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閒同志
-
2 # 陳健講故事
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十:“盧藏用始隱於終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禎者,睿宗迎至京,將還。藏用指終南山謂之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承禎徐答曰:‘以僕所觀,乃仕宦捷徑耳。’藏用有慚色。
盧藏用考取進士後,就隱居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而且還不時的訪問名山大川,以傳播自己的名聲,好讓朝廷知道重用。(701-704年)授左拾遺,神龍中(705-707年)為中書舍人。後又歷吏部侍郎、黃門侍郎、修文館學士、尚書右丞等職。累居要職,時人稱之為“隨駕隱士”
有道士司馬承禎,睿宗曾召他入京,承禎返回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對他說:“此山之中大有佳處,何必到遠地去!‘承禎從容不迫地回答:“以我看來,那不過是入仕做官的捷徑而已。”盧藏用聽了面有愧色。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盧藏用是小隱士,也是假隱士。
-
3 # 王炳森易理
終南捷徑喻求名利最近便的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徵明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以此擴大影響,後來朝廷終於讓他出來做官。後來,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司馬承禎說:“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啊。”盧藏用深感羞愧。
天下之大,那麼多的奇異山川,為何只有終南山成為隱居聚集地了呢?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其實從終南山的地理位置不難看出它的獨特性,終南山離繁華的城市很近,想要短時間內隱居很方便,很多厭倦塵世的人隱居於此,其實為的就是有一天風風光光的出山。
自此以後,許多人都效仿盧藏用,隱居在終南山上,以唐朝為最。大部分是題詩幾首,請一位小吏拿去京城上見皇帝,以此求得做官之路。
開元十八年(730)夏秋之交,三十歲的李白抱著“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心情離開湖北安陸,經南陽來到長安。李白到達長安後並沒有直接進入長安城,而是隱居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李白隱居終南山的目的,《贈裴十四》中說的很清楚:“身騎白,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這表明李白隱居終南山的目的是以隱居為手段,自抬身價,以便有朝一日得到君王重用,完成功業。為了實現“買君顧”的理想,李白隱居終南山,並以此為據點四出活動。在長安,他結識了崔宗之,拜見了宰相張說,並結識了宰相的兩個兒子,在他們的幫助下李白兩次登上終南山樓觀臺謁見玉真公主。
當然,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居之地。例如,姜子牙入朝前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並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而釣的奇妙方式去釣魚。靜待多年,最後感動了求賢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隱居10年,當他83歲時,周文王再度到訪,在文王誠意請求下,姜子牙被拜為司馬,輔佐文王,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
