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新聞上說容易得食道癌,甚至在北京電視臺上還做過相關實驗,是真的嗎?
7
回覆列表
  • 1 # 動漫皇皇君

    焦黑的外表看起來的確有致癌的嫌疑,魚、肉等食物中所含色氨酸焦黑後的產物,是色氨酸P1和色氨酸P2,確實被歸類為“有可能致癌”的物質。

    焦黑食物,理論上能夠致癌,然而實際上非常難。原因有兩個:

    焦黑物並不會上癮;攝入的焦黑物達不到致癌的量。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按照研究證據的強弱,對致癌物質做了不同分類。燒烤類屬於“有可能致癌”,而不是“強烈的致癌作用”。而且,不是所有的焦黑物都可能致癌。如大米、蔬菜瓜果等,即便焦黑了,也並不會產生同類致癌物質。

  • 2 # 人聞

    焦黑物和菸草、酒精都算“致癌物”,但是菸草和酒精能夠使一些人上癮,從而沉湎其中,日久天長不斷接觸,最終引發癌症。焦黑一般只是依附在食物中,佔的比例也比較合理,要是整塊肉都烤焦了,估計你根本無法下嚥。

    攝入的焦黑物達不到致癌的量

    倉鼠被投餵的食物中混有大劑量焦黑,最終未發生癌症。按照相應比例換算到人體,需要吃下1噸以上焦黑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日常生活中偶爾吃了烤魚烤肉上的焦黑食物,無須過多擔心。事實上,人體細胞通常具有一整套包括DNA損傷修復等在內的防禦機制,不讓癌症發生。只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保護機制會慢慢衰弱。一旦細胞DNA所受“損傷”累積超過一定界限,癌症就可能發生。

    每個人抵禦癌症發生的那道界限也不同,並非“人人生而平等”:有些人的細胞修復能力較強,不容易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說我隔壁鄰居二舅的朋友抽了50年煙,經常喝酒,也沒得癌啊。有些人沒這麼好命,比較弱,就容易受致癌物質與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按照研究證據的強弱,對致癌物質做了不同分類。燒烤類屬於“有可能致癌”,而不是“強烈的致癌作用”。而且,不是所有的焦黑物都可能致癌。如大米、蔬菜瓜果等,即便焦黑了,也並不會產生同類致癌物質。

  • 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燒焦的東西也不是全都致癌的,比如說蔬菜、澱粉類食物、水果等理論上燒焦後都不含油致癌物質,只要不是富含油脂和蛋白質類的食物,致癌物質極少。

    例如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透過過高溫度燒烤或者太長時間烤炙後,蛋白質會變性,之後會被降解,蛋白質的降解產物——色氨酸和穀氨酸首先會形成一組多環芳胺、雜環胺化合物,研究表明能對小白鼠造成生理畸形影響。

    另外如果溫度超過200℃的時候,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如煤油、石油、木材等等(包括食用油)會生成多環芳烴,是因為其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是重要的環境和食品汙染物,這也是公認會致癌的物質。

    所以如果是烤肉、烤腸、烤魚、烤貝類(不過貝類較好,被殼包裹熱量沒這麼高)這些食物,是最容易出現致癌物質的食物,很多營養學家都建議要少吃燒烤,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也不是吃一點就馬上得癌症了,多數這些致癌物質會被人體代謝出體外,除非攝入了一定劑量,人體無法代謝,可能才會引發致癌因素。燒焦的東西一般口味苦,人們都會避免,所以平時不會那麼輕易攝入這些物質,只要注意少吃燒焦的食物,少吃燒烤類食物的話不會那麼容易就有致癌一說。

  • 4 # HealthCrew營養師團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先從營養元素化學反應的角度解釋一下燒焦這一現象。當烹飪過程中溫度過高時,油脂以及蛋白質處於一個比較不穩定的狀態,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我們做飯時用的油,每一種油都有其對應的煙點。所謂煙點,即是油開始冒煙的溫度。當溫度高於煙點時,油脂中的原有成分會被破壞,產生醛類物質。醛類物質有潛在的毒性,可能會引起癌症。對於蛋白質而言,高溫同樣會導致亞硝胺的生成。研究表明,亞硝胺的攝入與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胃癌有關。另外,在燒烤的過程中,煤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多環芳烴經常會附著在食物上,形成黑黑的燒焦部分,而多環芳烴也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

