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唐頌媛

    先說下當下的幾個大的財團在醫療行業的佈局。

    百度

    作為網際網路公司,bat都已進軍醫療行業,雖然百度裁撤了醫療事業部。但這並不是百度退出醫療行業的訊號。相反,基於多年在醫療行業的佈局,同時基於自身搜尋引擎所建立的海量大資料。百度在醫療領域已經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個人認為這個方向應該是智慧醫療,未來百度的方向將是網際網路+AI醫療。

    阿里

    阿里先後收購了多個醫療醫藥相關的企業,最大手筆當屬1.7億美元,收購中信二十一世紀,佔股54.3%。中信二十一世紀(2014年10月21日,更名阿里健康)手中握有全國藥品電子監管碼,作為每件藥品的電子監管碼,可以讓消費者追蹤到藥品的製藥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以保障藥品質量。

    這其中可以看到一個方向,藥品確實是阿里的早期佈局,雖然阿里現在上繳了電子監管碼,但並不影響其根本方向,阿里是想以支付寶為支撐,進軍醫療行業的支付方向,掛號、繳費、抓藥,但是遇到的問題也不少,這大多和傳統的醫院管理有關。

    除了支付,阿里在醫療領域也有明確的方向。當下中國的形勢,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只能是治療、預防、健康這樣一步一步過度,這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

    阿里在這一步的佈局,應該是預防與監測,透過智慧穿戴裝置+移動App,所以智慧穿戴裝置這種可穿戴醫療裝置的方向,最近幾年,甚至十年內將要持續增長。

    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也指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購買的藥品價值中民族企業佔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業佔50%以上;同時還有醫療器械對外關稅的減免,政策導向也將引導這個走向。

    除此之外,阿里也將佈局於遠端醫療。但遠端醫療同樣需要專業的醫生,目前的阿里健康線上問診的專業度還遠遠不夠。

    騰訊

    騰訊與阿里在戰略上有較多的相似之處,也收購了較多的醫療醫藥相關的企業。

    在15年年初的時候騰訊推出了糖大夫血糖儀,透過這點可以看出,騰訊與阿里都看中了預防與監測這一塊。但同時,騰訊應該還會向慢性病防治方向做重點傾斜。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10%;現在社會壓力增加,抑鬱症患者也程逐年增長趨勢,目前中國抑鬱症患者約8400萬。

    另外,騰訊的涉獵方向應該還會包括家庭醫生這個已經在國外很成熟的方向。

    綜合慢性病和家庭醫生,我覺得可以推出家庭醫生+個性化醫療的方式。

    綜合這兩點,我個人認為慢病確實是應該作為當下的主攻方向。

    騰訊的線上問診,實際上就是好大夫線上模式,目前線上問診做的比較好的當屬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

    平安好醫生和春雨醫生

    從talkingdata公佈的資料來看,平安好醫生的使用者覆蓋已經超越了春雨醫生。特別是最近兩年多,平安好醫生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雖然春雨醫生這兩年的發展也不錯,但是基於土豪背景的平安來說,還是差了一些。王濤(馬雲早期的五虎將之一)上任後平安好醫生的使用者覆蓋,確實有了明顯提升,目前已經有過億的使用者了。但是相比如此龐大的使用者數,僅千人的醫生團隊相對有些資源不足了;所以在線上問診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排隊的情況,但排隊的時間目前還比較短,算是可接受。

    春雨醫生,自從張銳英年早逝後,半年的時間CEO的位置一直處於空缺的狀態,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對春雨醫生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不過4.17日,春雨醫生官網宣佈原華潤醫療集團資訊管理部總經理張琨將就任CEO。接下來春雨醫生的發展讓我們一起關注吧。

    透過對比,平安好醫生的服務,與質量相比春雨醫生看上去要好一些,但是這些優質資源,只是用於線上的診斷,算不算資源的浪費呢。

    平安好醫生的佈局核心應該還是要回到保險,健康險。

    房地產商,諸如萬達、恆大、萬科

    雖然早前萬達集團已經有150億的投資用於醫療方向,但本月初,萬達投資700億,在成都建設醫療產業園,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這大手筆還是著實讓人震驚。

    諸多地產商涉獵醫療領域,主要原因無非以下三點:

    一是政策紅利的放開

    2012年以來,國務院,衛計委多次釋出各種優惠政策,放寬准入條件、簡化審批、醫生多點執業、人才引進、土地供應、公私合作等相關配套上都提供了優惠。

    二是行業的高利潤

    大部分的公立醫院,由於管理的低效,利潤空間並不高;管理高效的民營醫院,淨利率可以實現15%-20%。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地產開發能力的繼承

    萬達、恆大、萬科都是房地產行業的龍頭,擁有雄厚的資金,醫院前期的開發建設、以及整個過程的資金運作,都不存在問題。而且這些大地產商擅長持有物業型的投資運營,對醫院這種高投資,回收期長的產業,對於他們更為合適。

