,什麼緊身衣、短褲、泳衣等,是不可能出現的。難道就是為了滿足老導演的愛好轉移?亦或暗戀思春?
-
10 # 金髮少年2
芳華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十分好看,耐人尋味。他好就好在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特別是參過軍、穿過65式軍服的復退軍人,都想起了自己的芳華……工作不同,經歷不同,但時代的印記相同,戰友間的感情相同,他們喜歡芳華,懷念過去。年輕一代,生活在密糖罐裡,在現代化的、光怪陸離的、五彩斑爛的、Sunny燦爛的現今社會里,怎麼也想不到會有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生活,那樣的情感,他們感到新鮮、好奇、所以也喜歡。我參過軍,感謝馮小剛,嚴歌苓奉獻給我們《芳華》,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芳華……
-
11 # 暖冬146983503
有人說《芳華》扭曲史實,太過灰暗,玷汙了那個純真年代。那個經過文革浩劫,破舊立新,拆廟宇毀佛像,把傳統文化和書籍當封資修毀滅,把知識分子當臭老九鄙視,把專家學者當牛鬼蛇神關進牛棚,流氓小人的造反派橫行,到底是怎樣的烏煙瘴氣,這才幾年光景竟然被人描繪成“純真年代”?真的以為人們忘記了那個年代的本來面目了嗎?這是在逼迫作者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反擊所謂的“純真年代”論嗎?人各有志,各有經歷和感悟,把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強加於人,就是最無知最不懂尊重,最沒教養的人渣。《芳華》這部描寫社會矛盾和人性弱點存在,個人經歷雖然艱辛,但依然做個好人的電影,能夠審查透過在全世界上映,充分表明中國進步了,自信了,內心強大了,敢於正面歷史了,敢於自揭傷疤,反省總結了。我認為這才是《芳華》電影的另一重大意義。張藝謀最佳電影《活著》沒讓公開放映,就是那時的中國不自信,不強大,不敢正面歷史!而今,新時代真正開啟,中國前途無量,中華民族將引領世界!
回覆列表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這個散文式的電影,表現戰爭的時長只有6分鐘,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敵人;而表現一個慰問晚會中一個小舞蹈,卻足足用滿3分鐘,影片中完整演繹這個舞蹈,裡面有親人! 一個舞蹈的時長,抵過半場戰爭的時長,不合常理,但這明確告訴觀眾: 這不是表現打敵人的劇,而是表達想念親人老兵的劇!不幸患病的英模何小萍,在觀看隊友演出《沂蒙頌》時,隨著舞蹈音樂的演繹推進,何小萍在像夢遊初醒一樣,在原歌詞為“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音節中,慢慢復甦記憶,她於是走到禮堂外的草地,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深深鞠躬……這段戲沒有任何一句臺詞,卻是《芳華》最重要的表達!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深熟於幾代人內心的這句歌詞,把沉默幾十年的愧疚傾洩而出,問候幾十年傷夠心的老兵,鞠躬逝去的芳華和生命……這是馮小剛的馮氏用意!其誠其善,老兵們在看電影時不一定看懂聽懂。眼下,要過年了,以電影給老兵道聲尊重————“……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時隔三十多年,深藏在心而默默已久的一聲“……盼親人,早日養好傷……”橫空而出,是緬懷和問候的噴薄,是愧疚的痛哭,是時代的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