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巴爾幹半島南部稱為希臘半島,最南部稱為伯羅奔尼撒半島,面積約為2.15萬平方公里,是海南島的2/3左右。希臘半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結合部,大約只有6.3公里寬,羅奔尼撒半島接近四面環海了。早在古希臘文明之前,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有亞加亞、伊利斯、阿卡狄亞、阿爾戈利斯、麥加尼亞、拉哥尼亞等民族。若按照我們東方的習慣,會在這個結合部修築一道長城。但半島並未統一成一個國家,再加上這些都有民族海洋屬性,不會認為修長城有多大意義。古伯羅奔尼撒半島人不修長城,他們卻想挖一條運河。希臘半島東西海上交通,要繞著伯羅奔尼撒半島走,如果挖通這6.3公里寬的結合部,大約可以節約700公里航程。別看只有6.3公里,但工程量巨大,古人躍躍欲試,卻不得不放棄,等待技術進步。等到1881年至1893年,希臘人終於利用先進技術挖通運河,後來在上方修建橋樑,甚至還通了火車。科林斯運河長約6343米,頂部寬24.6米,底部寬21.3米,水深8米,岩石壁高出海平面90米,呈近乎垂直的80°角。科林斯運河連線塞隆尼海灣與科林斯海灣,縮短航程約700公里,但航道狹窄,稍微大一點的船必須用小船拖拽,以免撞擊巖壁。科林斯運河內只能單向通行,東西方向的船隻輪流透過。由於通行費昂貴,貨船一般不走運河,這裡主要是旅遊船。每天僅有約30條船經過運河,其中大多數是渡輪和旅遊船。公元前1100年至前950年期間,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的多利亞人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建立斯巴達城邦。斯巴達人侵略性極強,透過戰爭逐漸迫使半島上其他城邦臣服,不服的全都成了奴隸。斯巴達人是戰鬥民族,嬰兒出生後不久,母親會給孩子喝紅酒,如果孩子得以倖存,則由孩子的父親帶到城主面前接受檢驗,瘦弱者會丟進深山喂狼。斯巴達男孩7歲脫離父母,編入團隊進行殘酷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訓練成絕對服從,身手敏捷,不懼生死的軍人。12歲編入少年隊,只能光身赤腳,不論天氣冷暖均只許穿一件外套。20歲成為正規軍人,60歲才能退役,出類拔萃者可進入元老院。斯巴達女人進行艱苦的體格訓練,他們認為只有強壯的母親,方能孕育出勇悍的戰士。斯巴達母親送兒子上戰場,說得最多的話是:“孩子,帶著盾牌回來,或者躺在盾牌上。”意思是戰勝歸來,或戰死,絕不要當逃兵。斯巴達有三種人可以有墓碑:神職人員,戰士在一場勝利戰爭中陣亡,婦女在分娩時去世。斯巴達行“二王制”,兩個國王分別來自較高階的亞基亞德家族,與較低階的歐里龐提家族。二王室不準聯姻,以防二王的權力合一。斯巴達的執政官五人,每年由人民公決,權力遠在國王之上。但執政官的任期僅一年,大事須經五人意見一致才有效。元老院由28名60歲以上人和兩位國王組成,共30人,以限制執政官。斯巴達分為3個階層:斯巴達人(多利亞人的後代)、庇裡阿西人(順從者的後代)、希洛人(奴隸,又稱黑勞士)。希洛人是斯巴達人的公有財產,斯巴達人經常希洛人,將他們拖至公共場所任意欺凌。希洛人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目的就是要希洛人牢記其奴隸身份。甚至每年組織斯巴達少年結隊殺戮希洛人,以此培養斯巴達少年的戰鬥精神,也削弱希洛人的反抗。公元前500年前後,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斯巴達透過武力、外交等手段,建立伯羅奔尼撒聯盟。斯巴達作為盟主,有權調動其他城邦1/3的兵力。公元前480年,波斯軍隊進攻斯巴達。在十年前的馬拉松戰爭中,斯巴達派出兩千人支援雅典,那支軍隊一直到戰爭剛結束才抵達,這次斯巴達人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波斯這次出動5到10萬大軍,國王薛西斯一世御駕親征,軍力空前。希臘各城邦派出約6700人,由斯巴達人統率,前往溫泉關抵禦。希臘聯軍6700人中,斯巴達人只有300,剩下都是希臘其他城邦和奴隸軍。溫泉關一邊是大海,一邊是陡峭山壁,因附近有熱湧泉而得名,是個易守難攻的通道。斯巴達300人由國王列奧尼達率領,斯巴達人出征時,一王出征,一王留守。希臘聯軍奮勇抵抗死守溫泉關,在第一天成功阻擊兩萬人的進攻,第二天成功阻擊五萬人的衝鋒。戰爭的結果,希臘幾乎全軍覆沒,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戰死。斯巴達300人有兩人倖存,一位因為眼疾沒有戰場,回來後遭千夫所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遭到羞辱,他以命換命,犧牲在另一場戰爭中。另一位是哨兵,距戰場有點距離,回來後不堪受辱自殺。斯巴達人率眾抵擋波斯軍隊長達三天,造成波斯約2萬人傷亡,把對方拖得筋疲力盡,士氣大損,為雅典海軍贏得時間。不久後雅典海軍擊敗波斯海軍,陸地上希臘各城邦也接連取得勝利,波斯再無力主動攻入今希臘境內。

