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馬甲99

    主要是兩人的價值觀完全不一樣,徐志摩接受的西式教育,倡導自由戀愛與婚姻,而恰好這是一樁沒有戀愛基礎又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結果,徐志摩內心就是排斥的,他並非絕情,有對這種形式的不滿,從而嫁接在張幼儀身上,你看他對二婚妻子陸小曼就很寵溺啊,對其他朋友也都很友好。

    徐志摩(網路圖)

    而張幼儀就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小姐,典型的大家閨秀,恰好相反接受的是傳統禮教,打小就知道自己的婚姻由父母長兄安排,未嫁從父,嫁人從夫。所以內心是很坦然的狀態。

    張幼儀(網路圖)

    也正因如此,不管張幼儀有多好,徐志摩都鄙視抗拒她,從而衍變成絕情地步,對於徐志摩,婚姻是純粹的、可以憑己之力改變,這也就不難解釋了,其實無非是對封建禮教的嗤之以鼻。

    而對於婚姻大如天的張幼儀,她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徐志摩,所以後面她會說“我不知道是不是愛他,如果照顧他跟他家人是愛的話,在她所有女朋友裡,說不定我最愛他”,即便被迫離婚,依舊沒辦法對徐家老小不聞不問,那種禮教束縛根深蒂固。

    張幼儀與徐志摩合影(網路圖)

  • 2 # 沉醉於風中

    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時年15歲。

    在這場盛大的婚禮的幾周後,徐志摩就出外求學,在他給家人的往來信中,無一句提及張幼儀。他是浪漫的西式的,而這個新娘無疑不是他所想要的。張幼儀在夫家孝順公婆,料理家事。晨昏定醒,時常等到2.3點給公公等門,給早起的婆婆請安。在晚睡和早起中掙扎著,從未耽誤過一次。

    後來,生下兒子阿歡後,在1920年,才去了美國與徐志摩團聚。張志儀說我一眼就看出他來了。因為他是那堆推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在一起後,也只是同一個屋子裡的兩個陌生人。後來張幼儀懷了孕,小心告訴了徐志摩懷孕的訊息。徐志摩決絕地讓其打掉。張說聽說有人因為打胎而死。徐說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難道就沒有人坐火車了嗎?

    在"明小姐"來家做客後,徐問其對她有什麼感受?她看起來很好。張知道應該順從,男人納妾作為妻子不該說什麼,但嘴巴卻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加了一句,小腳和西服不搭配。徐幾乎是怒吼著喊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離婚。

    順從和隱忍的張幼儀第一次懷疑這段婚姻,想要逃離。在懷孕四個月,她離開投奔了在巴黎的二哥,之後又託了七弟照顧。

    在醫院孤身一人生下了二兒子彼德,醫生抱著孩子過來給她看,說她是最勇敢的女人。那孩子像極了徐志摩。瞬間淚如雨下,偽裝的堅強也崩塌了。生的是兩個人的孩子,卻只有她自己孤身一人。元氣大失,虛弱的身體照顧自己都不行,更別提要照顧孩子。便懇求醫院代為照顧。

    極度虛弱的她剛踏入家門,卻收到了徐志摩的信。在她懷孕期間半年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毫不管她腹中有他的骨肉,卻在這時候叫人送來那封信。那信中要求離婚。因為林徽因馬上要回國了。

    第二天早晨,她隻身一人,拖著產後疲弱的身體,去徐志摩的朋友家裡,簽下了離婚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例離婚。

    自此帶著兒子生活,和一位叫朵拉的朋友一起生活。由朵拉照顧小彼德。張幼儀學德文,攻讀幼兒教育,在德國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可彼德卻在三歲的時候生病去世了。徐志摩在這個兒子生時和死後,總共見了二面。之後張幼儀回到國內。帶著大兒子阿歡一起生活。

    徐志摩是多情的,為林徽因寫下無數情詩。為了她而絕決地與剛生產完的張幼儀離婚,至死,也是為赴一場林徽因的一場演講。為陸小曼,與世俗抗爭,其時陸小曼是有夫之婦。婚後為揮金如土的陸小曼拼命掙錢。

    而惟獨對張幼儀是薄情的,寡義的。他嫌棄她,漠視她,當她是空氣,毫無溫情,甚至有點冷血。孤身在國外,卻被迫懷孕期間出走,又在剛生完第二天被逼離婚。甚至對他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理不顧。

    即使離婚了,一樣全心全意地照顧前公婆,因為陸小曼與公婆不對付。張幼儀念及已是被休的妻,早已不是張家的人,把公婆接過來一起住怕被人詬病。便在家裡隔壁買了一棟房子,把二老接過來住,這樣好方便照顧老人的生活。

