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德心理諮詢亞君
-
2 # 漫步育兒路
如您所述,孩子有不良情緒時,這些情緒通常與某些行為或事件相關,事出有因,而非空穴來風,也不是孩子自願的。從這個角度說,有這些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也應該被大人理解的。
但是大人身處其中,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反而容易在道德和輿論的壓力下,急於評判是非,也就難免會動怒了。
而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當他面臨著他無法解決的困境,因而產生了某些不良情緒時,正是他最無助的時刻。這時,他需要的是大人的理解和幫助,而不是斥責(“不許哭"“你怎麼可以這樣"“好好說話"等)、同情(“哎呀,痛死了吧,趕緊讓我摸摸")或者直接出手擺平。
所以,我認為,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的第一步,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認識到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的。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這麼做:
1、降低身體高度,與孩子等高;
2、看著孩子的眼睛,把手放在他的肩上(如果孩子抗拒,待在孩子身邊就好);
3、詢問孩子事情的經過以及他對此事的感受:“發生了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
4、如果孩子年齡較小(4歲以下),或者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可以改問為猜測,幫助孩子把事件和感受表達出來:"我注意到……(事件);你是不是覺得……(感受)"
當孩子說出他的感受,或者我們替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後,孩子常常會因為被理解而如釋重負,這時,他可能會迅速平靜下來,也可能反而會哭得更兇。
對此,我們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5、平靜面對,積極迴應:告訴孩子“我知道,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想"或者抱著他。
這個過程一般需要幾分鐘,甚至更長。
待孩子情緒完全平復後,我們可以進入第二步:共商對策,解決問題。1、幫助孩子理解整個情境:
我們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整個情境。如果孩子年齡較大,理解能力夠強,也可以直接用語言探討彼此對情境的理解。
2、和孩子商討具體對策,看看問題如何解決
3、如有條件,立即付諸實施;如無條件,可以透過角色扮演,鞏固認知。
特別提醒:1、如果有傷害現象發生(孩子被傷害、傷害別人或者破壞了公共秩序),應該先中止傷害,再進行上述步驟。
具體做法是:迅速帶孩子離開現場,避開眾人視線。
2、進行上述步驟的前提是:大人情緒平靜。
如果你瀕臨動怒,或者已經動怒,請記住我們的第一步——接納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因為,和孩子一樣,大人有情緒也是可以的。
管理情緒需要大量的練習,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次到位,我曾花了兩年多時間,才慢慢做到能在多數情況下平靜面對孩子的情緒。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當我們每一次努力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都會從旁靜靜觀摩。我們的練習,同樣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因此,我相信,堅定方向,循序漸進,慢慢地,一切都會好起來。
-
3 # 果子媽學育兒
疏導用的很恰當。孩子不好的情緒要用疏導,而不是控制。當我發現我兒子出現情緒不好時,我會放下手中的事情,擁抱他。什麼都不說,因為暫時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等孩子情緒好點再問:剛才發生什麼事情了?
等孩子說完,比如他會說:他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叫他別動,他還動。
媽媽:你很生氣對不對(肯定孩子的情緒)。
兒子:我真的好生氣,我要打死他。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最多的莫過於“打人是不對的,之類的話”
你這樣說等同於你在指責他。
正確的方法是,陪他一起發洩。可以重複孩子的話:嗯,我們要打死他。
打人不是孩子的重點,他是在宣洩,我們讓他發洩。
孩子安靜下來,我們再進行教育。傳授我們的觀點建議。
教育孩子不能帶有自身情緒。
當我們的情緒來了,我們首先是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樣也不是控制,而是宣洩掉。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情緒很糟糕,需要自己呆一會兒。可以走進自己房間,關上門,打枕頭/被子之類的。還可以跑步運動來宣洩。
比如因為在一起玩,小朋友發生衝突,家長調節不下;
因為看電視或者買東西,孩子開始撒潑、發怒等等,怎麼對孩子的一些日常出現的問題疏導呢?
回覆列表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靜下心和孩子好好說話,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暴跳如雷,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頻道上,孩子需要家長不斷引導,鼓勵,棒樣的力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