  • 2 # 文淵閣007

    斯巴達是古希臘世界中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在軍事實力方面,當時與西方其他國家相比,簡直可用武力爆表來形容,其他國家就是被碾壓的物件,連比較強大的雅典都曾經敗於其手,那麼斯巴達為何如此強悍呢?

    城邦的崛起

    斯巴達城邦位於地中海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入侵此地的多利亞人建立了斯巴達城,最初的斯巴達是由四個小村莊組成,直至公元前4世紀也沒有城牆護衛。這些多利亞人就是早期斯巴達人,人口逐漸增多,經濟有所發展,有一定實力後,斯巴達人便逐漸征服了周圍一些地區,擴充地盤,建立了斯巴達城邦。

    在斯巴達,斯巴達人是統治城邦的奴隸主階級,他們掌控著城邦中的大權,尤其是斯巴達的男性公民作為斯巴達國家統治者。斯巴達人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大部分變為奴隸,小部分無用之人驅逐到邊疆一帶。全體斯巴達成年男子都是全權公民,發生戰爭時,他們都是英勇善戰的戰士,兵卒的專業化極高,而且訓練有素,斯巴達男子一生的任務幾乎都以作戰為主。

    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職業軍人大約有900戶,每戶都能從國家領得一份土地和耕種土地的奴隸。但是土地和奴隸的所有權屬於國家,不得轉讓買賣,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斯巴達人的財產分化,不利於團結,一致對外,對城邦的統治秩序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奴隸是斯巴達人集體所有的會說話的工具,來源於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約有20萬人,遠遠多於斯巴達人。他們住在斯巴達人莊園之外,被束縛在土地上,當然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帶著自己的耕具和種子給斯巴達主人耕種土地,每年向主人繳納大量穀物和乳酪等生活必需品,他們沒有人身自由,戰時還要擔負運輸、修築工事等勞役。斯巴達人對奴隸嚴加防範,為了鞏固統治,每年行政長官上任,都會屠殺一次奴隸,以便消除可疑叛亂分子和在體力、能力方面較強的人,防止他們造反,危及統治。為什麼奴隸如此眾多卻不敢發動暴亂呢?是因為斯巴達戰士的強悍讓他們不敢胡來,你想想幾個以種地為主的老實奴隸對抗一個體魄強壯,身經百戰的勇士,誰勝算大一點,結果不言而喻。

    大量奴隸的存在,負責著斯巴達的日常勞作,於是能為斯巴達勇士能夠騰出手來專門進行軍事訓練,使他們更加強大。

    戰士的煉成

    為了鎮壓控制人數眾多的奴隸,斯巴達人規定了嚴格的公民軍事訓練制度。斯巴達的嬰兒出生之後,就由父親送交各地的長老去審查,如果體格端正強健,就帶回家去養育,不然,就會被扔進一個山腳下的陷坑,讓其自生自滅,不為國家增添負擔,現在看來毫無人權可言,人性全無,但在那時的環境中有如此規定,對城邦的平穩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當然也說明了社會階段的侷限性。

    斯巴達男孩七歲以前主要在家裡生活,除使其健康成長之外,還要培養他們大膽、不怕黑暗、不怕獨處、不計較食物、與隊員和睦相處、共生死的習性,七歲以後就被送進國家開辦的軍事學校,編入連隊接受訓練,進行軍事化管理,他們集中住宿,學習體操,鍛鍊使用殺人武器,此外練習赤足行走,殘酷的是有時還要參加屠殺奴隸的行動,進行真實的殺人訓練,培養不懼生死的精神,他們還要自食其力,自己做飯,甚至還要做點苦工,增加韌性,從而培養服從指揮、勇敢善戰的氣質。

