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阿元
-
2 # 燕善閣茶道師
本人不建議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用我以為、我覺得、應該、也許、可能吧!長期使用這些詞彙會給對方感覺你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沒有格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時間長了大家會質疑你的能力,說再多也不如行動。把那些詞彙換成:我行、我可以、相信我、我建議,多用我們,少用我。
-
3 # 景輝創業VLOG
在職場中,我經常聽到“我以為”“我覺得”這樣的聲音,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員工都很喜歡說這三個字。
尤其是職場新人,當自己遇到了麻煩,被領導和同事指責時,往往就會用“我以為......”作為擋箭牌,以為這樣做別人就可以原諒初來乍到的自己。其實,我以為,這3個字,往往是誤以為,你沒有確定的事情,就用我以為的思維做事。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強加給別人。
我以為這麼做是不會錯的,我以為不會有麻煩的,我以為這是最正確的做法和決定,我以為你知道,我以為你會。我以為......身處職場之中,一定要謹記,不要隨意的說,我以為。一旦形成了習慣,無論是對於錯,你都喜歡用我以為的思維為人處世。經常的說,我以為,會讓領導和同事覺得你是在推卸責任。另一層意思,是讓人覺得你自以為是,不尊重別人。
-
4 # 職場路由器
分享下我在職場遇到的真實故事。
場景一:在高層年度戰略會議上之前在一家汽車行業從事管理工作,年底了,要召開第二年的戰略會議,總經辦組織相關模組的一把手參加。因為戰略會議是一年來說最重要的會議,各模組的高管非常重視,都積極準備彙報材料。
商務部彙報了第二年的商務政策和建議。銷售部結合往年的業績和市場環境分析,初步制定了來年的業績目標,但是到了生產部這塊,這位生產主任說:“我們會積極配合銷售業務這塊做好備產工作,及時交付到客戶手中。”
總經理隨後問道:“那你認為明年生產部這塊需要提升那幾個方面?”
生產主任說:“我覺得應該是產品質量這塊,還有交付不及時這塊,產品質量問題我認為一會讓質量部部長說下明年怎麼改進,今年質量問題太多了,特別是車間這塊,經常因為不合格影響訂單交付週期,導致銷售部投訴。”
“還有就是生產部這塊我覺得需要增加一些人手,特別是工藝改進人員,目前的生產效率比較低。”
總經理說:“讓你說提升的方面,你倒是好,一個推給了質量部,一個推給了人事部。自己這塊的問題隻字不提。”
生產主任:“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想其他部門能體諒下生產部這塊的難處,我以為您能明白。”
總經理說:“這些都是你的“我以為”,有沒有具體的資料和事實,你作為管理者不能都是臆斷,還有一點,你是“帶腦子”過來開會的嗎?”
一下子把生產主任問住了,不敢再吭聲了,隨後戰略會議結束後,總經理安排助理去了解生產主任的日常工作內容,要求他提供具體方案。
可是這個生產主任提供的方案,都是思路,沒有計劃,沒有實現路徑。滿篇的都是主觀層面的考慮;
隨後總經理批示兩個字“調整”。之後這個車間主任都下放到其他車間做個主管崗位,連降兩級。
小結:這種重要情景,說“我以為、我覺得”無形等於“自絕後路”!
場景二:新人面試環節在上家公司做人事經理的時候,公司發展需要招募一批大學生入職。
面試官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
大學生甲:“我覺得咱們公司是個大平臺,能帶來成長的機會。”
面試官問:“那你認為你在公司能做什麼?帶來什麼價值?”
大學生甲:我在學習擔任學生會組織部工作,雖然我的專業適合在技術部,但是我想去行政部門,我認為我個人性格比較適合這塊,我想我這塊能做很多工作,能給公司帶來幫助。
面試官問:“那你知道公司行政部是做什麼的嗎?這塊是做公關處理,法務、外部政府關係對接這塊等等”
大學生甲:“不太清楚,聽著名字覺得和我之前愛好差不多,我以為是和我之前的在學校的工作形式類似”
面試官問:“小夥子,剛進公司,要先從熟悉的做起,不要想當然。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
面試官看他態度比較端正,菜鳥期的員工多少都會有些“好高騖遠”,可以給他一次機會培養一下。
小結:新人時期的員工,沒有太多職場經驗,所以他們說“我以為、我覺得”也實屬正常,職場小白需要磨練的機會。
成熟人士都是從感性到理性,從感知到認知,需要時間過渡!
總結:以上是兩種不同的維度說出“我以為、我覺得”的結果,在職場中,隨著經驗與能力的積累與豐富,我們的很多決策、顧慮都會越來越理性的表達出來,
因為我以為、我覺得”的背後屬於“經驗主義”,特別在職場工作很多年的人,可能一直都還活在“感知”的層面上,一旦懂得深挖本質“要素”層面,這些“我以為、我覺得”的虛詞自然會消失。
-
5 # 王研軍戶外康養董事長
職場中重在換位思考,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更受歡迎,而不是我以為,我覺得這些相對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如果同事理解一時半會還能接受,時間長了沒人喜歡,願意和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做事交朋友,職場不是家,會碰到不同的人事物,擺正心態,向內多看向外多做,為別人多考慮,成就別人越多越好的時候你也就更受歡迎。
回覆列表
說實話,殺傷力還是挺大的,往往說這句話的人在一群人中處於強勢的地位,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主流,需要被大家認可和採納。
去年《中餐廳》第三季中的黃曉明意外因為說話火了!本想在這個綜藝裡耍帥一把,營造一下“霸道Quattroporte”的人設,沒想到卻因為自己強硬的說話方式翻了車,一下子引發全網熱議。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都別說了,就這樣,聽我的!”這些霸道又強勢的語言還有很多,總之讓人聽了非常反感。但是在現實的職場中,這樣的人卻有很多很多。
一、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有些人在工作中,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還沒認真聽完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上來就是“我覺得…”,無形中讓人很反感。
在日常的相處當中,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自我,太以自己為中心,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來沒有站在整個集團團隊的層面去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大家覺得你這個人不好相處,太過自私,慢慢也就失去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要知道,在職場當中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為此失了人心,會對未來的升職之路或多或少產生一些阻力。
二、太過自信就是自負總是把“我以為”“我覺得”掛在口邊,時間長了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太過自負,總是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反而暴露了自己性格的缺陷。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領導非常強勢,無論手下的員工做了多少工作,完成了多少任務,他們都看不到,只單純依靠自己的主觀看法去衡量,從不考慮員工的感受。
這樣下去,會拉開自己和員工的距離,雖然說作為領導要保持一定的威嚴性,但是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難免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最後整個公司的決策也會出現偏頗。
三、暴露了自己內在的缺乏因為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總是把自己的看法作為第一觀點,不願意聽從他人的意見,其實反而暴露了自身對相關知識、技能的匱乏,因為不能虛心請教、廣泛的涉獵,所以才把自己的一家之言當成解決問題的“聖旨”。
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出現,會對應許許多多的解決方案,這裡面涉及到的知識也是方方面面的,而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我們不是計算機不可能全面的把所有知識都掌握,所以就需要大家一起溝通、商量、探討從而引發“頭腦風暴”,大家集思廣益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處理問題。
當你發現自己總是說“我以為”“我覺得”,這時就要小心了,這代表你已經滿足於現狀,不去學習和思考,一味沉浸在舊有的知識架構裡而不自知。
總之,在職場當中,請多一些謙虛和理性,不要總是“我以為、我覺得”,不光對他人不禮貌,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時間長了難免失了人心,而自己則會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沾沾自喜,最終不能夠蛻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