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畫中人
-
2 # 一介草民人
資料表明華北平原曾經滄海,是黃河改變了滄海的歷史成了桑田。歷史上黃河曾經在石家莊藁城東由南向北到白洋淀後向東入海,趙縣梨區可能就是黃河故道。那時滹沱河到藁城就匯入黃河就是黃河支流。後來黃河改道了,滹沱河才有了自己滾動的“自由”,也是經過多次改道才有了今天滏陽河滹沱河匯入一起的子牙河入海。這是我的看法。
-
3 # 地理縱橫
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是海河三大支流之一,是華北地區重要河流,以及河北平原的創造者之一。其發源于山西忻州繁峙縣,流經山西、劈開太行,穿過平山縣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經過河北省省會城市石家莊,最後匯入子牙河,於天津海河入渤海。
筆者與滹沱河結下了深厚感情,上學期間多次去這裡水文實習,教材多處涉及滹沱河的水文特性分析。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莊水源地,是這座城市500多萬人口的“水塔”,當地人稱滹沱河為“母親河”。見下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有人也把它稱之為一條害河,由於黃河穿過黃土高原,河水中攜帶著大量泥沙,沉積在下游河道中,河床堆集的越來越高,形成了世界聞名的“地上河”,每當夏季洪水來臨時,常常洪水氾濫決堤,“三年一決口,百年一改道,”洪水災害非常嚴重,歷史上曾經襲奪過淮河入黃海,也曾經向北偏從河北平原入渤海。見下圖:
▲黃河故道,入渤海時間較長
▲黃壁莊水庫附近的磁河、沙河、槐沙河
滹沱河穿過太行山後,河水中攜帶了大量泥沙,自出了崗南水庫後河道不穩定,河道變得左右搖擺,形成山前沖積~洪積帶平原,同時也襲奪了一些河流,如西北方向的磁河、沙河(上游的王快水庫),還有很早就斷流的槐沙河等。黃河在東漢、北宋年間改道至河北平原入渤海,襲奪了滹沱河,成了它的支流。
黃河改道南徙後,下游河道一直滾動在藁城、晉縣、束鹿一帶沖積扇的軸線上,又下奪黃河故道,單獨入海,自成水系。隨著京杭運河的開通,切斷了滹沱河的入海通道。同時伴隨著海河流域的形成,境內現存的六條主要河道分別納入海河流域大清河及子牙河水系,其餘古河道已不復存在,這次把海河流域與黃河流域徹底分開。由此看來滹沱河深受黃河影響,隨著黃河擺動,下游河道不斷變化,走出了一條曲曲折折之路。
歷史上,滹沱河水量豐沛,航運發達。直到20世紀40年代,深澤縣有一臨河碼頭,有‘小天津’之稱,每天數百條船雲集,岸上飯莊旅館林立。
到20世紀50年代,由於大型水利工程的實施,滹沱河流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漫長的歲月裡,滹沱河流域的演化都是自然的;直到 1958年開始修建的兩座大型水庫,改變了滹沱河流域的自然格局,造成了下游生態環境惡化。
伴隨著石家莊城市的興起,對水資源的需求倍增,加之華北平原持續乾旱,降水量不斷減少,今天的滹沱河已經斷流,在華北平原見河河斷,見湖湖幹,缺水非常嚴重。近幾年國家下大力氣南水調,解決華北平原缺水問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途經過大大小小河流有30多條河流,從今年4月份開始,截止到6月30日,利用白河、清河、澧河、滏陽河、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馬河等,分別向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補水8.7億立方米。
9月初,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河流進行的為期近一年補水工作,補水量達13.9億立方米。
透過兩次集中補水,我們可以看出補水量並不是很大,總計還不到23億立方,還不如歷史時期滹沱河的年徑流量,這些河流恢復原貌時間相差很遠,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還會加大南水北呼叫水量,近一步趨向於飽和調水。目前也只是一些地方河湖、溼地以及白洋淀水面面積有所擴大,區域水生態環境有些改善,部分割槽域地下水位會有不同程度回升。而真正恢復原貌還相差很大,未來的路任重而道遠。
-
4 # 地理那些事
滹沱河在古代曾經是黃河的支流,她是如何變成海河流域的河流的?
