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崑崙139100429

    沒問題。其中的變化只是封建時代最突出、最講究的承襲順序問題。那就是宋以後嫡長孫南遷,將衍聖公讓位於非長支之孫承襲(即老大的後世子孫讓位給了老二或老三的後世子孫)。其實都是孔氏後代無疑,所謂“假孔”承襲的說法是沒有根椐的。至於歷代衍聖公的行為另當別論……!

  • 2 # 大大平常心

    “衍聖公”是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始於西漢元年。當時平帝為了張揚禮教,封孔子後裔為褒侯,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到了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為“衍聖公”。後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而到了公元1935年,國民政府取消了“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生於1920年的孔德成先生便成為末代“衍聖公”,首認祭祀官。2008年伴隨著孔德成先生的去世,“衍聖公”也就畫上了句號。

  • 3 # 江湖小曉生

    其實關於衍聖公的問題,目前還是比較敏感的。為什麼呢?因為天下孔門子弟實在是太多了,說得輕了沒有一點價值,說得重了,孔門子弟們又不答應。

    如果再出現個乾隆族孫狀告易專家的事情來,可就有點沒勁了。孔門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傳承下來,沒有中斷的一個家族。

    這個家族繁榮到什麼程度呢?不管哪個朝代他們家都備受推崇,不管哪個民族統治中華大地,他們家都能夠成為文化道德的榜樣。而衍聖公,正是朝廷給老孔家官方冊封的一個職位,是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

    從宋朝開始,宋仁宗就將孔子的嫡長子孫冊封為衍聖公,相當於就是給孔聖人繁衍後代的代表人物。一直到民國時期取消了這一封號,可是為什麼近代對衍聖公的身份,會產生質疑呢?

    一、北宋滅亡時,南北兩宗衍聖公的出現。

    宋徽宗時期,孔子的第47代嫡長孫孔端友襲封為衍聖公。可惜不久就出現了亂世的局面,金兵大舉南下,孔端友為了保住孔家的傳承寶物,所以攜帶著南下,投奔在臨安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趙構。

    這個時候孔門還只有一位衍聖公,那就是孔端友。可是金人也想要扶植起一位衍聖公,以此證明他們才是正統王朝。

    宣和三年,詔宣議郎孔端友襲封衍聖公,為通直郎、直秘閣,仍許就任關升,以示崇獎。端友言:詔敕文宣王后與親屬一人判司簿尉,今孔若採當承繼推恩。詔補迪功郎。---《宋史》

    所以金人先扶植起了偽齊政權,劉豫出任偽齊政權的皇帝。讓劉豫出面,將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的兒子孔璠冊立為衍聖公。

    當初孔端友南下的時候,他的弟弟一門是留在北方守住孔林和孔廟的,所以沒有跟著南下,這就成了金人利用的籌碼。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南北兩宗衍聖公的局面。南邊是孔端友這一支,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孫系,而北邊是孔端操這一系,他們是金人扶植起來對抗南方的籌碼。

    孔端友這一脈世襲衍聖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等後人。而孔端操這一脈,世襲衍聖公的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後人。

    從身份角度來看,嫡長子孔端友這一脈當然是正統,可是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孔端操這一脈駐守在曲阜的孔廟和孔林,所以他們也不能說不是正統。

    三朝衍聖公並立,你說誰是正統?

    要是隻有南北兩宗也就算了,到了蒙古人南下的時候,衍聖公的情況再次發生了轉變。當時曲阜孔廟駐紮的衍聖公是孔元措。

    孔元措是金人扶植起來的,可是蒙古人南下進攻金朝時,孔元措不得不學習孔端友南下避難,他跟隨著金朝政權到了汴京,而曲阜孔廟則讓他的族兄孔元用來負責打理。

    書索翰林學士趙秉文、衍聖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及歸順人家屬,蒲阿妻子,繡女、弓匠、鷹人又數十人。---《金史》

    蒙古人到了曲阜,發現衍聖公不見了,索性就在當地改立了一個,他們將孔元用、孔之全父子倆立為了衍聖公。

    這麼一來情況就更復雜了,在南宋有孔端友這一脈的衍聖公,在金朝有孔元措這一脈的衍聖公,後來蒙古佔領曲阜有,又有了孔元用這一脈的衍聖公。

    中華大地上同時出現了三派衍聖公,誰都覺得自己是正統衍聖公。一直到公元1233年,蒙古人打下了汴京城,金朝的衍聖公孔元措被蒙古人活捉了。

    此後孔元措又被蒙古人立為了衍聖公,之前他們立的衍聖公孔之全就被廢掉了,充任了曲阜令。這麼一來南北兩宗衍聖公的局面再次出現。

    可是孔元措沒兒子,這下子問題又出來了,蒙古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孔元措弟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立為衍聖公。

