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射鵰英雄傳》又雙叒叕要被翻拍了!從76版,83版,94版,再到新世紀的03版,08版。平均每隔7年,它都會被拿出來翻拍一次。現在8年過去了,它果真還是沒能逃脫被翻拍的命運,即將被第六度搬上電視劇熒屏。
8
回覆列表
  • 1 # 天際痕無限殤

    作為90後,寫一點對翻拍射鵰的看法大鬍子在03版採訪裡說過,他覺得射鵰這樣的作品每過幾年就可以翻拍一次。不僅因為作品本身優秀,更因為大背景迎合了華人現在的思潮。起初看到這段話很不屑,那時我上初中,心想再好看的劇,一遍又一遍地看哪有不厭煩的。射鵰該算是金庸作品裡比較適合搬上電視的一類,場景跨度大,人物形象鮮明,不知不覺到今天為止我也看過了83,94,03,08幾個版本,算上現在的17版,時間跨度比我年長。居然真的沒看厭煩,幾天前又看一遍煙雨樓群雄扛鼎飲酒,新版這場戲堪稱歷代最佳。但看到主創一直說自己要忠於原著,又看到說楊康穆念慈線改動很大,只覺一股崩壞之風隱隱撲面而來。單說忠於原著吧,走這條路(authenticity),無論有多努力,受資本限制,走到最後抬頭一看,只能看到化身王重陽的大鬍子在前面對你哈哈大笑。03版幾乎是這條路上不可能逾越的一道坎。無論是真實到以還原歷史為目標的服化道,還是央視版雄厚的財力人力帶來的豪華實力派陣容,亦或是幾乎一字未動照搬原著的劇情和對話,就連這一版最為人詬病的缺點——周迅孫海英的嗓音,李亞鵬的智障派郭靖畫風,其出發點也無不是是為了還原一個原生態(authentic)的金庸故事。很多人說83,94版才詮釋了什麼叫俠義二字,什麼叫情懷。對此我只想說,連草原都沒一片,談什麼成吉思汗,連山都沒一座,談什麼華山論劍!這兩版在有限的條件下只能大改劇情加強文戲,其實是無奈之舉。記得03版映像較深的幾個鏡頭之一——哲別和博爾術比箭死鬥,打著打著英雄相惜起來,最後兩人下馬,交換禮物,結安答。 即為後面郭靖和拖雷結義做鋪墊,更是再次體現了以武會友,交結生死這個放之天下皆準的原作設定,配上真實的打鬥場景和更真實的茫茫草原背景,廣闊天地下豪邁的男兒情懷呼之欲出。一鏡讓我的好感度從65升到95。除非再有大資本投入,否則03版像這樣的鏡頭會是空前絕後了。這一版的哲別和成吉思汗如此經典,以致後來者完全再入不了我的眼。

