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茶道史

    賈詡是三國裡最聰明的謀士嗎?

    把嗎字去掉,而且沒有之一。

    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能夠深刻理解人性之玄妙,並能洞察自己內心的需求,反省自身行為之得失。

    正所謂識人難,認識自己尤難。縱觀三國謀臣之中,但凡身在人生巔峰,有幾人是可以做到急流勇退的?

    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人稱智多近妖,卻為三顧茅廬所惑,雖天下三分有其一,最終卻北伐無功,累死於五丈原上。

    再看曹魏之郭嘉。曹操愛他,以"吾之奇佐"相稱,後人更贊他為"才策謀略,世之奇才"。他慧眼識主,屢獻奇謀,為曹操一統北方立下不朽之功,卻在征伐烏丸途中病逝,時年不過三十有八。

    而賈詡之才,不在這二人之下。以智計論,當得起"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之八字評語。更且洞察人性弱點,用計向來不設底線,因此又有"三國第一毒士"之惡名。

    賈詡不是猴的祖宗,卻能把曹操耍的團團轉,無他,只因他太瞭解曹操了,知道曹操人性弱點所在,是以才能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反覆之間,遊刃有餘。

    然而為人謀臣者,無一不擅長識人之術,僅此一點便想成為三國聰明之最,未免也太小瞧了那個時代的人的智慧。賈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還在於他能審時奪勢,師於吳越范蠡、漢初張良,在最得意時一個轉身,既保全了家人,也使自己得於善終。

    但他與范蠡張良的激流勇退,從此再見於江湖的方式不同,他選擇的是"半隱",就是人在朝堂之上,心卻泛舟五湖。而這,才真正顯示出了他的聰明之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只因他以毒士之名亂漢,天下仇敵眾多,倘若以全隱方式行走於江湖,必是步步荊棘,刀光劍影,唯有隱於朝堂之上,借曹魏之勢力,方能保全他一世平安。

    公元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白居易曰: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對其推祟之高,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見賈詡之聰明,當為三國之最。

  • 2 # 歷史小公子

    在下不敢苟同!

    要知道謀士也是有區分的,

    有謀天下的,有謀國的,更有謀己的,

    在我看來,謀天下的才是最厲害的,因為眼光決定著戰略格局,而這些眼中有著天下的人,必然是胸中百萬精兵,利劍重無虛發,

    這才是最厲害,因為他們是可以幫助君王定鼎乾坤,扭轉日月的人物!這些人中比如諸葛亮,郭嘉,周瑜等等!

    謀國麼?

    治理好內政,保證政通人和,可以上輔君上為堯舜,下治天下於安泰,讓百姓吃的保,喝的足,這是他們的本事!

    這個裡面的最直接的代表人物就是,荀彧,荀文若

    最後就是謀己

    在我看來,但凡出現這種只知道自保,而不謀國,謀天下的人,那統治者,不要猶豫,一刀下去,砍了他狗命!

    這種人危害太大了,說的輕就是尸位素餐,一位苟全自己,說的重是要叛國,甚至導致天下不安寧的罪魁禍首!

    就比如賈詡,如果不是他想要自保,讓外將率軍進京城,那麼,後面天下未必那麼快大亂,還是有機會重振漢室江山的

    謀己人的可惡,簡直潘竹難書,賈詡有什麼資格稱第一?

    那應該是胸懷天下,能上輔君王為堯舜的人才有資格,

    所以賈詡不配,他連提名資格都不該有

  • 3 # 90後有機後浪

    關羽也夠厲害吧,但同時也惹人恨,太傲把孫權惹毛失了荊州,太牛殺了龐德,威震華夏,後來蜀國滅亡便被龐德的兒子夷三族。

    有人說賈詡只顧自保,不怎麼會為自己的國家君主出力?錯了賈詡出過力,而且出了很多,具體自行百度,但必須點到為止,因為太過張揚容易招人恨。報效漢室,報效國傢什麼的說白了都是愚民政策。國家給了你什麼了?說不定最後報效了國家自己被殺,家人被夷三族那就不值得了。

    孔明那種精神能被後人世世代代歌頌那也是帝王心術,為了讓自己的手下更加拼命更加效忠自己。孔明自己也不是活活被累死了。就像曹操宛城哭典韋,赤壁哭郭嘉一樣,最主要目的在於什麼自己心裡掂量一下。

    所以要苟全自己和家人性命於亂世就必須學習賈詡,智商情商缺一不可。沒有智商的話也當不上謀士軍師什麼的,吃飯都成問題。有智商沒情商(比如楊修,許攸)老闆或者其他看你不爽的人找到機會藉口就殺你。

    所以我認為論智商賈詡絕對數一數二的。但智商加上情商我覺得三國第一

  • 4 # 熱門影片博主

    不算,

    最聰明的謀士肯定不是他,不然現在為啥諸葛亮那麼火,說起賈詡知道的人不如知道諸葛亮的多呢。賈詡只能說活的挺久的

  • 5 # 生活問道

    《三國演義》中的賈詡屬於低開高走的典範,從一開始的不顯山不露水,越往後越開掛。

    賈詡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正式出場是在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出場不算早,這說明賈詡善於隱忍,在不需要的時候能耐得住這份寂寞。

