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多娛觀察室

    《兩個普普通通小青年》是李榮浩和劉柏辛合唱的歌曲,由李榮浩填詞、譜曲。

    這次他搭檔了內地新人女歌手劉柏辛,並首次嘗試了說唱。

    就像這首歌的名字一樣,李榮浩歌詞裡所傳達的也是他的普通哲學觀念:一切事物不能停留在它的表面,這世界根本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長得兇的不一定是惡人,聽不懂音樂並不丟人,聽得懂的人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當然了,李榮浩也強調了歌詞僅僅代表他們兩個人的心聲,只是他們對於音樂以及社會現象的一些個人看法。

    在《普普通通兩個小青年》中,李榮浩將這種觀點進一步深化和延伸,他覺得不管是海外的音樂家,還是菜市場的大媽,他們喜歡音樂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也並沒有高尚和低階之分。對於一個人的音樂作品,你可以不喜歡,也可以鄙視,但不要去攻擊別人的品味。這一點其實大多數人還是贊成的,音樂的風格多種多樣,不能因為你喜歡R&B就覺得喜歡說唱的都很奇葩。

  • 2 # Ifeltdespairs

    他覺得不管是海外的音樂家,還是菜市場的大媽,他們喜歡音樂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也並沒有高尚和低階之分。對於一個人的音樂作品,你可以不喜歡,也可以鄙視,但不要去攻擊別人的品味。

  • 3 # 橘生很奈斯

    長期以來我一直把李榮浩視為85後一輩歌手裡創作能力拔尖而且風格涉獵多樣的一位。這次《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青年》,李榮浩邀請了劉柏辛共同演繹這首Rap作品,也算是李榮浩涉獵了此前專輯裡未曾踏足的音樂型別,從Rap/Hip Hop的角度來看,李榮浩並未走現在在世界上比較盛行的Trap Rap、Melodic Rap等,以李榮浩的資源和能力,他可以使用808鼓機搭配合成器,在Trap beat上唱Rap,他並沒有這樣做,這首《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青年》無論演唱還是編曲都是很趨於傳統的——原聲的樂器和傳統的節奏型。李榮浩或許在做出這首編曲之前,參考了很多Hip Hop歌曲,然後決定用BoomBap式的架子鼓重鼓點(聽起來很重的“咚——噠—— ”)支撐起節奏,同時搭配簡單地絃樂加厚情緒。對於Hip Hop歌曲來說,和絃走向和配器不會過於複雜,給人聲和節奏留出更多的表現空間,很顯然李榮浩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這首歌的編曲裡弦樂和鼓點幾乎是不斷重複的兩小節 Beat。同時,這個絃樂也不是實錄的,是電腦合成出來的絃樂音色,這樣讓絃樂聽起來顯得更有種粗糙但是懷舊的氣息,像是國內十幾年前盛行的Rap風格,很Old School,至於為什麼李榮浩要這麼做,比起是因為巧合,我更願意解釋稱,李榮浩有意在這張專輯裡製造出“復古、懷舊”的感覺,就像之前《麻雀》這首歌裡近似五聲音階的副歌旋律、簡單的和絃,都有種9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的味道,《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青年》也有可能是李榮浩故意“做舊”的,不過傳統的Hip Hop編曲從技術上來講對李榮浩來說太簡單了,不僅配器簡單,這首歌也確實如李榮浩在歌詞裡說的那樣“只有四個和絃”,李榮浩也不滿足於此,他作為一名資深吉他手錶示技癢難耐,在這首里加入了電吉他的前奏間奏、在唱段中進行了電吉他的點綴,這是大多Hip Hop歌曲中不具備的,也給這首歌打上了李榮浩的獨特印記整首歌的Flow還是趨於簡單但是也蠻流暢的,且也有所變化而不會聽感單調,兩人的部分都是如此,演唱的語氣也趨於平緩,這樣更具一些生活氣息。李榮浩的聲音稍有低沉也不夠厚實,這對於Rap來說其實不算很合適,如果李榮浩能提高一下音調,Rap的聽感會更好一些。副歌612361,這樣的旋律也是較為簡單輕鬆,讓聽的人易於學習跟唱。有所遺憾的是,這首歌全長3分12秒,顯得比較短,沒聽夠就結束了。

  • 4 # 變幻娛樂

    音樂呢,我想只是音樂人表達的另一種語言

    喜歡就聽,不喜歡就避,說的是他的情感,也唱的是他的態度,拋開技巧,一般沒什麼好站在什麼位置上上綱上線的

    這就像喜歡的飯菜一樣

    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同一個人的做法也會慢慢改變,技藝可以高低,但你不能向全世界批判這菜他本質上存在的不合理

    你可以每日光顧,也可以投著而去

    只要它有人喜愛,給人以享受,這家店就照開,菜就應該存在

    你可以講出不喜歡的理由,但你不能把它當做什麼狗屁事實來說

  • 5 # 釋聖鑫

    就像十五六歲的叛逆少年在質問他的父母,這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青年在質問這個社會。

    大人們總是在強調,要有正確的三觀,但正確的三觀到底是什麼,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我們的人生才時常陷入迷茫。

    這世界沒有真正的對錯嗎?