    公婆去世後,也是張幼儀親力親為地料理後事,儼然一位真正的兒媳。

    徐志摩因為趕赴林徽因的演講,飛機墜亡。陸小曼六神無主,這時又是張幼儀出面,屍首認領也是張幼儀派弟弟和兒子前去的。

    甚至在徐志摩去世後,張幼儀也一直接濟陸小曼,每月給她匯去二百元作生活費。

    可儘管徐志摩對她如此絕情,但張幼儀至始至終都對徐志摩乃至徐志摩的身邊的人很好。

    晚年的張幼儀說:“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她晚年時道出的這句話,就是對“徐志摩這般絕情,張幼儀為何會如此痴情?”最好的詮釋。

    因為愛,一切都源於愛!那是藏於心底深處的愛。

  • 3 # 黑咖啡192489374

    我只想問一句:如果是一個不認識的人,面對一個產後虛弱的女人,你忍心傷害她至此?何況曾經是夫妻!你可以不愛,可以離婚,甚至可以外遇,但是作為一個人,你不能毫無責任感,以不愛做藉口逃避責任。所有的藉口,都證明著這個人是個頂級垃圾,沒有能力和資格來愛人,一個不願意盡家庭義務、承擔家庭責任的男人罷了,不得善終是他應該的報應!

  • 4 # 墨小生i

    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中國傳統婚戀觀深深地影響了張幼儀。豈止是張幼儀,張學良的髮妻于鳳至,魯迅的髮妻朱安不也是這樣的嗎?這三個女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是傳統女性的代表人物,受到的都是儒家思想的薰陶,在封建時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屬於弱勢群體,女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自主權,保持貞潔和遵守婦道這是天大的事兒,出嫁以後,即使不幸福,那也只能認命!張幼儀愛了徐志摩一輩子,因為在她眼裡,徐志摩娶了自己,她這輩子就屬於徐志摩,于鳳至也是,愛了張學良一輩子,連死了都想埋在張學良旁邊,朱安也是,即使魯迅從來都不跟她同房,她也把魯迅當成自己唯一的男人。在她們的觀念裡,女人最大的道德就是從一而終。

  • 5 # 雨後新晴原創

    本人認為,談論這個問題,不能脫離時代語境,過去進行時與現在進行時,語境差異很大,過去事要用過去式,不適於用現在進行時。若說徐志摩對張幼儀絕情,張幼儀為何還對他痴情,倒不如說張幼儀的傳統美德,及其善良與堅強。她說過“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最徹底的傷害,是最為有力的成長”,“我曉得,我不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

    徐志摩以其中西合璧的詩歌與散文,青史留名,他唯美主義的作品,他高超的藝術境界,令人眼前一亮,讀之又讀,流連忘返,沉浸於唯美微妙的意境,不可自拔!世人崇拜他,崇拜的是他的詩歌藝術成就,不是崇拜他的風流多情。就像當代人喜歡北島的詩歌,卻不喜歡他的作人一樣。

    徐志摩留洋,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心中有太多的羅曼蒂克,追求個性解放,喜好西式的自由戀愛,追求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張幼儀雖然也留過洋,但由於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西方的自由思想對她影響不大。她以真心對明月,明月不照其窗紗,視她真情若朝露。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價值觀顯然不一樣,而與林徽因、陸小曼很接近,於是有對她們的追求和迷戀。

    一個離異的知識女性,家道殷實,自己又有能力,能支撐起一個沒有丈夫的家,獨立養育兒女,侍奉視其若女的徐父徐母。在徐志摩遇難後,含淚為他收屍埋骨,並以義女身份,贍養徐父徐母不說,還每月給徐妻陸小曼寄去生活費。在那淒涼的生活氛圍中,一個弱女子獨撐一個老的老、小的小的殘缺家庭,不知她暗自流了多少淚水,吞下了多少苦辛,應該不難想象!而她對身邊的親朋故舊,包括情敵,都做到了仁至義盡,令世人敬佩敬仰!對於張幼儀的善行義舉,我很不陌生,因為我的家族史。1868年臘月初9日夜,關中腹地,一個古老大家族,一夜之間死亡34人,十五歲以上男人全部戰死,當地人稱“南清宮”的莊園,化為灰燼!人稱28歲的高祖母,實際年齡僅26週歲,這位當地人稱“女秀才”的知識女性,在孃家(父親為秀才,兄長為舉人)人的幫助下,掩埋了親人們屍骨,帶著年僅5歲的曾祖父和他3歲的妹妹,從此落根於故鄉。高祖母的後半生,自立自強,含辛茹苦,在兄嫂的幫助下,單肩扶養一雙兒女,傳承張、元兩家的文化精神,濟貧憐弱。她像一根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58歲時,因悲傷過度和積勞成疾病故……

