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大兔不安分
-
2 # 超人爸爸說教育
要說身邊30多歲考研的,還真不少,我們同學裡就有。要問怎麼看?我覺得挺好,能在工作多年後(22、23左右畢業,30多歲至少工作了七八年)還想繼續學習,是挺值得稱讚,和讓人敬佩的一件事。
如果沒工作時學習過,你不會懂工作之後堅持學習,不應該是很正常的事兒嗎,怎麼就值得稱讚了?工作後的人都懂。
參加工作之後,每天又忙又累,各種壓力一個接一個,真是累成狗,想要下決心學習都不容易,更何況還要長期堅持呢。
如果有人在工作後堅持考研,並且考上了,那真是挺牛的一件事。我身邊有同學就這樣幹過,而且幹成了,不過他回憶起來那段”光輝歲月”,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先工作還是直接考研?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各有利弊。
很多畢業後工作了多年的人,再去讀研,他們的目標性就極強,讀起書來、選擇起課題,也會更有針對性。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相比起那些直接讀研的人,他們深知在工作中受的苦(要不是對現狀不滿,也不會來考研),所以無比珍惜這個讀書深造的機會,往往特別用功。
直接讀研的人呢,由於一直待在學校學習,通常比較單純,讀研的目的也比較直接純粹,相比工作後讀研的人,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在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的年代,選擇讀研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如果大學時能直接考研,還是更好一些,畢竟工作起來牽絆太多,考研難度也太大。
結束語不用糾結30歲以後還考不考研,任何時候,只要自己想進步,都不晚。
-
3 # 愛寫作的某某某
30多歲選擇參加考研的人可能是遭遇了一些生活上的不順利,也許是職場危機,也許是失去目標,想透過考研改寫下方向,不是被目標驅動、而是被痛苦驅動,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殘酷。
今年的職場寒冬,導致了很多人失業,沒有失業的也要996,考研,似乎是改變現狀的一種途徑,很多身在職場,或是職場生活不開心的人選擇辭職考研或是在職考研。現在的大學是寬口徑的輔導,流水線式作業,很多人在大學期間就非常的懵懂,沒有目標規劃,畢業後,也就被市場推著走了,缺乏清晰的目標和自我認知,會更早的觸碰到職業天花板,到達職業生涯發展的上限。
知道了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後,就會有一個更加具體的目標,沒有了在校生的青澀和活力,在擇校報考時會更加的謹慎。
向前看,很多人在20多歲的人生歲月中給自己挖了一個不小的坑,比如缺少存款甚至是欠債,工作上業績平平,職業方向也沒有選準,甚至選錯了人生伴侶。但如果能抓住30多歲的時光,完全可以彌補20多歲給自己挖的坑。
往後看,如果過好30多歲這一階段,則可以為40歲迎來好局面。
這一代職場人絕大部分會在40歲左右遭遇職業危機,表現為薪資相對較高,但工作要求更高,個人時間急劇減少,上升空間有限,外界對等機會稀缺等。很多40歲左右的人在忍受自己的工作,而非享受。不喜歡,同時又沒有更好的去處,處境尷尬。
大齡考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考研這件事情上,多數大齡考生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也已經結婚生子。他們無法和應屆生一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考研上,有的工作較忙的考生甚至一天都抽不出一個小時來複習。
唯有學歷、知識是屬於你自己的,是無論你經歷了什麼都能帶給你自信的。不論是自我提升還是工作,學習都能起到正面作用,對家庭也有正向引導。建議大家可以考慮在職研究生,在職研究生相對於普研而言,還是可以在工作、家庭與學習之中達到一定的平衡。
還有很多已婚的或是寶媽選擇考研,除了現實因素的考慮,還有家庭方面的考慮。另一半是研究生學歷,自己也考一個研究生,與之比肩,共同奮鬥;為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樹立一個學習榜樣,考研是絕佳選擇。考研收穫的不僅僅是學歷。走過後回頭再看走過的這條路,真的沒有什麼,考研沒那麼難,難的是一顆平靜而堅持的可以拒絕花花世界誘惑的心。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真的想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
4 # 氦課考研
這不是一篇廣告,也不是一篇雞湯,僅僅是一篇自述。
本人女,2020年剛好30歲,本該而立,卻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無法逃避,只能面對,且遭受重創。
今天是6月6日,這也意味著2020年的半年已經過去了,用光陰似箭似乎都不足以描述時間流逝之快。往年的此時,我們所在的旅遊業早都已經忙碌了起來,而今年卻因為疫情導致整個行業都停擺。
隨著暑期的臨近,其它行業都已經恢復如常了吧,然而只有旅遊業依然在掙扎。透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一個行業的脆弱性,以及時代的不斷髮展進步對一個行業的影響。還好,現階段的停滯給了我們一個求變的機會,我們都在努力去適應新的市場和未來。
每當我和朋友聊起來的時候,有的人會說旅遊業一點也不好,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以後不做旅遊業了。確實,平時本來就瑣碎的事情太多,現在因為疫情我們又基本處於“失業”的狀態,同行們都戲稱別人失業是領導通知,我們失業是國家通知。
工作初期,我非常樂觀,認為旅遊業帶給了我很多財富。我們經歷了那些所謂穩定行業的人沒有的經歷:我們經歷了生活的起伏,經歷了為渡過難關的掙扎,經歷了國家經濟的緩行期。凡經歷必是財富,這些經歷也給我們帶來了思考,所有的旅遊企業都在開展積極的自救。
然而現在,情況遠比我們預想的要糟糕很多,直到目前為止國內旅遊依然沒有放開,出境旅遊和入境旅遊更是遙遙無期。這6個月期間的掙扎與煎熬可想而知,我也考慮過換其他工作,但是除了旅遊業之外,似乎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再做什麼。
在這個時候同事提出一起考研,她是一類本科院校畢業,畢業後也是直接參加了工作。她說從畢業後就沒有什麼計劃,雖然有時候也會用背單詞軟體背背單詞,看看書,感覺自己很努力,其實只是看起來努力而已,學習效果比較差,這樣下去肯定沒有希望,而且現在既然沒有什麼工作,不如拿出時間來好好充實自己,也彌補一下當年沒有考研的缺憾。
她最後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自己現在30歲了,但是並不認為自己年紀有多大,30歲,在百歲人生的時代裡依然還年輕!想考研,因為害怕被社會淘汰,害怕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考研,或許是唯一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吧!
