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韻畫手

    兩個都有強迫症傾向的十九世紀的藝術家——不遺餘力追求唯美的安格爾和忠實反映現實的庫爾貝

    如果說安格爾和庫爾貝更喜歡哪一個,以我個人觀點:從欣賞角度我更喜歡安格爾;從繪畫手法我更傾向庫爾貝。

    一、素描第一,色彩第二的安格爾

    1、安格爾著名的口號:“藝術的寫實在於線條。”

    ——安格爾作品《聖母》

    安格爾,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在繪畫表現上,他一直堅持的就是:重素描輕色彩。

    安格爾的油畫成就得益於他高超的的素描造詣,他把素描看做是油畫創作中的骨架與靈魂,他不僅把素描作為基礎的訓練手段,同時素描作品也帶有極強的創作意識,宛如一幅獨立的藝術作品。

    ——安格爾作品《查爾斯·巴德姆夫人素描像》

    安格爾對線條的一貫宗旨是:“色彩是繪畫的裝飾手段,線條才是藝術的本質,線條才是一切,色彩是空虛的。”

    在安格爾的油畫作品中充分體現出他在素描上用線的高超技巧,對於線條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瞭然於胸。他在創作時堅持用線條來表現,並使之融於體、面之中,形象明確生動,讓畫面的整體感達到完美的效果。

    ——安格爾作品《聖桑福裡安殉難》

    2、不死不休地追求著永恆的美

    安格爾一生都在追求和表現理想中的美,他迷戀描繪女性的人體,在他的筆下每個人體都畫得圓潤細膩,健康柔美。為了達到理想狀態的美,常常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改變形體,就像他創作的《大宮女》,人物形象比正常人體多了三根肋條,雖然誇張,但確實讓人在感官上有著異乎尋常的美的感受。

    ——安格爾作品《大宮女》

    安格爾的作品雖然把作品表現得極其完美,但是他的作品反映出來永遠是理想化的、非現實的、無過多內涵的純形式上的美,他的作品很少去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其實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的體現。

    ——安格爾作品《朱庇特與忒提斯》

    二、造型厚重,充滿現實感的庫爾貝

    1、現實就是一切

    作為現實主義領路人的庫爾貝,在創作宗旨和表現手法上,與安格爾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方向。庫爾貝專注於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以普通的勞動者和其貧苦的生活作為表現題材,他是用畫筆描繪的是真實的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他更多地透過現實場景的人物狀態來反映其內心的精神和內涵,這跟安格爾偶像般的描繪和刻畫人物有著很大的差異。

    ——庫爾貝作品《偶遇》

    2、繪畫味道十足的光線表現手法

    庫爾貝在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結實、厚重,用線虛實有度,明暗過渡也非常的細膩,讓人物形態更加具有立體感。

    ——庫爾貝作品《打石工》

    庫爾貝對於光的運用獨具特色,透過細緻的觀察,他提煉出一種客觀、自然的光線表達的方法,用於組織畫面和表達自己特殊的情感。他善於藉助自然光表現生活中平凡的美感,作品中光線明快、清晰,畫面中人物明暗關係單純、簡練,散發著強烈的真實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庫爾貝作品《畫室》

    結語

    無疑,從畫面觀感上來說,安格爾的作品是美的,畫面內容也是讓人感覺放鬆和愉悅的,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理想化的形態,庫爾貝與之恰恰相反,那種來自於真實社會的真實,讓人內心倍感沉重。從繪畫表現形式上,安格爾過多地依賴於素描的表現力,而忽略了色彩,這在表現手法上過於狹隘,效果也過於單一,脫離了繪畫表現現實的效果,庫爾貝在這方面要略勝一籌,可以說是一種活生生的藝術。所以說安格爾的畫更適合去欣賞,庫爾貝的作品更適合去學習。

    ——庫爾貝作品《篩糧》

  • 2 # 船長讀畫

    從性格的張揚,以及對現代繪畫的貢獻來說,我傾向於庫爾貝。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生於1780年,1867年去世。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出生於1819年,兩位之間的年齡相差了39歲,大致可以算為同一時代的人。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經歷了法國1848年二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和巴黎公社等等大時代、大事件。

    這幅《你好啊,庫爾貝先生》,從他隨意的著裝、上翹的鬍鬚,就展露了他張揚不羈的性格。

    另一方面,這兩人所生活的巴黎,也如幾個世紀前的弗洛倫薩和羅馬一樣,成為世界繪畫藝術的彙集地和變革中心,但在安格爾的時代,獲得羅馬獎學金、去羅馬學習繪畫依然是一項重要的榮譽,甚至是被畫壇認可的標誌。

    我們習慣了給安格爾打上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等標籤,尤其是他與德拉克洛瓦的論戰,給人的印象更展示出他保守、僵化的一面。但不要忘記,年輕時期的安格爾在大衛手下學習時,也有過突破種種學院繪畫羈絆的大膽嘗試,後來在成為傳承新古典主義衣缽時也大膽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

