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uai為愛停留
-
2 # 古城荼博士
會,沒有千秋萬世的統治,其實對於王朝,也適用那句:鐵打的江山流水的皇帝!
扶蘇沒有胡亥作,可能會續命,但是大秦帝國,終究不能保證每一代都能如渠梁、駟、蕩、稷、柱、異人和政這樣“奮六世之餘烈”的組合。敗家子常有,但能敗的家不常在啊!所以不論誰上位,都是一樣的!如日本天皇家族那樣萬世一系的,實在少!不過要不是天皇家族貢獻了自己的菊花(天皇家族的族徽就是菊花),估計大名將軍們也早就廢了他們了!現在天皇家族不是也面臨這樣窘境了,令和天皇沒兒子,後面是修憲讓女兒也能繼位還是兄終弟及還兩說呢。所以,即便了貢獻了菊花的天皇家族,也面臨玩不轉的時候,更何況有實權的統治階級了!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扶蘇上位大秦能好,其實不過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政哥真的把那顆長生不老丸吃了,也不能保證大秦會一直存在,畢竟統治一個國家,並不真的如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一樣簡單!除非引入議會制度,民選制度等先進的管理制度,而這些其實也不過是續命的手段而已,地球還會消失,更何況一個王朝了!
-
3 # 劉一千五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如果當上皇帝,秦帝國不會滅亡得那麼早,秦帝國至少不會滅亡在他的手裡。
因為扶蘇的寬容度,可以緩和一下秦始皇的嚴厲和鋼爆政策,給所有的秦朝民眾舒緩一口氣,讓人們恢復一下體力和腦力,再進行生產勞動。這種方法,漢武帝就實行過,結果避免了漢朝滅亡的悲劇。後人評論說漢武帝”有亡秦之過,無亡秦之禍”。而扶蘇的死亡,加速了秦帝國的滅亡。
一,陳勝吳廣聊天記錄:天下苦秦就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關中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陳涉世家》
天下的老百姓在趙高李斯秦二世的殘酷壓迫下,痛苦的日子已經不是一天兩個兩天了。陳勝吳廣商量起義,就是把這些暴政指向秦二世,然後借扶蘇的仁善,表達了對扶蘇的懷念,因此為之報仇,號召人們起來反抗秦朝的統治。
陳勝這幾句話還說明幾個問題。
1,扶應該立為太子;
2,扶蘇有幾回勸秦始皇不要太過分地對待老百姓;
3,扶蘇在外面帶兵,應該是給武藝不錯的將軍;
4,他沒有任何罪,胡亥把他殺了。
二,秦始皇在“焚書坑儒”時,公子扶蘇因為建議父親不要把事情搞得天下不安,被秦始皇一怒之下調到長城守衛軍當了監軍這說明了扶蘇如果為皇帝,他有任用儒生,實行文治,安撫天下,輕徭薄賦,減輕民眾負擔。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李斯列傳》
扶蘇向著讀書人,不贊成父親搞恐怖統治。秦始皇大怒,你小子知道個屁,不用重法治之,他們就翻天了,小孩子多嘴多言,滾出去見見世面。秦始皇把大兒子扶蘇調到長城守衛軍團,讓蒙恬將軍給扶蘇當老師,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
三,趙高李斯胡亥認為,扶蘇必須死,否則,他們成敗不可知。扶蘇不知道他爸爸已經死了。蒙恬也不知道。他們至死都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所以,被攢有玉璽的趙高給害了。
而扶蘇輕信一介使者,自殺了。正好落入趙高等人的陰謀詭計之中
扶蘇在秦始皇最後一次的巡遊中,被趙高李斯胡亥三個篡奪權利集團安排了。因為扶蘇的地位太重要了。這是趙高李斯胡亥每個人都擔心的大事情。
