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印

    龍母、鮫人淚這些,按照以往的分類,屬於“齊胸襦裙”+“大袖衫”。屬於早年漢服因沒有嚴謹考據產生的問題形制加腦洞臆造的產物。因其工藝簡單及自帶的使用者篩選特性,頗受商家喜愛。

    1、先說“齊腰襦裙”

    說起起源又要提到十多年前漢服運動早期那段操蛋的歷史了。漢服運動是由一群外行發起的但是專業要求極高的文化運動。在2003年漢服運動興起的初幾年漢服運動對於形制的研究還停留在非常淺的程度,因最初的目光是盯在深衣和衣裳這倆上,隨後就非常簡單粗暴地將漢服形制定位三類:深衣制、衣裳制(襦裙制)、襦袴制(袴褶制)。看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實際上,這仨都是故弄玄虛的脫褲子放屁,當時的實踐中,是將所有的衣服+裙子,都稱為衣裳或者襦裙,將所有的衣服+褲子,都稱為襦袴或者袴褶,將所有上下一體的袍服、長衣都成為深衣。這下發現問題沒有,等於說沒有所有的形制都是沒有形制。那麼那時如何界定漢服呢,也很簡單粗暴,交領右衽接袖中縫,擁有這三大特徵(有時候還加上繫帶),那麼就是漢服了。

    只是諷刺當年

    這仔細想想就是一個超級荒唐的事情。

    當時在襦裙制這一塊,可以細分下去:按衣領分:交領襦裙、對襟襦裙、坦領襦裙、按裙頭高度分:齊胸襦裙、高腰襦裙、中腰襦裙(齊腰襦裙),按袖子分:廣袖襦裙、半臂襦裙、窄袖襦裙。看起來也很牛逼,實際上也全部都是毫無意義的脫褲子放屁。舉個例子,比如你整個領口低一點的短袖T恤加長裙,那麼按這個奇葩分類法,就是半臂襦裙,也是坦領襦裙。這種分類法因沒有對衣服的具體裁剪進行要求,於是當時幾乎所有的“襦裙”的裙子,都是用時裝褶裙來糊弄,僅僅是因為“交領右衽接袖中縫+繫帶”的這個“繫帶”的要求,把時裝裙的鬆緊帶、紐扣換成了繫帶。此後一段時間,漸漸的齊胸襦裙和齊腰襦裙兩分法佔據了主要地位。但與此同時,隨著漢服運動考據的深入,以及最早的這批“運動家”逐漸喪失了話語權,如各類明制襖、衫,各類如百迭裙、馬面裙紛紛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名字不再叫襦裙,到最後“齊腰襦裙”就剩下了各種腦洞服飾了。

    2、再說“齊胸襦裙”

    前面說到按裙頭高低分出了一種“齊胸襦裙”,本意是說唐代有一些女裝裙子穿得很高,於是分類這麼分,但是接下去這個操蛋的分類法就繼續禍害了,把”齊腰襦裙”的時裝裙結構的滿褶裙做長一點拉拉到胸上,就自稱是唐代的裙子了,就是現在說的“一片式”,乍看有那麼幾分像,實際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唐代的那種穿胸上的裙子因為沒文物,沒裁剪圖,畫像和陶俑都只有外形,於是沒人知道究竟怎麼做。於是09年前後,就有一商家開腦洞,嘗試用和服的部分結構來做這個裙子,於是誕生了“兩片式”,當時開這腦洞的那個商家沒有大規模生產,反而是其他商家紛紛這麼做了……

    3、最後說“大袖衫”

    大袖衫這東西比前二者更復雜一點,有兩個起源,一是漢服運動初期模仿簪花仕女圖做的,特點是袖口大到垂地,衣長也垂地,但是沒有成氣候,僅有個別商家做過,很快也就消失了。而另一個起源是影樓裝,和魏晉風的大袖衫是一樣的東西,這東西在漢服運動開始前就已經存在於各種影樓裝裡了,那些“皇后裝”、“妃子裝”、“仙女裝”常見類似的玩意兒,特點是袖口不會垂地,袖根一般很小,衣長也只到膝下,早年穿“齊胸”不是非常流行搭“大袖衫”,真正流行起來是魏晉風火爆以後被帶起來的風氣。

    如果沒有依據,那麼它們算不算傳統意義上的漢服?

  • 2 # 咚漫萬事屋

    鮫人淚

    提起鮫人淚就不能不想到一片靚麗的粉紅色,穿上鮫人淚後就像置身於粉紅色少女海洋中,夢幻唯美而仙氣飄飄,怎麼看會驚豔。但在圈外人眼中,鮫人淚就像一個水蜜桃,非常甜美顯年輕,穿上後太過豔俗了。

    龍母

    龍母的外觀非常顯眼,紅色與白色兩色組成的龍母,看上去簡潔大方而高貴。在漢服袍子身上,龍母非常美麗而高貴,穿上龍母的袍子總有種特別的氣質。但對於圈外人來說,很多第一次入手龍母的人除了覺得龍母質量差,更多的還是覺得龍母像一塊五花肉……

    那麼龍母,鮫人淚這些爆款,究竟屬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漢服呢?

