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伯禺
-
2 # 西陲先生
很多人都知道,白石老人真正成名是在晚年。之前數十年的人生路上,老先生是怎麼走過來的?從“粗木作”到巨匠,艱難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其實,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出身“窮窩子”,體弱學“粗木作”
1863年,湖南湘潭,一個貧苦農家,降生了一個男孩,取名齊純芝,親人喚其“阿芝”。這個孩子就是後來,享譽海內外的畫壇巨匠齊白石。
由於家貧,身為長孫的阿芝,只上了不到一年學,便回家幫忙幹活了。農民家庭,最需要壯勞力。可是小阿芝的身體不好,體弱多病,父母讓他學習木匠活。
十六歲的阿芝,在學手藝一年後,親睹師父對別的木匠畢恭畢敬。原來自己學的是“粗木作”,等級與薪酬都低於“細木作”。
阿芝有個不服輸的個性,“我也可以做細木作!”辭別粗木作師父,阿芝很快拜師學習細木作。其實就是雕花匠。
凡事追求完美的阿芝,“雕花”技藝越發精湛。他的技法很快超過了師父。當地經常有人請阿芝去雕花,他成了有名氣的“芝木匠”。
臨摹“芥子園” 大師將起步
也是機緣巧合,“芝木匠”在僱主家裡,發現了一本《芥子園畫譜》。這是一本教授文士繪畫的圖譜。阿芝心中大喜,借回圖譜,每夜臨摹。
對當時的工作而言,臨摹圖譜提升了他的“雕花”技藝水平。但,阿芝不滿足於這一點。他心中有個朦朧的想法,一定要做得更好。
繪畫有些名氣的“芝木匠”,開始經常為人家作畫。主要是畫神像,一幅畫價值近一個銀元。比雕花更有價值,還相對容易。
螞蚱
恩師胡沁園 改變人生路
阿芝二十七歲時,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個貴人胡沁園。這個人是當地有名計程車紳,文化功底深厚,擅長作畫。他主動收一個窮小子學畫,就是愛惜人才。
恩師賜號“白石”,一個後來享譽海內外的名字,此時開始步入歷史舞臺。在恩師的安排下,白石先生開始學習文化課。他的悟性極好,又肯下苦功,幾月寫完唐詩三百首。讓請來教課的老師歎服不已。
在恩師身邊,齊白石眼界大開。他見識了古代畫家作品,臨摹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畫作。從中汲取了大量養分。
在恩師的鼓勵幫助下,他開始邊學畫,邊賣畫維持生計。終於,他的畫被逐漸認可,他的生活有了些許改善。
-
3 # 龍寶宏
從小在他外祖父那邊資助上的私熟,十二歲學木匠。二十七歲開始畫畫,五十七上北京闖蕩,後認識陳師曾,帶白石十幅畫去曰本賣。全賣光,從此有名,後受徐悲鴻重用,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一代宗師。有自已的風挌,活到九十六歲。
回覆列表
齊白石(1863一1957)他是中國老一輩中享譽最高的國畫大師,他的許多精品已成為國寶。
他的詩書畫印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這一切成就都是透過不斷自己努力而獲得的。他是中國自學成才的典範楷模。他小時家極窮,有時都斷了炊。只讀過三年蒙學,十一歲就開始放牛,同時在牛吃草時自己還要承擔兩件事,打柴、拾糞。他喜歡放牧時,打完柴坐在山坡石上讀書,有一次讀書時間長了,回家柴打的太少,糞也拾的少,祖母說:……現在你能砍柴了,家裡等著燒用,你卻天天只管寫字,俗語說的好:三日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裡煮?明天要是沒有了米,阿芝,你看怎麼辦呢。
齊白石小時是一亇很自覺懂事的孩子,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下簡稱《自述》)一書中說:從此,我上山雖帶了書去,總把書掛在牛犄角上,等撿足了糞和滿滿地砍足了一擔柴之後,再取下書來讀。
齊白石十五歲父親看他身體弱,讓他去學木匠,開始是粗木活抬樑上房,父親看見危險,又給他換了一亇雕花木工師傅讓他跟著學。農村出嫁女要作嫁妝箱子、櫃子,這些傢俱上要雕刻許多花樣,松竹梅,麒麟送子,狀元及第等等,他心靈手巧,作為一亇雕花匠,很快便出師了,出師後在鄉里名氣很大,因他不滿足老花樣,就創造了許多花鳥,人物故事等雕刻,頗受鄉里歡迊。