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的內容,趙高看過。如果按照這個意思,扶蘇就是秦始皇的繼承人。就不是趙高的學生胡亥。這讓趙高很失望。趙高是要透過胡亥而有所作為的。趙高認為只有把扶蘇拿掉,換上胡亥,他才可以實行自己的企圖。因此,他脅迫李斯加入同盟,以增加政變力量。李斯害怕自己的位置和富貴不保,同時讓趙高把蒙恬兄弟搞下去,李斯的位置就鞏固了。這樣一來,扶蘇和蒙恬們就必須死。要不然,他們的政變成不了功。由於趙高管著符節玉璽,所以他們幹壞事就順手拈來了,毫無阻力。
趙高李斯這兩個書法大師,就篡改了秦始皇遺詔,全文如下:
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李斯列傳》
這道詔書的內容很嚴厲的,果真如此,後就果十分嚴重了。扶蘇一看,天旋地轉,這是怎麼一回事情。扶蘇就是不仔細想一想,他老爸是不是老糊塗了。扶蘇的行為應該是不至於死的。但是,扶蘇開啟遺詔一讀完就哭了,然後進去換朝服,然後準備遵旨自殺。
蒙恬更老成,他懷疑這道詔書有假,他認為應該復請,如果屬實沒毛病,那麼,再自殺也不遲。
但是扶蘇不聽,他要聽他爸爸的話,扶蘇就自殺了。
這樣的人,扶蘇這樣的人,就聽一面之詞,在沒有任何過錯的地方,就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能不說扶蘇十分草率。
他沒有意識到,他的生命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關係到一個帝國的命運,因為他是皇帝的長子,是合法的皇帝繼承人。他這樣一死,帝國的命運就轉向了。他這樣一死,便宜了那一幫陰謀家,他這樣一死,把秦國六百餘年的辛苦積累交到了野心家趙高李斯胡亥們的手中,被他們幾年之間葬送得乾乾淨淨。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於陽周。《李斯列傳》
趙高,李斯,胡亥一聽說扶蘇死了,心頭的巨大石頭終於掉了下來。他們是大喜不盡。他們認為扶蘇太夠意思了,他們的政變,如果扶蘇不從,懷疑詔書有假,起兵過來,他們三個必然被無情鎮壓,株連九族。但是,扶蘇的愚蠢成全了一幫狼子野心的混蛋。
使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李斯列傳》
結果,趙高升官了,從此掌握了大權,開始了一系列的報復;李斯的位置保住了,蒙恬兄弟死了,再沒有實力人物對他李斯的地位威脅。胡亥當上了秦二世皇帝。
-
4 # 成功減肥的鄉村教師
我認為扶蘇上臺的話,秦王朝不會滅亡。
首先我們得看看,秦朝是怎麼滅亡的。
胡亥上臺後,胡作非為,任用奸臣趙高,使得關中之地迅速離心離德,而在六國故地卻依舊施行嚴刑酷法,六國遺民難以適應,粉粉反抗,再加上六國貴族的鼓動,使得秦王朝迅速滅亡。
而公子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從小時候開始就作為帝國接班人培養,從小時候開始接受儒家的教育,由各種跡象表明,他上臺後不會再奉行嚴刑酷法,這會使得六國故地迅速歸附,屆時民心思定,即使有六國貴族鼓動,也不會有大規模的反叛的。
公子扶蘇是祖龍長子,他的上臺名正言順,他不需要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不需要殘殺蒙氏兄弟。這樣內有名臣輔佐,外有強援抵住,秦朝無覆亡之優。
-
5 # 甬城阿斌
秦亡的原因,不是苛政虐民,重稅盤剝,弄得人民活不下去,也不是連年災荒,造成人自相食,至於戍兵因大雨誤期要處死,更是陳勝編造的謊言,因為據最近出土記載,秦律明確規定:大雨誤期是可以免責的!
那麼,秦為何而亡呢?
一、陳勝、吳廣首義後,六國舊勢力一齊蠢動反秦,先後復國,它們的聯合力量,超過了秦的軍事力量;
二、更重要的是:胡亥和趙高勾結,篡奪皇權後,自知得位不正,大殺兄弟姐妹,還殺了蒙恬、蒙毅、李斯、馮劫等一大批棟樑之才,使秦統治力量大大削弱,以致面對反秦的狂風暴雨,無力應對,導致亡國。
要是扶蘇繼位,第一個因素依然存在,即陳勝、吳廣還是會在大澤鄉揭杆而起,六國舊勢力仍會復辟;但笫二條不存在了,扶蘇會馬上派蒙恬、王離等人率大軍去鎮壓,應該很快會平定叛亂,最起碼不會讓造反者打進關中,秦帝國也就不會滅亡!