    總的來說,燒焦的食物是有健康危害的。所以烹飪過程中出現的黑黑的燒焦部分,還是丟棄的比較好,何況這些部分本來就既不好看又不好吃。在日常烹飪中,要避免油溫太高,尤其是避免油冒煙的現象發生。同時也應多加翻炒,避免鍋底部的食物因長時間接觸高溫而燒焦。另外還有一個關於選用食用油的小貼士:雖然說煎炸並不是推薦的烹飪方式,但偶爾嘴饞想吃煎炸食物時,可以選用椰子油、精煉橄欖油這類煙點比較高的油,從而減少食物燒焦的發生。另外不推薦用同一鍋油反覆油炸食物。因為在反覆的高溫烹飪時,油脂產生的雜質越來越多,這會導致其煙點下降,從而更容易在烹飪中產生醛類的有害致癌物。

  • 5 # 中國臨床營養網

    人們通常都認為燒焦的東西會致癌,所以大家吃之前都是三思而後再決定是否是吃它。研究表明,燒糊的食物中有一定含量的苯並芘,而這種化學物質是公認的致癌物質。在燒烤或者油炸過程中食物會分解出這種化學物質。除此之外,在烹飪過程中,食用油和燃料所釋放出的苯並芘也會粘附在食物上。而且食用油燒開過久或者反覆加熱都會增加苯並芘的含量,所以我們一般還是要少吃燒糊的食物。科學家提出的“黃金法則”是指烹飪食物是,不要等到實物顏色變成棕色或黑色,而是變黃就可以出鍋了。

  • 6 # 青林223646642

    食物太燙,容易燙壞食管和胃粘膜,長此一往,嚴重的會引起癌變!記得小時候放秋假時,給生產隊看地瓜,夥伴們挖窯子焐地瓜,有個夥伴總愛搶著吃,咬口燙地瓜,吸口涼氣直直脖子就吞下,後來發現了胃潰瘍,再後來發現食道癌…千萬記住,吃太燙食物是壞習慣,要不得!謝邀!

  • 7 # 虎嘯龍騰胖哥

    這不好說吃太燙的有的得癌有的沒得癌,不管吃什麼不管做什麼都有得癌與不得癌的,就像衝鋒陷陣總會有犧牲,大家一起往前衝你能說倒下的就是技術動作不標準?運氣成分在裡邊不要畏手畏腳的,該來的擋不住該走的攔不住,我33歲小細胞肺癌晚期復發轉移二次了這就兩年了,並且不會走路可我現在還活著,有些早期的都已經走了,大家治療的方式都差不多,不是說所有人用藥都管用,吃燙的得不得癌誰都不敢保你,現在我鍛鍊的快會走路了,大家給我點贊加油,最好來個關注,謝謝

  • 8 # 優醫邦線上

    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俗話說:“天熱配火鍋,有事不往心裡擱”。於是乎:火鍋走起!

    其實,大熱天吃火鍋,更辣更過癮,圖的就是朋友們聚在一起開心的聊天,養生健康“不爭”一朝一夕,一頓火鍋下肚,也並不會引發重大健康問題,只要別“太燙”!

    在這個“無火鍋不過四季”的時代,火鍋不僅霸佔了大江南北的美食街區,甚至成為了親朋好友們拉近距離的美食工具。

    小心高溫燙傷黏膜

    相信風友們都特喜歡吃剛出爐的食物,可謂“熱氣穿腸過,美味留心間”,孰不知,火鍋越燙,身體越“受傷”!

    黏膜是“保護傘”,它覆蓋於口腔、食道及胃的表面,卻很容易被高溫“侵犯”,口腔、消化道潰瘍及食管癌喜歡“緊盯”經常吃滾燙食物的人。

    常食過燙食物容易癌變

    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超過65℃的熱飲列入了致癌名單,大家從火鍋的沸水中撈出食物後,總是想要大快朵頤,其實口腔很“聰明”,對溫度十分敏感,消化道卻是個“傻瓜器官”,往往被燙傷後,你還不知道。

    滾燙的食物入口腔後往往“滋溜一下”滑入食道中,食道上的嫩粘膜就會被燙傷,燙傷後再修復,在反覆燙傷和反覆修復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異型細胞”,久而久之,就很可能發生癌變!

