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
2 # 煙火茶話鋪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偶覽《孟子》,當他看到“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那一段時,不禁勃然大怒,罵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當天就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殿外,不得配享。並對諸大臣說,如有諫者“以大不敬論”。當時所有大臣均不敢表示異議,只有刑部尚書錢唐不怕得罪皇帝,他再次挺身而出,抗疏入諫,他說:“臣為孟軻而死,死有餘榮。”當時朝中大臣都為錢唐捏了一把汗。滿腔怒火的朱元璋本想拿錢唐開刀,但見他態度誠懇,堅毅不屈,便放了他一馬。
無端端地將孟子逐出文廟顯然是不得人心之舉。一年後,朱元璋下詔稱:“孟子辟邪說,辨異端,發明先聖之道,其復之。”把孟子的牌位放回文廟,配享如故。然而,朱元璋對孟子的犀利言論仍耿耿於懷,他怕《孟子》把天下讀書人都教壞了,更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深入人心,對大明王朝不利,便想出了刪書的辦法。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人對《孟子》進行刪節。劉三吾揣摸皇上的意思,共刪掉《孟子》八十五條“有問題”的內容,幾乎佔全書的三分之一,並將剩下的內容編為《孟子節文》一書。劉三吾完成刪孟任務後,朱元璋立即下詔書,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聖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為本”。
-
3 # 汪立新10
中華文明的源頭在易道,諸子百家無不是得易之鳳毛鱗角,而陰陰魚圖當成是太極圖,源頭上有錯而江河湖海盡墨?學不能尋根溯源,學成愚痴而難覺,源頭得立而人能自主,才能淤泥也是生蓮之用!
-
4 # 歷史山河
在他看來君君臣臣有絕對的階級領導權,不可能跨階級鬥爭。他都能做出來在朝廷上廷仗官員,刪掉孟子一部分內容太能理解了!就在現在老闆在你同事面前打你你受的了啊?
所以孟子的一部分思想被否決刪除,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人對《孟子》進行刪節。劉三吾揣摸皇上的意思,共刪掉《孟子》八十五條“有問題”的內容,幾乎佔全書的三分之一,並將剩下的內容編為《孟子節文》一書。劉三吾完成刪孟任務後,朱元璋立即下詔書,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聖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為本”。
-
5 # 搞哥讀史
簡單講講朱元璋刪《孟子》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段文化噴薄的繁榮景象,那就是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幾百年間,數十種流派相互碰撞發展。直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學說布行四方,成為了中國2000多年來封建統治的正統學說,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所尊崇。
與其他的開國皇帝不同,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是個地地道道的布衣出身,小時候沒讀過多少書,因此並未對孔孟之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在行軍打仗時,朱元璋對儒家要義只是略通一二,並未深入研究。直到當上了皇帝之後,能夠安心坐下來研讀儒家經典。這一讀孟子,朱元璋拍案而起,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焉?”
原來,朱元璋是讀到了《孟子》中“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語句。過去的統治者最崇儒道,雖然未必真正將民視為最重,但總要裝裝樣子,不像朱元璋這麼堂而皇之地暴露自己的本性。朱元璋一怒之下,竟下令除去孟子的“亞聖”地位,逐出孔廟。
對天下的讀書人來說,孔孟乃是至聖先師。朱元璋此舉,無異於對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宣佈佛祖是邪魔外道一般,自然激起了讀書人的強烈反對。放在過去,朱元璋手下的大臣們領教過他的手段,凡事都不敢公然頂撞。但這次不同,朱元璋的做法已經觸犯到了他們的信仰,當時刑部尚書錢唐抬著一具棺材上殿,準備死諫朱元璋。
朱元璋命令衛士將錢唐射死,錢唐身中數箭,仍屹立不倒,以死勸諫。群臣紛紛勸諫道,一旦孔孟之道廢除,數千年統治的基礎都將動搖。朱元璋第一次感受到信仰的威力,也意識到了孔孟的根基不能動,於是下令恢復了孟子在孔廟的地位。
然而,孟子像可以不撤,但孟子的“悖逆”之語卻不得不防。朱元璋於是下令重修孟子,把其中他覺得不恰當的語句全部刪去,刪的只剩下半本書。不過,朱元璋刪《孟子》和他發行《大誥》一樣,都是個人情緒過重,時代侷限性太強。因此,在朱元璋死後不久,《孟子》原文刊行入故,朱元璋的刪書行為也成為了後人笑談。
-
6 # 營三千
根據戒庵老人漫筆的記載,朱元璋刪改《孟子》搞出一個《孟子節文》,主要刪掉的部分有這麼幾段:
“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啥意思?如果君王有了大過錯,就應該進諫,如果不聽,就直接離開他。如果是“貴戚之卿”,甚至可以取而代之!這一段對於朱元璋來說當然是觸碰了他的高壓線,所以這一段被刪掉了。
(孟子畫像)
另一段則是:“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華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這一段就不需要翻譯了,總之,朱元璋看到這樣的文字,非常憤怒,所以命令手下的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一批文人,對《孟子》刪改,搞《孟子節文》,甚至要撤掉孟子在孔廟中的配享。(另有一種說法,說其實是劉三吾窺伺朱元璋的意思,主動提出要刪改孟子,並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作為士大夫而言那就太沒有操守了,不知真假,聊備一說吧。)
