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滔說育兒
-
2 # 彩虹色的媽媽
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折射出家庭教養環境,如果家長對小孩經常兇,孩子也會兇的,孩子的很多需要和行為都是模仿家庭成員的,所以老話的講言傳身教很重要。
和孩子做一下換位思考,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對他兇巴巴的,看他喜不喜歡?
再一個很多人都知道對孩子要多稱讚,多鼓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往往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不知道該如何批評,尤其是面對孩子激烈的反應的時候。這樣的後果就是造就了一些說不得、碰不得的孩子。其實如果批評得當,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批評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溝通,讓我們都能做會批評的好父母。
-
3 # 陳忻兒童心理
孩子對誰都兇巴巴的,這體現了他的社會化發展。他的社會化發展是一個什麼過程呢?就是和周圍的人交往,他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以及自己和他人應該怎麼交往,並且他能夠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情緒,以及認識他人的情緒。這個孩子在媽媽,奶奶,外婆3個不同的環境下帶大。不知道媽媽,奶奶,外婆是怎麼對待他的。如果這些人對孩子是理解他的需要,有什麼事情孩子不能做的,她們能說明原因而不是強行制止或者兇他,那他可能也會脾氣比較好。相反,如果這些人壓制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情緒沒有辦法表達出來,沒有出口,他只有用激烈的方式,就是用發脾氣,兇巴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媽媽或者奶奶,或者外婆的注意。這是長期的親子互動造成的。孩子是從周圍的人那裡學到這種表達方式。
他的性格脾氣在不同人的身邊,表現得不一樣,這算是好事,說明他能夠認識到不同人的不同性格,而且他用自己的不同行為去適應不同的社會情景。這個算是正常的,說明他有一定的識別能力,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孩子輸了,就要發脾氣,很多孩子都這樣,這很正常。關鍵是父母怎麼對待這種行為。如果父母認為這種發脾氣就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制止,強行去制止,那麼,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沒有機會去認識自己的這種感受是正常的,也就無法接受自己的感受。相反,如果父母認為這種感受是正常的,不過,可以教你怎麼積極地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才能正視和處理自己的感受。
-
4 # 壹父母
當你在每次看到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嘗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先問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只有先弄清楚並回答了這個問題,你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癥結,這樣一來,你所採取的行動,才是真正具有針對性並有效的。
比如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一個6歲的孩子,對誰的態度都兇巴巴的?
首先,先問自己,她是不是受到環境的影響?
比如,家裡的撫養人中,有沒有人也是這樣,整天兇巴巴的樣子,對誰的態度都不太好?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也許真正需要調整態度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家裡的成人。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繼續問自己還有可能的原因。比如,她最近有沒有看了什麼書,或是什麼電視劇,受到了其中劇情的影響?她的朋友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有些動畫片或是影視作品,內容充滿了暴力,有可能讓孩子誤認為,這樣才是很酷的樣子,從而效仿。
同伴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從來不說髒話,待人溫文爾雅,怎麼孩子還是學會了爆粗口?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在其他地方,接受到了這些資訊。
當然,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的心裡真的充滿了憤怒,這樣的憤怒外化出來,就是一副兇巴巴的樣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弄清楚她憤怒的原因就很重要,也許是因為委屈,也許是失望,也許是被誤解,也許是失衡了……
只要想辦法幫他消除內心的負面情緒,多向他示範積極的態度,他就能很快”兇巴巴“的狀態。
最無效的處理辦法,就是看到她兇巴巴的,覺得很不爽,然後比她更兇,想以此逼她態度好點。如果換做你是孩子,這樣的方法對你可能有效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
5 # 寶貝快樂生活記
6歲的孩子對誰都兇巴巴的,可能是與帶孩子的人有關。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強。
其實孩子比誰都需要愛。做家長的可以溫和地與孩子交流,建立信任感。孩子就會感到父母是愛他的。自然就敞開了心扉。你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孩子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
6 # 積木育兒
6歲的孩子,行為和語言習慣,是已經形成一段時間了,如果希望有所改變,我們要有一個長期的準備和耐心的心態。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兇巴巴,有情緒沒有釋放?還是不好的語言習慣?