    說了這麼多,風友們請記住,“不管吃啥,莫貪燙哦”

  • 9 # 田小白不白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覆蓋著嬌嫩而脆弱的黏膜。

    適宜的進食溫度是 10℃~40℃;

    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 50℃~60℃;

    超過 65℃ 便足以燙傷黏膜。

    當然了,食管癌的發生和發展不是朝夕之事,偶爾的燙傷,食管還可以自我修復。

    但是食管在長期反反覆覆「損傷 - 修復 - 損傷 - 修復」的過程中,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

    長期吃燙食、喝熱飲,除了食管癌,還有可能有口腔癌、舌癌的風險。

  • 10 # 使用者135974648291517

    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麼一個習慣——“趁熱”,不是有句老話這麼說的嗎?一熱抵三鮮,我們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剛出鍋的菜,冒著騰騰熱氣的湯,火鍋店裡沸騰跳躍的鍋底......

    不只是吃,喝方面也講究一個“燙”字,沖泡功夫茶,必須得用持續沸騰的滾水才能激發出茶的香韻。

    就連生病,我們最常說的也是“多喝熱水”,若是你在女朋友生病煩悶的時候對她說:“喝點涼水吧。”估計一場家暴是免不了了。

    不過最近,一些專家和相關組織做了研究,這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習慣,其實暗藏著致命的健康風險。

    而我所說的“致癌水”,也不是一些媒體上不厭其煩說了很多遍的“千滾水”、“隔夜水”,其實就是我們很多人平時喜歡喝的熱水。

    令人聞之色變的致命癌症,就和這熱飲熱食的習慣有關。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報告,飲用的熱飲溫度超過65℃,便可能會增加食道癌患病的風險。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屑,不就是可能嗎?感覺又是危言聳聽,但對於那些不幸罹患食道癌的患者,從此便宛如踏入了煉獄。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光是在2018年一年的時間,全球就有57.2萬人被診斷為食道癌,與此同時,這年死於食道癌的人數,是50.9萬人,而這其中,超過一半的新發患者和死亡案例都來自中國!

    這種情況的出現,正因為我們愛喝熱飲,愛吃熱食的生活習慣。

    食管黏膜是人體中非常嬌嫩的一部分,很容易被過燙的飲食燙傷,長此以往,黏膜便很容易出現淤痕、增生,乃至出現癌前病變,最終誘發食道癌。

    對於這種情況,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應對方法。

    專家們給出的解決方法很簡單,既然60℃左右是食管的警惕溫度,那就把日常飲食晾涼,不超過這個溫度不就好了?

    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沖泡的茶水高達90℃左右,剛出鍋的麵條餃子也常常在80℃以上,至於火鍋中的火鍋湯底,更是能夠到120℃的高溫。

    在節目《養生堂》中做了這麼一項實驗,一杯燒開的滾水,自然冷卻到60℃以下需要8分鐘左右,而一盤餃子也需要六分半鐘。

    看來想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需要非凡的耐心,還要有一顆拒絕美味的堅強內心,畢竟放涼的餃子麵條,跟剛出鍋的口感味道絕對是雲泥之別。

    這些都還好說,也不是不能忍受,但對於那些熱愛喝茶品茗的人來說,這真的是難以接受了。

    愛茶的人都知道,一杯茶,差個幾秒的沏泡時間,味道就大不相同,更不用說近8分鐘了。

    而一些上好的茶味,要想品嚐到其上佳的風味,對於時間、手法等方方面面的要求更是嚴苛,放涼再喝?真無異於暴斂天物。

    但健康和滋味真的就不能兼得嗎?

    也不見得。

    眾所周知,銀是一種具有極強導熱性的金屬,相對應的,銀散熱的速度也遠超過其他材質。

    因此,注重健康的茶友很多都使用銀壺、銀茶具等沏泡茶品,不僅能夠最大的保證茶的風味,入口的茶也不會太燙,出現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情況。

    除了散熱快,銀壺還具有軟化水質、消毒殺菌的功能,在烹水過程中,只需要滲透入極少的銀離子,便能殺滅超過六百多種細菌,可以說是所有愛茶愛健康的人的最佳選擇了!

    現代社會,健康是每一個人的頭等大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瞭解有關的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一開始,就能防範於未然。

  • 11 # 經典音樂jdyy

    吃燙的食物,致癌機率高很多,它會燙傷食道,慢慢時間積累就會容易致癌。所以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儘量不要吃燙的食物。

  • 12 # 中醫養生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發現,飲用溫度超過65℃的熱飲有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吃溫度在65℃以上的食物,口腔和食道有可能會被燙傷。面板或粘膜不健康或缺損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感染。被感染的組織如果被致癌因子刺激,發生過度增生或者異常分化,便會形成腫瘤。

    保持樂觀心態,不吃過熱、過冷的食物,適當運動,就會減少患病風險。

  • 13 # 李愛琴營養師

    會的!常吃燙的食物,致癌風險增加!