而漢朝初期有四位鼎鼎大名的老者隱居在商山,被稱為“商山四皓”,這四人的名氣極大,就連打下的天下的劉邦去請他們出山也遭到了拒絕,要知道劉邦本身肚子裡就沒多少墨水,對文人不是很看重,他能由此做法說明商山四皓肯定是有真本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商山四皓最終被劉邦的兒子暫時請出了山,劉邦見有這四人輔佐太子,最終放棄了廢除太子的想法,而商山四皓幫了太子的這個忙後,最終再次隱居,而他們這次隱居的正是終南山
時至今日,仍然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終南山是修行者最為集中的地方,在華山後山、寶雞龍門洞等地方都有修行者居住。 -
4 # 木山文
一,晉朝周彥倫。在北山(鐘山)上隱居。後來變了志氣,被皇帝喚去做海鹽知縣的官。期滿以後到京城去,又走過北山。孔稚珪藉著山神的意思,寫了一篇"移文"刻在山下石碑上,不許他再到山上來。文中說"……其始至也,將欲排巢父,拉許由,傲百氏,蔑王侯。風情張日,霸氣橫秋。"意思是,他初到山上來的時候,差不多要推到巢父,壓倒許由。(巢父和許由是清高的隱士,堯要讓位給他們,他們就躲起來。)看不起那諸子百家,看輕那封王封候的人。他的風勢情形幾乎大過哪天上的太陽。那一種嚴正的氣焰,要壓倒秋天。.最後,文中說"於是叢條瞋膽,疊穎怒魄,或飛軻以折輪,乍低枝以掃跡。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意思是,一叢一叢的樹枝,膽氣大起來,睜著眼睛狠狠的看著,那一堆一堆的草尖的魂魄也生起氣來。有的把樹枝打過去,打破他的車輪子。立刻擺倒樹枝來,掃去他路上的遺蹟。請你迴轉那俗人坐的車子。我替山神推出那逃在外面的客人。二,盧藏用。唐朝人。進士或明經考試是唐朝選拔官吏的重要方法,但是也有一些人並不由此進入仕途。他們的辦法是以"隱居"釣名,從而聳動人主,經其徵召入仕。盧藏用就是走這條道路的代表人物,他有意於世,希望進入政府,又不想透過考試,便"隱居"在離京城只有咫尺之遙的終南山。.。人們窺透其心,便稱之為"隨駕隱士"。後來武則天聞聽他頗有聲名,便徵召他入京授為左拾遺。以後又屢屢提升。景雲二年(771),天台山道士,司馬承幀被唐睿宗召入京師,問以陰陽術數,理身理國之道。他的觀點大得唐睿宗的嘉許。事畢,司馬承幀一再要求迴歸天台。終於得到了皇帝的允許。當時已經當上尚書左丞的盧藏用,手指著終南山說:"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天台?"司馬承幀緩緩答道:"以僕觀之,仕宦之捷徑耳!"盧藏用聞言,色慚良久。(新唐書,盧藏用傳)。
-
5 # 冰橙飛燕
終南捷徑,不過是沽名釣譽者的標籤。既為“捷徑”,又以“鍾南”修飾,就是暗指採用了非正途的手段。“終南捷徑”有個典故,說的是唐朝書生盧藏用透過隱居終南山,吸引皇帝的注意,被請入朝為官的事。
紅樓夢中薛寶琴一首《中山懷古》化用典故,諷刺了走終南捷徑的周顒成了沽名釣譽者。其詩作為: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意思是北朝的周顒在鐘山築屋隱居,後其被朝廷關注,被任命海鹽令。歷史上曾有人寫文章,假以山靈口吻斥責周顒,說他善於寫文章,學問淵博,能談佛家的“四大皆空”,也能談道家的“玄之又玄”,他雖然隱居,心裡卻牽掛著高官厚祿。等到皇帝派使者徵召,他就立刻露出貪圖高官厚祿的本相。曹公借用薛寶琴之口,字面意思是:“周顒,你何嘗存有什麼名利觀念,平白無故地離開隱居之地,奉命擔任海鹽縣令。像這樣身在江湖,心懷魏闕的人不在少數,不要嫌人們的諷刺多。”
清朝的一名官員叫楊名時,時任順天學政。一次他去恭迎聖駕,康熙專門停馬斥責,說有人舉報他督學以來,專挑那些年老多病、貧寒出身的人做秀才,那些殷實之家的讀書人,縱然精於學問、工於文章也不會被錄用,這是典型的沽名釣譽。但是康熙多方查證,楊名時並沒有賣過一個功名,就算是權貴也絕不開例,其選秀才的行為是其性格偏執所致。康熙責令楊名時改過自省。即使楊名時被後人普遍認為是個清官,但因其“嫌富愛貧”而有“沽名釣譽”之嫌被皇帝斥責、被百姓詬病。
由此看來,走各種不正當“捷徑”以謀取好的名聲和榮譽,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為人所不齒的。
回覆列表
真隱士是寂寞無聞而自修養性以怡天命,假隱士是已有名氣,但還沒達到自已的理想還望更上一層樓而待君主求賢;例如漢劉邦初立國時,終南四老既已名滿天下,還隱終南山等待召喚等;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