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奮鬥吧P年

    一、唐詩興盛的前提是社會安定。

    如果社會不安定,大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整日戰亂,就沒有閒情去作詩,所以說前提是社會安定。

    為什麼說唐朝社會安定,繁榮?

    1.唐朝的政治穩定: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積極調整統治政策,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發展生產,重用人才。

    唐玄宗前期,基本上繼續推行唐太宗的政策,勵精圖治,重用人才,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盛世局面——“開元盛世”。

    2.經濟發達,文化開放,民族融合發展:絲綢之路的發展,還有就是民族自信,一點也不擔心外來者對經濟文化的衝擊,包容性強。

    二、唐詩興盛的動力是當時以詩取仕

    科舉有兩種形式:明經科和進士科

    明經科考的就是填空題呀,解釋題,一些記憶的東西,所以越少越容易考。

    而進士科是做詩賦,看的是平時的積累,所以越老閱歷越豐富。

  • 2 # 王勝黎

    唐代詩歌,群星璀璨,佳作薈萃,成為中華文化中讓世人驚豔的瑰寶。唐詩之所以如此浩然興盛,華章錦繡,首先,從社會原因來看:

    一是國力強盛。繁榮的經濟,開明的政治,拓展的疆域,給唐朝詩歌的茁壯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是制度崇尚。科舉和吏部考試,基本要求就是會寫詩;選拔人才的薦舉也是以詩為主作度量;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民“嗨歌”,給詩歌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是國運跌宕。安史之亂之後,社會像過山車一樣的劇烈變化,給詩人們提供了強烈的心理衝擊和無盡的創作靈感。

    四是文化傳承。中國古代詩歌從《詩經》、《楚辭》、《漢樂府》、《漢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無論在格律形式還是情感表達上都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基礎,唐詩對此進行了傳承發展。

    其次,從唐代詩人們的個人背景來看,他們有的出身豪門,日漸式微;有的仕途坎坷,命運多舛;有的胸懷大志,壯志難酬;有的空有才能,無法施展。他們往往或從軍征戰,策馬邊塞;或身處官場,沉浮宦海;或浪跡天涯,窮遊山河;或歸隱山林,醉心田園;或體察民情,憂國憂民等。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借詩歌觸景生情、記錄感悟、抒發胸臆、釋放情懷。同時,寫詩也是他們擠身官場,進入上流社會的重要通道。而且他們大都喜歡交友縱酒,結伴相行,競詩切磋,形成了廣泛的朋友圈。這些都是唐詩興盛的原因。

  • 3 # 老街味道

    唐詩為什麼那麼興盛?我覺得有幾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一、與科舉有關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唐朝繼承了隋朝的科舉制度,並且將其發揚光大。武則天時期進士科開始加入了格律詩和律賦得內容。從此讀書人作詩成了我們今天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的一樣的最重要學習內容。

    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自古以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代的皇帝很多都喜歡詩賦,漢朝的漢武帝有與大臣們聯詩的興趣,梁武帝本人就是竟陵八友之一,是齊梁時期的詩人之一。隋朝的楊廣幾乎是那個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了。唐朝的皇帝幾乎個個是詩人,唐太宗還因為寫豔詩受到虞世南的批評,武則天則經常帶領群臣搞詩詞創作大會,這些皇帝的“疾風知勁草、開箱驗取石榴裙”等名句也流傳千古。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專門寫了一首七律《吊白居易》,可見當時對於詩人的推崇:

    綴玉聯珠六十年, 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 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 一度思君一愴然!