    當時做為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後求赦不得,想各自逃生,被賈詡勸住。賈詡出主意讓他們先彆著急逃命,不如先以給董卓報仇的名義奉朝廷以正天下。不行的話逃亡也來得及。

    這時的賈詡敏銳的撲捉到漢獻帝的價值,第一次提出了“奉天子以正天下”。

    果然,李傕,郭汜二人成功的將漢獻帝控制在自己手裡,天下任免全憑己意,以為董卓報仇名義把最大政敵王允殺死,順帶趕跑了呂布。

    西涼馬騰遠道勤王,賈詡出主意以守為攻,在西涼兵撤退時出擊。但是李傕郭汜等四人集團認為西涼兵遠道而來,不足為慮,非要主動出擊,結果遭遇大敗,才相信賈詡的判斷是對的。經過長時間的堅守,西涼兵果然因為後勤無以為繼要撤退,被李傕郭汜打敗。

    打敗了西涼兵的賈詡用自己的影響力經營朝廷,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從這一點來看,賈詡雖然為李傕,郭汜的謀士,但是忠於獻帝,政治上是明確的。這件事可以從楊彪計間李傕郭汜這件事看出來。

    獻帝由於被二人欺凌,和太尉楊彪,大司農朱儁商議辦法。楊彪出主意讓李傕郭汜二人互相猜忌,然後在宣召曹操來護駕。按照賈詡的精明,不會看不出楊彪並不高明的離間計,但是看破不說破,說明賈詡也有意除掉李傕郭汜。其後利用二人產生矛盾之際,賈詡接受獻帝委託,剷除二人勢力。

    賈詡一方面讓獻帝封賞迷信的李傕,一面又分化李傕的部下。[“天子知汝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遂聽詡言,都引兵去。][詡又密奏帝曰:“李傕貪而無謀,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餌之。”帝乃降詔,封傕為大司馬。傕喜曰:“此女巫降神祈禱之力也!”遂重賞女巫,卻不賞軍將。]

    曹操在荀彧的“奉天子以從眾望”的政治綱領下,又正好接到獻帝詔書,因此果斷起兵勤王。

    賈詡知道李傕郭汜的實力無法與曹操對抗,因此勸李傕郭汜向曹操投降,被李傕拒絕,賈詡心灰意冷,離開李傕回家去了。沒有賈詡輔佐的李傕郭汜果然大敗。

    曹操第一次見到賈詡是在討伐宛城張秀的時候。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秀聽從賈詡的建議並安排他去和曹操進行談判。曹操和賈詡談的投機,想任用賈詡為自己的謀士,賈詡沒有答應。

    由於曹操不顧及張秀面子,霸佔了他的嬸嬸,並且拉攏張秀的部將胡車兒,感到威脅的張秀決定反擊曹操。在賈詡的巧妙安排下,曹操大敗於宛城,還損失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第一次曹張交鋒,曹操大敗。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討伐張秀,準備從城池損壞的地方偷襲進城。曹操的計劃被投靠張秀的賈詡看出來,提前安排埋伏,大敗曹操。這一仗讓曹操損失了五萬多人馬。

    曹操挫敗了張秀,劉表的聯軍,因為袁紹進犯許都,曹操不得不回去救援。張秀,劉表不聽賈詡勸阻追擊,被曹操安排的伏兵打敗,在張秀,劉表懊惱的時候,賈詡反而勸他們再去追殺曹操,果然大獲全勝。第二次曹張交鋒,曹操完敗於有賈詡輔佐的張秀。

    賈詡的政治頭腦在曹張第三次相遇時再次得到驗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由於袁紹和曹操越來越尖銳的矛盾,決定了兩人之間必有一場決戰。曹操安排劉曄召降張秀,劉曄到了襄城先去見的賈詡。賈詡去見張秀,言說曹操納降之事。袁紹也派人來召降張秀。張秀猶豫不決,賈詡問袁紹使者:“近日興兵破曹操,勝負如何?”在得到使者的回答後,賈詡笑道:“袁紹連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怎麼能容得下別人?”並趕走了使者。張秀因為前期和曹操有仇,心有疑慮,賈詡給他分析:“從曹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焉。”

    意思是說:第一,曹操是奉皇上旨意辦事,屬於正道;第二,曹操和袁紹比更需要人才;第三,曹操心胸開闊,是做大事的人。希望將軍不要有太多顧慮。

    果然,張秀聽從賈詡建議,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投降了曹操,得到了重用,被封為“揚武將軍”,封列候,賈詡被封為“執金吾使”。

    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展開的官渡之戰,可以說是天下歸屬的爭奪。在經過初期的勝利之後,曹操與袁紹都沒有辦法將對方一口吃掉,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戰爭優勢偏向了袁紹一方。曹操面臨絕境,想要退兵避戰,此時,是荀彧和賈詡要曹操堅持下去。

