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並蒂
-
2 # 圖史舊影
1922年4月28日直系、奉系正式兵戎相見,由合作轉向對立,雙方投入超過20萬人但戰鬥僅僅持續一週,就以張作霖的奉系全線潰敗而告終,為何張作霖的奉系會這麼快就潰敗呢?今天就從輿論角度來分析一下!
首先,“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對輿論的作業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至少在這點上比不上秀才出身的吳佩孚。
直皖戰爭能迅速的結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吳佩孚利用皖系“武力統一”言論,引起了公憤從而成功主導輿論,讓大家都認為“海內分崩,追原禍始,段為戎首”,皖系軍心動搖士氣重挫,在西線前沿指揮所被偷襲後,導致皖軍全線崩潰。
老謀深算的吳佩孚深刻認識到輿論的威力。直奉戰爭,吳佩孚將輿論的威力發揮到淋漓盡致在靳雲鵬辭職後,張作霖一心扶植的梁士詒擔任國務總理。與靳雲鵬相比,梁士詒是張作霖的貼心小棉襖,但梁士詒卻有一個把柄被吳佩孚死死抓住不放,而讓奉系陷入了孤立。為了解決財政困境,梁士詒就與日本駐華公使小蟠舉行了秘密談判,同意向日本借款“ 贖回”膠濟鐵路,然而“贖回”後還是以中日合營的形態存在,且必須聘請日本人當車務長和會計長。這相當於轉了一圈膠濟鐵路還是控制在日本人手裡,而國民政府卻憑空增加了千萬元的外債。
吳佩孚死死抓住這點不放,開始在報紙上瘋狂的攻擊梁士詒,指責“梁士詒不問利害,不顧輿情,不經外部,逕自面復,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贖路”。面對梁士詒的辯駁,吳佩孚亦表示“既曰收回自辦,何以必須用日人為車務長會計長?既曰政府無成見,何以秘允日使要求?且何以不經外部而由梁氏面允?各國銀行團既有不能單獨借款之表示,何以獨借日款?”
最終吳佩孚成功煽起民眾的情緒,上海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的反梁示威遊行,另外還有外交聯合會等四十餘個團體聯合宣佈梁的十大罪狀。面對濤濤民情,梁士詒被迫提交辭呈,梁士詒作為奉系代表,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那奉系軍閥名聲也就好不到哪兒去。吳佩孚用自己筆下功夫,成功輿主導論,得到了各界的擁護和歡迎。
張作霖主導輿論的功夫稍顯稚嫩。張作霖雖然也在報紙上對吳佩孚巨型反擊,但吳佩孚反應更快,一口氣寫了張作霖十大罪狀“ 障礙統一、倒行逆施、危害國體、喪權媚外、負罪友邦、破壞法紀、縱匪殃民、黷武逞兵、劫掠餉械、行同盜匪、殘殺同類” 等,再次將輿論翻轉。
另一方面:直軍吳佩孚治軍非常嚴格,而奉軍張作霖的部下多是土匪招安,違紀犯科時有發生,民間對奉軍的評價並不好。而吳佩孚嚴格要求兵士不得擾民,也絕不向列強借款。從哪方面看民間都是更希望直軍吳佩孚獲勝,在民心上張作霖已經輸了。
回覆列表
直皖戰爭結束後,由於利益衝突,直系、奉系很快便由合作轉向對立,經歷了近兩年時間的明爭暗鬥之後,於1922年4月28日正式兵戎相見。然而這場雙方投入總兵力超過20萬人的戰爭,真正的戰鬥歷程僅僅持續了一個周,就以奉系的全線潰敗而結束。那麼,戰前喊出“投鞭斷長江之流,走馬觀洛陽之花”的奉系軍閥,為何會這麼快就落敗了呢?今天就從輿論角度來分析一下
▲張作霖與吳佩孚照片
輿論這個東西聽起來虛無縹緲,用起來奇妙無窮。對於這點,土匪出身的張作霖遠遠沒有秀才出身的吳佩孚認識深刻。
事實上,直皖戰爭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結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吳佩孚抓住皖系“武力統一”引起了公憤這點,成功主導了輿論,讓大家都認為“海內分崩,追原禍始,段為戎首”,皖系軍心士氣遭到沉重打擊,致使西線前沿指揮所被偷襲後,整個皖軍全線崩潰。
▲民國學生遊行
嚐到甜頭之後的吳佩孚,對輿論的重視與日增加。面對無可避免的直奉戰爭,吳佩孚提前謀劃佈局,可以說戰爭尚未開始,他就已經佔據了主動權。
靳雲鵬被迫辭職後,張作霖扶植梁士詒擔任國務總理。與靳雲鵬相比,梁士詒更加聽命於張作霖,但與此同時也留給了吳佩孚更致命的把柄,而這個把柄直接讓奉系陷入了孤立的地步。
梁士詒上臺後,為了解決財政問題,就與日本駐華公使小蟠舉行了秘密談判,同意向日本借款“ 贖回”膠濟鐵路,然而“贖回”後還是以中日合營的形態存在,且必須聘請日本人當車務長和會計長。這相當於轉了一圈膠濟鐵路還是控制在日本人手裡,而國民政府卻憑空增加了千萬元的外債。
▲梁士詒照片
吳佩孚死死抓住這點不放,開始在報紙上瘋狂的攻擊梁士詒,指責“梁士詒不問利害,不顧輿情,不經外部,逕自面復,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贖路”。面對梁士詒的辯駁,吳佩孚亦表示“既曰收回自辦,何以必須用日人為車務長會計長?既曰政府無成見,何以秘允日使要求?且何以不經外部而由梁氏面允?各國銀行團既有不能單獨借款之表示,何以獨借日款?”