  • 6 # Fay1545

    最近我也是迷上了徐志摩,因為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因為徐志摩知道了杜小曼,看了很多小說和記載,其實我個人認為,個人認為林徽因最愛的應該是徐志摩,林徽因是理智的,他知道什麼人適合自己,林徽因找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梁思成,但在林徽因的內心深處,應該是有徐志摩的位置,越是這樣,不能在一起,其實心中多少都會有些許遺憾。這就是現實,一個理智的女人,做出來的一個理智的選擇,我從內心佩服林徽因,如果換作是她人,絕對做不出這麼理性的選擇,或許會跟著自己的內心走,選一個自己愛的人,因為林徽因有了這樣的選擇,所以才有了這段佳話

  • 7 # 八號檔案局

    其實張幼儀是個很傳統的女子,如果不是因為徐志摩的絕情。她大抵會如同那時候大多數的女子一樣,相夫教子,平淡一生。

    張幼儀在家人的安排下和徐志摩結了婚。張幼儀是個順從的女子,嫁給徐志摩後就以他為天。可是徐志摩並不滿意這樁婚事,他覺得張幼儀是舊社會的女子,不是他心目中可以和她匹配的新時代的女子。

    於是張幼儀生下他們第一個兒子徐積楷的時候。他就自覺完成了任務,留洋去了。後來因為徐志摩很久沒有回來,他家人覺得小夫妻分居不是辦法,於是讓張幼儀過去陪讀。

    徐志摩對張幼儀一如既往的冷淡,還喜歡上了才華橫溢的林徽因。於是他提出要離婚,但是張幼儀又懷孕了,徐志摩也很絕情的讓她打掉。張幼儀說打胎會死人的。徐志摩還很不耐煩的說: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大家還不是一樣坐。

    看到張幼儀不願意離婚,徐志摩乾脆自己走了,留下張幼儀一個人,張幼儀沒辦法,只好答應了離婚。後來去德國找了哥哥,生下了孩子彼德,並且在哥哥的幫助下,繼續進修。

    失去孩子的張幼儀,彷彿涅槃重生,經歷了失婚失子,她重新回到了中國,卻外不是當初那個張幼儀了。她有了自己的服裝公司,有了自己的事業。就連徐志摩都很驚奇的說:她真的變了。

    張幼儀雖然變成了女強人,可是骨子裡的善良和順沒有變,她一如既往的孝順徐志摩的父母。徐志摩的父母也覺得很對不起她,於是將她認做女兒。

    在徐志摩生命裡的女人,張幼儀是他最不喜歡的,然而確是為他付出最多的,提他生兒育女,替他孝順父母,就連張幼儀自己都說,在徐志摩生命裡的女人,自己或許是最愛他的那一個。

    徐志摩如此絕情,張幼儀卻待他如此痴情,應該和張幼儀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雖然她因為生活的變故而涅槃重生。可是骨子裡,她仍然是那個以夫為天的張幼儀,雖然徐志摩對不起她,她卻不能對不起徐志摩。

  • 8 # 故淵戀魚

    婚後四年,他們相處的實踐加在一起大概只有四個月,都是在他的假期。空曠的院子裡,他伸長了腿坐在椅子上讀書,她在他旁邊默默地縫補東西,心裡期待能和他說上一句話。

    可是,他寧願招呼僕人,也不對她說半個字。她去法國馬賽看他,在國外,他總對她說“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

    飛往倫敦的飛機上,她因暈眩而嘔吐,他嫌棄不已:“你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他冷酷地要和她離婚,完全不顧她已懷孕。

    她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

    他答:“還有人因為火車肇事死掉,難道你看到你人不坐火車了嗎?”

    她生下二兒子彼得時,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那時的他追到柏林,要求離婚,還寫下了那句著名的“無愛之婚姻忍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

    她提出想要徵得父母意見後再離婚,他急吼道:“不行,不行,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簽字,林徽因馬上就要回國了,我非得現在離婚不可。”

    人生為她關上了婚姻的大門,卻為她打開了事業的視窗,她在金融業屢創佳績。

    在她的侄孫女張邦梅為她撰寫的英文版傳記《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一書中,她曾坦誠道: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 9 # 詩書雅讀

    張幼儀對徐志摩是痴情嗎?當然不是!