-
6 # 臥龍居士W
無論誰做秦二世,大秦都病入膏肓,無力迴天。
秦法嚴苛,造就了老秦人橫掃天下的赳赳雄風,老秦人尚武,民間治事便從軍法,秦法無有不通,但天下太大了,天下人也太多了,通行秦法,舉步維艱
始皇帝以霸術掌控天下,天下莫敢不服,然而並非哪個帝王都有橫掃天下之功,始皇帝山陵崩後,壓在天下人心頭的那座大山盡去,再無心頭所畏,接下來,就是劇烈的反彈,天下皆反。
始皇帝把皇帝做到了一個極致,卻忽略了儲位的培養,無論扶蘇還是胡亥,都不是守成之主。
始皇帝之後的二世,必須是秉乃父餘烈,掌控天下如指掌,以霸術壓制人心的雄主,天下初定,離大治還遠的很,最需要的依舊是嚴刑峻法,但絕不能是庸主來嚴刑峻法,強硬,就要強硬到底,六國遺貴老去,天下人誰還會記得這天下之前是什麼模樣,族群概念萌發,天下人就都是秦人。
但始皇帝的兒子,都太不像他了,烈烈老秦雄風,敗於稚子之手,驪山腳下的始皇帝,不知可曾後悔,教子之重不亞於天下,所託非人,大秦六世之功,毀於一旦。
-
7 # 神兵利劍1
歷史不容假設,可是我覺得秦亡得有些冤,甚至可以說:秦二世就是個智障,非把一把好牌打個完蛋,我個人認為秦國之亡是秦二世政治集團的責任,怪不到秦始皇頭上,別說是扶蘇繼位大統了,只要不是胡亥繼位,秦皇朝也不會亡得那麼曲,那麼不甘心。秦王朝縱使喪失六國之地,秦國完全有機會據守關中和川渝之地,日後平定叛亂,再次統一也難說!
秦二世繼位四年,就把大秦天下敗光了,當真是天下奇觀!過秦論中是這樣描寫秦始皇統治狀態的: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秦始皇的萬世之基:以華山為城牆,以黃河為護城河,以蒙恬統帥長城軍團護衛關中,秦國舊地完全就是固若金湯!
反秦之戰的首役是:陳勝,吳廣起義,幾百個沒有任何武器的戍邊勞役,沒有多少錢財,更沒有多少文化,全靠裝神弄鬼起的事。能夠成事,靠的是秦中央政府的混亂,秦二世在處理完扶蘇政治集團後,忙著剪除秦始皇的其他子嗣,趙高和李斯已然“失和(面和心不和)”,在清理長城軍團內的蒙系將士!六國遺族看到戍兵造反,秦王朝卻沒有震壓,紛紛起了亂志,一時六國大復辟開始了。
李斯感到了危機,建議秦二世平叛,然秦二世爆怒,重懲了李斯,趙高趁機汙告李斯謀反,李斯被處死,趙高升職丞相,開始專權。
陳勝、吳廣兵鋒直逼關中,秦朝任用章邯為平亂統帥,卻未給任何兵卒,章邯徵募修理陵墓的役民成軍,不經訓練,只以老秦卒為軍官,一戰打平陳勝、吳廣的楚軍,殺入舊楚地,開始平定“張楚”之亂!直到陳勝、吳廣被部將殺死,獻降。
趙高專權來了個“指鹿為馬”,為了更好掌權,開始忽悠秦二世,遠離群臣,上命皆由趙高傳下,到底有多少“私貨”,群臣難辨。不過趙高,全力支援章邯的平亂!
章邯用新卒和項梁交戰,多次戰敗,可項梁卻拿章邯沒有辦法!新卒終成百戰之兵,章邯一戰全滅項梁兵團。楚地之亂一時大定,章邯錯放過了項羽和劉邦,如果蒙恬未死,由蒙恬主持三晉之亂的平定,項羽和劉邦必成白骨,秦之亡何來!
章邯北上,意圖一次平定三晉之地,圍困新趙都城“鉅鹿”,長城兵團雖士氣低迷,卻全軍團南下,二十五萬精銳出現在鉅鹿城,六國亂軍,心膽巨顫,反秦意志幾近崩潰!
項羽的破釜沉舟,藝術性指揮,在章邯兵團和長城兵團中交叉穿梭,引得其它亂軍落井下石,大敗秦軍!秦軍與反秦聯軍形勢反轉!章邯統帥敗軍和聯軍相峙。項羽以大勝之威,自任聯軍統帥,整合六國之軍,總兵力近四十萬。而秦軍總兵力降到三十萬,並且缺乏物質!