    可惜孔湞這個人出身是有問題的,他老媽已經改嫁了老李家,孔湞也跟著姓了李,所以沒多久就被廢掉了。

    江南襲封衍聖公孔洙入覲,以為國子祭酒,兼提舉浙東道學校事,就給俸祿與護持林廟璽書。---《元史》

    元朝皇帝也煩了,索性就不立衍聖公了。一直到南宋滅亡以後,南邊的衍聖公孔洙謝絕衍聖公的封號,此43年再也沒有立過衍聖公。

    43年後,再立衍聖公,血統有問題嗎?

    孔洙辭去衍聖公43年以後,元成宗再次將孔之全的長子孔治立為了衍聖公。這個時候天下就只有一個衍聖公了。孔治死後,他兒子孔思誠襲封衍聖公。

    但是老孔家又不答應了,他們上書表示,孔治的兒子孔思誠是庶出,不應該繼承衍聖公。元仁宗派人去調查,終於將孔思晦確立為孔子的嫡長子孫。

    孔思晦是孔子的49代孫孔拂的長子孔元孝的嫡長孫,而孔思誠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長孫。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搞清楚了,孔思晦才是嫡長子孫,所以被封為衍聖公。

    此後元明清時期的衍聖公,一直都在孔思晦這一脈傳承了下來,沒有中斷過。那麼孔思晦這一脈的血統純正嗎?

    問題就出在孔思晦這一脈上,他到底是什麼出身呢?說他是孔元孝的嫡長孫,可是孔思晦的父親是什麼人?史書上稱之為孔浣,關於孔浣的記載基本為零。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孫也。資質端重,而性簡默,童丱時,讀書已識大義。及長,授業於導江張,講求義理,於詞章之習,薄而弗為。家貧,躬耕以為養,雖劇寒暑,而為學未嘗懈,遠近爭聘為子弟師。---《元史》

    那麼這裡可操作的空間可就真的太大了,有不少人傳言,孔思晦壓根就不是孔元孝的嫡長孫,只是蒙古人用自己民族的孩子,代替孔家子弟,世襲了衍聖公。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從元成宗以後,其實衍聖公這一脈就都是蒙古人,而不是孔子的後人了。當然了,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總結:衍聖公到處投降,也沒什麼可牛氣的。

    為什麼孔門能夠延續兩千多年曆史,大家考慮過這個問題嗎?一個王朝覆滅以後,忠臣義士,基本上都要跟隨這個王朝一起殉國。

    可是老孔家不一樣,在衍聖公的帶領下,他們為了儲存家族元氣,從來沒有考慮過為某一個王朝殉國。

    宋朝來了就跟著宋朝混,金人來了就跟著金人混,蒙古人來了,那完全也可以跟著蒙古人混。後來明朝滅了元朝,衍聖公轉而又投奔了老朱家。

    最可氣的就是在明清交接的時候,衍聖公孔衍植立刻向順治皇帝發來賀電,崇禎的屍體還沒涼透呢!你就這麼急著更換門庭?

    剃髮易服的命令下達以後,孔衍植也曾委婉地希望聖人一脈可以避免剃髮的事情,結果遭到多爾袞呵斥,索性孔衍植就帶頭剃髮易服,給中華民族做了一個表率。這樣的衍聖公,還有什麼價值呢?

    參考資料:

    《宋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 4 # 看看品說

    這個問題就像唐朝李家真的是老子後代嗎,顯然不是,不過託名大義。孔子被人稱作聖人,生前顛沛流離,到去了倒成聖了,也許這就是所謂人死留名,雁過留聲。但說真的,中國曆代王朝之所以尊孔敬孔,恐怕不是真心的,而是統治人心需要,山東曲阜作為孔子故地,歷朝歷代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分技眾多,南北兩分,但誰乜代表不了正統,說來可笑,孔子後人真的不咋的,無論那個王朝,永遠不滅,和孔子理論思想真的不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這一輩子,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