    三、聲韻與體裁的的發展到唐完善和成熟

    是的各種體裁到了南北朝後期基本完善,特別是齊梁時期對於聲韻的研究對格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隋朝開始制定了官方的韻書,使得唐朝正好到了發展成熟的時期。

    結語

    綜上所述,詩這種文學形式經過了先秦至隋朝的漫長成長時期,恰好在唐朝萬事具備。這個時期體裁發展完善、聲韻研究成熟,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援,所以誕生了無數優秀的大詩人的偉大的作品。雖然安史之亂後政局動盪,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詩人們的創作,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依然有繼續湧現出大量的詩人和作品,可見詩自有其生命力。

  • 4 # 抱庸詩書

    大唐三百年,名詩五萬首。唐詩極一朝之盛,後世邇來皆黯然失色。抱庸以為,唐詩其盛有三大主因。

    一是詩入科舉之制的聚能效應。唐朝皇帝個個崇文擅詩,王公大臣爭相效仿,最關鍵的是,朝廷把詩歌作為一項考試內容納入科舉取士,並形成一種常態機制,從源頭上制度上根本上刺激了詩歌的大發展大繁榮。

    二是精神文化需求的強勢助推。大唐富強啊,萬邦來朝,中主之國,那可不是吹的。百姓生活安定衣食無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更為迫切。詩人們既可以冶遊覽勝登高抒懷,也可以肆意任性的矯情嘆惋,因此大唐王朝詩才輩出、佳作不作。

    三是詩歌時髦流行的世風薰染。經六朝詩文淘漉磨洗,詩體詩風日臻豐善。唐王朝是統一的多民旅國家,南北文風日漸融滲,東西文化不斷揉和,對詩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詩歌作為一種高情和雅緻,受到人民群眾史無前例的推崇熱愛,不僅在中國大受歡迎,更是名聞遐邇享譽於外。從唐宣宗盛讚白居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一詩中,便可窺一斑了。

    有此三者,唐詩焉能不盛。

  • 5 # 隨手談詩

    我對前面答主所說的社會安定反對態度。

    因為唐朝詩歌興盛,不能只把眼光放到盛唐。

    君不見,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個說法麼?

    下面具體說:

    1、科舉效應

    唐朝的詩人是很幸福的,一方面唐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人愛詩。直接導致“作詩”被納入高考範圍。你像今天,如果把足球納入高考,以中國製度,不說分分鐘拿下世界盃,至少也進入前十。

    這就從根本上刺激了詩歌的發展。

    2、文學發展規律

    之前答題說過了,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學。

    詩歌這種題材,在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打磨,到唐朝已經發展到了巔峰時期,這是文學發展不可逆的。這個時候詩歌的體裁已經發展完善,歷史選擇了讓詩站到舞臺中心。

    3、包容的態度

    上面兩個原因,都離不開時代對文學的包容。

    初唐和盛唐不用說了,從四傑到李杜,經歷了太宗、武周、玄宗三個重要時期,哪一個不是重用人才、勵精圖治的皇帝?

    這是唐王朝的發展和巔峰時期,真正稱得上中央之國、萬國來朝。社會安定、百姓衣食無憂,精神文化的需求自然就提升了。

    最重要的是,他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因言獲罪,詩詞裡面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沒人會怪你。你要換到清朝,有些詩人早就被株連九族一萬次了。

    另外,唐朝從不排斥外族,只要你有能力,哪怕是外華人,到大唐一樣高官厚祿,這就使得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迅速融合。

    我們說盛唐氣象,你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才有厚積薄發的資本。

    4、唐朝是個很神奇的朝代

    到中晚唐,盛唐大廈將傾,但是詩歌依然沒有沒落,這是盛唐基因還在,人們依然有胸懷、有自信。

    唐朝是個很神奇的朝代啊。

    外戚、宦官、藩鎮、外敵等等,這些病症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致命的。

    但是唐朝不一樣,從太宗開始,唐王朝就開始犯病,到武周,差點死翹翹。但他愣是挺下來了,還搞出一個盛世。

    玄宗後期,從安史之亂十多年戰亂,到後面藩鎮割據,將倒不倒的大廈愣是強行續命了一百多年。

    就在這戰亂的一百多年,實在談不上治安穩定,但是你看那些詩人:

    晚期(巔峰)的老杜、白居易、李商隱、李賀、杜牧等等,任意一個挑出來放到其他時代,都是一流的存在。

    所以為什麼唐詩那麼興盛?因為詩言志。

    在盛唐,那是海納百川的胸懷,強烈的民族自信。

    在晚唐,那是激發詩人愛國情懷的引子,是力挽狂瀾的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知否》中,文炎敬到底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