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炮彈改航空炸彈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因為這兩種彈的投放環境和用途根本就不同,自然打擊原理和結構也是不一樣。所以很少有用戰列艦炮彈直接改航空炸彈的例子,更多的還是專門研製航空炸彈。

    其實從投放方式來看這個問題很明顯,通俗來講,戰列艦炮彈是用炮管發射出去的,而航空炸彈是直接扔下去的。兩種投擲方式就造就了這兩種彈存在天然的結構差異。戰列艦炮彈因為需要承受火炮發射時巨大的膛壓以及極高的溫度,這時就需要炮彈本身擁有極厚的彈壁來承受這種壓力,否則出膛後炮彈就已經發生不規則的變形甚至在膛內直接爆炸。這就導致戰列艦炮彈的裝藥空間大大被壓縮,裝藥量相比於炮彈重量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從下面這張圖中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裝藥只佔整個炮彈很小的一部分。

    舉幾個例子:美國MK-7型406毫米主炮發射MK8型穿甲彈,發射膛壓為2910kg/cm²,相當於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承受將近3噸的力。而MK8型穿甲彈彈重為1225公斤,裝藥量18.55公斤,裝藥佔總重量的1.51%。即便是MK13型高爆彈,總重量862公斤,裝藥量也只是提高至69.67kg,僅佔全重的8.08%。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九四式460毫米主炮發射的91式穿甲彈,彈重1460公斤,裝藥量33.85公斤,佔全重的2.31%。而三式對空彈和高爆彈重1360公斤,裝藥量55.9公斤,佔全重的4.11%。

    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BL 15“/42 Mark.I主炮發射的Mark XVIIb型穿甲彈,彈重879公斤,裝藥量22公斤,佔比2.5%。而Mark VIIIb高爆彈,彈重879公斤,裝藥量59公斤,佔比6.71%。

    通常,戰列艦的炮彈有這麼幾種:通常彈、穿甲彈、半穿甲彈、高爆彈、榴霰彈以及其他輔助性彈重。這些彈因為用途的差異裝藥量也不同,但總的來說裝藥比例都不怎麼高,穿甲彈都在1-3%之間,半穿甲彈4-6%之間,高爆彈大概6-8%之間。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戰列艦在海戰時所使用的穿甲彈基本就是一個“鋼坨”,靠巨大的重量和飛行速度帶來的動能破壞對方作戰艦艇的防護性裝甲。

    但是航空炸彈就不一樣了,航空炸彈首先採用的直接空投的方式投擲,不需要承受所謂的“高膛壓”帶來的結構附加。而且航空炸彈就是要利用內部大裝藥爆炸式產生的破片和衝擊破對目標實施直接摧毀,而投擲高度和重量又可以增加炮彈的動能,特殊構型的航彈又可以用於鑽地等特殊用途,前提是彈體強度足夠。這兩個問題就直接導致航空炸彈可以做到“皮薄餡大”,內部有足夠的空間來填裝炸藥。

    比如美國的2000磅的JDAM“聯合攻擊彈藥”,總重量908公斤,裝藥量429kg,佔總重的47.2%。還有2000磅的MK84常規航空炸彈,裝藥量也為429公斤,佔比47.2%。都遠遠高於戰列艦高爆彈6-8%的裝藥量。

    還有英國的“高腳杯”巨型航空炸彈,自重達到5443千克,裝藥量2359公斤。

    所以我們說,戰列艦炮彈和航空炸彈本身投擲條件不同,所以結構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把用於戰列艦的穿甲彈直接改成航空炸彈,那麼就相當於從天上扔了一坨鋼下來,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破片對既定目標夠不成足夠的殺傷效果。而用於鑽地的話,雖然有足夠的穿透能力,但裝藥量又不足,鑽地後的後作用力不明顯。所以與其使用低裝藥量的炮彈改,不如直接研發專職的航空炸彈,傷害效率遠遠高於改裝的炮彈。

    當然,我們開頭說過,很少有用戰列艦炮彈直接改航空炸彈的例子,但也確實有。日本在空襲珍珠港時就使用過用410毫米一式穿甲彈改造的“九九式80番5號炸彈”,總重量800公斤,裝藥量提升至22.5公斤。但這些炸彈都用來攻擊戰列艦,也就是穿透戰列艦水平裝甲打入內部艙室,其本質還是用於穿甲,與戰列艦所發射的穿甲彈本質是相同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就是被80番穿入彈藥庫後引發彈藥爆炸,直接解體。

  • 2 # 職場有備無患

    難道這不是為什麼不將戰列艦的火炮淘汰,換裝成導彈發射器的問答題嗎?我以前也回答過類似的問答,從總體來說火炮裝備戰列艦這麼多年,還是以它該有的不少優勢條件,依然不可撼動的佔據著戰列艦的主炮地位,不會輕易被任何武器裝備所替代的。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它都具備哪些優勢條件:

