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趣好玩的歷史
-
2 # 趣味歷史連連看
鄭和處在明朝永樂時期,此時明朝國力強大,吏治清廉,東南西域各國都來北京朝拜。一方面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很少去侵犯其它國家,另一方面日本也來京師朝拜,打人家幹嘛呢?
日本危害中國沿海是在嘉靖萬曆時期,此時明朝已處於中後期了,軍隊缺乏訓練,國家黨爭嚴重,貪腐氾濫,日本倭寇常來掠奪燒殺。時代不一樣,不可同一而論。除非是穿越吧
-
3 # 城西向南
明朝海軍強盛,擁有各類艦隻3800餘艏,橫行四海而幾無勁敵。然而明之東海長受日本襲擾,大明海軍竟然無動於衷,似乎令人費解。
其實明太祖朱元璋早有《皇明祖訓》頒佈,凡有違者“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祖訓》列有“不徵之國”,其文曰:“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今將不徵諸夷國名,開列於後:
東北:
北韓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弒王氏四王,故待之)
正東偏北:
日本國(雖朝實詐,暗通奸臣胡惟庸,謀為不軌,故絕之)
正南偏東:
大琉球國(朝貢不時,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小琉球國(不通往來,不曾朝貢)
西南:
安南國(三年一貢)
真臘國(朝貢如常,其國濱海)
暹羅國(朝貢如常,其國濱海)
占城國(自占城以下諸國來朝貢時,內帶行商,多行譎詐,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國濱海)……”
《祖訓》列日本為“不徵之國”,故後世雖飽受倭寇之難,明政府也只能御而不攻了。
-
4 # 石油熊貓
1. 日本被明朝列為不徵之國。大明對當時日本情況非常清楚,日本沒土地,常地震颱風,非常不適合大陸農耕民族居住。打日本佔日本沒經濟價值。
2.所謂倭寇問題,明政府也明白是什麼一回事。倭寇分真倭假倭,大部分倭寇都是華人假扮的假倭,真倭是也是假倭僱傭的日本人。真正危害沿海安全的是中國海盜而不是日本。倭寇問題根源卻還在明政府本身,奧斯曼帝國崛起切斷了絲綢之路,宋開拓了海上瓷器之路,宋元海上貿易旺盛中國崛起了一大群海上貿易富可敵國的商人。明開海禁用武力將一切海上貿易收歸國有,將原先的合法商人及水手門逼成海盜,為了不連累岸上的家人,這些海盜都喜歡裝扮成日本人並僱傭日本人打仗。
-
5 # 歷史小咔咔
中國大部分古代王朝對外擴張慾望普遍不強。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由於當時知識限制,統治者自認為域外之地皆為蠻荒,不值得耗費兵力去爭奪。另一方面,華人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而儒家思想比較中庸,不像西方哲學那樣具有攻擊性,儒家思想注重守成,而不重開拓。所以除了開國君主,中國王朝,普遍對外攻擊性不強。
這樣來看,鄭和下西洋目的是揚中國威,也就是透過展示自己而收服人心,而不是透過戰爭去獲取財富,這是中國儒家哲學思想決定的。所以,現在很多西方人理解不了中國的行為,他們認為中國強大必然會和他們爭奪霸權,而不能理解中國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強權壓迫的心態。
-
6 # 三觀粉碎機
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倭寇和日本國,不是一回事。
眾所周知,明朝海軍實力當年天下第一,且不論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為何,單就是朱棣為什麼不攻打日本這件事,其實背後都有著極其複雜的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明中後期中國才有倭寇之亂,其實早在明朝初年,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已經非嚴重了。比如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就對日本越來越多的倭寇侵擾我東南沿海發出過正式的國書警告,裡面寫著“聞者山東來奏,倭兵數寇海邊……詔書到日,如臣,奏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 意思很明顯了,你們倭寇來侵擾我們大明沿海,你這是要打一架呢,還是派人過來臣服。