    萬科在醫療方向的重點是兒童醫院,集醫院、商業、養老、住宅為一體,通吃的節奏。

    萬達走的是高階醫療的路線,知名產後恢復中心、高階健康管理中心、醫療美容、中醫養生,萬達的方向是高階健康方向。

    恆大的醫療戰略是最佳化醫療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發展大健康產業方向,打造科學、全生命週期、全方位的健康產業。恆大實際所涉獵的醫療範圍不可謂不廣,網際網路+社群健康管理中心、高階醫療、慢病防治、醫療器械、醫療裝置、藥品、醫療技術、養老、健康險等幾乎全部涉及其中,不可謂胃口不大;不過當下主要涉及的還是網際網路+社群健康管理中心。

    地產商投資建醫院,可以保證高效的執行力;醫療對房價有提升的作用,最終達到雙贏。缺點是前期投入巨大,不是土豪玩不起。

    地產企業的跨境醫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產的紅利期已經逐漸遠去;伴隨消費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高階人群對現有的醫療需求已難以滿足,健康醫療在未來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投入和關注。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的戰略”,計劃將健康醫療的產業規模擴大到10萬億元;未來幾年內,國內民營醫院的佔比將逐步提高,官方預計將達到25%~30%,我個人認為這個預估值有些偏低,未來可能會接近50%。

    醫院管理

    目前傳統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大多是科班出身,雖然也有進修,但並不是真正的職業經理人,當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政策上將會進行支援;以職業經理人或第三方的管理、技術滲透或者合作引導,最終達到與網際網路的對接。

    分級診療

    目前醫院的醫生與患者數量與醫院的級別有明顯的倒掛,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醫療的引入有助於改善這一問題。

    電子檔案

    子檔案的重要性我就不再多說了,但是同時保證安全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

    公立醫院從品牌、醫生資質、技術角度都有很大的優勢。高階、專業的定位才是民營醫院的方向,高階和專科的民營醫院在未來會更普遍的出現;這和我們當下多層次的醫療需求的國情也是相匹配的。

    總結

    雖然目前在商業模式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爭議和問題,但是伴隨著政策的放開與各方的深入摸索,未來實現O2O醫療服務閉環是大勢所趨。同時伴隨著電子病例檔案的健全,小病手機問診,大病醫院治療將成為一個新的態勢。

    所以網際網路醫院和線下醫院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做到小病不出門,慢病少出門,危病、急病少排隊。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涉及如下幾個方向:

    1、依賴互聯+大資料+智慧監測的網際網路醫院;以慢病防治、健康管理、遠端VR診療為主;

    2、電子病例系統、醫學影像資訊系統、檢驗資訊系統、監護資訊系統的聯網,以及安全防控;

    3、家庭醫生、個性化診療的推出;

    4、公立醫院做綜合、基本,民營醫院做專科,高階;

    5、健康險普及;

    6、高科技技術:智慧機器人醫生的輔助診療、3D器官列印、手術機器人、基因測序。

  • 2 # 三炫

    醫療行業的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先進的一條器械裝置及藥物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

  • 3 # 單純的老朱

    首先感謝管邀

    據調查統計中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

    所以醫療養老行業迎來了春天

    華人均gdp的增長快速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近3億

    在計劃生育的國策下

    如今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加劇

    慢性病患者越發增多

    伴隨著中國國民生活水平提高

    健康意識的崛起

    將會有更多人將更多的錢放在健康上

    健康這個恆久不衰的話題在現在的中國已經越來越被重視

    加上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即將來臨

    養老服務或許會是未來一大趨勢。

    當然,醫療行業的發展前景雖然很好

    但是,醫療行業的市場壟斷也讓許多人無奈

    道客招商外包,好專案推薦大師,更多好專案請關注本號!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 4 # 越教越瘦

    謝謝邀請。醫療行業一直都有較好的發展,尤其是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同時各種疾病的發生也會增多,(這是因為現在還未知的疾病,或者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滋生等所致)所以,醫療市場只會越來越大。而且人們都主張精準醫療,因此就產生了各種精準醫療儀器裝置,以及其操作的醫護人員。另一方面,作為傳統醫學的中醫,也會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無論是中藥還中醫,都會得到提升,人們需要防病治病,更能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特長,而且隨著科技創新,還會有超越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的救世良藥。到那時,人的壽命會延長至120歲這種自然壽命。

  • 5 # 河山59286680

    未來的醫療行業我認為是一個充滿著活力,前途無限的事業單位,為什麼?人,都是吃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哪有不生病的道理?生了病總要去看醫生,要吃藥打針才能治癒,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高科技不斷地進步,新的療法,新的技術,新的觀念不斷更新,治癒率不斷上升,人的健康素質不斷提高,促使著醫療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人類為了減輕疾病的疼痛總在發展著高科技的治療,不信?您只要看看醫院名目繁多的醫療裝置就知道這些裝置能準確地診斷出你疾病根源,對症下藥,死亡風險大大降低,所以說醫療行業和醫生的前途無限,是保障身體健康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職業。