    果斷殺伐的兒童被選出來擔任連隊首領,其餘兒童要無條件服從於他,至於讀書寫字,文化素養並不是斯巴達戰士的主要課業,只要能認字應付平時需要就行了,而斯巴達女子雖然不入軍事學校,但在成家之前也要練習競走、賽跑、格鬥、投擲鐵餅和標槍等訓練,以便在戰爭中防身。

    結語:斯巴達可以說是戰鬥民族,他們的訓練是從娃娃抓起的,從骨子當中已將國民培養成了鬥士,所以面對著軍事實力比自己強大的波斯帝國時都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特別是在溫泉關一戰,斯巴達三百勇士更是打出了軍人該有的血性,後來聯合希臘其他國家取得了希波戰爭的勝利。

  • 3 # 斯人若月

    古典時期的希臘世界第一陸軍,即便是雅典的全盛時期也不敢在陸地上跟他們正面交鋒。為了避開他們最終轉而發展海軍。

  • 4 # 大桀驁

    歷史上的溫泉關戰役參戰的是300斯巴達戰士+ 希臘盟軍的6400人

    溫泉關屬於易守難攻 不利於大部隊展開。而波斯人的戰術是以輕裝投射步兵為主,只能很無奈的用添油戰術硬撼重灌的斯巴達步兵。

    歷史上斯巴達人可不是電影裡這樣半裸,基本上都是重灌盔甲

    電影裡對斯巴達人戰力吹噓過頭了。

    如果只看漫畫或者電影《300》斯巴達人被描述成了追求自由的鬥士,這在歷史上就是個笑話。

    斯巴達人是把奴隸制得醜惡發揮到最淋漓盡致的城邦

    所謂斯巴達人是多利安人消滅了原本斯巴達的原住民,將其變為奴隸

    攻佔拉哥尼亞Laconia 將其大部分人口變為奴隸

    隨後又對麥西尼亞 發動兩次戰爭 將其剩餘人口變為奴隸

    斯巴達的奴隸被稱為黑勞士,黑勞士不僅需要供養完全不耕種的斯巴達人

    黑勞士不僅毫無人權,打仗也是被直接作為消耗對方投射武器的炮灰。就連在戰爭中立了功的黑勞士,也就得到一個給予自由的承諾,然後再集中一起屠殺,順便再嘲笑一下這些黑勞士幼稚的痴心妄想。更有類似於克里普提 Krypteia 這種時段,斯巴達人可以隨意殺死他們所看到強壯且聰明的黑勞士。

    羅馬人也只是讓戰俘和犯錯的奴隸當角鬥士,而這種對奴隸無理由的殺戮,斯巴達人獨此一家。唯有另一半球的阿茲泰克人殘忍可以與之一拼。

    再看看斯巴達人的戰績吧,波希戰爭前期 波斯人在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中委任了諸多僭主

    但是希臘人不滿僭主統治 紛紛起義推翻波斯僭主

    斯巴達拒絕出兵幫助同胞 在當時為諸多希臘城邦所不齒。

    第一次波希戰爭,最決定性的馬拉松戰役是雅典人打的。

    第二次波希戰爭,溫泉關雖殺傷了不少波斯人,但是軍事上這還是作為敗仗算的。

    最決定性的是雅典海軍擊敗四倍於己的薩拉米斯海戰,使波斯陸軍喪失了補給能力,並撤回了大部分軍隊。

    即使如此 一直堅定的反抗波斯陸軍的就是雅典,而此時斯巴達人躲在科林斯修城牆,禦敵於國門之外。

    後來雅典人許以重利,斯巴達人才在普拉提亞戰役中派出了主力。

    (如果研究過這場戰役的話 你就會發現這場波斯人的戰場選擇和指揮極其精妙,可惜主將率領騎兵衝擊的時候不幸陣亡,導致大敗)

    而諷刺的是這場戰役裡擊敗波斯的英雄斯巴達將軍保薩尼埃之後卻私通波斯,妄圖成為波斯治下的希臘總督。

    之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斯巴達為了勝利又聯盟希臘人的世仇波斯人聯手

    並在波斯幫助之下,建造一支足以威脅雅典的海軍,最終獲勝。

    隨後的留克特拉戰役,在到3:2的優勢兵力下 敗於底比斯人從此一蹶不振

    總結一下斯巴達的戰績基本上是對內鎮壓,對同胞希臘人的戰鬥中獲得,基本上是城邦對戰的好手。對外侵略者也許是因為溫泉關太過著名而掩蓋了大多避戰 甚至於聯合外敵的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有二胎,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