關於滹沱河是如何從黃河流域變為海河流域,實際上稍微瞭解一下該河流域地的氣候、地形以及歷史等知識就能得知。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滹沱河源於山西、歸於河北,它發源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一帶,在河北省滄州市獻縣臧橋匯入海河支流子牙河,河流全長587公里,先後流經了忻州、陽泉、石家莊、衡水、滄州,流域面積達2.73萬平方公里。
從氣候以及地形環境來看,滹沱河流域發源和流經了中國的半溼潤區,年降雨量約為400至700毫米之間,其幹流上中游流經晉中黃土丘陵和忻定盆地後,切穿了系舟山和太行山之後,至黃壁莊出山,而下游受華北平原地勢平緩、海拔較低的影響,水流流速放緩、河道變寬,是北方出了名的泥沙多、善衝、善淤、善徙的河流之一,逐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
由於滹沱河主要發源和流經了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山西高原)和第三級階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受此影響,滹沱河的支流全部都在黃壁莊水庫以上河段,而以下平原地帶無支流,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
上文中講到,滹沱河出了黃壁莊水庫之後由於地勢平緩河流流速降低,大量泥沙在河道淤積形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而我們知道,河道越是淤積嚴重,就越容易發生決堤和改道,歷史上黃河的多次改道便是如此,而滹沱河也是如此,進入平原之後改道頻繁。
早在東漢以前,滹沱河曾為黃河水系,大約東漢至隋朝時期(公元1世紀至6世紀),隨著黃河逐漸向南改道和一系列築堰、開渠引洪等人類行為,滹沱河最終成為了海河水系的一部分。
-
5 # 科技和生活
滹沱河是河北省中部的一條河流,發源於太行山中,源頭位於山西忻州繁峙縣泰戲山,從太行山連綿的山峰中間穿過,進入河北省後,河流水資源匯聚到平山縣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水庫出水後的河流經過石家莊北部,一路向東與滏陽河匯成子牙河,最後又在天津與海河匯合,注入渤海。
從距離上來說,這條河流距黃河甚遠,然而歷史上它曾經是黃河的支流,黃河從河南孟津進入華北平原,轉向東北進入山東,從東營入海,這兩條河流最近處也距離數百公里,滹沱河怎麼會是黃河的支流呢?
說起來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歷史上黃河曾經北上從海河入海,滹沱河流經河北省中部,而黃河曾經從南到北橫貫河北省到天津一帶,這個時候的滹沱河的水當然只能注入到黃河之中了。
滹沱河古時候又稱作虖池或滹池,有的河段當地人稱之為葡萄河或糊塗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在歷史上滹沱河曾經自成水系,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注入主流,向東單獨注入渤海。
但是有些時期又會匯入其他河流中。根據歷史記載可以發現,黃河在東漢、北宋年間曾改道向北在今河北滄州和天津一帶入海,曾經佔領過滹沱河的河道,在天津奪海河入海的時候,滹沱河的水流也從屬黃河一路向北,這個時候的滹沱河都相當於是黃河的支流。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黃河曾經26次大改道,當黃河在河北中部以南地區入海的時候,那麼滹沱河又脫離了黃河,有時單獨入海,有時又成了子牙河等河流的支流,其下游河道在如今的藁城、晉縣、鉅鹿一帶翻來滾去,形成了一片山前沖積扇平原,史上有時候還會從黃河故道單獨入海。海河流域形成之後,滹沱河匯入子牙河水系。
滹沱河也是石家莊一帶地區的主要水源地,它造就的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是石家莊的主要取水地,但是這兩大水庫也佔用了滹沱河的大部分水資源,使得水庫下游河道的水量減少,再加上太行山一帶和以東的華北平原這些年降水量比較少,石家莊向東地區的滹沱河河段幾乎常年斷流,這兩年曾從南水北調河道補水,但南水北調能給予它的水量畢竟還是小的,難以改變滹沱河流域缺水的現狀,所以目前南水北調的水並不能滿足滹沱河全線通水的需要,該流域仍需更好的水利排程和規劃。
回覆列表
關於滹沱河是如何從黃河流域變為海河流域,實際上稍微瞭解一下該河流域地的氣候、地形以及歷史等知識就能得知。