    再談改編。08胡歌林依晨版算是改動很大的一版。改動幾乎都集中在3個年輕演員身上——楊康穆念慈、歐陽克。起先覺得改得很棒,把這三個角色細細解析給觀眾,講講他們選擇背後的無奈和迷惘。後來警覺不對,只是單純在給年輕演員加戲。尤其是劉詩詩的穆念慈。角色形象本來就鮮明,根本無需浪費這麼多筆墨。應該就是部劇情為演員服務的偶像劇。到這裡,觀劇興趣大減,郭靖黃蓉詮釋得再好也枉然。到最後,楊康來來回回換了1000次立場,原本鮮明的形象被左一筆右一筆畫成了無臉妖怪。唯一的觀劇動力成了看他什麼時候死。——還活到了最後一集!!整個人都不好了。一個本應該讓觀眾扼腕嘆息的悲劇人物,成了最不受我待見的反派。再好的演員也經不起這麼折騰,更何況拋開對演員本身的成見,袁弘演技並不比03版周杰出色。 就來好好說說楊康吧,楊康的一生,是典型的身份認同問題造成的悲劇。古今中外,從希臘神話到莎士比亞,再到今天的《冰與火之歌》,這出悲劇換了千萬張面孔,但核心卻從不曾改變。拿最近的席恩葛雷喬伊說,一條在狼堆里長大的小魷魚,一度以為自己成了狼。回了趟家被提醒自己作為魷魚王子的身份,憤而向狼家復仇。聲敗名裂心如死灰之後重新發現自己,原來是披著魷魚皮的狼。接受自己已背叛出身家族的事實,終於在內心深處獲得救贖和認同。記得讀冰火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裡,淚如雨下。對於這類悲劇而言,最後選擇了哪一邊其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做出抉擇過程中兩個分裂的人格的較量。需要看到兩個人格如何一步步成型,最後如何達成和解進而讓內心歸於平靜。金庸小說裡的楊康,兩個人格到死都沒達成和解,其實是民族主義氾濫的結果。用今天的觀點分析,楊康作為“金人”的人格根植於他的父親,自小言傳聲教把他當金國太子培養。相比之下本應該作為他另外一半“宋人”人格根基的母親,作用微乎其微。楊康從來沒在她身上得到母子以外的身份認同。所以理所當然的成年後認為自己是金人。金庸後來讓穆念慈成為他的“宋人”人格來源,這份人格還參雜著兒女私情,是如此的脆弱,以致兩人一分開他就成了金人,終究無法戰勝從小培養起來的另一半。如果看完射鵰只想罵楊康一句“賣國賊”,建議別再看下面寫的東西。

  • 2 # 魚塘老頭

    我感覺翻拍經典是正常的,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每個時代的人生存環境不同,思想也不一樣,翻拍的經典可以跟上年輕人的腳步,只有拍更多的爛片才能顯出老片的精彩,過去的經典多是因為當時的演員吃過很多苦,工資不高,成功很難,現在的演員不看演技,看顏值,看特效,看背景,看耐潛能力,看緋聞,這樣的演員花瓶一個能演出什麼經典啊?現在的導演沒有責任心,好色,好才,好錢,片越拍越差

  • 3 # 還得是你龍兄

    怎麼看?不看。翻拍倒是沒什麼,可,拜託,就算武俠不存在這個世界上過,能不能把拍攝場地放在地球而不是外太空?沒有自然的光,沒有自然的風,無論什麼條件演員都一身光鮮亮麗就是飆血爆炸身上的灰血也都是摸上去。服裝都不帶亂的(要不就是亂的非常假)。請不要侮辱人類智商了

  • 4 # 親親抱抱小瑤瑤

    就不能找個新劇本拍個新路,編劇編不出來,就找小說改編版。真是無語,拍了這麼多遍了,再好看我也不會看。這次的射鵰,好多人都說好,我也沒看,都知道劇情了,還看什麼啊?沒勁。真是服了這些導演了,就認準金庸了。換個作者不行啊?

  • 5 # 齊明76354378

    這一步終於感覺郭靖不那麼傻了,其實原著中塑造的郭靖也並不是傻,而是忠厚。他的傻主要表現在和江南七怪學功夫上,但讀到後面才發現不是郭靖傻,而是江南七怪不會教。他和哲別學射箭能一箭雙鵰,和馬鈺學吐納兩年也能獲得很大進步;這都說明郭靖是有一定天資的。這只是金庸有意給讀者造成的傻的誤解,為以後他變成一代大俠形成反差,這樣的情節更能吸引讀者。這一步演員的年齡比較小也相對符合原著,郭黃剛在一起時,郭靖十八九,黃蓉十四五,而且原著中也有一些關於他們孩子氣的情節。以前有幾個版本都給人一種裝嫩的感覺。

  • 6 # 白日要做夢

    先來看看有多少版《射鵰英雄傳》

    2017版楊旭文、李一桐主演

    83版黃日華 翁美玲

    08版胡歌 林依晨

    76版白彪、米雪

    88版黃文豪,陳玉蓮

    94版張智霖、朱茵

    03版李亞鵬、周迅

    為什麼要翻拍?