    離婚前,張幼儀是愛徐志摩的,因為他是自己丈夫,丈夫必須愛啊!張幼儀可是傳統女子。

    可是自己剛生孩子,徐志摩卻要逼自己離婚,不管自已,也不管孩子。張幼儀答應了,我們看到,她並沒有太多的糾結,因為她明白,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簽了離婚協議,也就放下了這段感情,張幼儀從此一心培育孩子。

    至於後來張幼儀照顧徐志摩母親,這是對徐志摩的愛嗎?這是為自已的兒子盡一份責任而已,因為那是兒子的奶奶,也是自已曾經的婆婆。完全出自於道德與責任感。甚至可以說是對徐的一種鄙視:連自己母親都照顧不好,還到處花心,什麼東西?

    至於徐志摩死了,張幼儀去收屍,那更是替兒子盡孝了。也是對兒子的一種教育,教育他做個有孝心的人,教育他不要學父親,一輩子晃盪,不顧家人,不顧家庭。

    張幼儀的偉大就在於此,她是在鄙視所有上流社會荒唐的婚姻情感關係,如一股清風讓人舒坦。

  • 10 # 談古論金

    話說得溫柔蘊藉、禮貌周全,足見大家風範,也不失真摯的關心,但是,這是痴情嗎?

    與徐志摩離異之後的張幼儀先生彷彿凌霜傲雪的梅花,如果說在首先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對當時的相對傳統的女性已經是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那麼後來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經理、副Quattroporte、董事,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則是石破天驚的大動作,這當中毋庸諱言有她四哥張嘉璈在金融界的威望和人脈的加持,但張幼儀本人商業天分的展現,也是重要原因;擔任銀行Quattroporte之餘,幼儀先生又擔綱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總之,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其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與此同時,她獨自撫養孩子徐積鍇,把他培養成一個有作為的人才(徐積鍇先生在國內時在交通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後赴美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科技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和經濟學,其職業生涯先為土木工程師,後下海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除此之外,張幼儀先生贍養照顧徐家父母(也就是金庸先生的舅舅舅媽,查老說在他母親家族,大家都不值徐志摩,導致從小到大查老都不崇拜這個和自己年紀相差甚大的雲中鶴表哥)……

    他棄我而去以後,我一直活得很好。

    (劉若英飾演的張幼儀)

    (張幼儀和徐積鍇母子合影,徐積鍇小名阿歡)

    張幼儀做這些是出於責任和厚道,並不是自居為未亡人,以她個人的感情生活而言,她後來在香港也與鄰居中醫蘇紀之先生結婚,共同生活了18年。1988年張幼儀先生病逝於紐約。

    享年88歲的張幼儀,是與徐志摩有過情感交集的人之中最福壽雙全者。

    你既無心我便休,仰事俯畜,我盡到了所有的責任,而我本人也一直活得很好。痴情,不存在的。
  • 11 # 書影生香

    可以用張愛玲的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愛情的世界裡哪有那麼多道理可講呢,“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吧!

    徐志摩把柔情與浪漫先是給了林徽因,後來又轉移給陸小曼,唯獨對張幼儀薄情寡義,而張幼儀才是最愛他的那個女人。

    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包辦式婚姻,說到底兩個人都是舊式婚姻的犧牲品。徐家雖是富商,但和張家這樣的名門大戶比起來,還是高攀了。

    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的照片,就說她長得像個土包子。其實張幼儀生下徐家長孫徐積鍇後,徐志摩就出國留學了,兩個人實際相處的時間並不多。

    後來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逼迫張幼儀打胎。在那個年代,打胎是可能死人的,但徐志摩的眼裡只有林徽因,哪還顧得上張幼儀的死活。張幼儀不同意,徐志摩便把言語不通的張幼儀一個人留在異國他鄉,溜之大吉了。一直到孩子出生,他都沒露面。真是個自私絕情的丈夫和父親。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卻不知道珍惜眼前人。張幼儀賢良淑德,痴心一片,卻終究被辜負了。陸小曼、林徽因、張幼儀三個女人之中,最佩服的就是張幼儀,簡直就是民國版的“我的前半生”。

    現實生活裡的“張幼儀”有很多,明明付出了真心,被所愛之人搞得傷痕累累,還是無計可施,無法自拔。因為愛情這回事,本來就沒有道理可講。

  • 12 # 啊垂

    張幼儀是傳統的中國女性,家庭教育及小時授中國文化薰陶的影響,造就了她擁有中國美徳。離婚後為什麼對徐志摩這麼好,原因是張有徐的兩個孩子,這是和徐切不斷的原因。在中國舊關念中,離婚就一刀二斷,在西方社會, 離婚後男女還可當朋友,張幼儀是屬於這一類的。

  • 13 # 傑克的密碼

    張幼儀並沒有對徐志摩痴情,她最後對徐志摩是憐憫之心。如果痴情張幼儀最後的墓碑上不會寫:蘇張幼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真的會遺傳給下一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