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星河
-
2 # 用逍遙客
這與那個姓氏沒有關係,汪精衛是大漢奸,不能說姓汪的全不好是不是。秦檜害死了岳飛,實際上這跟他兒女都沒有任何關係,父子政見不同的多的很!
-
3 # 懷愁不寐齋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是清代乾隆朝的狀元秦大士在岳飛墓前揮筆寫成的對聯。
秦大士作為秦檜的後人,雖然遠在清朝之時,卻仍然為岳飛的冤案羞愧難當。可以說秦檜奸臣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遺臭萬年。可見在民間,百姓取名字時已經把“檜”字排除在外了,但“秦”姓源遠流長,且不只秦檜一宗,往往由不得個人選擇,不能說人人羞於姓秦,但人民對秦檜的厭惡之情,已經溢於言表。
在今天的杭州岳飛墓前,仍跪著五個鐵鑄的人,秦檜在內是主謀,冤枉岳飛的最大元兇,其他幾人則都是參與這一事件的劊子手。岳飛墓之中還有一副對聯用來嘲弄這一形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雖然岳飛在宋孝宗時期就已經被平反,但人們反對秦檜的情緒卻日益高漲,根據史料記載,秦檜死於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正值宋高宗執政末期,至岳飛平反之時只有幾年而已。有一種說法,因為南宋百姓過於仇恨秦檜,因此把象徵秦檜和其夫人王氏的兩條麵人炸入油鍋,並稱為“油炸檜”,這種吃法從此廣受歡迎,直到今日演變成了日常所吃的炸油條。
秦檜在世時因為受到宋高宗的寵信,才得以身為宰相,並策劃陷害岳飛。《宋史·秦檜傳》記載:“檜以飛屢言和議失計,且嘗奏請定國本,俱與檜大異,必欲殺之。”其本質原因就是秦檜迎合宋高宗苟且偷生的念頭,不願意與金國開戰,乞求和議,把主戰派的岳飛排擠出朝廷,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
橫行霸道的秦檜終落得萬人唾罵的下場,不僅民間百姓痛恨,連國家都不能容忍。在他剛剛去世時被追贈申王,諡號忠獻,可以說是非常恬不知恥的名號了,秦檜忠於的只是對權位的貪戀和宋高宗的苟安,對國家沒有絲毫貢獻。至宋寧宗開禧二年,剝奪了秦檜的王號,改諡號為謬醜,當時正值朝廷組織北伐,必須要嚴懲奸人,壯大軍心。
秦檜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傳》,是後人對其一生評價的有力腳註。秦檜只是歷史上一個被人唾罵的個體,後人萬不可因為他的名字而有羞愧之感,我們更應該注意他的所作所為,修德養性,不要步秦檜後塵。畢竟很多名字上與他無關的人,卻在歷史上做著同樣奸邪的事。
-
4 # 鐵騎無聲
這是基於一個古代的傳說,說是宋朝以後,有個姓秦的新科狀元,來到了西湖邊兒的岳飛墓前。恭敬的祭奠之後,對著秦檜夫婦的跪像,口占一聯,雲:人從君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是否史實,不得而知。但確實反映出了古人,對於秦檜的憎惡心態。
就是在今天,如果我們碰到一個姓秦的人,當他自我介紹後,如果你追問一句:“是秦檜兒的秦嗎?”__除非你想得罪他,否則你還是不要做這種傻事兒。千年以來,民心可鑑,無需質疑!
-
5 # 歪歪茵茵T
不可能的事。完全是迫於岳飛的人的迫害或者是皇權的追殺。人類社會有很多比秦檜更壞更下流的人,也沒見其他的人說不用祖姓的。難道秦檜後人的思想覺悟高尚到愧為秦姓的地步嗎?這也不符合華人的家文化的。
-
6 # 不同常人A
其實真地不應該。
縱觀中國歷史人物,很少有哪個姓氏沒有作惡多端的人。要說羞於本姓,除非把姓氏取消,另起代號。
一個不為本姓増光的人,應該激勵你把好名聲爭過來,讓人們刮目相看。
事實上,誰的好名壞名,誰擔著,不太影響同姓人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總之吧,姓氏決定不了人的一生(姓氏只是區別人的一種名號,反正人見面不能都叫"人"。)。
-
7 # 逆天戰帝1
秦檜陷害岳飛後,又過了一個反轉的過程,王朝無力抵禦外敵,不得不起用岳飛的後人,為岳飛平反昭雪,同時誅殺禍國殃民又賣國求榮的秦檜,禍及九族及秦姓人。
所以,秦姓人紛紛改作別的姓(以賀姓為主為多。所謂秦賀一家),首先是為了保命。清王朝滅亡後,滿族紛紛改姓,也是為了迴避禍患。
至於說“羞於姓秦”,大大的不當。因為秦檜姓秦,但秦姓不是秦檜一個人的。汪精衛賣國賊,有“羞於”姓汪而改姓的嗎?沒有。因為政府沒有誅殺汪姓人的舉動。
-
8 # 狼的影子716