    賈詡認為曹操有四大優勢:智慧,勇敢,用人,決斷!他認為,曹操之所以沒有取的最後勝利是因為決心不夠。因此,勸曹操努力堅持,等待時機,一戰而勝。

    果然,由於戰事久拖不下,袁紹陣營也出現了變故,許攸和張郃的投靠讓曹操一戰功成,徹底扭轉了不利的局面。隨後,曹操又根據賈詡的建議,集中兵力,大舉反攻,終於做到了一戰定天下。

    在曹操的陣營裡,不光有賈詡,還有毛玠,董昭,劉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人,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才華,都足以輔佐帝王之也。但要說到聰明,恐怕真的無出賈詡之左右了。

    賈詡能夠洞悉人性,永遠低調處世。在曹丕建立大魏後,官居太尉,諡曰“肅候”,年享七十七歲高齡。和早早就去世的郭嘉,荀彧,楊修,許攸等人相比較,可算是善終了?

  • 6 # 豹眼看歷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賈詡是不是三國裡最聰明的謀士不好說,但起碼是最聰明的謀士之一。

    就題主這個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一起與大家交流。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01

    “毒士”賈詡

    賈詡少年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的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有張良、陳平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舉孝廉為郎,因病辭官。

    董卓專權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為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部下輔軍。

    王允、呂布誅殺董卓之後,要肅清其餘黨。

    李傕等人打算逃走。

    賈詡阻止他們,建議說:“不如收斂士卒,帶兵殺入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僥倖成功,就尊奉國家,征服天下;如果不行,再逃走不遲。”

    李傕等人採納了賈詡的計謀,殺入長安,擊敗呂布,誅殺了王允等大臣,控制了朝廷。

    一時間,京城血雨腥風,朝野大亂。

    賈詡此計過於兇狠,也因此被稱作了“毒士”。

    漢室唯一復活的希望,也被賈詡這一毒計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賈詡下手是狠了點,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主持朝政的王允身上。

    當時的儒學大宗蔡邕,由於聽到董卓被殺,輕輕一聲嘆息,就被王允緝拿下獄,最後死在獄中。

    王允如此不能容人,缺乏政治家最起碼的妥協與懷柔,必然導致政敵強烈的反彈。

    在處理蔡邕一事上,許多大臣都向王允求情,但不允許。而且狂妄地說:“就董卓這樣的,我都把他殺啦,我還怕誰啊!”

    當初,董卓跟袁紹商量要廢掉少帝劉辯,袁紹不贊同,董卓大怒,要殺袁紹。

    袁紹說:“天下強大的人,難道就只有你董公一人嗎?”說罷,握劍長揖而去。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令王允想不到的是,還有個賈詡,下手比他還狠。

    賈詡“毒士"的惡名,也由此得來。

    李傕等人以賈詡的功勞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可言?”堅決不接受。

    李傕等人又讓賈詡做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之長,天下的榜樣,我一向沒有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圖虛榮,但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哪?”

    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

    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李傕、郭祀、樊稠三人把持朝政,相互猜忌,爭權奪利。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備他們,三人雖然心中不和,但表面還過得去。

    獻帝東歸,賈詡也做了許多協助,也保護了一些大臣。

    無奈,漢室太弱,在朝堂上賈詡得不到足夠的信任和支援;又因為名望太低,得不到外部諸侯的擁護。一起起事的李傕等人就是一群兵痞土匪,毫無政治智慧可言。

    賈詡也是無力迴天。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於是辭掉官職,回家守孝,被拜為光祿大夫。

    賈詡不得已而出“毒計”,但還堅守起碼的君臣道義,心裡還有國家社稷一念,就當時的社會狀況而言,也算難能可貴。

    賈詡不是聖人,只是高明的謀士,後世不能以大義強求賈詡歸隱或者另求明主。

    02

    張繡謀主

    當初,攻入長安的四軍閥之一張濟,由於勢力最弱,在朝廷上沒有發言權,只得屯兵在外。

    賈詡輾轉成為了張濟的謀士。

    張濟由於進攻劉表的地盤搶糧,被流矢射中死亡,其侄子張繡接管了部隊。

    賈詡勸說張繡依附劉表,與之聯合,屯兵宛城,北據曹操。

    曹操南征,賈詡勸說張繡投降了曹操。

    賈詡代表張繡去曹操處通款,曹操對其十分賞識,就想把他留下來做自己的謀士。

    不料賈詡卻說:“以前我跟從李傕等人,得罪了天下;現在,我追隨張繡,言聽計從,不忍心背棄他。”

    賈詡既向曹操說明了以前所做的那些事,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現在很懊悔;同時,又表明自己不是那種“有奶便是娘”的見利忘義之徒。