    一、它們的出處。

    龍母、鮫人淚這些,按照以往的分類,屬於“齊胸襦裙”+“大袖衫”。屬於早年漢服因沒有嚴謹考據產生的問題形制加腦洞臆造的產物。因其工藝簡單及自帶的使用者篩選特性,頗受商家喜愛。

    1、先說“齊腰襦裙”

    說起起源又要提到十多年前漢服運動早期那段操蛋的歷史了。漢服運動是由一群外行發起的但是專業要求極高的文化運動。在2003年漢服運動興起的初幾年漢服運動對於形制的研究還停留在非常淺的程度,因最初的目光是盯在深衣和衣裳這倆上,隨後就非常簡單粗暴地將漢服形制定位三類:深衣制、衣裳制(襦裙制)、襦袴制(袴褶制)。看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實際上,這仨都是故弄玄虛的脫褲子放屁,當時的實踐中,是將所有的衣服+裙子,都稱為衣裳或者襦裙,將所有的衣服+褲子,都稱為襦袴或者袴褶,將所有上下一體的袍服、長衣都成為深衣。這下發現問題沒有,等於說沒有所有的形制都是沒有形制。那麼那時如何界定漢服呢,也很簡單粗暴,交領右衽接袖中縫,擁有這三大特徵(有時候還加上繫帶),那麼就是漢服了。

    這仔細想想就是一個超級荒唐的事情。當時在襦裙制這一塊,可以細分下去:按衣領分:交領襦裙、對襟襦裙、坦領襦裙、按裙頭高度分:齊胸襦裙、高腰襦裙、中腰襦裙(齊腰襦裙),按袖子分:廣袖襦裙、半臂襦裙、窄袖襦裙。看起來也很牛逼,實際上也全部都是毫無意義的脫褲子放屁。舉個例子,比如你整個領口低一點的短袖T恤加長裙,那麼按這個奇葩分類法,就是半臂襦裙,也是坦領襦裙。這種分類法因沒有對衣服的具體裁剪進行要求,於是當時幾乎所有的“襦裙”的裙子,都是用時裝褶裙來糊弄,僅僅是因為“交領右衽接袖中縫+繫帶”的這個“繫帶”的要求,把時裝裙的鬆緊帶、紐扣換成了繫帶。此後一段時間,漸漸的齊胸襦裙和齊腰襦裙兩分法佔據了主要地位。但與此同時,隨著漢服運動考據的深入,以及最早的這批“運動家”逐漸喪失了話語權,如各類明制襖、衫,各類如百迭裙、馬面裙紛紛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名字不再叫襦裙,到最後“齊腰襦裙”就剩下了各種腦洞服飾了。

    2、再說“齊胸襦裙”

    前面說到按裙頭高低分出了一種“齊胸襦裙”,本意是說唐代有一些女裝裙子穿得很高,於是分類這麼分,但是接下去這個操蛋的分類法就繼續禍害了,把”齊腰襦裙”的時裝裙結構的滿褶裙做長一點拉拉到胸上,就自稱是唐代的裙子了,就是現在說的“一片式”,乍看有那麼幾分像,實際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唐代的那種穿胸上的裙子因為沒文物,沒裁剪圖,畫像和陶俑都只有外形,於是沒人知道究竟怎麼做。於是09年前後,就有一商家開腦洞,嘗試用和服的部分結構來做這個裙子,於是誕生了“兩片式”,當時開這腦洞的那個商家沒有大規模生產,反而是其他商家紛紛這麼做了……

    3、最後說“大袖衫”

    大袖衫這東西比前二者更復雜一點,有兩個起源,一是漢服運動初期模仿簪花仕女圖做的,特點是袖口大到垂地,衣長也垂地,但是沒有成氣候,僅有個別商家做過,很快也就消失了。而另一個起源是影樓裝,和魏晉風的大袖衫是一樣的東西,這東西在漢服運動開始前就已經存在於各種影樓裝裡了,那些“皇后裝”、“妃子裝”、“仙女裝”常見類似的玩意兒,特點是袖口不會垂地,袖根一般很小,衣長也只到膝下,早年穿“齊胸”不是非常流行搭“大袖衫”,真正流行起來是魏晉風火爆以後被帶起來的風氣。

    如果沒有依據,那麼它們算不算傳統意義上的漢服?

    答:屬於早年漢服因沒有嚴謹考據產生的問題形制加腦洞臆造的產物,一度被部分人當做漢服來宣傳,但不是漢服。

  • 3 # 騎大象上月亮

    是或者不是,都不重要。

    服裝的演化,都是順應時代的,傳統漢服可能適合漢朝,但是不一定適合今朝。

    話又說回來,漢服也不是到漢朝就有的,也是經過改良逐漸形成的,就像中山裝一樣,也是透過其他衣服款式修改而來,形成自己的風格。

    身為當今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入新元素並無不可。

  • 4 # Liaokong了空

    在古代漢唐應屬於傳統漢服,現代人仿漢服穿成過去服飾,除非你是為表演節目,拍片子,又或者是直播吧。普通人生活中沒有必要穿漢服,只要適合自己身材的服飾就可以了,除非你是個另類,愛漂亮的,為了吸引人眼球而作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晚上開車看見接完訂單返程的代駕你會搭ta一段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