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西平

    中國二十四節氣都有到分鐘的時間點。特別是立春代表辭舊迎新的概念。站在易學的角度上,認為立春前是過去的一年,而立春後是新的一年開始。

  • 2 # 著相2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約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立春則是太陽處於黃經315度點時的節氣。

    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部門計算的結果,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都會提前一兩年計算出來,登載在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上。這是一項複雜的運算,不僅要計算太陽和地球的執行速度和角度,還要考慮到整個太陽系間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不僅僅是幾大行星,甚至連小天體都要算到。為了計算這些天體間的互相影響,簡單的牛頓萬有引力已經不夠用了,要引入更高階的物理學引力理論。幸運的是,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足夠強大。《天文演算法》譯著者許劍偉曾發文章詳細介紹這些演算法。他表示,在計算機問世之前,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隨著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的普及,美國航空航天局、法國巴黎天文臺各自在網路上釋出了精密星曆錶的計算方法,這使得民間計算農曆成為可能。

     今天是立春,若在古代,這可是個大日子。由於是春天的開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稱為“立春節”,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比如祭句芒神(生命神主春事)、祭太歲,皇帝還會親率百官祈求風調雨順。

  • 3 # 文旅大俠

    【二十四節氣的精確時間的計算確定】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約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而立春則是太陽處於黃經315度點時的節氣。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曾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說,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部門計算的結果。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都會提前一兩年計算出來,登載在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上。這是一項複雜的運算,不僅要計算太陽和地球的執行速度和角度,還要考慮到整個太陽系間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不僅僅是幾大行星,甚至連小天體都要算到。為了計算這些天體間的互相影響,簡單的牛頓萬有引力已經不夠用了,要引入更高階的物理學引力理論。

    幸運的是,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足夠強大,《天文演算法》譯著者許劍偉曾發文章詳細介紹這些演算法,他表示,在計算機問世之前,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隨著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的普及,美國航空航天局、法國巴黎天文臺各自在網路上釋出了精密星曆錶的計算方法,這使得民間計算農曆成為可能。許劍偉先生設計的“壽星萬年曆”就是一版極高精度的萬年曆,採用先進的演算法實現,其精度堪比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製作的“日梭萬年曆”。

  • 4 # 花雨繽紛朗誦

    今天是立春,若在古代,這可是個大日子。由於是春天的開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稱為“立春節”,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比如祭句芒神(生命神,主春事)、祭太歲,皇帝還會親率百官祈求風調雨順。

    而在現代,直接參與農事的人們漸少,立春也漸漸成了老輩人口中的一個特殊日子,古意濃濃,似乎並不那麼精確。然而,當我們一查才會發現,原來立春不只是一個日子,而是精確到秒的一個時刻,比如今年的立春,其陽曆時刻是2020年2月4日17點03分!這種精確度,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黃道(喜歡聖鬥士的80後們是不是很熟悉?後邊咱們會提到),黃道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陽於一年內在恆星之間所走的視路徑。簡單地來說,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週,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365或366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就叫做黃道——它是天球上假設的一個大圓圈,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而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於兩個點,這兩個點就是“春分點”和“秋分點”。

    顧名思義,太陽位於“春分點”的時候,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春分”。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中點,約發生在3月20日或者3月21日,這一天時晝夜等長,故稱為“分”。簡單的說,春分點與秋分點就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的那一刻。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約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而立春則是太陽處於黃經315度點時的節氣。

    計算節氣的精確時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曾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說,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部門計算的結果。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都會提前一兩年計算出來,登載在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上。這是一項複雜的運算,不僅要計算太陽和地球的執行速度和角度,還要考慮到整個太陽系間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不僅僅是幾大行星,甚至連小天體都要算到。為了計算這些天體間的互相影響,簡單的牛頓萬有引力已經不夠用了,要引入更高階的物理學引力理論。

    幸運的是,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足夠強大,《天文演算法》譯著者許劍偉曾發文章詳細介紹這些演算法,他表示,在計算機問世之前,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隨著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的普及,美國航空航天局、法國巴黎天文臺各自在網路上釋出了精密星曆錶的計算方法,這使得民間計算農曆成為可能。記者瞭解到,許劍偉先生設計的“壽星萬年曆”就是一版極高精度的萬年曆,採用先進的演算法實現,其精度堪比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製作的“日梭萬年曆”。

    那麼,華人種地靠24節氣,外國種地靠啥呢?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甚至連節氣的名稱都一模一樣。跟二十四節氣相似,古代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亦是以春分點為起點而把黃道分為12等份,因此占星學中十二星座(本質是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十二個中氣不謀而合,一一對應。

    當然,國際上也曾出現過一些不那麼精確的歷法,比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共和曆”,每年分四季、12個月,每月30天,每10天為一旬,每旬第10日為休息日。12個月之外餘下的5天作為“無套褲漢日”。共和曆的名字倒是很詩意:比如葡月、霧月、霜月、雪月等。但是,共和曆與現實過於脫離,它的時間單位為十進位制,一旬為十日,一日為十小時,一小時為一百分鐘,一分鐘為一百秒,與常人的生活無法契合,因而失敗。

    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陽曆”,其實標準名稱是格里高利曆,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歷法。它先由義大利醫生、天文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等學者在儒略曆的基礎上加以改革,後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頒佈。而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元”。

    1949年9月27日,經過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中國也使用國際社會多數國家通用的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年。但在中國民間,仍然沿用著已有三千年歷史的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 5 # 陳相因631

    “立春”時間會精確到分、秒,而且農曆的二十四個節氣的每個節氣都能精準的預報出來,這說明天文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 6 # 奮鬥的瓜瓜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約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而立春則是太陽處於黃經315度點時的節氣。

    計算節氣的精確時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曾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說,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部門計算的結果。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都會提前一兩年計算出來,登載在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上。

    立春時刻是一個時間點,但立春之後卻是一個時間段,中國農曆上又曾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每一候為五天,有這樣的叫法:“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說的是立春開始後東風送暖,冰雪開始解凍,五日之後冬眠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活動,再過五日,已經解凍的河水上都是浮冰,魚類也開始隨著浮冰活動了。不過並不是全國都是這樣的氣候現象的,比較符合的應當是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的一些地區。但是中國位於北半球,在立春這天到來之後,全國性的氣候都會是轉暖的趨勢,Sunny的照射也會越來越強烈,所以立春就代表著冬天已去,春天到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在想人類發展了幾千年才到現在這個水平,那什麼時候才能發展到像科幻片裡面那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