    看看賈詡有多麼聰明。

    之後,由於曹操搶佔了張繡的嬸嬸,張繡一怒之下就反叛啦。

    曹操僥倖逃脫,但其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士典韋為此戰死。

    張繡採用賈詡的計謀又兩次打敗曹操。

    賈詡本來是一心要投靠曹操的,可曹操不識貨,沒有認識到其能力。

    賈詡只好再出“毒計”,讓曹操付出代價,替自己再做次廣告。

    投靠一個新東家,不拿出點真本事,是得不到老闆青睞的。

    賈詡深諳此道,世道如此,也別怪賈詡每次下手太狠。

    油不榨不出,大老闆油水更大,就得下狠手才行。

    第一次下手,差點把獻帝辦啦;第二次下手,差點讓曹操掛啦。

    這就是賈詡厲害之處。

    03

    投靠曹操

    官渡之戰前夜,袁紹派人到穰城聯絡張繡欲一起收拾曹操。

    袁紹也非等閒之輩,知道賈詡是很角色,不是省油的燈,不敢輕視。專門給賈詡寫信示好。

    張繡準備答應袁紹,還沒等開口,在一旁的賈詡就開腔啦,對使者說:“回去告訴你家主公,連自己的親兄弟都容納不下,還能容得下天下的國士嗎?”

    於是,張繡就拒絕啦。

    袁紹要下手啦,賈詡看到火候到啦,就對張繡說:“袁紹不能容人,而曹操卻不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總之,張繡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張繡是言聽計從,賈詡說啥就是啥。

    都清楚官渡決戰對袁紹和曹操來說,其意義之大。

    在這個時候,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曹操,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時機。

    別人不知道,但賈詡知道啊。他等的就是這一天,他知道這一天早晚會到來。

    賈詡被稱為“軍事戰略家”,不是浪得虛名。

    要賣身自然要找個好人家,想要個好價錢,就必須選擇一個好時機。

    聰明的賈詡不僅為自己,也為自己的老闆一起找了個好歸宿。

    “毒士”賈詡,又是一句話,把袁紹做掉啦。

    試想一下,如果張繡答應袁紹,在官渡最膠著的時候,背後給曹操來一下,恐怕三國的歷史就會改寫啦。

    曹操儘管反應遲鈍了些,但到底還是精明的老闆。

    張繡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大喜,不喜那是面癱啊。

    曹操親自接見賈詡,激動地、親切地握著賈詡的手,語無倫次地說:“使我的信譽揚名天下的人就是你啊”,沒好意思說,沒想到你小子下手比我還狠啊。

    於是,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當時冀州還被袁紹佔據,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

    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賈詡想,這是曹操叫我再出把力,不把袁紹做掉就沒地辦公啊,就只能在官渡河邊臨時湊合啦。

    官渡最艱難的時候,曹操想到了撤軍。

    賈詡一看就急眼啦,心想這不行啊,不把袁紹趕走,我咋去上班啊。

    於是,極力勸說曹操頂住,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取勝,是您想顧及周全。只要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

    賈詡這頂高帽一戴,曹操又來了精神。

    剛好荀彧也力勸曹操堅守,等待時機。

    最終幸運女神眷顧了曹操,袁紹被擊敗啦。

    河北平定以後,曹操自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這就不清楚賈詡咋想的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劉表,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而下。

    賈詡勸阻,說應該先安撫百姓,等待時機。

    曹操不從,結果赤壁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

    賈詡建議曹操採用離間計,大敗馬超、韓遂,平定關中,大勝而歸。

    試想一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採納賈詡的建議,穩紮穩打,三國的歷史又要改寫啦。

    04

    位列三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尚未確立世子人選。

    曹丕問計於賈詡。

    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啦。”

    曹丕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刻意磨鍊自己。

    後來,曹操私下詢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談。

    曹操問他為何不回答,賈詡說:“我在考慮袁紹和劉表啊。”

    曹操哈哈大笑,最終確定曹丕為魏太子。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遠,怕曹操猜忌,於是採用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

    當時,喜歡談論天下智謀之士的人,都十分推崇他。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暗中相助之恩,拜其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曹丕首徵東吳,問計於賈詡。

    賈詡說:“應該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

    曹丕不聽,結果無功而返。

    同年六月,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賈穆襲爵。

    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曹丕廟。

    縱觀賈詡一生,屢出“毒計”,但總能成功實現人生的跨越,實現人生的價值。

    更難得的是,賈詡能夠平穩著陸,壽終正寢,的確是非常高明,不愧是聰明之士。

    為人若此,可謂登峰造極。

  • 7 # 小編虎哥

    賈詡是三國時期最有智慧的謀士,幾乎算無遺策。但為了自保,賈詡也曾犯下滔天大錯。而這個錯誤,可說是賈詡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事後,賈詡雖然做了許多事,卻仍然無法彌補自己所犯下的罪過。

    董卓當權時,賈詡曾在董卓的女婿牛輔手下當差。初平三年,王允和呂布聯手殺了董卓,牛輔也被部下殺死,賈詡因此去投靠李傕和郭汜。

    王允殺死董卓後,又準備清除董卓的餘黨。李傕和郭汜都是董卓的部下,因此十分害怕,打算解散部眾,各自逃亡。賈詡聽到李傕和郭汜的打算,獻計說:“如果你們放棄軍隊,孤身逃命,只需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捉起來,不如大家齊心合力去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事情成功,就可以擁戴(劫持)皇帝以號令天下,如若不成,再逃走也不遲。”

