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穠村小夥

    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台去

    1300年前詩仙李白,從錢塘江出發,一路載酒揚帆、擊節高歌,至台州登上天台山。

    他所走的這條路便是

    世人口中的“浙東唐詩之路”

    400多位唐朝詩人到過浙東

    1500多首唐詩流傳至今

    這條熟悉而又陌生的浙東唐詩之路

    和台州有著怎樣的淵源

    浙東唐詩之路

    浙東唐詩之路是指唐代詩人穿越浙東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溫州、處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其中的主幹線是從杭州經蕭山進入浙東運河,到達越州、上虞縣,再沿曹娥江上溯剡溪,經剡縣到達天台山。

    唐時全國範圍內詩人行蹤密集、詩歌數量眾多的其他水陸要道亦被稱為唐詩之路。在眾多詩路中,浙東唐詩之路的概念提出最早,研究最深,影響也最廣,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天台山

    如果將“浙東唐詩之路”比作一首壯麗的樂曲,那麼天台山就是這首樂曲最激動人心的高潮部分。天台山既是詩路黃金水道剡溪的發源地,又是眾多唐代詩人修心壯遊、修道禮佛、隱逸觀光的嚮往之地,台州在浙東唐詩之路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01

    遊仙詩中的天台山

    就遊仙詩來說

    天台山因道教神話而具有神秀色彩

    唐人多視天台山為神山,以之寄託超脫汙濁塵世的志向。如初唐陳子昂《修竹篇》後半部分寫聽笛遐思, “攜手登白日,遠遊戲赤城……永隨眾仙去,三山遊玉京”,完全是遊仙詩的寫法,而赤城山作為天台山的門戶,在此與“三山”並列,成為神山的代稱。

    至於在寫天台山的詩歌中加入遊仙因子,唐代詩人更是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浙東唐詩之路上最成功的遊仙詩,一個是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另一個是曹唐的劉晨、阮肇天台遇仙組詩。前者耳熟能詳,暫且不論,後者哀感頑豔,悱惻動人。

    02

    山水詩中的天台山

    就山水詩來說,天台山“窮山海之瑰富”。在唐人筆下,其奇異山水與豐饒物產皆為神秀之物。孫綽賦雲:“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真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赤城山具有天台山唯一的丹霞地貌,宋陳耆卿《嘉定赤城志》介紹道:“赤城山在縣北六里,一名燒山,又名消山,石皆霞色,望之如雉堞,因以為名。”

    筆者以為天台所有景物中,最為神奇的當屬石樑。石樑是天台山的地標。孟浩然《舟中曉望》雲:“問我何所去,天台訪石樑。”劉禹錫《送霄韻上人遊天台》雲:“曲江僧向松江見,又到天台看石橋。”

    03

    棲息心靈的天台山

    就思想性來說,天台唐詩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詩歌典範。產生於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詩歌,絕大部分都無關功名利祿,即使出現,通常也是持否定批評的態度。

    唐代詩人來浙東,多數是純粹的遊玩,大量的送別詩都充滿了對浙東山水的嚮往和對友人的祝願。而身處浙東之人,當他徜徉於湖光山色之間時,美麗的景觀如母親的手,撫平他們塵世奔波的勞苦和仕途挫折的沮喪。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和合文化

    浙東唐詩之路是唐代詩人穿越浙東七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它與和合文化關係密切,甚至可以說,浙東唐詩之路就是和合之路。

    浙東唐詩之路極大豐富了和合文化的內涵。研究浙東唐詩之路是考察中華和合文化,尤其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重要途徑。

    01

    古今和合厚底蘊

    大唐文化煊赫繁榮,是多種因素相互碰撞融合的結果,浙東唐詩之路的形成,也是歷史、人文、山水等因緣和合的產物。時間維度來說,唐代浙東文化可謂世代累積而成的傑出區域文化。

    02

    中外和合成大同

    浙東唐詩之路集中體現了大唐帝國的盛世文化:中華內部多種地域文化融合於此,中外文化也交匯於此。智顗大師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在天台山創立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