她的一席話深深的觸動了我,是啊,30歲又怎樣,誰說30歲就應該結婚生孩子相夫教子?我的30歲人生怎麼度過應該由我自己來定義。
因此,我們一起相約考研,或許會有很多坎坷,畢竟畢業多年沒有再翻開課本,但是我們始終認為不管成功與否,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感謝今日的掙扎,因為我們曾努力過。
-
5 # 爛泥二號
說說我自己吧,我雖然沒有30,但是也26了。大學畢業也有5年了。唸的專科,但是大學時期自考了本科,非全日制,沒去考學士學位。出來工作了這些年,自認為能力沒問題,也是獲取別人的認可,但是很多時候就是卡在學歷問題上。很多單位卡死就是要全日制本科。為了職業發展,全日制沒辦法改變的情況下,只能繼續提高自己的學歷,那麼考研就是自己的出路,有了更高的學歷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職業生涯之路會越走越寬。
另外,哪怕不是工作上的原因,在社會摸爬滾打這幾年,也越發覺得知識的重要性,越發覺得自己的不足,需要提升自己能力就需要不斷的學習。自己的實踐經驗很多還需要理論的支援,系統的學習。尤其是出社會後發現,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保持著學習的習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住自己的競爭力。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三十歲考研很正常,別說三十歲,哪怕有需要,四十,五十歲一樣該考研還要考研。學無止盡,三十歲考研,我覺得比三十歲天天喝酒麻將來的要好多了。加油
-
6 # 慕容琳雨
我覺得還是挺多的吧,很多工作了考了在職研究生。我身邊就有很多人,我哥和嫂子就是一起考了公共管理的在職碩士,現在一起讀書,相當羨慕了。說說我的看法:
追求夢想永遠不遲
還記得上次回答過一個問題是問考研是為了什麼,我回答的是:“有的人會把考研當作逃避社會的一種方法,有的人會把考研當作學習的一種途徑,有的人會把考研當作炫耀的資本。而對我而言,考驗是一個夢想吧。”30多歲的人們應該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忙忙碌碌,體會著生活的多種滋味,而這時候你還能選擇考研,或許是單位要求,還有就是為了追夢了吧,特別敬佩他們那種一直學習的生活方式。直到大學畢業才發現不讀書的人和讀書人真的有很大區別的,當時我們領導的孩子來辦公室學習,然後他就來考我們一些當年記得很熟的古詩,我們背的很不流暢,而他還能給我們解釋含義,在談到時事政治也是懂得很多,隨時學習真的很重要,知識真的很重要。現在不還有老年大學,這都是一種讀書的方式。
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都很迷茫,考公考研都不行,工作也找不到,而看到30多歲的人還在考研,就也是在告訴剛畢業的年輕人們,追求夢想為時不晚,一點點的苦難不能把你打垮,你的未來還沒有黑暗吶!
考研也是一種調節自己的方法,如果還有夢,啥時候追都不晚!
-
7 # 帥小西De
小西團隊有個女研究生今年畢業,86年的全日制學碩。之前,這樣的學生不少,而且能力和畢業時的成果挺好,比不少應屆生肯吃苦、做事。
2018年,國內新增就業增速的放緩和失業人數增速,整體就業壓力很大。不管是應屆本科生、在職人員為提升個人競爭力,選擇讀研的不再少數。在改革後,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須統考,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否則選擇在職讀研的人數還會走高。
在2015年以後,考研人數持續增高,除不少求職困難的應屆生,畢業工作幾年選擇回校讀研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人選擇回原本科院校讀研,熟悉和易考是原因。今年,就有幾個之前畢業的本科生聯絡,想要報考2020年的研究生,諮詢一些複習的要點和難點。
另外,讀研的年齡和專業相關度很大,如漢語文化等專業平均年齡約23歲,絕大部分是應屆、複習二戰的學生,而經濟與管理學院的金融、經濟、人力、會計、電子等專業的考研學生平均年齡達到30歲。因此,30歲讀研的不少,關鍵是看學科。
相對來說,對於30歲的考研人,最大的難題是英語,丟下的時間較長想過線不容易,有一個報考我們專業非全的小哥,連續3年都是英語不過線。不過,小西問過他,2020年還會報考,在鄉鎮工作的他很需要一個這樣的碩士學歷。
因此,30歲報考研究生不是問題,你的同伴很多,而且導師不會對年齡大的學生有所謂的偏見,在做人做事方面比應屆生更為可靠。
最後再送你一碗雞湯,中國臺灣的趙慕鶴86歲考大學,96歲考碩士,105歲考博士,你好意思說自己大齡?