章邯向趙高求援,趙高與秦二世關糸行將破裂,無心搭理章邯,反而恐嚇章邯,章邯惶惶不可終日,不得已投降項羽,項羽腦殘的坑殺了二十五萬秦民老卒,秦國舊域已失去最後的堅守力量,秦國軍事上徹底敗了,滅亡是註定的。
趙高殺了秦二世,扶植秦王子嬰,子嬰再殺趙高,可劉邦已經入關了,秦國無可戰計程車卒,子嬰不忍老秦人白白送死,向劉邦獻城投降!劉邦以約法三章,保障老秦人的利益,優待子嬰和秦室遺族,以收民心!
項羽入關,大殺秦室遺族,毀壞秦國宮殿,放火燒了咸陽,項羽完了!劉邦為什麼要項羽的命,三秦將士的意志而已。秦人是不願承認,自已失天下是戰爭的責任,楚漢爭霸,漢軍能屢敗屢戰,而楚霸王再也沒能邁入關中一步。
難道扶蘇和蒙恬主政,會比秦二世更糟嗎,蒙恬固守關中,會不如劉邦嗎!可想而知,秦二世集團才是秦亡的元兇,滅秦者,秦也,非天下矣!
-
8 # 長城說歷史
扶蘇不死,登上帝位,秦朝不會滅亡,可以繼續延續。
原因一下幾點:
一:儒家思想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秦始皇比較暴政,但是,公子扶蘇很反對這些。
公子扶蘇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反對自己的父親,這也是為了秦始皇好。不想看到自己父親,因為暴政而誤入歧途。再者,公子扶蘇也看到了,只有儒家思想,能才讓眾人所佩服。
秦始皇在焚坑書籍的時候,公子扶蘇也依然反對。公子扶蘇認為沒有了書籍,眾人怎麼學習,沒有學習,老百姓就不會被教化。
但是,秦始皇不理解這些,反而把公子扶蘇疏遠了,後來又派公子扶蘇去協助蒙恬。
透過這些,公子扶蘇的儒家思想,沒有讓秦始皇得到改變。反而把自己疏遠了。
二:公子扶蘇的仁義
由於公子扶蘇有儒家思想的教化,所以有仁愛之心。愛戴子民,對臣子也是一般。
公子扶蘇多次以仁義進諫秦始皇,都遭到了駁回。由此看來公子扶蘇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不像胡亥那樣,指鹿為馬,糊塗了一年有餘。這是讓世人都覺得可笑。
公子扶蘇透過自己的仁義,結交了像蒙恬這樣的臣子。
世人都覺得公子扶蘇仁義寬厚,愛戴子民,教化良好。
可惜,公子扶蘇的仁義沒有發揮到作用,讓自己的父親一步一步的走上萬鱷深淵。
如果公子扶蘇的仁義得到發揮,那又是一個新秦朝。
最後,公子扶蘇遭趙高和李斯的陷害,自殺身亡。
總是所述:公子扶蘇不死,登基稱帝,老百姓安居樂業;臣民也沒有什麼意見,那將會把歷史從寫,讓秦朝繼續延續。
個人認為公子扶蘇不死,登基稱帝,秦朝不會滅亡,會繼續延續。
-
9 # 沉墨I方之城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我們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歷史有歷史的規律,無論怎麼假設,它的結局總會相同。
我們只需要明白一點,秦始皇之後,秦國面臨的局面需要一個是什麼樣的帝王才能確保天下能夠平穩至少一代人,是需要扶蘇,還是需要胡亥呢?