    但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著選擇對錯,當我們貪圖玩樂的時候,被告誡浪費時間是錯,珍惜讀書的光陰是對,少不經事時我們怨恨,長大後我們才懂感恩。當一個女孩在愛情中迷失,被告誡要自尊自愛,奮不顧身是錯,理智判斷是對,熱戀時我們不解,多年後我們理解。

    我們一生都在學著如何做出慎重的選擇,越成熟越懂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誨,懂得每一次錯誤的選擇,都可能導致今後的人生陷入麻煩與混亂。這世界既然有好人也有壞人,又如何能沒有對錯之分,我們不是一直都在摒棄惡與俗,推崇善與美嗎?

    如果沒有對與錯之分,我們如何告訴一個孩子,你做得很對,繼續加油。我們如何告訴一個年輕人,你犯錯了,請及時悔改。我們該如何以負責的態度去規勸,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當我們看到善良的心靈會發自內心的微笑,看到一個墮落的靈魂會本能的討厭。我們在乎對錯,在乎對錯導致的結果,所以我們才學著明辨是非,遠離罪惡。所以才有了魏徵的直言進諫,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魯迅的棄醫從文,他們得到我們的認可,告訴我們堅持真理必須先學會判斷對錯。

    讀過古典文學就一定有思想嗎?

    除非讀的走馬觀花,不用腦子去讀,不抬槓的說,確實有。這個問題就好像在質疑,讀過書的人一定有學識嗎?讀書真的有用嗎?這個道理不用多說,每個人都自然懂得。

    “只是不要攻擊別人喜歡你的不喜歡”,

    對,沒有人喜歡被攻擊,但是,對於自己覺得不對的東西,即便有很多人喜歡,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所質疑,這種質疑也許被解讀為攻擊,但同樣需要有人勇敢站出來打破這漠然的應允。

    想象一下,如果每個人都保持緘默,我們在知乎上隨便發表一個意見,答案明明很糟糕,卻沒有人譴責,每個人都不置可否,這樣是不是會產生一種錯覺,任何人都可以盡情的信口開河?網路上的低俗與汙染豈不是得到了公然的許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感覺是很舒坦,聽不到任何批評,也不用擔心捱罵,但事實上這是對無知的寬容,對謊言的縱容。

    我們每個人對美的東西都有一種天然愛,所以才有了審美,有了對美和醜的認知。美和醜的標準可以不一樣,但其中的選擇關乎價值的走向。不修邊幅始亂終棄會被攻擊責罵,溫文爾雅有始有終會被喜歡讚揚,這是前人經歷浮沉總結的經驗,是後人需要秉承的價值判斷。

    很多人會在知乎上發表個人的看法,然後貼上,不喜勿噴,然後就自以為是的隨意發洩情緒。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正是來自另一個人的反駁,讓我陷入沉思,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的態度,浪費了他人寶貴的時間,汙染了知乎認真的環境。他人的介意是一種點醒,讓我們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更加的深思熟慮,無論答案是否周全,至少在態度上要保持認真。這就是表達不喜歡的價值,敢於反駁的價值,有價值的言語攻擊不是口水戰,也可能是警世恆言。

    就像存在即合理這句格言,常被腐敗,犯罪,醜惡的現象拿來辯護,它被一個名人提出來,得到大多人稱讚,但還是有少數人敢於批判,這句話只能提供啟發,不能給予幫助。

    所以我們需要爭辯來反覆的探討什麼才是值得喜歡和仰慕的事物,什麼才是人類應該追求的更好的價值,我們需要批評來點醒麻木。我們不停地承受這些壓力和嘲諷,也在不斷地向著更好的方向努力。

    你不懂嘻哈,你可以唱,在家裡一個人唱,若要站在舞臺上唱,就是對懂得嘻哈的人的一種嘲諷。菜市場大媽喜歡音樂的初衷固然純粹,但僅僅愉悅了自己,海外音樂家也許圖的是名利,但他半生的努力創造了門票的價值,一樣值得人們花錢費力去爭取。

    “聽不懂音樂的沒什麼丟人,聽得懂的也不一定是神”,聽得懂不是神,但聽得懂是難得與珍貴,就像我們聽懂了莫扎特,讀懂了梵高,是對人類堅持創造藝術價值的尊重,也是對藝術家落魄一生最大的默哀與禮讚。

    生命的價值從來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認真的活過,明白的活著。

    總而言之,這首歌,只能當做一種勞頓之後的放鬆,就像做人偶爾也需要阿Q精神來自我寬慰,但酒過三巡之後,我們還要恢復理智,保持清醒,整裝再上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光拍攝時會出現炫光,有的人追求這個效果,有的人避之不及,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