    庫爾貝年輕時代自畫像

    巴黎公社失敗後庫爾貝在獄中的自畫像。

    相比安格爾、德拉克洛瓦、籍里科等人,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對後來的現代繪畫影響更為直接。

    庫爾貝在29歲時就投入法國革命運動,1872年巴黎公社時期,他擔任過公社委員和美術家聯合會主席、公社造型藝術委員會的負責人。正是在他主持工作期間,巴黎取消了美術學院頒發的一切獎章,還拆毀了拿破崙紀功柱(估計這就是後來清算他時所謂的破壞文物了)。

    庫爾貝的女子肖像。

    他和拿破崙三世之間,也有一段恩怨。拿破崙三世在觀看他年輕時代的《浴女》時,認為太醜、太不符合三世自己的審美觀了,憤怒地對著畫中裸女的身軀抽過一鞭子。而在1870年,拿破崙三世的審美觀經歷過時間修理後,又決定授予他榮譽勳章,但被庫爾貝堅決拒絕了,他還致信美術大臣:

    “作為一個公民,我的共和主義信念使我不能接受在本質上屬於君主政體的榮譽。……我已50歲了,我一直是自由地活著……我死後,人們應這樣評價我:那個人從未參加過任何學派、任何教會、任何學會、任何學院,尤其除自由制度外,他從未從屬於任何其它制度。”

    “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庫爾貝堅持藝術創作應該以現實為依據,反對對生活進行粉飾,他決意要畫成他眼睛所看見的樣子。

    開創了西方美術史上的現實主義的庫爾貝曾說過:“我希望永遠用我的藝術維持我的生計,一絲一毫也不偏離我的原則,一時一刻也不違揹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畫僅僅為了取悅於人、易於出售的東西。”

    庫爾貝的打石工。據陳丹青老師回憶說,在他初學繪畫時,就用鉛筆臨摹過這幅畫。可見庫爾貝對後世繪畫的影響,是很廣泛的。

  • 3 # 燈影書畫

    十九世紀的法國,是個迭宕動盪的歷史時期,同時又是個藝術空前發展的黃金世紀。新古典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交替產生,星光璀璨,大師輩出。安格爾、庫爾貝就是法國十九世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偉大的畫家。

    安格爾(1780一1867),新古典主義畫派重要代表,學院派領頭人。庫爾貝(1819一1877),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安格爾和庫爾貝都是寫實畫家,但他們的藝術理念卻很不相同。安格爾主張藝術就是藝術,提倡唯美莊重高雅寧靜。庫爾貝則主張藝術就要最大可能地貼近生活,“我只畫我眼睛裡看到的”。安格爾的作品往往賦予更多理想化的東西,像《大宮女》、《泉》、《沐浴的瓦平松夫人》等。庫爾貝注重對社會底層人們勞動生活場景的描繪,如《碎石工》、《篩谷的女子》、《浴婦》等。

    安格爾和庫爾貝都是畫技精湛的頂級繪畫大師。由於繪畫理念不同,安格爾當時更迎合上層的歡迎,庫爾貝則更受底層民眾的喜歡。兩人在西方繪畫史上都是可圈可點的畫家,都對後世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安格爾的《泉》被世界許多國家列為人體藝術教學的範本,庫爾貝的《碎石工》是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開創性作品。

    筆者大學期間最早看到的一幅油畫就是安格爾的《泉》。畫面中,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手託醬紫色陶瓶以垂直構形站立於綠色的壁龕中,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目光中透著青純無邪的神韻,畫家用缺少光澤的天鵝絨般的筆觸描繪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飛瀉的泉水給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整個畫面清純、唯美、典雅、莊重,自然乾淨,纖塵不染,太美了!也就是從看到《泉》這幅畫起,我開始喜歡上了油畫,喜歡上了安格爾。

  • 4 # 鴻鵠迎罡

    庫爾貝(1819年——1877年)和安格爾(1780年——1867年)兩人基本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都是法國19世紀炙手可熱的油畫大師,這個時代也是各種油畫風格百花齊放的時代,前者是“現實主義油畫”的開山鼻祖,後者是“新古典主義油畫”的開山鼻祖,兩人都為油畫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安格爾《拉梅爾夫人》

    如果把兩人的貢獻放在整個美術史上來比較,顯然,庫爾貝要比安格爾高一些,根本原因是,安格爾所推崇的“新古典主義”是一種偏向於復古的畫法,這種畫法早在文藝復興初期,由達芬奇、拉斐爾、提香等大師已經發展完善,稱作“古典主義”,在整體上要以理性態度來入畫,把油畫造型當做重中之重,所刻畫的形象要符合現實原型,造型要準確逼真,要體現出強烈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色調要冷靜、和諧。