    李傕和郭汜採納了賈詡的建議,四處散發“王允准備清洗涼州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初平三年六月,呂布屬下的蜀郡士兵叛變,開啟城門讓李傕等入城,呂布兵敗,僅率百餘人逃走。

    李傕和郭汜攻入長安,不僅處死了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趙騎校尉王頎、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等官吏、百姓一萬餘人,還縱兵肆意燒殺擄掠,挖人墳墓,整個帝都長安被鬧騰得血雨腥風、民不聊生。

    到此時,賈詡才發現,自己獻計李傕和郭汜殺回長安是個天大的錯誤。因此,在李傕等準備封賈詡為侯時,賈詡斷然拒絕說:“這只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想任命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同樣委婉拒絕說:“尚書僕射是朝廷的主要官員,為天下所矚目,我平素名望不重,不能使人心服。”只肯接受尚書的任命,負責掌管選拔人才。

    除了拒絕李傕等人的加官晉爵外,賈詡也做了許多努力,試圖彌補自己的過錯。

    1、援救唐妃

    弘農王(漢少帝)劉辨有個姓唐的妃子,弘農王死後,唐妃沒有改嫁。李傕等攻破長安後四處擄掠,唐妃不幸被抓。李傕貪圖唐妃美色,想納唐妃。賈詡知道後,暗中告訴了漢獻帝。漢獻帝聽到這件事,很是傷心,並難得硬氣了一回,下詔把唐妃迎接入宮。

    2、盡力保障漢獻帝溫飽

    東漢末年,朝廷幾經動盪,屢遭劫掠,到李傕、郭汜肆虐長安後,別說老百姓,就連宮中的衣食也難以保障,許多宮人連禦寒的衣物都沒有。

    漢獻帝要求相關部門供應衣物,但李傕卻不讓給。漢獻帝沒辦法,只好讓人把宮裡的馬匹拿去販賣變現,以購買衣物。李傕知道後, 又藉口他的軍營中也缺少衣物,截下了漢獻帝買來的衣物,準備運回自己的軍營中。

    此時,是賈詡出面勸阻李傕說:“(賣馬買衣物)這是皇帝的意思,不可劫走。”

    3、促和李傕與郭汜

    李傕、郭汜、樊稠佔據長安後,開始爭權奪利,出現不和,雙方甚至數次發生衝突,兵戎相見。

    這些人互相攻打,狗咬狗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們一旦互相攻打,最終受苦受累的還是長安城裡的老百姓。所以,每次在他們劍拔弩張之際,賈詡都站出來責備他們,要他們以大局為重,從而使李傕等多少維持了表面上的團結。

    賈詡勸李傕等不要互相攻打,雖然維護了李傕等人的利益,但在客觀上也維護了老百姓的利益,使老百姓暫時免受戰亂之苦。

    4、盡己所能維護漢獻帝

    興平二年,李傕與郭汜的矛盾激化,不再聽從賈詡的勸諫,雙方相互攻打幾個月,死者數以萬計。

    為了打敗郭汜,李傕甚至還請來羌人與胡人助陣,並答應羌人與胡人,如果打敗郭汜,就把皇宮裡的女人全都賜給他們。

    所以,在李傕與郭汜對峙的這段時間裡,李傕部下的羌人與胡人就不斷到漢獻帝的住地外窺探,有的還肆無忌憚地大聲問道:“皇帝在這裡面嗎?李傕答應賜給我們的宮女,如今都在什麼地方?”

    面對這種情況,手無縛雞之力的漢獻帝驚懼不安,派侍中劉艾向賈詡求助。賈詡於是大開酒宴,款待羌人和胡人的首領,許諾授予他們爵位和賞賜財物,這些羌人和胡人才全部離去,不再騷擾漢獻帝。

    5、盡己所能營救東漢大臣

    興平二年十月,趁李傕與郭汜相互攻打之機,董承與楊奉等護送漢獻帝前往弘農,試圖趁機逃脫李傕、郭汜的控制。

    李傕和郭汜不久就回過神來,立刻“化干戈為玉帛”,重新聯手,一起率部追截漢獻帝的車駕。

    十二月,李傕與郭汜追到弘農,與董承、楊奉在弘農東澗展開大戰,結果董承、楊奉的軍隊戰敗,被殺死的文武百官與兵士不計其數,御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也幾乎全部散落。

    董承等於是一面帶著漢獻帝東逃,一面派人去河東郡請原白波軍的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前來助陣。在曹陽,董承等打敗李傕部,然後繼續東逃。

    但僅逃了數日,董承與楊奉的軍隊又被李傕等打敗,死亡人數比在弘農東澗時還多,東漢朝廷的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全都被殺。

    此處之外,東漢朝廷的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等也被李傕俘虜。李傕要殺死他們。此時,又是賈詡勸諫說:“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你怎麼能殺害他們!”李傕這才作罷。

    總之一句話,賈詡在發現自己獻計李傕和郭汜殺回長安,犯下滔天大錯之後,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試圖彌補自己的錯誤。

    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就賈詡所犯下的這個錯誤而言,大錯一旦鑄成,他所做的努力又豈能彌補呢?正因為此,賈詡才會被釘在歷史的罪惡柱上,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毒士”。

