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雙理

    陽曆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即以一個太陽迴歸年作為一年,也就是地球繞行太陽一週的時間,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分別由三十天、三十一天、二十九天等組成),又稱之為太陽曆。

    陰曆以月亮的執行為天文根據,採用朔望月作為基本週期,與太陽的運動沒有任何關係,也被稱作太陰曆。

    陰陽合曆就是以太陽和月亮的執行作為曆法的天文根據,融入迴歸年和朔望月,並把二者並列作為制歷的基本週期,同時還增加了閏月,以協調回歸年、朔望月之間的關係。中國傳統的農曆(也稱夏曆、陰曆)、古巴比倫歷、古希臘歷都屬於這樣的陰陽合曆。

    中國傳統的農曆,是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生活中,融合了天文、氣象與農業等多種科學理論,並深人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創造出來的歷法。農曆以月亮的變化進行計時,即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農曆又融合了閏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因此,大約每過二到三年,農曆便會出現一個閏月。而閏月的時間,則需要透過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來確定。

    關於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們早已熟知,作為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很好地反映一年四季中的寒暑變化及農時。但是,我們所知的“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執行的規律來確定的,而與月亮的運動沒有關係,所以節氣實際上應屬於陽曆的範疇。相傳夏禹元年就已頒佈“夏曆"於諸邦國,為中國農曆(陰陽合曆)的開始。它的誕生成為古代風水的萌芽時期。

    在西漢戴德所編撰的《大戴禮記。夏小正》中,按十二個月記載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以及應該從事的農業和其他活動,可以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歷。後人多據此認為《夏小正》是夏代的歷法,也有人認為它成書於戰國時代。

    《夏小正》經文共有四百餘字,其中給出的星象共有十七個:

    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縣(懸)在下。

    三月:參則伏。

    四月:昴則見。初昏,南門正。

    五月:參則見。初昏大火中。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斗柄縣(懸)在下,則旦。

    八月:辰則伏。參中則旦

    九月:辰繫於日。

    十月:初昏,南門見。織女正北鄉(向),則旦。

    天文學家運用天文計算的方法,已經初步證明《夏小正》確是一部從夏代到周代都可以使用的歷法。由此可知,夏代至周代這一時期,中國曆法在觀象授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咱們中國採用的陰陽合曆,成型於春秋時期,我們用的陰曆是以月亮的執行週期為依據的,但他不能監督太陽執行,因此又加入了二十四節氣來監督太陽執行,這樣就完美了,陰陽合曆是最完美的歷法。

  • 2 # 葉林1319

    這就是中國的智慧了!陽曆也是公曆,國際標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就是用節氣,用自己的計時方法計事計天氣計耕種等。我們的陰曆也是農曆,我們農業大國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這就是我們的計算方式了,也是按照月相來計算日子的方法。合曆就是來平衡用的,也就是陰陽平衡。到現代,國際慣例我們也尊重,中國的日子也要謹記。例如:七月初七~七夕節,和2月14日情人節,我們華人都過的不錯!多一個日子慶祝,多一個快樂的機會,難道不好嗎?

  • 3 # 言者青青

    陽曆與陰曆的出處和所顯示的內容及作用不同。我們明白陽曆與陰曆含義,就知道了為什麼有陽曆,還要選擇陰陽合曆了?

    陰陽平衡道法自然圖(網路圖片)

    陽曆,又稱之為太陽曆。是說,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就是陽曆。意思是: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陽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它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 古歷”、“ 漢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這樣在曆法發展衍變的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漢歷)。

    雖然,陰曆、農曆俗稱古歷、漢歷、夏曆、舊曆,不過陰曆和農曆(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夏曆(漢歷)實際上就是一種陰陽曆。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這就是陰陽合曆因由的根本所在。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白了為什麼還要選擇陰陽合曆了。陰陽合曆對於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有著很現實的指導意義。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 4 # 易卜釀名

    陽曆全稱太陽曆,是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和民族通用的歷法,所以又叫“公曆”。而陽曆是基於地球繞太陽執行所出現的規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繞太陽一圈所用的時間,定為一個迴歸年,是太陽的基本週期,這個週期起始定約為365日。

    陰曆全稱太陰曆,據史料記載,中國早在4200年前就有陰曆的叫法,它是根據月亮的變化週期來制定的。中國的先民們把月亮缺的一個週期稱為“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為“朔日”,朔日定在陰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為“望日”,望日定在陰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從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個月;從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曆的一個月。十二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天12小時44分2.8秒,約合29.5306天。所以,陰曆一年為12個月,單月是大月共30天,雙月是小月共29天,全年共354天,12個朔望月總計354.367天。陰陽曆一年相差0.367天。

    陰陽合曆叫“農曆”。把陽曆和陰曆二者配合起來的歷法稱為“陰陽合曆”。陰陽合曆在中國夏代時期就已制定。所以歷史上稱為“夏曆”。

    這種陰陽合曆的歷法安排有二十四節氣,主要是以指導農事活動,而且主要是在廣大農村使用,因此稱為“農曆”。它是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定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兼有陰曆和陽曆的性質,因此說它是一種陰陽兩歷並用的歷法。孩子的岀生記時,農村都是以陰曆為記孩子的出生時間,城市都是以陽曆作為記孩子的岀生時間。一個人的八字也是以陰曆為準,如果是陽曆則換為陰曆。

  • 5 # 樹德漢碩

    陽曆即太陽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和和民族通用的歷法,簡稱陽曆,也稱公曆。太陽曆是基於地球繞太的執行的規律制定的。把地球環繞太陽運功一週年稱為一個“迴歸年”,它是太陽曆的一年。起初確認一個迴歸年是365天,後隨科學精密計算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天要計整,所以陽曆有閏年,四年一閏,閏年366天。中國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依太陽執行規律而創制的,叫節氣歷,其實也是陽曆的一種。太陽的執行產生了四季及冷暖變化,中國人以節氣表示之,以指導農耕及日常生產生活,使用節氣歷是對人依時而為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中國在夏朝時,就使用了“夏曆”,夏曆就是陰陽合曆。陰曆即太陰曆,是中國古人依據月相的變化週期來制定的,比較直觀,容易掌握,更易被人牢記與使用。以月亮圓缺的一個週期稱為一個“朔望月”,月初一就是朔日,十五月圓就是望日,陰曆很好的反映了月相變化,朔望圓缺盈虧一看便清楚。

    把太陰曆和太陽曆二者配合起來用的歷法叫陰陽合曆。陽曆作用大於陰曆,但陰曆反映月相變化很直觀,又已用成習慣,所以丟不開,就在用公曆陽曆時,繼續用陰曆,讓陰陽合曆沿用下來。習慣成自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 z5和realmex哪個螢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