    其實,翻拍也是一種必然。華人一直對武俠有一種熱愛,這源於古代的遊俠形象。而在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一大批武俠巨匠封筆後,很少會有武俠小說突破重圍,形成大IP,知名度不夠,所以想要拍武俠劇只能翻拍。

    為什麼是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 雕》之後,再也無人懷疑金庸的小說巨匠的地位。這是一部結構完整得天衣無縫的 小說,是金庸成熟的象徵。

    《射鵰》最成功之處,是在人物的創造。《射鵰》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平鋪 直敘的,所有精采的部分,全來自所創造出來的、活龍活現、無時無刻不在讀者眼 前跳躍的人物。金庸寫人物,成功始自《射鵰》,而在《射鵰》之後,更趨成熟。

    《射鵰》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傳統武俠小說的影子,但也成了 無數武俠小說競相仿效的寫法。《射鵰》可以說是一部武俠小說的曲範,在武俠小 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射鵰》中,金庸還在強調群眾力量,強調集體,盡在個人力量之上,這種觀念,集中在君山之會,郭靖、黃蓉被丐幫逼得面臨失敗這一情節上。但是這種觀念 在一再強調中,實際上已出現了崩潰的跡兆,實在無法再堅持下去。個體的力量在 前頭,金庸用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接著又寫了郭、黃二人,打敗了丐幫的大批人 。英雄人物,畢竟是個體的、獨立的。和群眾的盲目、衝動,大不相同。

  • 7 # 冥府之仴

    翻拍…可以…重點是…你超越不了就算了…演技特效特別腦殘就是你的不對了 像蘇有朋的倚天屠龍記就翻拍的很好呀 新亮劍…只能說水之又水 不如不拍 …何必找網友罵呢 有句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8 # 李慎微

    其實翻拍是一種傳承

    很多人都在說83版的射鵰有多好看多經典,我不否認它或許的確經典,可是作為00後,模糊的畫質,起碼30的少女蓉,真的接受無能。

    也許你要說,80年代的水平怎麼可能和現在比

    可我想說影視劇本來就是一種娛樂和放鬆,難道你要逼著我硬著頭皮去體諒,去妥協,明明看得一臉尷尬還要喝彩?

    這不是情懷,而是賣弄情懷

  • 9 # 小樓一夜聽風雨194225881

    翻拍倒沒問題,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典。如果都如新水滸03天龍那般帶誠意的翻拍,多來點也無所謂。 怕的是湖南臺於正之流那種沒情懷自以為創新的垃圾到極點的翻拍,嚴重拉低審美。

  • 10 # 江南飈

    《射鵰英雄傳》被翻拍的原因是能掙錢。如果會虧本的話是不會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拍的。為什麼翻拍《射鵰英雄傳》會賺錢?因為有元抓和83班的空前成功,使得投資人認為這部戲一定可以賺錢。所以才會被不斷翻拍。

    這也說明金庸小說的無窮魅力。從《武林》雜誌連載《射鵰英雄傳》開始,金庸小說形成了一種勢不可擋的狂潮,在神州大地纏身一種奇異的閱讀現象。一時之間只要是金庸作品就大行其道,甚至以西惡不知名作家也趕來沾光,取的筆名是什麼“全庸”“金康”,堵住稍不留心就報這些類似金融的作品買上了,結果回去一看大呼上當。

    經過時代和讀者反覆嚴格篩選,金庸小說無疑已經成為時代經典,廣泛流傳,金庸本人也因此發家致富,成為以文致富的楷模,受到世人和廣大金迷的敬仰。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像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的火鍋,以中國古代社會為底料,融中原、西域甚至波斯的文化傳統,加入各類玄妙武功的作料,體現中國經稽核中國氣派,發揚中國的優勢和長處弘揚民族精神,崇尚民族氣節,促進民族團結,可以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中國傳統這棵巨樹上結出的一個碩果。

    這因為如此,這個說過才有如此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代的影視工作者對其進行加工創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的相聲沒有了郭德綱,傳統的相聲會怎麼樣,會沒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