齊白石27歲時在當地一家有錢的賴家做雕刻木活,這賴家主人看齊白石聰明,好學,就把他介紹給他家延聘的教讀老夫子,這老夫子叫陳作壎,很有學問,當時還有一位當地的大畫家叫胡沁園也在場,陳老夫子和胡沁園都願收齊白石做學生,就不約而同的問他願不意讀書學畫畫,《自述》中記載齊白石說:”只怕我歲數大了,來不及。”壽三爺(胡沁園)說:“你是讀過《三字經》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藉。你今年二十七歲,何不學學蘇老泉呢!”於是在賴家主人的幫助下,齊白石就拜了胡陳二位,做他的老師。也可說,胡沁園、陳作壎二位是齊白石進入文化藝術繪畫寶殿的引路人。到後來胡沁園去世,齊白石只好繼續在書畫的道路上摸索前進,恰巧此時有人邀請白石老人外出遊歷。《自述》中自稱五出五歸,就是他出去遊的過程,白石老人此時已經步入中年,畫風已經初具規模,出遊,讓齊白石眼界大開,使書畫有了著很大長進。如果說他的自學書畫是一種愛好,那麼這些遊歷讓他對書畫有了新的認識,也是促使齊白石成為書畫大師的一個重要歷程。
白石老人曾認真學習歷代畫家的技法,尤其徐謂,八大山人等的畫法對他後來的風格有較大影響。但並沒有突破進展。後來齊白石與陳師曾大畫家相交,在繪畫方面受到陳師曾的指點和啟發,他決心要突破傳統畫法和體裁的束縛,摸索走自己的路,便閉門十年,研究新的畫法,這十年被稱為”衰年變法”,大約也就是他57歲到67歲之間。當時中國畫壇的畫風非常守舊,以臨摹古人為主。齊白石的變法,打破了這種跪拜在古人腳下的風氣,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改變了體裁,創出了用色和水墨強烈對比的風格。如鮮豔的荷花和大片飽滿的水墨黑色荷葉的相映成趣;又創造了工筆和大寫意的畫面結合,如在潑墨似的樹汁上立行走著一支精工細畫的蟬,等等,獨出新裁,他把農間的蘿蔔、瓜豆,葫蘆,小青蛙,蝦,螃蟹,豬,老鼠,等等,都搬到了畫紙上去,成為自己常畫的內容。
齊白石農家樸質的畫風在北京畫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保守派們罵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陳師曾把齊白石許多畫拿到日本去展出,最後不僅全部賣出,而且都賣了好價錢,說明他的變法是成功的。當時的著名畫家徐悲鴻也對齊白石的畫風很欣賞,就非常支援齊白石的大膽變法,。並請他到當時的國立美術學院去當教授。
齊白石的一生,學畫過程是很艱辛的,雖然有過很多名師的指點,但是這與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如白石老人畫的蝦很有造詣,他之所以能把蝦畫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備,並不是偶然形成的。他在家養蝦,每天觀察蝦的遊動,嬉戲,捕食,把這些動態刻畫下來,十分勤奮刻苦。他的這種細心,認真的態度被後人稱讚不已。他不僅畫蝦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在畫草木蟲魚上也是深入研究寫生的。
齊白石除是一位大畫家外,也是一亇很了不起的詩人,所以他自詡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詩言志,文以載道,詩文是一個時代人們思想精神、意識形態和精神的最好流露。齊白石從小生活在農村,牧牛,打柴,拾糞,作木匠,所以他的詩,不玩文字遊戲,不以田園詩人自負,但他的詩卻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有豐富的生活內容,樸實而親切。如:
吟聲不斷出簾櫳,斯世猶能有此翁。畫裡貧居足誇耀,屋前猶有舊鄰松。
仙人見我手曾搖,怪我塵情尚未消。馬上慣為山寫照,三峰如削筆如刀。(《畫華嶽圖題句》)
記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貴動公卿。如今燕市無人識,且喜梅郎呼姓名。(《逢梅蘭芳》)
《夢大滌子》(大滌子就是清初的著名書畫家石濤)
皮毛襲取即工夫,習氣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間偷竊法,大江南北只今無。(《夢大滌子》)