    經常吃燙食容易導致食管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食管,是上連線與咽,下連線於胃,當我們吃進來的食物經過口腔咀嚼後從咽部進入食管輸送到胃部進行研磨再到小腸消化吸收。也就是說,食管是食物從口中進入胃中的必經之路。而這條管道表面有一層粘膜,粘膜下層是結締組織,在粘膜與肌層之間,含有較大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和食管腺等。

    1、食管膜較脆,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會使食管膜損傷,引起出血,增生,反覆性損傷。

    2、同時,還致使食管兩段的括約肌不敏感,出現張開閉不死,導致反流性食管炎。

    長期如此,會引起食管的癌變。所以平時吃東西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溫度,口腔和食管的正常溫度在36.5℃-37.2℃,一般耐受的最高溫度在50℃-60℃。自知感覺燙的時候,食物的溫度基本上都超過了70℃。所以吃食物時最好溫度在40℃-50℃。剛剛出鍋的食物需要放置到適宜溫度後再食用。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燙食,刺激性食物,不吃快食等對預防食管癌有好處。

  • 14 # 健康生活經營人

    我們經常有一種體驗驗,有時在吃東西或喝湯時,由於沒有注意,吃到嘴裡由於太燙,趕緊嚥下,可那種被燙的感覺從嘴巴↣咽喉↣胃裡,感覺很很不舒服。

    經常吃太燙的東西真的會致癌嗎?

    我們人的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耐受溫度為50℃~60℃。而我們吃太燙的東西,一般會超過60℃,有的甚至達到80℃~90℃, 經常吃燙食與食管癌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研究表明食管癌高發地區,患者多數有愛吃燙食的習慣,過燙過熱的食物,一般溫度在90度左右,口腔黏膜會因此而受到損傷,就會代償性地增生新的細胞,長久下去,會使細胞增生過程加快,在細胞增生的基礎上再受外界致癌物的刺激時,很有可能引發食道癌。也有研究表明,在食道癌高發的患者,多數患者愛吃太燙的食物。

    當然這只是一種誘發癌症的可能,不一定百分之百引起癌症,只是引發癌症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經常吃燙的東西還有哪些危害呢?

    ①由於我們口腔、食管、胃粘膜的耐受溫度在50~60℃,太燙的東西除了會使口腔和舌粘膜燙傷外,有時還會造成食管粘膜燙傷。損傷的食管粘膜壞死,形成假膜,脫落後就成為潰瘍。這種潰瘍癒合後,能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狹窄,影響正常的進食,這是食管炎的一種。得這種病的人,常覺胸骨後面疼痛和有灼熱感,有時會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還可引起急性單純性胃炎。

    ②經常吃太燙的東西,會 損傷牙齒牙齦 破壞黏膜對口腔、咽、食道的保護。燙食會使口腔黏膜充血,黏膜損傷造成潰瘍,從而破壞黏膜對與口腔保護的功能,高溫燙食對牙齦喝牙齒都有害處,易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痛。

    ③經常吃過燙的東西,會破壞消化道中的各種酶,或者降低酶的催化能力和活性,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收收。當酶受到破壞或減弱時,會直接影響人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食物太燙,一般在人的口腔停留時間短,食物未被細細咀嚼,唾液和食物混合過程不充分,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總之,經常吃太燙的東西,有可能引發癌症和各種消化道炎症,只不過這種可能性大大提高了而已。

  • 15 # 面板科李毅冰

    你好,癌症的發生原因較複雜,但食管癌的發生和愛吃過燙的食物有一定的關係的,建議避免這樣的飲食習慣。

    食管癌像其他的惡性腫瘤腫瘤一樣,雖然有基因的變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及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眾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質的改變。

    目前認為,長期喜燙的食物,可能會對食管造成傷害。您如果不是長期吃很燙的食物,偶爾吃一次並不會導致食道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報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我們的食管黏膜十分脆弱,能承受最高溫度為50度-60度。如果吃或者喝超過65度的東西,會損傷食管黏膜。長期喝過熱的水,反覆損傷食管黏膜,容易提高患食道癌的機率。

    對我們來說,最適宜的進食溫度為10~40℃左右,日常進食注意最高溫不要超過65℃哦。

    以上是對吃燙的東西真的會致癌嗎的解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三個月了,需要吃益生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