都不是,他們兩者都無法確保當時的秦朝局面能平穩的發展一代人的時間。
我們看看秦始皇末期的天下局勢。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廢除了商周以來的諸侯國制,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郡縣制,納六國之地為秦土,收天下之民為秦人,統一文字,統一規則,推行秦法,使用秦律等等。
秦始皇做的一切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的,不但開創了中國封建歷史發展的先河,更是在社會文明發展上推動了一大步。但是,我們同樣要看到,在任何時期的社會重大變革中,永遠就隱藏著巨大的社會危局,舊勢力永遠都在暗潮湧動,伺機復辟。
秦始皇時期同樣不例外,雖然從局面上看,強大而且先進的國家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執行,國家機器在有條不紊的運轉著,但同時,被滅的諸侯國依然存在著反抗勢力,並且在伺機尋找機會進行復國,甚至發生過幾次直接刺殺秦始皇的事件,最著名的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就刺殺過秦始皇,張良可是原南韓的貴族之後。
皇帝人選的必須秦始皇在世期間,由於他的雄才偉略,無論是掌控朝局,還是掌控天下,都有能力和那個實力進行彈壓,那麼如果他死了,天下是必反的。如果要讓大秦王朝延續時間更長,那麼就只能是下一任皇帝同樣具備秦始皇的能力和實力。
扶蘇和胡亥都不具備那種能力。
扶蘇太過仁慈,溫厚,可以做個太平之君,但要他來接手一個暗流洶湧的時代,他沒有那個鐵血手腕和強權能力;至於胡亥,那就更不可能了,一個紈絝公子,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權謀上都完全不具備接手秦朝皇帝位的能力。
歷史可以假設,但無法逃離當時的歷史環境去假設,所以,即使是扶蘇登上皇帝位,大秦依然會暴亂紛起,天下大亂。 -
10 # 史趣談
我認為不會。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中國至今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來展開想象。但是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秦始皇嬴政,始皇長子扶蘇,還有始皇最小兒子胡亥的性格和經歷。 秦始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皇帝,他十三歲便有了自己的國家,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治國之道,他在政權統治方面的才能可想而知。然而,亂世需暴君,盛世需仁君。秦始皇征戰各國,實現統一所帶給他成就感覆滅了他大部分理智。登上王位,俯視疆土的他開始了千秋萬代的幻想。他不願意改變戰國時期的嚴政,即使長子扶蘇及多位諫臣都勸諫他應該實行仁政,修養生息,但他倚重內臣趙高,賞識崇法尚刑的丞相李斯,認為儒家思想空有其表,毫無實踐意義所在。於是,勞役,苦刑使民心渙散,有志者不滿秦暴政,便有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也為項羽劉邦推翻秦朝政權拉開了帷幕。
在上面這段文字中,其實也有簡略的提到扶蘇可能在秦王朝的覆滅中發揮的反向正面作用。扶蘇是嬴政的第一個兒子當時的嬴政還沒有千秋萬代的野心,從前期他對扶蘇的重視程度來看,扶蘇很有可能是被當作繼承人來培養的。但是當秦始皇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他似乎並不想要什麼繼承人了。始皇下令讓道士,醫者配製處方煉製丹藥,這時候的扶蘇在他眼裡已經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一個眼中釘,且不說扶蘇推崇的儒家思想,仁政治國,只要這個太子出現在他面前,就彷彿在時時刻刻提醒他,他在一天天的老去。積攢的恩怨終於爆發了,始皇把扶蘇派去了北方和蒙恬將軍抵禦匈奴。這樣一來,渴望進入政權中心的胡亥看到了希望……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出生於秦始皇實現大一統之後,他沒有經歷戰國時期的紛爭,因為性格討始皇帝的喜歡,所以從小養尊處優,要什麼有什麼。可秦始皇從不讓接觸治國理政的事情,也不讓老師趙高教他。胡亥羨慕扶蘇能著手處理國事,很是眼紅。趙高曾經教胡亥寫字,看胡亥動過歪念頭,懷著私心偷偷教了他獄律法令等事,以致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其實,挑撥秦始皇和扶蘇,把胡亥推上皇位也和趙高有很大關係,因為扶蘇一派當時並不喜歡他,只有胡亥當上皇帝,他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
如此看來,如果始皇死後扶蘇登上皇位,扶蘇一定不會延續始皇的政策來治理國家。熟讀儒家經典的他深知,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是建立在不同或大或小諸侯國的傷痛之上的應該先放寬收稅額,減輕奴役,才能達到休養生息的目的,恢復國家的元氣。贏得民心,就能坐穩天下。
那麼秦朝滅亡只和嬴政有關係嗎?胡亥,趙高,李斯等都脫不了干係。始皇在一次巡遊的過程中發急病而死了,把持朝政的胡亥等人偽造始皇指令命扶蘇自殺。如此,胡亥沒了威脅,在趙高等的擁護下荒唐的開始了他的執政之路。但半路出家的他哪裡懂得這些?只會參考秦始皇以前的決策,並在李斯的影響下實行更殘酷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
實際上,扶蘇一死,秦朝必亡,後來胡亥掌權只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而扶蘇不同,他素來有著“公子扶蘇”的美稱,愛護平民,關心疾苦。若是他登上皇位,那局面應該像是把推崇儒家思想的漢朝提前了十幾年,秦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千秋萬代不可能,但幾百年也夠一個朝代孕育出它獨特的文化了啊!