其實那會朱元璋對日本幾乎就沒什麼瞭解,但是堂堂大明三天兩頭被人侵犯,是要發國書裝逼下的,畢竟這是中原王朝一慣的性格。所以這期間兩國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中還是鬧了很多烏龍,但是此刻日本正好是南北戰爭期間,總不能再生事端,所以瞭解事情原委之後的日本南朝懷良親王給大明送回了浙江等地搶去的70多名男女,並派僧人到明朝貢。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心壞了的朱元璋對日本的聽話自然是非常欣慰。
其實朱元璋並不在乎日本的朝貢,他真正所想的是利用外交途徑解決倭寇問題。當然,這只是一個側面,還有另一個成為重要的地方就是,朱元璋對海外國家是堅持中原王朝一貫以來“羈縻政策”的,他曾說過,“海外蠻夷治國,有宦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而同時,日本、北韓、安南等東南亞小國都被朱元璋列入了“不徵之國”,並載入《祖訓》,形成對朱家後代的約束。
很多人說,咱說的是鄭和,關朱元璋啥事?額,明成祖朱棣對日本的態度基本上就繼承了他老爸的態度,並且還有《祖訓》壓他身上,特別是隋煬帝楊廣三打高句麗和征討吐谷渾,以及東南亞一帶導致國家滅亡這件事事,當初是被朱元璋好一陣冷嘲熱諷(《明太祖寶訓卷六》:“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這讓朱棣很難被東南亞諸國無故興兵。(所以鄭和下西洋,不能打架,只能巡遊,原因就在這裡了)。
不過你可以不要以為這朱元璋和朱棣兩父子是好貨色,朱元璋跟日本建交,為的是除倭寇之患,但是日本當時南北戰爭,根本無心無力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最後中日斷交。到了朱棣時期,《祖訓》壓著沒法去打架呀,可是倭寇問題又有了,咋辦,還是跟日本建交吧。所以永樂元年(1403年),剛剛完成統一的日本就在朱棣的號召下來大明朝貢了。也就是說和朱元璋一樣,朱棣並不在意日本,他所想是利用外交解決倭寇問題。
不僅朝貢,此時完成南北統一,日本實際控制人既室町將軍足利義滿還非常懂事,他在永樂三年,四年和五年朝貢的時候,還順帶把侵擾大明邊疆的倭寇都一併抓了獻給朱棣,這開心的朱棣賜了個“壽安鎮國之山”。
所以,本身大明就因為倭寇之亂費心費神了,這會日本不僅朝貢,還當打手,你說朱棣還會叫鄭和去打日本麼?
-
7 # 米南德王問道
為什麼鄭和不去打日本?因為打日本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對於,明朝人自己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元朝時期的徵日就打的很難看明朝人對於是否可以進行徵日的行動,最直接的參考就是此前元朝的2次入侵日本。
1274年元朝第一次入侵日本。25000名帝國士兵,主要由蒙古人,高麗人和一些漢人組成,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橫在日本與大陸直接的對馬島,並以此為跳板,登陸了日本九州的博多灣。但在箭矢耗盡後,他們也沒有攻下足夠的前進基地。於是在返回船隊休息時,全軍覆沒在臺風手裡。
1281年,已經消滅了南宋的蒙古人再次動手。總計20萬大軍被分別從北韓半島和中國的浙江派出.45000蒙古人,55000高麗人,10萬投降的南宋軍隊組成了這規模空前的遠征軍。結果,這支軍隊遭遇到了日本抵抗者新建立的防禦牆。苦戰許久,也不能越過這堵牆。
結果,又是不請自來的颱風,讓大部分元軍船隊都葬身海底。一些殘留在岸上的元軍,也很快被日軍一舉殲滅。
所以,明朝人要考慮攻打日本,就不能不考慮遭到累死情況的後果。
鄭和船隊戰鬥力非常有限很多人都覺得,鄭和船隊的戰鬥力當時無敵。然而這支船隊實際上非常臃腫,並且戰鬥非常一般。僅有的一次海戰表現,就是在印尼的巨港,靠內奸幫助,幹掉了海盜陳祖義。
所以,以這麼一支龐大而戰鬥力不高的船隊去打非常難啃的日本,結果不會好到哪去。一方面戰鬥不高,無法保證及時佔據灘頭陣地後,想內陸進軍。另一方面,過大的船隊本身,也需要更多的補給。
所以,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沒有動過真打日本的決心。
回覆列表
首先日本太遠,海上不確定性因素太多,那時候遇上大風浪什麼的可能就船毀人亡,,即使到了日本鄭成功手下那點人能不能打過日本呢?其次也是最重要一點,鄭成功有日本血統,母親是日本人,所以你覺得會去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