滹沱河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當地人俗稱糊塗河,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它發源于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恆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後入海。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滹沱河自黃壁莊以下,境內有堤防的河段長100餘公里。兩岸堤防總長142.63公里,兩堤之間的堤距4至7公里,最寬達8公里。河床為複式河槽,河道面積為53.82萬畝。當滹沱河發生較大洪水時,由於寬闊槽儲蓄洪水,具有明顯的消減洪峰作用。但是,也因河槽寬淺平緩,處於堆積狀態,造成河床逐年抬高,部分灘面已高於地面。據歷史文獻記載,滹沱河在境內發生決溢改道的次數很多。由於河槽左右滾動,洪水大量奪地,沿河村莊多次迫遷。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50多年間曾發生四次洪水災害;近30年來有三次較大變遷,累計擺幅度達4公里,塌地20餘萬畝。洪水波及範圍南至滏陽河,北至磁河、木刀溝,百數十里內皆受其縱橫衝蕩,斷洪沙灘蔓延廣泛,其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
流域內水利事業發展較早。據史料記載,遠在東漢時期就開滹沱河蒲吾渠,可通漕船。唐朝時建成太白渠、大唐渠,引河水灌田。北宋天聖年間,曾修築曹馬口堤防。元、明埋藏,多次"發丁夫灘治滹沱"。清朝時則大量興辦水利營田、修築堤防,以障滹沱。民國時期,沿河建成興民、大同、靈正、源泉四處萬畝灌區。
建國後,在各級政府領導下,劈山開渠、修庫、打壩、建站、築堤、架橋、保持水土,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年年有工程截至1987年,流域內修建大、中、小水庫66座,總蓄水量近29億立方米;興建萬畝灌區13處,灌溉面積192萬畝;築堤防242.63公里,修護村護岸壩380道,建橋、閘、涵62座;修水電站85座,總裝機7.85萬千瓦。
據建國前的舊縣誌載:昔日滹沱河是"春天苦旱河底幹,秋季發水浪滾翻,糧倉沖走房屋塌,無吃無住無人管"。一般年份的多雨季節,卻是水勢茫茫,沿河村莊設有渡口以輕舟橫渡,上下游之間以風帆相濟。河內有魚蝦,沿河還有天鵝魚鷹等水鳥棲息,秋天的夜晚有大大雁途宿。河濱之地綠草繁茂,間雜以牛羊。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河水斷流,河濱之地逐漸被開發利用。有的綠樹成蔭,有的闢為果園,有的墾殖為稻田沃土,種植糧棉諸作物,豐收季節,碩果累累。
滹沱河在古代曾經是黃河的支流,她是如何變成海河流域的河流的?雖然這一條河曾經是黃河的支流,但是在之後的一些情況條件影響之下,就開始轉變為海河流域的河流了,所以說這樣的影響其實還是很大的。因為這個支流可能並不適合在黃河流域,他在黃河流域就會導致他的水質變得比較差,而且會影響到百姓平常的生活,再加上當時氣候條件的影響,讓人們不得不對他進行了一些修改,而且大自然也會對他產生一定的作用,讓他修改這樣的道路。
因為我們都知道黃河流域的泥沙是非常多的,而泥沙如果這個時候在河道中堆積,而河流的速度如果減緩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地上河的出現。地上河一旦出現,就會對當時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地上河如果出現,一旦到了雨季的時候,就很容易讓河流中的水源充足,而這個時候如果沒建立好圍欄的話,很容易將水引到外邊去,最後也會導致水流不斷的增多,甚至會影響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洪災。
而河道如果淤積比較嚴重,在自然方面就會很容易讓河流改道,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人們進行一些操作,就容易導致這一個支流變成其他河道的支流。這樣自然的作用,反而還會讓人們有一些省力,況且變為其他海河的流域的河流,可以說是對這一條河流做到了最好的保留,因為海河流域的泥沙肯定沒有黃河流域的泥沙多,也可以更加方便人們使用水源。
而且古代不僅是自然的作用,還有一些人為的作用,因為黃河經常會水災氾濫,那就不得已將黃河進行一系列的改造,甚至會對黃河的周圍築起堤壩,然後將一些細小的流域不斷的改變,這樣也是他這個河流成為海河河流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結:早在東漢以前,滹沱河曾為黃河水系,大約東漢至隋朝時期(公元1世紀至6世紀),隨著黃河逐漸向南改道和一系列築堰、開渠引洪等人類行為,滹沱河最終成為了海河水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