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甘肅慧乙德文化
-
2 # 旗袍百科全書
趙松庭(1924年-2001年),原名趙鶴初,出生於浙江東陽,書香門第。
9歲起開始學習竹笛,15歲時拜崑曲藝人葉小苟為師。1944 年畢業於浙江慈溪錦堂師範學校,任中學音樂教師3年。1947年到上海法學院攻讀法律。1949 年參加解放軍文工團,1950年隨團到北韓戰場慰問演出,在北韓相遇著名北派笛子演奏家劉管樂,並向劉管樂學習了北方梆笛的演奏技法。1955 年復員回到浙江東陽縣婺劇團,並被借調到浙江省民間歌舞團。1976 年,調人浙江藝術學校任笛子教師,開始了專門的教學工作。
80年代初,趙松庭應邀到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高校任教。書香門第的薰陶、傳統戲曲的浸潤和現代學堂的教育,為趙松庭的演奏和創作奠定了高雅唯美的人文底蘊。
《鷓鴣飛》原為一首湖南民間樂曲。樂曲最早見於1926年出版的《中國雅樂集》。1956年,趙松庭先生將《鷓鴣飛》改編成笛曲,以唐朝大詩人李白《越中覽古》為依據,在曲式上,將原曲的一段體改為二段體,增加了快板段落。
笛曲《鷓鴣飛》以優美、委婉的旋律,古樸、幽雅的風格,在藝術家熟練自如的氣息運用及指顫音等技巧的演奏下,形象地描繪出鷓鴣鳥在廣闊天空中盡情飛翔的情景。
趙松庭先生編曲的《鷓鴣飛》,其曲意的根據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由此看來,鷓鴣之飛,只是一種寓意,樂曲非取其形,乃取其意。
趙先生演奏的《鷓鴣飛》重在含蓄的歌唱性與旋律的飄逸。
趙松庭 笛子名曲【鷓鴣飛】簡介
作者簡介:趙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東陽人,曾任浙江藝術學校名譽校長,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南派笛藝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藝創始人,被譽為“江南笛王”。
鷓鴣飛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作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樂譜最早見於1926年嚴固凡編寫的《中國雅樂集》,該書所載《鷓鴣飛》的解題是:“蕭,小工調。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聲音較低的樂器,似乎幽雅動聽。”但是之後此曲以絲竹樂合奏,蕭笛獨奏等多種形式在江南流行開來,用笛子演奏的版本反而成為此種名曲。該曲歷經了多位民族音樂大師的改編。
20世紀50年代笛子演奏名家陸春齡把《鷓鴣飛》改編成一首笛子曲,為該曲注入江南絲竹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此後《鷓鴣飛》得到了廣大笛子愛好者和各大音樂學院的青睞,併成為笛子十大名曲之一。樂曲透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嚮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願望,音樂活潑流麗,表現鷓鴣展翅高飛的情景。
1956年,笛子演奏家趙松庭先生依據唐朝詩人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唯有鷓鴣飛。”詩對其進行了改變,使之成為一首笛子名曲。曲醇厚細膩,快慢有致,強弱對比分明,把鷓鴣鳥那時遠時近,忽高忽低,在天空盡情翱翔的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反映出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