  • 8 # 李老根2017

    《策士》

    三國謀士滿星空,

    一計功成萬骨枯。

    不信且看涼卅士,

    毒嘴無不嘆賈詡。

    (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三國時稱涼卅。別看一個小小的塞外卅郡,出產過的名臣名將,獨夫惡人,幾乎可以說顛覆了整個東漢王朝末期的斷代史,使《三國演義》一部文學鉅著,差不多用了十分之三的篇幅,才將西涼的名將惡人和毒士,寫得栩栩如生,令人脊背生寒。今年初夏,我二次遊歷塞上,凡敦煌,張掖,酒泉,武威一 一實地弔古,無又驚歎這塞外的萬里苦寒之地,怎麼會出產這麼多顛倒過三國曆史的風雲人物!僅僅一個武威(涼州),就產出了像董卓,華雄,李催,郭汜,張濟,胡赤兒和樊稠,李儒,牛輔和賈詡等焚燒洛陽,攻破長安,掘人墳墓,血洗京師,把中原攪得天昏地暗的屠夫和惡人。同時又產出了馬騰,韓遂,馬超,龐德,馬岱,馬忠那樣忠實於蜀國和魏國的名臣,名將和能夠萬人敵的猛夫(如龐德),真是不可思議。不過細想之下,也不足奇:自從漢武帝發起滅匃戰爭,霍去病橫掃大西北,建立涼卅,張掖,敦煌,酒泉四郡以拱衛中原邊塞北大門,到漢代初年名將馬援(馬伏波,馬超祖父)將軍鎮守扶風(今陝西興平),以及西漢中期名將李廣的子孫鎮守酒泉四郡,無不名將輩出,兩漢才得以延續四百年統治。所以賈詡一出山,投在董卓麾下,董卓就危害天下,投到李催,郭汜營壘,李催郭汜便血洗京師,然後他投張繡又投曹操,無不毒計疊出,敗劉表,滅袁紹而每每一計被主人採納,天下無不被改弦更張,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可是,就這樣一個毒人,他最後卻非但沒有被天道迴圈的宿命論一說施以報應,反而因暗助曹丕正位大統,不僅高壽善終,而且被奉為魏國的開國功臣立廟祭祀,誰又敢說惡徒終有惡報!所以歷數三國謀士,賈詡確實可稱謀冠天下,是與時人諸葛亮,司馬懿,王朗,龐士元,徐庶和許攸一干謀臣之中,變臉次數最多,既是本人有時甘做家奴又可做國士的聰明之人。他在亂世裡既助人作惡又善於全身自保的智慧,是無人可及的!)

  • 9 # 浮華一世鍾成空丶11

    賈詡,字文和。生於漢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建安四年跟隨曹操時已經52歲了,這個大概很多人都沒注意。

    賈詡原本是董卓部將,董卓死後才開始發光,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的名士閻忠認為他不凡,認為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董卓被殺,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以令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

    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賈詡又獻計打敗了呂布。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這就是賈詡知道自保的方法。如果換個人絕對不會拒絕高官厚祿。

    建安二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賈詡一生計謀毒辣,最後又會自保。前期的曹魏五謀士就剩下他自己,最後一個程昱也在黃初元年去世,賈詡跟隨曹操時已經52歲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平西涼都有他的身影。每出一計都很毒辣。到了後期又能自保。善終。可以說是三國最完美的謀士了,屬於頂尖的那種。

  • 10 # 古典藝術品

    賈詡是三國中謀士中活的比較最時間,善於保護自己。

    第一,賈詡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第二,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第三,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第四,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

    在那個時代,謀士當中人生結局比較好的一個吧!

  • 11 # 歷史百年

    三國》裡面,總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那麼多謀士中間,究竟誰是最聰明的人?

    有人說周瑜不如諸葛亮、諸葛亮不如司馬懿,有人說都不如奇才郭嘉。其實,作為謀士而言,長期隱於幕後,不顯山不露水卻識時務、知進退、善其身的賈詡,才是《三國》裡最聰明的人。

    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永遠不說廢話。

    賈詡,字文和,涼州武威人。最初,賈詡被漢陽郡閻忠賞識,被舉孝廉為郎。不久,賈詡患病返鄉,途中遇到一夥氐族馬賊。

    混亂年頭,沒錢沒貨,落在馬賊手裡基本別想活。

    很不巧,賈詡身上沒帶多少盤纏。

    沒錢,那就去死吧!

    馬刀架在脖子上,賈詡卻絲毫不慌,簡單說了一句:你們殺我會後悔的!

    氐人很好奇,賈詡又簡單說了一句:我外公是大將軍段熲!

    氐人一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當年羌亂熾盛,段熲卻以400人的損失掃清羌亂,斬首4萬級。

    當然,這是賈詡瞎編的,他很清楚,搬出段熲就能鎮住這夥馬賊。

    鎮住肯定還不夠,要想脫身還得和氐人商量,賈詡的話還是簡潔明瞭:我家賊有錢,別殺我,我願出雙倍的贖金!