如此看來真的是非常遺憾了,但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後人能左右的,那些令人後悔的事只有等時間去撫平它了。
-
11 # 一道知衡
公元前21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在東巡途中染病,後在沙丘依依不捨的死去。讒臣趙高、丞相李斯兩人為自己的前途考慮,更改立長子扶蘇為繼承人的詔書,立秦王幼子胡亥為帝。隨後,胡亥立刻詔書遠在陝西和蒙恬一起修長城、抵禦匈奴的扶蘇自殺,後又囚禁為秦王祈福的蒙毅、守邊的蒙恬,返回咸陽後逼蒙氏兄弟自殺。
歷史雖然不能重來,但是如果扶蘇、蒙恬不自殺,秦國的歷史又會怎樣發展?秦二世只守得三年的帝位會不會延長呢?也許歷史是這樣的發展的:
公元前210年,秦王死,胡亥繼位發書讓扶蘇自盡
公子扶蘇接信悲痛欲絕,他從小受楚人、儒家影響,本就宅心仁厚,遇此驚天之事一時有些頭腦發矇。來使見此情形忙說:天子之命,誰敢不從?如今先帝已去,新帝繼位,現在是你追隨先帝,到極樂世界繼續侍候的最好時機了!正說著,蒙恬闖進來一劍刺死使者。蒙恬大呼:先帝待我不薄,你又是長子,他歸去時怎麼可能會賜死你我二人,這其中必然有詐!肯定是那小人趙高、謀逆之賊李斯一起搞的鬼,你我二人當真要在此冤枉致死了!扶蘇雖然不願公然叛國,但這死的不明不白確實冤枉,決定聽從蒙恬建議。
自此,蒙恬奉扶蘇為王,宣稱秦始皇已駕崩,立扶蘇為帝,稱秦二世。所掌30萬秦兵均對此深信不疑,加上蒙恬領兵多年,帶兵有道,理由充分,這當今天子就在軍營哪能不信?這一路大軍日夜兼程進發咸陽。趙高因帶著秦始皇屍體不能狂奔,但也怕出意外不斷加速返回咸陽。
時間競賽,先到為王
這是一場時間的賽跑,當聽聞扶蘇稱王,在蒙恬幫助下已向咸陽出發,趙高李斯嚇的滿頭是汗!立刻命令車隊急速行軍,也不管那秦始皇的屍體如何,胡亥帶趙高、李斯等近臣侍衛3千餘人先行去咸陽。一路上,胡亥用詔書不斷收攏各郡士兵、民夫,宣稱扶蘇被匈奴所擒,以此要挾蒙恬軍隊歸鄉,意圖造反取咸陽。各地郡守郡尉雖然對蒙恬叛變生疑,但這胡亥、李斯、趙高持詔書當面調動地方軍隊,也只能聽從。
秦始皇死在河南邢縣,扶蘇蒙恬在陝西綏德縣。所以趙高等人距離咸陽800公里,蒙恬距咸陽500公里。因使者達到後蒙恬立刻領騎兵出發,而趙高收到訊息時為時已晚。趙高等人剛到達函谷關時,已然看到城門緊閉,城牆上佔滿警惕計程車兵。知道大事已去,只能退守至三門峽。三門峽官吏對此雖然起疑心,但仍然承認了胡亥為新帝。自此大秦帝國一分為二,關西地區被扶蘇蒙恬控制,關東地區被胡亥趙高控制,秦始皇的屍體只能就近安放在繩池行宮。雙方各自發詔宣稱對方為叛軍:胡亥持天子詔書、秦皇龍體為號令逐步讓疑心重重的關東各部聽命。扶蘇持文武百官羅列趙高數百條罪行,號召全天下誅殺之。一時間秦國秋風狂做,全國陷入混亂。
扶蘇、胡亥函谷關決戰
第二年,雙方穩定了自己的局勢,統一了軍心,說服了各方郡縣,蒙恬奉扶蘇之命帶40萬秦軍出函谷關。王離、李由帶關東40萬秦軍和農夫在函谷關外迎戰。但蒙氏帶兵都是現役部隊,騎兵戰車都是標準化,這些士兵都是從關西各部中挑選最精銳計程車兵,而且蒙恬帶領的大部分士兵前幾年剛打完匈奴戰爭,戰鬥經驗豐富,悍不畏死。而李由(李斯之子)王離(王賁之子)帶領的軍隊多是關東各地的常備軍和臨時徵調的民夫,武器雖然精良,但士兵素質極為欠缺。