    安格爾《瓦平松浴女》

    安格爾在這種基礎上,給繪畫中融合了18世紀末期“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的革命熱情,以及新時代下,法國資產階級所具備的那種浪漫情懷,以及對英雄主義情結的無限嚮往的情懷,同時,以全景式構圖來突出畫面的雕塑感。

    由於安格爾是學院派代表畫家,因此,他的這種畫法非常受上層社會喜歡,他在法國畫壇的地位無人能及。

    庫爾貝《浴女》

    庫爾貝的出身背景要遠遠低於安格爾,但他在繪畫上的天賦極高,是一名思想型畫家,自小就練好了一身本領,立志要建立一種新的畫法。他比安格爾小30多歲,他進入畫壇之際,安格爾已經成為法國畫壇的旗幟性人物,此時,安格爾的“新古典主義”、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莫奈的“印象主義”都搞得風生水起,他處在這些夾縫中求生存,想創造一種新畫法的難度可想而知。

    庫爾貝《懷抱小羊的村民》

    但庫爾貝知難而進,硬是依靠“愚公精神”,活生生建立了“寫實主義”,這種風格以展現19世紀法國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為主,展現他們在時代背景下的各種命運,在整體藝術理念上,同同時代的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以及他的鉅作《人間喜劇》非常相似,遵循那種“時代書記官”的藝術情懷,巴爾扎克依靠文字,庫爾貝依靠繪畫。

    庫爾貝《篩麥婦》

    庫爾貝以深沉的同情心理刻畫了一個個勞苦大眾形象,像《石工》、《篩麥婦》、《路遇》、《懷抱小羊的村民》、《沐浴》等作品,已經成為反映法國19世紀老百姓生活的最好見證,不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都很高。

    安格爾的油畫華美、典雅、香豔,適合貴族階層欣賞,比較下來,我還是喜歡庫爾貝的作品,它更真實,更有震撼力。

  • 5 # 藝術狂人2

    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流派的畫家,庫爾貝是現實主義流派的,所以兩者存在很明顯的區別

    一 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其繪畫風格,創作理念,是大相徑庭的

    新古典主義,是延續文藝復興古典油畫的的風格,延續崇尚理想美的創作理念,延續提倡創作時,創造出最完美的比例,最優美的線條,最高雅崇高的聖潔

    畫家安格爾在創作《大宮女》時,為了達到理想美的創作境界,達到最柔美的女性線條,最完美的人體比例,特意拉長了畫中的女人體的背脊

    那三節多餘的脊椎骨,讓安格爾創作了女性柔美無骨的理想美,若是正常標準的女人體比例,說不定還達不到柔美的理想典雅美

    可見,新古典主義的創作理念,為了達到完美的理想美,畫家創作,是經過改造加工的,不免稍微有些矯揉造作之氣

    而現實主義畫家,創作是接地氣的,很貼近底層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態,純天然的真實生活氣息,毫無新古典主義矯揉造作,加工改造的理想美

    比如庫爾貝作品《篩麥的婦女》,就是單純,赤裸裸地展現生活中最樸素,最勤勞的婦女形象,自然篩麥的身軀,毫無修飾加工之意,卻盡顯天然,質樸,真實的藝術

    二 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繪畫,其受眾物件不同

    安格爾由於是新古典主義的畫家,所以他創作作品,多是服務於宮廷的達官貴人,上流社會,滿足上流社會的審美口味

    比如作品《土耳其浴室》,是為拿破崙王子所創作

    而庫爾貝的作品《採石工人》,不是取材貴族生活,而是取材於路邊兩個鑿石頭的底層工人,兩位衣衫襤褸的工人,是生活底層百姓的真實寫照,滿是補丁的褲子,破洞的皮靴和襪子,都是反映人間疾苦的細節

    所以現實主義畫派創作,是真正為底層老百姓服務的藝術

    新古典主義,如同古典主義一樣,為上流社會,皇宮貴族服務,且創作主題,多取材於神話宗教題材,新古典主義難免有一些不知人間疾苦之意,為了達到完美的理想美,畫家創作,是經過改造加工的,不免稍微有些矯揉造作之氣

    現實主義畫派創作,是真正為底層老百姓服務的藝術,深知百姓疾苦,真實赤裸裸地反映底層人民最真實的生活,毫無修飾加工之意,卻盡顯天然,質樸,真實的藝術

    相信每一個學畫畫的人,都向往安格爾那種高雅的創作生活,愜意舒適的創作環境,畫高雅的油畫

    在一個Sunny和煦的午後,慵懶的Sunny灑進你的陽臺,在畫布前悠閒地創作,品一杯清茶,遠離世俗的紛擾和煩惱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臨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柴米油鹽,如同庫爾貝畫作中的人物,為生活奔波,為柴米油鹽發愁,甚至丟下畫筆,甚至忘記了學繪畫的初心

    回答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中期需要注意哪一種營養物的補充,孕晚期才不會容易缺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