    氐人一聽,感覺很划算,再說也不敢殺,就和他定下“盟誓”,賈詡保證一定回來送贖金,氐人隨即放了他。

    很傻很天真。

    贖金是不可能給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給的。

    賈詡回到州里,立即上報官府,官府按照賈詡提供的線索,一路追尋將這夥馬賊全部消滅。

    從刀下亡魂到逃出生天並完成反殺,賈詡只用了三句話,他從來不是一個喜歡說廢話的人。

    董卓入洛陽,賈詡被提拔為平津都尉,隨後王允獻連環計誅殺董卓,心腹將領李榷、郭汜、張濟、樊稠逃往陝西,是走是留,走往哪裡走,眾人爭得面紅耳赤,卻爭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賈詡發話了,還是熟悉的風格,只有四個字:殺回長安,他從來不喜歡浪費口水。

    如果建議對你們有觸動,我就接著說,如果完全不感興趣,我說多了也沒用,反而顯得我很Low。

    見眾人並未拒絕,賈詡這才把想法鋪展開來:各位大佬若棄軍跑路,朝廷隨便派些人就能把你們揪出來,不如集合本部人馬殺回長安,事成則重掌朝廷,不成再跑也不遲。

    於是,這才有了後面李傕郭汜再亂朝綱之事。

    後來,隨著局勢發展,西涼軍在長安待不下去了,這時賈詡提前一步溜號,跑到宛城(今河南南陽)投靠了張繡。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南征張繡,大敗張繡、劉表聯軍,勝利回師。張繡性格很莽,親自率兵追擊想討回場子。賈詡勸阻,一共六個字:不可追,追必敗。

    張繡不聽,果然中了曹軍埋伏,被親自殿後的曹操擊敗。

    灰頭土臉的張繡返回宛城,賈詡又來獻計,一共八個字: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這回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去追擊,將曹操後軍擊潰。

    同是天涯淪落人,原來你才是大神。大神以後說話能多說點嗎?

    賈詡擺了擺手,多說無益。

    一年後,袁紹派使者招降張繡,賈詡卻當面讓張繡拒絕了袁紹。

    張繡表示不解,不投靠袁紹,我應該歸順誰?

    賈詡給出六個字的建議:不如歸順曹操。

    張繡很意外:老鐵啊!袁強曹弱,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和曹某人有仇,他兒子侄子都死在宛城,我這不是去送死嗎?

    賈詡一拍桌子:就是因為有仇,才去投奔曹操。

    你這腦回路有點奇特啊,給解釋解釋唄。

    賈詡的解釋依舊簡潔清晰:

    其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歸順曹操就是歸順朝廷;

    其二,袁紹勢大,投奔不受重視,曹操力微,必善待於我;

    其三,有志稱霸天下者,無不拋去私怨,以彰其德。

    張繡這才選擇歸順曹操,曹操也果不其然對張繡重視有加。當然,收下賈詡,才是曹操最開心的事。

    見面時,曹操不禁拉著賈詡的手說:使我的威信散佈於天下的人,就是你呀!

    賈詡微微一笑:哪裡哪裡……

    歸順曹操後,官渡之戰隨即爆發。

    《三國演義》中,郭嘉為曹操定下“十勝十負”的判斷極有水平。

    其實,賈詡也曾過類似說法,只不過比較簡潔:您英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只需等待一個戰機,瞬間就能幹翻袁紹。

    曹操順利統一北方,賈詡則隨荀彧留守許昌,基本不隨曹操出征,他更像是個救火隊員,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一旦遭遇緊急情況,才會壓軸出場。

    時常跟在領導身邊,計策難免不出失誤,說話難免會有紕漏,還不如讓我在家多休息休息呢!

    這對性格隱忍、不愛說話又樂於居於幕後的賈詡來說,簡直不要太適合。

    當然,賈詡不可能不做事。西涼馬超聯合韓遂率軍來犯時,曹操被打得割須棄袍,賈詡悄悄獻上一計:離間他們。

    曹操故意給韓遂修書一封,賈詡則提議在書信上塗抹幾筆,讓馬超的猜忌心無限放大,相當輕鬆地瓦解了西涼軍的戰鬥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與曹植的儲位爭奪中漸漸落於不利局面,他主動找賈詡問計。

    賈詡有心支援曹丕,卻不想給人留下把柄,他回答得極為簡單高明: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別的不用關心。

    曹丕直接懵逼了,這話跟沒說一樣,他再問道:先生,能不能給點乾貨呢?

    賈詡笑而不答。

    隨後,曹操對立誰為嗣一樣拿不定主意,他找來賈詡聊天。

    聊天內容應該是這樣的。

    曹操說:文和啊,丕兒植兒皆我愛子,究竟立誰為嗣我真拿不定主意呀!

    賈詡回道:這是大王的家事。

    曹操一聽,覺得賈詡不負責任,就直接發問:我想立曹植為嗣,你看如何?

    賈詡回答:這是大王的家事。

    曹操只好再問:那我想聽聽你的看法啊!

    賈詡故作思索,過了好一會兒,還是不回答。

    曹操有些焦慮:你咋不說話呢?