齊白石也是一亇治印金石篆刻大家,他的治印雖傳承於吳昌碩,但又有許多自己的創新。他在治印上下了很大工夫,他一亇時期攻克治印金石,一塊石整天刻,刻了又磨掉,又刻因磨掉要用水沖洗,致屋子成了水譚。齊白石的刀法豐富,文字結構和線條優美,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意趣感受。有學者評論齊白石的治印時說:“他篆刻的線條具有一種渾穆雄鬱的氣象,一種粗狂、朦朧、天然的美,書法線條的質樸、結構的峻峭稚拙、神采的飛動、氣韻的高古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齊白石的書法早年學書啟蒙“館閣體”,由於受清人尚碑風氣影響,用筆多側鋒方筆。使他中年乃至晚年時期一些手札中透露出清雅氣息和秀逸筆調。27歲時專臨鄉賢何紹基,四十歲後寫《爨寶子》和《爨龍顏碑》,而後以金農手札為範。此外,還涉獵李邕、鄭板橋和吳昌碩等人書法。同時齊白石書法發展以60歲為界,在這之前,書法風格基本徘徊在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李北海和吳昌碩諸家之間。60歲後,齊白石的書法和繪畫一樣,有“先與古人合,後與古人離”的創造。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是行書與篆書。
一亇只讀過三年村學的山野農夫,木匠,竟然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中外畫壇上的大家,實在了不起。
齊白石的一生可以說是學習創造的一生,是不斷進取、不斷攀登的一生,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他有著厚道的農民品質,在他人生道路上凡是對他各方面有過幫助的人他都感恩不忘。他孩童時祖父最愛他,他上學時祖父在雨中經常揹著他在泥濘中艱難前行,失學後在家又幫他認字,讀書,所以祖父去世時他哭了三天三夜,不吃飯,家人著了急的勸說,雖情緒好點,但很長一亇時間,別人一提起祖父他就哭。
曾經幫助他成名的畫家陳師曾去世,他也痛哭不已,此後還把自己認為有創新的一些畫,拿到陳墓上去燒,表示告知地下亡靈,他在繪畫上的進步。徐悲鴻對齊白石的成名幫助也很大,成莫逆之交,徐悲鴻去世後,家裡人不敢告知他怕他悲傷,此時他已近九十歲了,天天問,徐悲鴻為什麼最近不來看他,後堅決要去徐悲鴻家裡,到了徐家看到庭堂上掛的徐悲鴻的像和兩邊的對聯,知道徐去世了竟哭的跪倒在庭前。齊白石很重感情,但愛增分明,敵友清晰,日本人佔了北京,他堅決不給日來人畫畫。
那時候,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還是非常崇拜的,尤其是當時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備受他們推崇,不僅出高價來購買他的畫作,更是用盡心機的來拉攏他。不過齊白石本人對日本鬼子一直不斷的上門是非常厭惡的態度,剛開始的時候是貼詞拒絕,後來更是直接貼出了不賣畫的告示。後來的齊白石在《自述》中也表示了對這一段時間的苦惱和悲憤。不過當時的日本人並沒有停止騷擾,而是打著“中日親善”的幌子,邀請召開各界名流來參加集會,這一次齊白石並沒有拒絕。在宴會上,齊白石為日本人畫了一幅畫,是幾隻螃蟹,題款是:看你橫行到幾時!日本人以為這是誇獎的話,以為得到了佳品。還有一次日本高層人物過壽要齊白石為他畫一幅畫來“祝賀”他71歲的大壽,。齊白石答應了,畫了一幅畫按時送上。這位日本高層人物收到畫,剛開始非常開心,認為齊白石服軟了,怕了他們日本鬼子,所以決定當場開畫,讓大家一起欣賞。誰知道開啟畫之後,卻發現畫中是一群老鼠,題款是一首諷喻詩,搞得他們非常尷尬。齊白石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學生,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氣節和愛國情懷,不能因為某些事情,就隨波逐流,放棄自己的追求。這樣的齊白石無疑是讓我們敬佩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這就是一亇農民成為畫壇巨匠的過程,和他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