此一戰,蒙恬利用關西3千戰車在前方交叉突襲,衝亂對方陣型,1萬餘騎兵從側翼直插,剩餘前軍、中軍步步跟進。李由軍隊不堪一擊,只被前方一次突襲就潰散了大部分前軍,那些士兵本是齊、魏、趙國軍民,其心不齊。他們打仗的依靠卻是那秦先王的屍體,那個讓他們毀滅家園的人。現在雙方秦人內鬥,這些士兵打心裡不願意摻和,只想回家。齊趙魏韓的舊部將領亦心裡盤算,歸鄉後可以扯旗自立,一時間軍心大變,私逃、倒戈、潰退計程車兵不計其數。至此,胡亥軍大敗,趙高、李斯先行逃命,王離戰死,李由被擒。蒙恬大軍一路追擊,奪回洛陽至函谷關所連線的失地,在三門峽搶回秦始皇屍體,運回咸陽皇陵,又派10萬秦軍駐守洛陽。
新戰國七雄
後因用李斯之子李由要挾,秘密圖謀,丞相李斯偷偷返回咸陽歸順扶蘇,一時間關東齊國、趙國、南韓、魏國舊部紛紛自立為王,遠處舊燕因是秦軍控制,後歸順扶蘇軍。趙高帶胡亥和忠心殘部一直逃到齊國舊地,不知所蹤。南方楚國舊地又發生殺秦官吏事件,劉季、項梁紛紛自立為王,劉、項兩家在楚國舊地陷入混戰。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統六國華夏大地的大秦國因秦始皇之死又分崩離析,秦、韓、趙、魏、齊、漢(劉邦)、楚(項羽)新的戰國七雄形成,至此紛爭不斷,戰國曆史又推後230多年。
-
12 # 手機使用者臘肉
會,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不滅的王朝。何況還是秦朝那種自爆型統治。無論是基本盤的三秦四川,還是原六國地區,都在秦始皇的高壓統治下苦不堪言了。就差一顆火苗引爆了。
-
13 # 老K世界觀
滅亡是肯定的,只是不會那麼快,或許會延續幾朝或者十幾朝。
始皇一朝,已經把民力使用到了極限,而很多大型工程,卻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成效的,以至於民有怨而容易被六國殘餘勢力所利用。
而始皇的很多開創性的制度和發令是極具前瞻性的,以致漢朝在很多方面都延續了秦的制度,所以有句話說:漢承秦制。
當時,帝國的主要軍團都在戍邊,而關中的老秦人大量外遷,帝國實際上是外嚴內空,危機四伏。
如果扶蘇繼位,可以修正始皇一朝的偏激的苛政,轉而採取修生養息的政策,以柔代苛,用時間去融合六國平民,進而徹底消除六國殘餘勢力作亂的基礎。
同時從北調回部分秦軍鞏固關中,確保帝國核心不至於出問題。
而更重要的是,扶蘇繼位,蒙恬輔佐,南北兩大秦軍主力軍團依舊軍心穩固,戰力超群,或許中華文明可以向北向南進一步擴張。
-
14 # 乾坤說歷史
滅亡還是會滅亡,但不會這樣短命了。一樓的答案說扶蘇從小接受儒家教育,怎麼可能,別開玩笑。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就是以吏為師,一個皇長子會去學儒家?你確定不是在搞笑?