    賈詡這才緩緩說出那句最能體現其聰明才智的話。

    當然,還是很簡潔。

    賈詡說:您問我時,我正在想死去的袁紹和劉表。

    曹操一聽,不由得大笑道:罷了罷了,我明白了!

    原來,袁紹和劉表都曾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紛爭四起,大大降低了凝聚力。

    廢長立幼,取禍之道也!賈詡的話外之音點醒了曹操,給曹丕加了好幾分,又由於曹植在此後的表現實在不給力,曹丕終於成功被立為政權繼承人。

    04

    皇初元年(220年),曹丕正式建立曹魏政權,為報賈詡之恩,晉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這一年,魏國智囊團中,郭嘉病逝多年,荀彧已被曹操賜死,荀攸鬱憤而終,徐庶仍然一言不發,程昱、滿寵水平有限,老狐狸司馬懿還在努力裝孫子,真正成為魏國第一謀臣的,卻是非曹操嫡系舊臣的外人賈詡。

    登上“三公”之位後,賈詡卻活得像個隱士,整日閉門不出,不與別人私下交往,就連子女婚嫁都不攀結權貴。

    有人就朝政向其詢問意見,賈詡總是簡單一句:交眾人共議。

    政事要眾人商議去辦,我還跟你廢什麼話!

    這正是賈詡的聰明之處。

    皇初四年(224年),曹丕遠征東吳,臨行前向賈詡問計: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對付哪一個?

    賈詡回答:最好先治理好國家。

    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同年六月,賈詡病逝,終年七十七歲。

    郭嘉活了多久?三十七歲;諸葛亮活了多久?五十四歲;司馬懿活了較久,也只有七十二歲,中間卻還有長達十幾年的隱退期。

    正史《三國志》對其為人處事有極為中肯的抨價: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說賈詡是三國最聰明的謀士(不談政治家),應該沒有異議。

    三國中,最忠心耿耿的肯定是諸葛亮;最狼子野心的肯定是司馬懿;最善用計的肯定是郭嘉,而賈詡卻是最無私心、最講職業道德的謀士。

    跟李傕時,幾句話幫領導化險為夷;跟張繡時,打得曹操大敗而歸;歸曹操後,盡心盡力,盡職盡責,說他“通達權變,算無遺策”誠非虛言。

    他的成功,除了識時務、知進退、善其身之外,最關鍵的就是他永遠不多說話、不說廢話。

    所謂言多必有失。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說話不說滿,不懂不要說、不亂說,想好再說,要說就說到點子上,給彼此留下思考和交流的空間,這既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智慧,又是對聽者表示尊重,讓彼此身心愉悅。

  • 12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如果說賈詡是三國最聰明的謀士,那麼肯定大批人反對,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我們如果換個說法,賈詡是三國時代最聰明的謀士之一,這個基本沒有人反對。

    一、一言亂漢

    賈詡,字文和,涼州人,也算是董卓的老鄉。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軍中輔軍,任討虜校尉。但是賈詡在董卓軍內並不是很重要的謀士,表現也一般。

    後董卓在長安被呂布、王允襲殺,被滅三族,而牛輔也被手下殺害將首級送往長安請功。董卓殘部人心惶惶。

    王允和呂布誅殺國賊董卓後,共同把持朝政,但是王允這個人大權在握後日益驕傲自滿,董卓死後,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覆無常,態度極不慎重,造成謠言四起而王允毫無應對之法。

    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打算各自逃亡,這個時候賈詡卻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這也就是著名的一言亂漢的典故。

    於是李傕、郭汜等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李傕等擁兵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賈詡此言讓長安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死亡百姓以數十萬計,而李傕、郭汜又是極度殘暴且無政治頭腦的莽夫,賈詡在西涼軍任職的時候幫助漢獻帝、保護大臣,還算做了不少善事。

    二、效力張繡,勸張降曹

    以李傕、郭汜為代表的西涼軍閥互相攻殺,賈詡看出再呆下去不僅毫無前途自己也早晚有殺身之禍,後輾轉反側,賈詡去投奔軍閥張繡,張繡素知賈詡的才能,很是喜歡,對他“執子孫禮”。

    在賈詡的斡旋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互為支援,這對於曹操是芒刺在身。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久攻不下,此時曹操忽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計程車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

    公元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曹氏謀臣,位列三公

    賈詡效力曹氏集團後,為人比較低調,但是卻也是屢獻奇策。

    公元200年,官渡大戰。曹軍糧草即將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公元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戰鬥相持不下,曹操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公元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決定不下,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曹丕即位,對賈詡很是重用,拜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公元223年,曹丕首徵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同年,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

    未入武帝廟,史家劣評

    賈詡雖然位列三公,但是祭祀曹操的武帝廟配享功臣中並沒有賈詡,雖然賈詡後來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但是這個含金量比前者低多了。

    史學家對賈詡的評價都不高,比如《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直言不諱地評價賈詡說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南宋思想家陳亮說: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給你十個歷史人物,讓你在東漢末年稱霸,你會選哪幾個文臣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