    1.如果不考慮對精準目標的打擊效果,而是對地面部隊實行火力壓制的話,火炮絕對比航彈的火力強太多,那樣一炸一大片的效果,是航彈無法做到的,對敵方戰鬥人員的震懾力也會相對更大。因此,在火力支援的時候,火炮會比航彈更有利用市場。

    2.火炮的造價跟航彈造價比起來,那簡直就猶如白菜價一樣的存在,一顆航彈打出去所消耗的真金白銀,都夠火炮來一輪齊射啦!在戰場上消耗同樣價值的彈藥裝備,火炮造成的打擊價效比絕對會比航彈高的多,自然會比航彈具有更多的使用率。

    3.由於現代全世界電子戰技術越來越先進高明,誰能保證己方的導彈發射系統不會受到敵方電子戰系統干擾呢?如果這樣的悲劇一旦發生,就標誌著己方戰艦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這在戰場中是最要人命的。唯有火炮是絕對不可能受電子戰干擾的武器裝備,任憑你擁有再先進的電子戰技術,你能阻止我向你發射炮彈嗎?因此,火炮必將成為電子戰中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並且其地位將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可替代。

    從以上幾點分析可以得出,密蘇里號戰列艦如果將炮彈改裝成航彈,威力真會像題主說的那樣既猛烈又有實用價值嗎?我覺得未必會是那樣,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 3 # 123觀察室

    愛荷華號戰艦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戰列艦是強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其優先度甚至一度超過航空母艦。戰列艦主要依賴其龐大的身軀,搭載大量的火炮以對敵海上目標實施打擊,也可以進行對岸支援任務,併兼具強大的防空能力。而且戰列艦上火炮的口徑是現代軍艦完全無法企及的,例如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就有3座406毫米(16英寸)三聯裝火炮,而當今美軍最先進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僅有2座155毫米主炮。

    二戰後的密蘇里號(下方)

    但是在二戰特別是冷戰之後,戰列艦就迅速的退出了舞臺,最長壽的密蘇里號也在經歷多次現代化改進之後服役到了1995年,各國開始發展以巡洋艦、驅逐艦為主並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水面作戰力量。在整個二戰中,全球共有接近90艘戰列艦服役,其中很多都活到了戰爭結束,但是這些戰艦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配套的武器彈藥也就成為了廢鐵。

    B-52及其搭載的航空炸彈

    不少人曾經設想過,將戰列艦的炮彈改造成飛機掛載的航空炸彈以彌補損失,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戰列艦炮彈進行了這種改進。首先,這是因為戰列艦炮彈和航空炸彈在構造上有一定的區別,因為戰列艦的炮彈是從炮管中發射出去的,而且這些大炮往往威力巨大,這就會導致炮彈在炮管中滑行加速的時候需要承受極高的壓力(膛壓),所以這些炮彈的外殼就非常堅硬厚實,也就導致了裝藥量會受到影響。

    掛載JDAM的F-16

    而很多航空炸彈又有另外一個名字——鐵皮炸彈,顧名思義,這些航彈為了提高裝藥量,同時也不需要像戰列艦炮彈一樣承受高膛壓,所以外殼相對較薄。舉個例子,美軍目前的JDAM(聯合攻擊制導炸彈)裝藥量佔炮彈總重的47.2%,而戰列艦406mm炮彈的這一比例不到10%(高爆彈8.08%、穿甲彈1.2%),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正在裝彈的B-1B轟炸機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儘管目前各國海軍軍艦至多裝備155毫米的主炮,但是現在航空炸彈的體積卻一點也沒變小。隨著二戰後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飛機的運載能力不斷提升,例如美軍在二戰的主力轟炸機B-29的載彈量約為9噸,但是目前B-2的載彈量已經超過22噸,B-1B甚至超過30噸。這就導致現在的航空炸彈可以做的很大,例如美軍在役的GBU-57A/B巨型鑽地彈,其直徑就高達800毫米,重量更是超過13噸,而相比之下密蘇里號主炮炮彈的重量僅為1噸有餘。

    406毫米炮彈

    綜上所述,戰列艦的炮彈威力並不能滿足二戰後航空轟炸的需求,這也就是戰列艦極其彈藥迅速推出歷史舞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戰列艦是一款效率較低的武器,其很多能量都放在了運送巨炮以及炮彈殼體上面,而透過飛機使用航空炸彈進行轟炸,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效費比較高的選擇。

  • 4 # Firebird

    如果高爆航彈裝藥量80+90%(重量),艦炮彈藥,特別是破甲彈,裝藥量20%都困難,應用目標根本就是相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領導喜歡有心眼的小人說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