    浙東地區瀕臨大海,海外諸國,尤其是日本,入唐者多從南路橫渡東海至明州登陸,再上天台山禮佛求學。這使浙東成為中華向海外輻射的高地。這一過程遵循了“吸收—創新—輻射”的文化發展規律。

    03

    身心和合得自由

    身心關係是中國哲學的一大命題,也是中國文學的核心主題,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詩人則將哲理之思巧妙融進詩歌創作中,使之獲得雋永醇厚的藝術魅力。

    荀子《天論》雲:“形具而神生。”主張神由形生。司馬遷說:“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進一步指出神高於形。寒山從大乘佛教思想出發,認為:“人以身為本,本以心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喪本命。”(柄為功用、效用之意)身為體而心為用,這顯然又融合了道家貴生的思想。

  • 2 # 寵物就醬

    浙東唐詩之路的台州景色獨特。代表性景點,如天台的濟公故居、石樑飛瀑、國清寺,臨海的江南長城、紫陽古街,仙居的大神仙居,三門的蛇蟠島,還有台州博物館、吳子熊玻璃藝術館、長嶼硐天、漩門灣溼地公園等。豐富的自然和歷史、人文景點,讓人流連。

  • 3 # 大梁遊記

    筆者是浙東紹興人,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浙東唐詩之路”,就是從杭州西興出發到紹興古城,沿浙東運河至曹娥江,經剡溪、新昌天姥山,最後抵天台石樑飛瀑的一條唐代詩人的“熱門旅遊線路”。《全唐詩》收載,就有300餘位詩人在這條“浙東唐詩之路”上,寫下了1000多首佳作。

    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東唐詩之路”核心。不管是走水路還是陸路,紹興都是必經之地。所以,浙東唐詩之路上的紹興有很多景點。這裡只結合自己遊玩體驗,簡單整理列舉幾個:

    一、浙東古運河(紹興段)景區

    浙東古運河,西起杭州西興古鎮,歷史比京杭大運河還要悠久。它是聯絡“浙東唐詩之路”的紐帶。因為在古代,凡是從水路乘船遊的詩人,從杭州西興出發,走的都是這條浙東古運河。

    紹興古運河全長100多公里,是浙東古運河的核心區和主體。

    遊客可以在古運河沿途感受古運河紹興段沿岸(紹興古纖道、八字橋歷史街區、迎恩門)等古運河景點,感受紹興古城居民,沿河而居的江南水鄉風貌。

    二、會稽山景區

    紹興山水名勝是唐代詩人嚮往之地。尤其會稽山,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積澱深厚,是古越國和越文化的發祥地。

    比如大禹陵就在會稽山山腳,大禹一生行跡中,封禪、娶親、計功、歸葬四件大事都發生在這裡;

    會稽山香爐峰的景色也不錯;還有秦始皇登山望海、李斯刻碑也在會稽山……

    元稹曾說“天下風光數會稽”。說明會稽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在盛唐之前就已經有口皆碑。

    三、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依山傍水,茂林修竹。

    聚會當天,老王(王羲之)喝了點小酒,即興寫了一篇《蘭亭序》,並因此得了個“中國書聖”的偉大稱號。從此以後,蘭亭雅集名滿天下。

    紹興蘭亭也成了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景區內有鵝池,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蘭亭江,書法博物館等景點。

    非常值得去體驗一下。

    四、雲門寺景區

    雲門寺是唐代詩人的重要驛站,坐落於紹興平水鎮寺裡頭村境內。

    這一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沉澱了太多的文化底蘊和產生了太多的傳奇故事。

    據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隱居,是紹興除蘭亭之外最為著名的又一處書法勝地。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曾長期儲存在雲門寺。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也在此主持了一次模仿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

    可以說,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和逸事,都與雲門寺有關。

    《全唐詩》裡提到雲門寺的就有一百餘篇墨寶。說明在盛唐時期,雲門寺就非常繁榮,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浙東唐詩之路是留給浙東地區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筆者相信,隨著目前政府“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的大推進,浙東唐詩之路必將再次大放光彩和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代雅閣機蓋彈起功能到底關還是不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