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神探

    這是斯皮爾伯格的一部讓人極愛極恨的電影,套用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好的電影,這是最壞的電影。

    其實老斯的電影很少有這樣冷冰冰的,但是考慮到這是庫布里克這老傢伙的身後未完之作,由老斯幫助他完成的,就可以理解了。

    我堅信老庫是很純粹的厭世主義者,在他手裡,從來沒有什麼完美結局,從來沒有溫情脈脈,看看他的代表作吧,《閃靈》、《大開眼界》,他就是將這個世界和人性的殘酷之處不動聲色的放大,放大,再放大。

    所以作為繼任者的老斯,肯定無法迴避老庫對影片的設定,雖然他在影片中加入了斯皮爾伯格的溫情俗套,可是仍然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

    讓我們回顧一下片中那最後一幕吧,小男孩和母親度過最快樂的一天,藍仙女的神話終於實現,他喚醒母親,為母親煮一杯咖啡,他為母親蓋上被子,同母親一同睡去。他終於獲得了母親的愛,可兩千年的等待竟只換來這短短的一天的幸福,我不知這應算一個甜蜜的還是悲傷的結局。

    甚至就是這樣一個結局,我也懷疑是老斯自己加上的,因為我絕不相信殘酷的、冰冷的老庫會去圓小男孩的夢。

    這是一部科幻片,這是作為神一樣存在的庫布里克對人類自身的思辨論文,然後由矯情的斯皮爾伯格複述了出來,雖然意思表達清楚了,只不過,感情傾向卻發生了一絲改變。不能說這種改變好,也許這部電影由老布來完成思想性會更高,不能說這部電影不好,畢竟老斯的溫情才是觀眾們最需要的,也許能算是恰到好處吧。

  • 2 # 迷開狼

    AI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是好幫手、奴隸、玩具,還是威脅?恐怕人類是無法正確回答的,因為面對這個新物種,我們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利用,而不是和平共處。

    一對兒子重病的夫妻領養了機器小孩大衛。按照領養程式的規定,啟動領養後,他與人類的每一段感情都將寫入記憶晶片,成為獨一無二的經歷,而且不可擦除。

    大衛的到來帶給了這個不幸的家庭歡聲笑語,夫妻倆對親子的感情轉移給了大衛,這一切都被視作人類之愛寫入了他的記憶。

    意外的是,重病的兒子出院了。而當小孩意識到大衛將和自己分享母愛時,人類的狡猾和陰險開始暴露,小孩設計陷害大衛。同時,母親對大衛的態度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她開始在倆個孩子間作比較。顯然,人類的感情是內外有別的。

    大衛“失寵”了,他被母親拋棄,而理由僅僅是他的身份——機器人。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談論得最多的是大資料、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在各個專業領域對人類的超越。但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AI只有技能,沒有情感。如果僅僅如此,人類何懼之有?

    片中的機器人屠宰場一段,正是人類對待人工智慧的真實寫照。包括大衛在內,那些不能再為人類工作的機器人,都面臨著人類獵手的追殺,被抓捕到屠宰場後施以各種極刑,供人類取樂。似乎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宿命。

    影片中,僥倖逃離屠宰場的大衛,繼續追尋著自己的夢想——變成真正的孩子,得到母親的愛。

    大衛歷經千辛萬苦,尋找童話中的藍仙女,請她幫助自己實現夢想。

    在海底的廢棄樂園中,大衛終於找到了藍仙女的雕像,他注視著藍仙女的眼睛,祈禱著、盼望著奇蹟發生,一天又一天,直到潛水器被冰封,藍仙女雕像被腐蝕,自己的電力耗盡……

    大衛的愛跨越了20個世紀。

    影片用一個多小時做鋪墊,片尾才是核心。

    2000多年後,大衛被再次喚醒。這時,地球已被機器人統治,人類滅絕了。影片並未交代,人類到底是被機器人消滅,還是毀於自相殘殺。

    未見刀光血影,人類已敗。

    用漫長的20個世紀,令大自然進行自然選擇、優勝劣汰,忽略過程,只展現結果。在娓娓道來中營造如此巨大的心理反差,這正是斯皮格伯格的高明之處。

    大衛用2000多年追尋人類的愛,而人類已經滅絕,多麼諷刺……

    我們常常引以為豪的人類情感,其實只是在做利害選擇。正如片中的母親,雖然與領養的機器小孩之間也有感情,但一旦需要在親身和領養之間做出選擇,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後者。

    而機器之愛卻如同程式程式碼般永恆:大衛用其一生追尋母愛,直到海枯石爛。人類與AI的較量中,居然在情感上一敗塗地!斯皮爾伯格給出的獨特視角讓本片成為了經典。

  • 3 # 氪星情報局

    斯皮爾伯格(Spielberg)的機器人天生就帶有愛的情感

    這部2001年的電影《人工智慧》( A.I. )是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影片,它描繪了一個不那麼遙遠的未來,圍繞著一個機器人小孩,他感覺到他的程式化家庭永恆的感情。

    故事發生在22世紀後氣候變化的世界裡,《人工智慧》的情節隨著機器人小孩David的旅程向前推進,他可以“印”在家人身上,模擬人類對愛的情感。

    David模糊了程式設計和真愛之間的界限。在故事的整個過程中,David對母親的愛比他的家庭和人類本身更長久,推動著這個故事走向人類滅絕的遙遠未來。與大多數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不同,David不應對人類的滅絕負責,但他對人類的迷戀驅使他從一縷頭髮中克隆出大衛的母親,並守護她直到之後一天。

    《人工智慧》描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工智慧故事。在像電影中的機器屠宰場(Flesh Fair)這樣的場景中,人類被描繪成邪惡的侵略者。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人工智慧,我們被大衛想要回到母親身邊的努力深深感動。透過創造一個可以愛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愛上一個機器人,而且這個未來看起來比大多數以人工智慧為中心的電影更容易描繪。

  • 4 # 張全有

    人工智慧就是一面鏡子。

    《人工智慧》是斯皮爾伯格在2001年導演的科幻電影,這部電影是庫布里克生前一直構思的電影,由於當年的技術有限,終究未完成的一部電影。斯皮爾伯格繼承了他的遺志,完成的如此絕妙,可惜在結尾不得不想商業電影做了屈服,電影整體不錯,可惜的是結尾有點爛尾。

    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21世紀中期,由於溫室效應,南北極冰川融化,此時,科技已經十分發達,人工智慧已經到了能夠感知自己的存在。這部電影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不得不說庫布里克的想法的確天馬行空,未來人工智慧已經超越了人類,並且有了喜怒哀樂,然後努力追求成為人類的過程,電影本身很感動,尤其是小男孩的演技,實在是太出色了,看的時候很難受,他什麼都不懂,只想要媽媽的愛。而媽媽又有什麼錯呢,她只是太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創造了他,又放棄了他。

    人類就是如此,人工智慧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無情和醜陋。但是電影中的泰迪熊實在是太想有一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三國志主角6星多少戰鬥力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