只能說扶蘇的性格不像他的父親那樣暴烈,相對比較溫和而已。
假設扶蘇上臺,不會像秦始皇那樣橫徵暴斂,實行一些平和的措施。
其實說回來,秦始皇的措施基本也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太激進而已,真要是等過十幾年,東方六國繁衍生息一代人,新一代人再接受起秦朝的統治和文化,那就可以了。
-
15 # 拾年酒肆
沒有永遠興盛的王朝,扶蘇繼位可以延緩秦朝滅亡的時間。
扶蘇,秦始皇長子,因支援仁政與秦始皇政見不合,所以被秦始皇派往邊界協助蒙恬修築長城。塞外征戰,身先士卒,受官民愛戴。這樣的人設可以說是最符合繼承帝位的人選。
秦朝滅亡在於秦始皇突然離世,扶蘇、蒙恬等人被胡亥趙高假傳旨意害死,導致當時無將可用。
一個仁政受官民愛戴的帝王不會因為內部問題而把國家玩沒。
一本正經胡扯。我的其他回答也都挺正經的。
-
16 # 夕惕若厲23
忽然覺得好多人問的不是歷史問題而是腦筋急轉彎。當然會,因為中國的朝代沒有超過七八百年的。但是是不是亡在扶蘇之手或者亡於兩三代以內就不好說了。從扶蘇因諫阻坑殺術士被貶軍營來看,他還是有仁德之心的。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歷經沙場的這位公子還是缺少政治家的果決和智慧的。無論如何如果扶蘇有政治理想和手段都不會在始皇死時毫無預判也毫無作為。哪怕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也好過自縊而亡。那麼我們就很難相信扶蘇在遇到政治阻力的時候能剛毅果決了。恐怕要想恢復仁政開創如貞觀,開元的盛世是比較困難的。而想做一個守成之君恐怕也不容易。秦始皇一統天下兼併六國但是各種矛盾重重。國家內憂外患北有匈奴南有交趾,六國遺老遺少又蠢蠢欲動。這代皇帝不好做呀。
-
17 # 1988很長
《史記》記載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為人仁義、能善待人才,有政治遠見。扶蘇曾針對焚書坑儒一事勸諫秦始皇,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會引起動亂,(有爭議,有人認為是術士),但秦始皇深受法家思想影響,沒有同意。
假設始皇的遺詔沒有被趙高、李斯等人篡改,扶蘇順利繼承皇位,那麼,扶蘇仁義寬厚的處事方式將對民怨沸騰的秦帝國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
如果當上皇帝,扶蘇可能適當改變一些嚴刑峻法,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策略。這樣,秦朝末期的起義就會慢慢失去群眾基礎,秦朝在歷史上持續的時間也可能更長。不過,一旦有其它意外情況(如扶蘇染病早逝,趙高、胡亥趁機顛覆政權)的話,秦國的命運就很難說。
秦朝的滅亡並不會因為扶蘇而改變,因為秦帝國本來就是以暴力強權的方式統治它國,一旦有更強大的政權崛起,秦國勢必要被推翻,封建王朝的更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回覆列表
如果秦朝後來的皇帝是扶蘇,那麼他只能說會將秦朝的存活時間延續一下,但是秦朝還是會滅亡的。因為秦朝滅亡,並不只是因為秦二世的昏庸以及他的殘暴,更多的是當時秦始皇遺留下來的很多國家內的大問題。
當時秦始皇還在位的時候,他對於六國的安置過於仁慈。這位秦朝後來的滅亡,埋下了一顆禍根的種子。因為當時秦始皇,只是將六國剩下的貴族進行了壓制和剝削,並沒有將他們一輪一輪的血洗掉。就好像之後的皇帝都會兔死狗烹一樣,因為有功之臣對於皇帝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功高蓋主,不只是說說而已。
所以秦始皇當時只是治理秦國內部的貴族,以及在國內大型銅建築,並且將軍隊內的人慢慢的進行削減。其實他所做的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就是因為對其他六國的人過於仁慈。
所以說如果當時沒有其他六國的貴族在背後推波助瀾,那麼陳勝吳廣他們起義的範圍以及規模就不會有那麼廣,也不會那麼成功。
再加上國家內留存的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所以說就算後來的皇帝是扶蘇,那麼他也只是將秦朝滅亡時間向後推一段時間。秦國是有自己的內憂外患的,所以說它註定了就一定會滅亡。不過扶蘇確實有自己的謀略和才幹,他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也不一定。朝代的滅亡以及時間的更替是必然的,只有這樣才會推動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