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沱江人
-
2 # 育鄰人
社會應努力確保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環境的真實性。
未成年人屬於法律界定的“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即有很多社會性交易行為是未成年人是不能獨自完成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能夠很容易區分誰是成年人、誰是未成年人。但是,這一肉眼能夠輕易區分的事情卻被虛擬網路給弄複雜化了,虛擬網路運營服務商為了增加使用者數值很多情況下缺失了對使用者行為能力的甄別,特別是某些服務提供商開發的產品就是為了吸引未成年人的。由此,出現未成年人在虛擬網路中進行大額消費、打賞的事件層出不窮,而相關領域由於其新穎性使得缺乏相應的法律界定,增加了社會、特別是家庭管理未成年人實施網路支付行為的難度。
學習成長需要真實性的生活體驗
一、社會應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真實遊戲互動環境,降低虛擬網路世界對未成年人的心理侵蝕
當今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許多人類活動區域都被商業化,城市中就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塊未被商業化的土地。由此,帶來最直接的副產品就是孩子們沒有了能夠自由娛樂的領地,童年被迫與工業產品或虛擬電子世界為伴。今天,幾乎每個帶孩子的家庭中都有一大堆工業玩具,孩子學習成長中很多時間也都與虛擬電子產品如影隨形,比如孩子哭鬧、調皮、厭學給他虛擬電子產品保準能夠讓孩子變個樣。如果您發現孩子聚精會神的呆在某個地方,90%以上這個孩子正在玩虛擬電子遊戲或者看影片。
孩子因其自主行動能力差的緣故,使得他們在眾多社會活動中處於弱勢地位,比如孩子在小區內玩耍會被某些鄰居投訴“擾民”,同樣是在公共場所遊戲孩子們爭不過廣場舞團隊......同樣,商業小區內配建的公共文娛設施中兒童遊樂產品也同樣屬於邊緣產品,即使目前國家大力發展社群服務的情況下,被服務物件的主體也是以老年群體為主。因此,帶給孩子童年成長最大的困擾就是缺乏遊戲活動場地【幼兒園、學校課程之外幾乎不開放】,導致孩子因為缺乏童年遊戲而出現社交障礙、自閉等心理發育不健全的現象正在逐年增加。
敬愛的周總理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新中國70多年社會經濟大發展的歷程足以說明教育對社會建設的巨大推動作用。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未來發展建設的生力軍,保護好孩子就是保護好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那麼,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有沒有可能為未成年人學習成長預留出足夠多真實遊戲互動的環境呢?答案是肯定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從城市建設規劃層面為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留足足夠多社會性的遊戲互動場所,這些場所區別於學校、公園以及現存帶有商業性的兒童遊樂設施,這些設施規劃建設之後需要交由社會性公益機構進行運營、管理。這些設施需要具備:
1、便利性。未成年人因其自主行動能力較弱,因此他們的活動場所不能離家太遠,需要便於到達;
2、益智性。未成年人處於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自由散漫或太偏執於某些特定領域的娛樂活動對未成年人智力的全面發育都是不利的。因此,新規劃的場地需要能夠最大限度的啟用未成年人自身智力潛能,讓他們能夠便捷的接觸並運用到社會中最新的智力開發成果;
3、群智性。人是社會群居性的生命體,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進行分工協作才能獲得更佳的成長機會,而未成年人社交、協作等社會技能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前,成年人中出現的大齡單身、大剩現象其根源就在他們錯失了練習社交、協作技能的最佳年齡——未成年人階段。所以,新場地需要為未成年人社交、協作創造條件,也就是要盡最大可能的吸納到附近所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積極參與;
4、系統性。人的學習成長是最複雜的系統工程,大方向上分為智力成長和體力成長兩大部分,未成年人正處於智力和體力快速成長的最佳時期。因此,新場所需要從智力和體力等綜合方面輔助未成年人的學習成長。
社群、體驗是的遊樂場境對未成年人學習成長幫助更大
二、共享成長環境使社會資源利用更高效
“各回各家,各帶各的娃。”如今已經成為城裡孩子學習成長最為真實的寫照,絕大多數孩子都成長在自家打造的“伊甸園”內,未成年人在家中不是王子、就是公主。絕大多數數孩子家中都有眾多的學習成長用品,而且有很多產品是需要在與同伴互助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發揮助長作用。共享成長環境不僅僅能夠提升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社會效應。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適應更大群體協作環境是學習成長的主旋律。
資訊化讓眾多資源實現了互聯、共享,比如出行工具、人力資源、辦公環境等等,共享在擴大社會資源供給的同時也增加的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對於輔助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的資源同樣能夠透過共享實現利用更高效,比如學習成長環境、學習用品、娛樂玩具、家長陪伴等等都可以在社會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的情況下實現共享,從而提高目前孩子學習用品獨享、學習成長需要專人陪伴等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現象。
參與讓成長更便捷
三、和諧友善的學習成長環境更有利於“立德樹人”
人是社會群居性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從社會環境中汲取養料。同時,每個人的學習成長又為大的社會環境注入新活力,社會中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的學習成長即受環境影響也影響社會環境氛圍,正如“您在景區看風景,您同時也是其他看風景人眼中的風景。”所謂“德育”並不是單個家庭、學校或者某個國學組織能夠獨自完成的,生活環境中的廣告、影視作品都是“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某些影視名人一方面宣傳“德育”、另一方面有為虛擬電子遊戲代言,這實際上違背了社會“德育”的本質。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從事著屬於社會分配給自己的那部分工作。然而,正是這無數個小部分組成了社會協調發展的大系統。城市中的年輕人,為了享有更豐富的物質或文娛生活往往就不得不將絕大多數數時間分配給工作,996工作制、加班成為年輕人生活的常態,孩子和老人留“留守”家中實際上不利於對未成年人進行“德育”教導。因此,完善對未成年人長遠“立德樹人”的成長教導就必定需要社會基於社群範圍做出更大的監督、引導,讓和諧友善的鄰里關係成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茁壯成長的基礎保障。
2016年1月1日,國家全面放開生育二胎政策。根據法律規定,開放二胎後,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二胎,生育期間享有98天產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
1、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
2、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
3、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
4、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
5、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國家已經從“大事”上為和諧友善的社群助幼、助老做好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國家媒體也從多方位報道了社群服務的示範專案。因此,未來社會服務發展的大方向將聚焦到社群鄰里互助,共同營造和諧友善的學習成長環境、更好為全民參與“立德樹人”助力。
回覆列表
未成年人參與網路打賞,應該受到法律的嚴厲打擊,而不是受到法律的寬恕!包括網路主播、網路遊戲、網路直播平臺等等,都要納入法治的軌道,都要成為被約束甚至被打擊的物件。即使是這樣,也不一定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現在的網站和網路直播平臺,針對未成人不但是沒有令行禁止,而是全面放開,更多的傾向於未成年人,這跟未成年人有什麼關係,跟家長有什麼關係?未成年人參與網路打賞,其罪惡之源難道是未成年人及其家長?
楊紫是什麼人不太清楚,她說的話卻是聽懂了:法律不是護身符,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咋一看,這句話說的冠冕堂皇,天衣無縫。可細細品味,這句話似乎是頗有深意,耐人尋味?
法律不是護身符,可法律並沒有鼓勵未成年人去網路打賞。家長有監護之責,家長卻沒有取締網站和禁止網路直播的權力。這分明是監守自盜,嫁禍於人,分明是倒打一耙,賊喊捉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