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引導。有些家庭中,不能很好的幫助孩子紓解情緒,比方孩子受到委屈或驚嚇,他表現出一些情緒,家長如果把這些情緒堵回去,“哭什麼?”或者“不哭不哭”有些老人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暫時幫助孩子忘記這些情緒,但這些情緒依然在孩子的內心,他還會在其他場合透過其他方式紓解出來,可能我們就會感覺到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就“兇巴巴”甚至“無理取鬧”。因為孩子不會表達也自己意識不到為什麼會這樣,父母很容易形成誤解。
第二個,我們父母平日裡的語言習慣會對孩子造成很多影響,一些有衝擊性的詞彙更能被孩子記住,和濫用。而在這些語言無意被孩子說出來的時候,父母有的忽視,有的笑出來,有的怒氣沖天,都是不恰當的反應,讓孩子造成了6歲時候多使用不恰當詞彙。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方面檢討自己和身邊人,儘量不要使用這些語言,
第二,我們聽到孩子說的不合適的語言,要及時指出來,兇巴巴表達的時候,告訴孩子你的真實反饋--你這樣表達我覺得很難過,不想跟你交朋友,和孩子一起去聊語言的威力,我們可以透過繪本,透過小遊戲(比方每個場景用兩種方式去說話,一種就有很好的結果,兇巴巴就會沒有朋友,得不到玩具等不好後果。)
第三,給家長介紹一個小技巧,我們可以把“髒話”衝進垃圾桶,像我們身體裡有了垃圾(臭粑粑)會用馬桶給沖走,或者開啟窗子讓風給沖走,這些話不好,我們不能說,請(風或者水)給沖走吧。
-
7 # 曲韻談兒童心理
您的敘述上有一個矛盾,一會兒說孩子在不同人身邊表現不一樣,後面又說他現在對誰都是兇巴巴的。是否可以理解為小的時候在你、奶奶和外婆三個不同人身邊表現是不一樣的,但是現在六歲了,跟任何人都是兇巴巴的啦?
如果您現在的描述是準確的,說明孩子心裡壓抑了很多的不滿和憤怒,所以才會對任何人都是兇巴巴的,尤其是在挫敗面前發脾氣吵鬧。我想請你澄清一下,是在你對他有要求或者勸說的情況下他對你兇,還是非常正常的交流,甚至是你給他好處例如給她禮物的時候,他也對你兇巴巴?
如果是任何情況下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對所有的人都比較兇,那就聽起來太不正常了,我懷疑您這個描述有點誇大。如果只是針對你一個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兇,那可能表明孩子對你存在強烈的反感,可能之前先是有強烈的失望到抱怨到現在的反感。如果是這樣,那麼是你們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有可能跟孩子從小沒有跟你一起長大有關係。如果孩子是對你奶奶和外婆這三個親密的人都是兇巴巴的,對其他人還好,那就說明你們三個人從小帶她的方式是令他不滿意的,積累到現在,他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對你們三個人都是兇巴巴的。所以,還是你們和他之間的親密關係上出了一定的問題。
現在你問要如何引導他,引導他到什麼樣的目標呢?如果你是希望他跟你說話不是兇巴巴的,而是正常的說話,那麼就是溝通層面的問題,但如果這個背後反映了你們之間親子關係長期累加的異常,那麼先解決你們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才是根本,而不是上來就要改變他的態度,也改變不了。
我兒子現在6歲了,從小分別是我,奶奶,外婆,3個不同環境下帶大的!性格脾氣在不同人身邊,他表現得也不一樣!現在跟他交流什麼的,就是兇你,對誰都是兇巴巴的,而且做什麼事輸了就發脾氣,吵鬧,有種輸不起的感覺。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引導他了。
回覆列表
孩子出現這個的問題的關鍵在家長身上,請仔細想想你們作為父母的的行為怎樣?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奶奶外婆又是怎樣對待孩子的?
因為性格不是一朝可以生成的,是長期生活累積而來的,作為家長是負最大的責任的。我見過許多調皮的學生,最終問題都是出現在家長的其中一方身上。我有個朋友的例子和你的小孩是一樣的,問題出他父親身上,他父親是個皮氣暴燥的賭徒,動不動就對孩子打罵,造成孩子如你的孩子一樣。教育這樣的孩子需要極大的耐心,每次他要和人爭吵打架時,只要你在身邊都要先制止他這樣的行為,不能讓他繼續,將他拉開到一個沒人的地方讓他安靜下來,然後問他為什麼要有這麼大的反應,讓他分析吵贏吵輸的結果是會怎能樣,打傷人或被人打傷的結果會怎樣;最後讓他回答你這樣做好不好,以後要不要這樣做……最後你要給他指引,教導他該怎樣做才算最好,以後做得好的要獎勵,做得不好要懲……這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正過來的,需要的時間和你們作家長的細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