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陵流度

    因為這是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啊。

    驚濤駭浪只在轉瞬之間,一句話說不對政治生涯就此結束,這個事情是很嚴肅的。

    孫權勸學發生在周瑜死後,魯肅做東吳大都督的時候。這時候呂蒙還只是魯肅手下的一個將領。劉備奪取益州,勢力大增。

    呂蒙最先是誰的人?江東子布啊。

    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和張昭就有了不合。周瑜和魯肅效忠孫權,力主一戰,張昭則主張投降。孫權心裡就不高興張昭了。

    但是呂蒙作為一個少有的傑出軍事將領,在當時的戰爭情況下,是孫權需要拉攏的軍事型人材。孫權自然要想辦法試探一下,拉攏一下。

    ▲呂蒙

    第一回合

    有一天孫權這個大boss就找到了政敵張昭的手下——呂蒙這裡。

    大boss越級直接找到呂蒙,跟他說“你現在做了大官,責任很重,你得好好學習啊。”

    呂蒙當時不嚇出一身汗就不錯了。這是明顯的試探,看你有沒有多餘的想法。

    呂蒙也不傻,趕緊推辭說,“部隊裡事情多,沒那麼多精力啊”。

    這就是告訴自己大boss,我能做到這個位置上,已經很知足了,剩下的,都是你的恩典,我不敢多想,您老就放心吧,雖然我手裡有兵,但是我沒有其他的想法,除了你我誰也不指望。

    第二回合

    ▲孫權

    孫權一看情況,嗯,好小子,孺子可教。既然你和老張沒那麼瓜葛,那就是個忠勇可靠的人。

    於是,孫權趕緊拿自己舉例,“你說你事情多,難道比我還多?我就經常讀書,這對自己很有幫助啊!”

    這就是打算重用自己的訊號了,大boss都不跟你見外,直接拿自己做例子,說讀書對自己有用。這個時候說自己讀書少,那是因為還有更大的責任準備要自己擔著啊。

    於是開始學習。

    第三回合

    魯肅

    呂蒙也不傻,這肯定是領導的繼續考察啊。這時候呂蒙見解非凡,讓魯肅很震驚。

    魯肅心想,你小子可以,按現在這個情況,以後就可以擔當大任了。

    得出結論:考察透過。

    第四回合

    這是最要緊,最關鍵的一步。魯肅和呂蒙登堂入室拜父母,最後拜了把子。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呂蒙和張昭徹底斷絕關係,轉而投靠了魯肅陣營,也就是堅決擁護孫權的陣營,也就是呂蒙的政治方向有了選擇。

    短短几句話,裡面有數不清的刀光劍影和角逐。

    如果不信,有機會哪天你的最高領導跨過你的直系上司,督促你學習個看看。

    你品品這個味兒!

  • 2 # 帥氣大叔

    資治通鑑是宋朝皇帝的歷史參考書,為統治者和高階官僚準備的歷史讀物,一資治通鑑錄入這個故事主要從四方面考慮。第一方面:只好考慮對皇帝進行勸學。希望皇帝能夠多讀書,這個故事,嗯,孫權也說孫權對呂蒙說我很忙,但是仍然抽時間讀書,開卷有益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所以孫權這個地王作為範例,勸當今和以後的皇帝要多讀書。第二從呂蒙的角度來說,我們開始不接受孫權的建議,找藉口不讀書,說自己軍務繁忙。後來你們接受了孫權的建議,開始讀書,效果是這樣的,從前的魯肅認為你們只是只是一個沒文化的將軍。後來你們的進步讓魯肅很吃驚,並且和他結為朋友,說明呂蒙的進步。並且有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成語,還反映一個人的進步成長的速度。從另外一個側面來說,孫權的建議是正確的,而且呂蒙按照他的建議,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同僚的認可。而呂蒙得到了提高。第三方面是說作為領導。如何去提升自己團隊,作為領導要要給團隊中的骨幹,提供正確的建議,使整個團隊加以提升,不僅僅要領導團隊,還要培養團隊,而不是單純的要使用團隊。第四方面從當時孫權培養呂蒙的角度來看。呂蒙起於行伍,並非出自江東的名門望族。當時的孫權團隊有陸氏家族。還有張氏顧氏朱氏家族。孫權很顧忌這樣的門閥家族,所以很在意培養自己的團隊嫡系。

  • 3 # 影之所向

    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得先了解下《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所記歷史,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到後周世宗顯得六年(959年)止共記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世事,是中國編年體史書記載時間最長的一部鉅著。作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1019_1086)

    司馬光編《資治通鑑》目的是要"監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是要透過敘述歷史上的國家盛衰、生民休慼,以總結統治經驗,是寫給當時的帝王看的,為他提供治國經驗的。

    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鑑》裡“孫權勸學”實際怎麼說的: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開始學。及魯肅過潯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既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透過上面說的事例可以看出孫權作為帝王既記錄了孫權勸呂蒙讀書事蹟又反應了他的品質更說明了呂蒙讀書後的改變“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所以孫權,呂蒙作為三國時期有名的人物被寫進了書裡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為的是寫給當時君主學習借鑑!

  • 4 # 世界全史羅銳

    《資治通鑑》,簡稱“抄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襲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孫權作為帝王百,因此跟他有關的是也不是什麼小度事了。況且呂蒙也是三國時的有名之人。故而會記載的啊。 你想一想,中國歷史書寫的是帝王將相,三國時代孫權算重要人物了吧,《資治問通鑑》當然會寫,而且,像孫權勸學這樣的事件,其實是展現人物的可取之處的。 《資治通鑑》寫來就為帝王提供經驗的,孫權也是帝王,既記錄了孫權的事,反映了他的品質,又反答映了呂蒙,給帝王上了一課。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該書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完成,歷時十九年。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

    《通鑑》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

    《資治通鑑》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鑑》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列舉、數不勝數。對《資治通鑑》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鑑》比美。

    而我們所學的《孫權勸學》這篇文章正是選自《資治通鑑》第六十六卷。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導下發奮學習,才略大增,受到魯肅讚揚的故事。揭示了讀書學習大有好處,讀書能使人增長知識增長才幹。從而啟發人們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誤學業。

    讀完這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書的價值。書可以滿足一個人的精神需要。當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看看書時,那時你就會領略到書的真正含義。高爾基曾說過:“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幸福和有意義。”

    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知是誰說過這樣一段話:“你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可那不是鏡子的錯呀!”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一面鏡子,照亮了你的不足,因而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所以,只有在課餘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才可以使我們進步。

    在讀書的同時,我們也會學到不少對我們自己有益的東西。正如呂蒙說的那樣:“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正因為呂蒙在這幾日發奮圖強地學習,才是魯肅感到敬佩,兩人最終成為了好朋友。可見讀書與學習的重要性。

    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正如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建立學習型的社會,全社會的學習。或許我們應當這樣說:我們要選擇一個學習型的人生,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人生才會大放光彩。

    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有因為就業方面的問題跟父母發生衝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