肯定是不對的,秦檜根本就沒有“陷害”過岳飛,岳飛在紹興十一年二月擔任樞密副使,成為跟丞相比肩的朝廷大臣,因為在視察淮西防務的時候“妄言棄山陽守備”,不僅引起了高宗的不滿,還被御史彈劾罷樞密副使,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朝奉請。按宋朝制度,被言官彈劾就必須辭職,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秦檜任何事兒,純粹是岳飛自己的責任。張俊接到“駐鄂州御前諸軍前軍副統制”王俊舉報,言張憲欲意劫奪轉運使衙門,並盡擄官私舟船謀據襄陽,於是法司衙門奉命逮捕張憲進行審問,張憲交代說是接到岳飛的幕僚智浹轉來岳飛的書信,讓他“得與心腹兵官措置別做擘畫”,所以才謊報“金四太子大兵侵犯上流”,意欲擅自調兵謀據襄陽。同時,“駐鄂州御前諸軍副都統制”王貴,書面上奏朝廷,報告張憲在軍中策動部隊“異動”,朝廷因此逮捕了給張憲送信的智浹和為張憲出謀劃策的僧澤一,經過審問,智浹所送書信是由岳飛的幕僚孫革,於鵬執筆的,於是朝廷又逮捕了孫革,於鵬進行審問,同時又發現智浹給張憲送信是由岳雲安排並在岳雲處領取了差旅費,而張憲被捕後,王處仁,蔣世雄又向岳飛通風報信,由於諸多證據都顯示岳飛是幕後人物,朝廷於是由秦檜牽頭組織法司衙門負責偵辦此案,同時高宗派御林軍統領楊沂中親自到廬山逮捕岳飛。案件經個二個多月的審理,最終確認岳飛犯有三項罪名,一,於兩軍未解之時,受親札十五道令其進兵,並遣中使督軍,猶擁兵逗留,法寺稱: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二,指斥乘輿,情理切害,法寺稱:指斥乘輿情理切害者斬。三,及罷兵權,輒敢交通帶兵主官,令其“措置別作擘畫”,致使張憲意待謀反。其岳飛,合於私罪上定斷,斬決。這三項罪名,第一項有高宗的親札為證,第二項有岳家軍王貴,牛皋,傅選,李山,李道,龐榮,董先,姚政等九營主將作證,第三項有參與此事的岳飛幕僚孫革,於鵬,智浹,僧澤一,王處仁,蔣世雄的口供,算得上是鐵證如山,沒有任何人陷害他,爭論的焦點就是那個所謂的“莫須有”,實際上就是如何認定岳飛的這種行為到底是想要“謀反”,還是單純的為了“索還兵權”,高宗和秦檜認為岳飛此舉即使確實沒有謀反之心也已經觸犯了朝廷的底線,是必須要繩之以法的,而岳飛死不承認有謀反之心,還賭咒發誓的大喊“天日昭昭”。最後,朝廷還是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按照張憲交代的“無心作過”為依據,判決岳飛,張憲死刑,岳雲流行三年,追奪一官,罰銅二十斤,案件的審判結果上報高宗後,由於高宗堅信岳雲不可能不知情,認為只判決其流行是量刑太輕,於是親發聖旨,判決岳飛張憲岳雲等三人死刑,家屬流放,如果坐實了岳飛等人是“謀反”,那麼他們的家屬就不是流放那麼簡單了,歷朝歷代的謀反罪都是至少要“誅三族”的。縱觀岳飛案始末,根本秦檜就不存在秦檜“陷害”岳飛一事,他不過就是岳飛案的專案組組長,而且他還為岳雲開脫了罪行,僅判其追一官,罰銅二十斤,流刑三年,在岳飛死後,秦檜一直都受朝廷的重用,死後得到了朝廷“精忠全德”的評價,被追諡“忠獻”,追贈“申王”,即使是後來朝廷赦免岳飛,給岳飛進行追諡封爵,也沒有動搖秦檜的封爵諡號,由此可見,南宋朝廷自始至終就不認為秦檜應該對岳飛的死負責任,自宋朝以後,也沒有人因為姓秦而感到慚愧,姓秦的名人忠臣依然層出不窮,比如,抗日英雄,29軍副軍長秦德純等人,
-
9 # 使用者945995574521
如果不對,才是這↑時代的悲哀。人羞於秦,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亂臣賊子的痛恨,說明大眾的心都偏向於正義,這其實是件好事兒啊。
回覆列表
“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是名聯。是清乾隆年間狀元秦大士。
其實,體現了人民對抗金英雄岳飛的思念,和對秦檜的痛恨。
南宋時,人們聽到岳飛被害的訊息,“天下冤之,聞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對秦檜怨恨.群眾用麵粉捏成秦檜形象,放油鍋中煎炸,後來簡化製作過程,只剩得兩條長腿,變成現在油條的樣子。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叫它“油炸檜”。
元朝時,人們在秦檜墓前便溺,稱他的墳是“遺臭冢”。一首打油詩中說,“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明朝時,有人在岳飛墓前植檜樹,舉刀一劈為二,號稱“分屍檜”;又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四人跪像於岳飛墓前。清朝時,某劇場演秦檜害岳飛的戲,演得逼真,觀眾同情岳飛,有人竟跳上戲臺將飾秦檜的演員打倒。 由於人民十分痛恨秦檜,因此就用故事,傳說、神話等多種形式去鞭撻、譏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