但實際上,儒家士大夫那強大的粘性與慣性,讓朱元璋的這些措施都彷彿重拳打在棉花上,毫無成效。
你朱元璋不是要撤掉孟子的配享嗎,行,第二天欽天監就上疏說,檢視天象,發現文星變暗了。各種異常天象也紛至沓來,所謂“其時風雷示異”,讓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元璋也犯嘀咕,加上各路大臣的進諫,朱元璋很快反應過來,迅速恢復了孟子在文廟的配享。(然後欽天監立馬就奏報說“星復明”了,很明顯這出是欽天監自導自演給朱元璋看的)
而《孟子節文》的刪改本,其實最終也沒有流傳起來。《明實錄》記載,永樂七年時,科舉考試用的還是《孟子節文》,這也與永樂皇帝朱棣處處標榜自己“孝”、“無改於父之道”有關,對於朱元璋的規矩他非常樂於遵守,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他皇位的合法性。但是,《戒庵老人漫筆》雲:“我太祖國初嘗刪「華人寇」「反覆易位」等數章不用,此刪本至今猶在南禮部堂櫃中。然卒寢前旨,以全書行世。”也就是說,這個刪改本只是在南京禮部有一個備份,而在作者李詡生活的年代(明中期),民間通行的孟子版本還是全文無刪減版。明朝人羅鶴也在自己的筆記中記錄說:“洪武初,翰林學士劉三吾奉敕為《孟子節文》,總一百七十餘條,刻在南京國子監。……今不見印行。”同時,科舉考試也不再以《孟子節文》為準,而是恢復了全本孟子的地位。
在晚明大臣朱國楨的眼中,劉三吾最後因為科場案而死,正是他刪改《孟子》的報應,這也頗能代表一批士大夫的想法,在他們心中,儒家道統是高於皇權的,而這也正是朱元璋刪改孟子的原因所在。
-
7 # 徐小仙說歷史
朱元璋讀了《孟子》後,接著做的一件事,使孔子學說一家獨大!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大廳裡讀了《孟子》。像所有的皇帝一樣,朱元璋也提倡孔子和孟子的學說,但說實話,由於軍事和政治事務的複雜性,他沒有系統地研究過他們的經典作品。但是正好趕上他今天沒啥事情,來了興趣的他閱讀了一下著作。不讀,不知道,看完直接就震驚了。讀到後面,朱元璋眉頭越來越緊。最後,把書狠狠的摔在地上,大聲說道:如果這位老人活在今天,還能活的下去嗎?
實際上是,朱元璋讀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就是說,與普通民眾和國家相比,君主是最不重要的。 "國王看待朝臣就像手腳一樣,臣子就會把君王當做心臟;如果國王看他們像一隻狗,那麼他們就認為國王是一個鄉下人;如果國王看他們的視線像塵埃,那麼他們看起他來就像一個魔王",也就是說,雙方要互相尊重。如果國王認為他們不重要,那麼他們也會把你看得不重要。
朱元璋非常憤怒,立即召喚文辰。他宣佈,從現在開始,他將"從孔廟中去掉孟子",並從孔廟中取出孟子的碑,取消他在民間受人供奉的資格。孔孟的思想是中國九州思想的基礎。這一舉動與基督教國家將耶穌從教會中驅逐出去一樣令人震驚,部長們反對它,大臣們全部都表示反對,但是朱元璋宣佈他下定決心,沒有人可以說別的。否則,他將遭到"嚴重"的處決。
每個人都立刻平靜下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非常強大。但是孔子與孟子在中國被崇拜了數千年。畢竟有幾個鐵桿粉絲存在。刑事尚書錢塘堅持要進入宮殿為孟子辯護。
朱元璋聽說錢塘來是為了這件事,命令金武衛在廟前射殺他。直到錢塘的肩膀上插有兩支箭,血液直流,但仍然勇敢不屈。朱元璋欽佩他的血性,並讓他進來說話。錢塘跪在皇帝面前,直言孟子無法廢除。他說,孟子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一旦廢除,中國不僅會動搖,而且四方也會震驚。懷疑中國仍然是尊重聖人國家?
朱元璋思考後,認為情況的確如此。並且唐謙為此獻身,他也在學者的心中看到了孟聖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命令人們把錢塘送到醫院接受治療,很快又恢復了孟子享受孔廟的資格,配享恢復了,但朱元璋還是覺得他不能讓《孟子》的思想傳播開來。於是就決定將不利於自己的言語均都刪去。
回覆列表
“輸出”?,這個問題是不是想問朱元璋為什麼要刪《孟子》一書,到底刪了哪些內容?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閒來無事,隨手拿來《孟子》一讀,結果四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孟子》一書中有句,“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意思是說皇帝如果把臣子當成土芥,那麼臣子便可以把皇帝當敵人。朱元璋想想自己對待臣子是嚴厲了些,你孟子卻讓臣子們把我當敵人,那不是鼓動臣子們造反嗎?那還得了。
朱元璋還對大臣們說,此事不得諫言,如有諫者“以大不敬論罪”。朝中文武大臣害怕朱元璋,沒人敢進諫,可是刑部尚書錢唐卻是個書呆子,他為了孟子,不怕得罪皇帝,竟然上書諫言,說道:“臣為孟軻而死,死有餘榮。”
朱元璋大怒,本想拿錢唐開刀,殺雞儆猴,但是想想這個書呆子一心要為孟老夫子犧牲,而且還感到無比光榮的樣子,如果真殺了錢唐,那不是正中他的下懷,於是朱元璋便放了他一馬,而且還宣佈恢復孟子在孔廟配享的地位。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劉三吾到底刪掉了哪些內容?
比如裡面有一句,“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意思是說君主不仁,下面才會不仁,君主不義,下面才會不義。
再如裡面有這樣一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意思是說國君不能做不義的事,不能殺無辜的人,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取得天下。
還有裡面有這樣一句,“君子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華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意思皇帝和臣子也要交心,你若對臣子不好,臣子也可以對你不好,可以反你。
還有一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更牛,裡面直接說老百姓最大,皇帝最沒有分量,簡直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