-
8 # 李小汪老西
整體上看,30歲考研的人不是很多,不過還要看具體的專業。
雖然,最近幾年考研群體中往屆生的比例在上升,但是應屆生還是考研的主力,並且大部分專業順利考生研究生也是以應屆生為主。
大部分學生都是18歲左右考生大學,22歲左右本科畢業,而應屆生在大四時就可以報考研究生考試,因此,高校碩士新生的年齡,普遍是在21---25之間。
之前,看過北師大做的一份關於“2017年研究生新生情況統計”,2017年入學的碩士新生,年齡最大的是53歲,報考的是哲學專業,年齡最小的只有19歲。
在專業年齡分佈上,平均年齡最小的院系是漢語文化學院,新生平均年齡是23歲,而平均年齡最大的院系是經濟管理學院,新生平均年齡是30歲。
之前,研究生招生分為國家計劃、自籌經費和委託培養三類,而國家計劃對於考生的年齡有限制,考生的年齡不超過40歲,而從2014年研究生報名取消了年齡上的限制。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30歲還在考研多少有點“離經叛道”。《論語·為政》有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在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情,一切都是設定好的,不然就是“逾矩”。
之前,在讀研時有個室友,考上研究生時已經29歲,更“尷尬”的是工作期間也沒“處物件”,肯定也沒有結婚了。室友他媽媽每次給他打電話,都會嘮叨他說,“你現在年齡也不小了,是不是讀書讀傻了,成家立業才是大事”“你看村子裡,比你年紀還小几歲的,孩子都能自己走路了”。室友每次接完電話以後,都感覺“壓力山大”。
雖然,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但是,夢想和奮鬥不應該有年齡之分,什麼時候只要自己願意都不算太晚。
其實,不少工作一段時間,又辭職選擇考研的“大齡考生”,要比應屆畢業生對考研有更加清楚的認識,這些“大齡考生”經過了社會的洗禮,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此,很多人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研時光。
除了夢想和情懷之外,從“功利”的角度來看,30歲參加研究生考試,也不能說就是“錯誤”的選擇。
整體上來說,國內還是比較看重學歷的,加薪、跳槽、晉升等等,學歷都是硬性的門檻,用人單位都在說看重能力,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所有的人學歷差別不是很大。而30歲處在職業的上升階段,如果僅僅透過努力工作,不能走上職場“快車道”,那麼透過提升自己學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
另外,按照60歲退休來算,30歲考上研究生,33歲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還是給自己帶來20多年的回報,這樣回報率其實還挺高的。
還有一部分專業“實踐性”較強,比如工商管理、財務、法律等,這類專業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要比單純的只有碩士學位,在就業時候更有競爭力。工作三四年後再考研,30歲年齡也不算是很大。
您是怎麼看待有的人30歲還在考研? -
9 # 趙勇
隨著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並且大學學歷對於科研、IT、電工電子等行業部門來說已不能適應當前發展。研究生是對本專業、領域有深層次的探究和學習。其實即使研究生學歷也只是對本專業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經驗這一塊還是有所欠缺的。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不僅需要理論水平紮實,更要實踐水平過硬的年輕人才,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強國夢更快實現。
-
10 # tongzhuang231
本人34歲,準備考研,不是為了跳槽,為了餘生不在刷手機,看電視劇中度過,給孩子樹立榜樣,陪玩之餘一起寫寫作業。
-
11 # 方舟學歷提升中心
我今年找招了好幾個30歲以上的研究生。比方單獨招生要求工齡滿四年才能錄取。這種情況下沒有30歲可能還不夠資格報考。所以讀研究生不是年齡問題。關鍵是心態,還有環境。只要心態和環境合適,就可以讀研究生。而且在職研究生並不耽誤工作,把業餘時間利用起來。
回覆列表
我32歲,三個孩子的媽媽。參加了2019年的考研,現在是一名研一學生。2018年的8月份休產假期間決定考研,9月份開始查專業選學校報名複習,經過3個月的苦戰,通過了全國統考。在此期間,我有份採購經理工作,非常忙,還有三個孩子,老大5歲,老二2歲,老三在哺乳期。每天有效學習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當然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也只有三四個小時。感謝自己的堅持,現在我如願以償。一個學期都快結束了,我的家庭,孩子,工作,學習都在兼顧著。年齡只是個數字,只要想做一定要去努力一把,才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