  • 6 # 江蘇網譜資料服務有限公司1

    1儘量選擇操作性專業,其次是內科,最不該選的是一切可以做出標準化圖形的專業(並且工作面對的是這種標準化的圖形),除非此類專業有操作性手術,如超聲。AI在標準化圖形上優勢太大。

    2參考北美醫療滿意度和收入水準。近幾年整形和骨科輪流第一。

    3一般來說,所謂醫學生選口腔已然來不及了。

    4市場化是必然的,並且先行專業口腔,整形,眼科都不錯。短時間內最看好整形。市場上兒內科是大風口。然而世界範圍來看,兒科的收益並不好,而在公立醫院絕對不要選的科室就是兒科,同理不想跳槽去私家醫院就絕對不要選兒科產科(產科的分支生殖醫學還可以,婦科等同外科)。慎重一定要慎重。

    5專培是必然的,建議在全面鋪開之前及早參加。

    6不要跟著ZF出的醫療路線圖,他們的願景不正常,目標就是非市場化的醫療資源供給,主要還是維護1955年的制度,全科醫師不是不能幹但必須先做專科醫生,再透過學習,掌握全科醫生的知識,以後開診所用的著。

    7門診為主的科室,日間手術科室比其他科室受制於社保輕。

    8公立3級醫院7-8年的磨鍊幾乎是必然的。不含三年規陪。去私立醫院最重要的原因是非市場化條件下非常難在公醫獲取合法的市價回報,所有非法收入都要考慮肥尾風險的問題。

    9有機會依舊是USMLE,因為ZF不會接受真正的市場化,並且和可能利用醫保的強勢扭曲的管制價格,短時間內國內醫師地位和經合組織國家沒法比的。只有計劃經濟的醫療撐不住崩潰掉(這個過程對醫生也很慘烈),可能才能正視現實。

  • 7 # 心內科荊大夫

    公立醫院保證患者基本醫療,預防,治病,發展私立醫院為患者提供高層次的診療服務。從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並且大力發展基層社群,鄉鎮衛生院,緩解大型醫院患者過多的就醫壓力!限制大型醫院繼續擴張導致區域性壟斷!成立網際網路醫院或醫院聯盟體,資源共享,大醫院幫扶基礎醫院。

  • 8 # HI木易子楊

    毋庸置疑,醫療行業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吃香行業。

    但是,醫療行業是個技術活兒,也是體力活兒。

    如果研究的是基因生物領域的高階醫療,那還好。但是受眾群體不多。

    如果研究的是大眾經常接觸的外科,婦科,兒科,內科,神經外科,骨科那可是真了不得。

    只要技術過硬,收入保證是刷刷的,但確實也很辛苦。

    為什麼不建議做醫藥代表,第一是國家相對管控越來越嚴格。另外,醫藥代表這個行業的灰色空間越來越透明。再次,真正的利潤空間並不是公司和醫藥代表拿走,而是別的,真正的醫藥代表,根本趕不上其他銷售領域的高手一年的收入。

    但是,無論怎麼看,醫療領域都是不爭的朝陽產業,再過20年,中國的養老器械和康復器械也會井噴。

    不管做哪一行,都不要做那種很容易就被替代的工作。

    否則,一輩子都可能只是打工,沒有出頭之日了。

  • 9 # 有尊嚴地活著

    這個問題有點大,不太好回答。

    1.如果從基礎醫學和藥械等看,新產品、新技術會不斷增加,如今天的PD-1等,隨著技術進步,甚至很多晚期腫瘤也有被治癒的可能。

    2.如果從臨床醫學看,會逐步走向中醫藥的融合,甚至不說中醫藥融合,就是宏觀醫學和微觀醫學的融合,結果是治療疾病的效果。

    3.如果從醫療體制改革看,Sunny電商採購、醫藥分業、雙向轉診制、公益醫療、鼓勵科技創新、弘揚中醫藥,都是持續的改革方向。

  • 10 # 運河之楊

    未來醫療行業怎麼發展,不成熟的看法是:

    一、發展醫療聯合體,以三級甲等醫院為領頭,在不同地區組建醫療聯合體,充分發揮大醫院專業的資源優勢,帶動地方醫院的醫療水平,便利基層群眾的醫療,做到一般大病不出縣。

    二、充分發揮中醫的作用,強化中西醫結合醫療的醫技,尤其是支援中醫中藥發展的路子要拓展,讓中醫中藥發揚光大,走向國際。

    三、加強醫療科研的投入,開展多學科、中西醫、少數民族醫藥的聯合研發,對慢性病、癌症、傳染病的防治,開發出更多治療效果好,價格便宜的藥物,減少因病致貧的因素。

    四、發展更多的老年醫養康樂設施,為越來越多的老人提供更加方便、全面的養老機構,適應中國老齡化的趨勢需求。

  • 11 # 未來的好時光

    未來醫療行業趨勢與現行醫療行業會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疾病將不再完全依靠醫療工作者,而是由科學工作者參與治療。會有很多醫生的工作負擔得以減輕,他們可以更專注的從事醫學研究,從而提高整體的醫療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在親戚面前保持沉默他們還是對我很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