最終,吳佩孚依靠犀利的文筆,成功煽起民眾的情緒。為此,上海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的反梁內閣賣國的示威遊行,北京也有外交聯合會等40 餘個團體聯合通電宣佈了梁士詒10 大罪狀。除此之外,全國各地也規模不等的學生遊行活動。面對濤濤民情,梁士詒被迫向總統徐世昌提交辭呈,雖然沒有得到批准,但也准許其休假離開崗位。
▲民國遊行照片
梁士詒作為奉系在內閣中的代表,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那梁士詒背後的奉系軍閥,自然也沒有什麼好名聲。既然奉系沒有什麼好名聲,那站在奉系對立面的直系名聲就好很多了。吳佩孚透過自己妙筆生花的能力,成功將自己包裝成為了一個愛國將領,得到了各界的擁護和歡迎。
直奉戰爭爆發前夕,張作霖與吳佩孚在報紙上進行了鬥法。張作霖為了給自己入關找藉口,公開表示“ 竊謂統一無期,則國家永無寧日,障礙不去,則統一終屬無期。是以率師簡從,入關屯駐,期以武力為統一之後盾。”
▲張作霖照片
然而,張作霖在控制輿論方面的道行確實與吳佩孚相差甚遠。面對張作霖的言論,吳佩孚很快作出反擊,一口氣羅列了張作霖“ 障礙統一、倒行逆施、危害國體、喪權媚外、負罪友邦、破壞法紀、縱匪殃民、黷武逞兵、劫掠餉械、行同盜匪、殘殺同類” 等十大罪狀,再次成功主導輿論走向,
當然,這種輿論上的導向,除了吳佩孚高超的輿論引導功力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張作霖領導的奉系軍閥,在諸多方面表現的確實不盡人意。除了上文所說的梁內閣出賣國家主權外,他還啟用了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這完全是與民意背道而馳。
▲群眾遊行反對曹汝霖、陸宗輿
另外,奉軍底子是招安的土匪,紀律性很差,多有違紀犯科的行為發生。曾經有一個10歲兒童,就因為說了句奉軍大敗,竟然直接被奉軍偵探所槍斃。奉軍行軍之時,多直接徵用商鋪、民房,一些居民撤離不及,就直接被徵用為壯丁。因此,民間對奉軍的評價並不好。
而反觀直軍這邊,吳佩孚治軍非常嚴格。直皖戰後,吳佩孚嚴格要求兵士,沒有命令不得擅自進入北京城內,對於毀壞的民田房屋也能照價賠償,吳佩孚自己也再三發表宣告,絕不向列強借款。不管是吳佩孚此舉是作秀還是真心實意的,但對比之下,普通民眾還是更希望直軍獲勝的。
▲吳佩孚照片
最終,在第一次直奉戰爭開打之前,全國輿論再次倒向了直軍,“一般市民之深居私語, 以及其日夜之所盼望,則無一不以為最後之勝利,當屬直軍”。這種輿論上的變化帶來兩個影響:第一,奉系很難找到可靠的盟友,所謂的“三角聯盟”只不過是形同虛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奉系王永江曾評價道“無論段也、盧也、孫也,皆不過騙我之錢而又耍我而已,毫無可以依賴之處”。至於尋求民間支援更是妄想了。
第二,奉軍的軍心士氣遭受到嚴重打擊。奉軍本來就是以土匪為主體的軍閥,不管是紀律性還是血性,都沒法跟以北洋嫡師為主體的直軍相比,如今面對這樣的輿情,各個部隊的“死效之心”更加動搖,部隊稍微遇挫就會土崩瓦解,這點與當初皖軍面臨的情況非常類似。
有人說,戰爭勝負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心向背上。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抓住了梁士詒的把柄及奉系軍閥紀律不嚴的事實,利用自己的文筆優勢,成功主導了國內輿論,為直系取得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支撐。從這點來說,吳佩孚戰於未戰之時,確實比張作霖技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