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奏曲666
-
2 # 奶糖阿娟
你好 我是奶糖阿媛 很想對父母說些話
70 80年代90後的我們 沒捱過餓 沒受過凍 年代幸福 趕上科技的年代 科技幸福 我們不看這些 看事實 大學畢業就要面臨就業難題 大學生的數量和市場的飽和 有能力不敢現狀去大城市拼搏的我們 房價的上漲 這些都是我90後要面對的 每個年代都有要吃的苦 身體上的很累 但心靈上的苦能壓垮一個人 我希望任何時候都不要已過來人的身份評價 i 致自己的父母
-
3 # 海鄰里圖書館
某種意義上說,是的。
其實,不要說90後,事實上大部分75後和80後已經不用捱餓了;頂多小的時候做不到頓頓吃肉而已。
海鄰的父親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是個豁達幽默的老頭兒。一起聚餐,我吐槽飯菜不好吃的時候,老人家常常語重心長的說:孩子,知足吧,60年,我們連鼻屎摳出來都不捨得扔呀。
在人類社會中,什麼是最大的價值?生命。所謂“人命關天”。在小說《三體》中,三體文明曾經震聾發聵的告訴人類:生存本身是一種幸運,你們人類卻把它看做是權利。
我們活著。這已經遠遠比曾經生活在死亡線上的世代幸運多了。
假如你仍然缺乏體會,建議你去看一看電影《1942》
-
4 # 李老頭閒談
我是60後:在我的眼中真正捱餓的是60,以前,70,82,這一代人,八一年田地承包到戶,八二年全面解決溫飽,一直延續至今,從承包田地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從部分助農到大筆投入,真正一步一個腳印,所以90這一代人直至現在幾乎沒有捱過餓,這是事實,有據可查,今後的日子會更加紅紅火火,但願年青人發奮圖強!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時光!淺談!
-
5 # 難忘二O二O
90年代出生人的幸福感,比早先年代出生的人要好。是社會有關權威經濟學家,透過科學資料對比測算出來的結論。也是建國後,幾代人的親身經歷體會。當然這只是國家對整體人民的生活狀況而言。並不代表這個時段每個出生的人都幸福,受多種因素影響,不排除個體差異的存在。
我們家兩個孩子,都是90年代先後出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收入不高。在他們幼年成長時期,我們做父母的,寧願自己受苦受累,省吃儉用過緊日子,也沒有讓他們缺吃少穿。不僅讓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還供他們讀完了大學。孩子們也很爭氣,女兒考上了公安大學,畢業分配到武漢公安部門工作。兒子大學畢業後,自謀職業。他們現在都己成家立業,有房,有車,過著比我們那個年代不知要好多少的生活。我和老伴苦盡甘來,如今在武漢女兒家幫帶未上幼兒園的外孫,享天倫之樂。90年代出生成長的人是否都過得好,不能武斷。一個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是,不論生活在那個年代都存在著各種差別。
90年代出生的人有沒有捱過餓,是不是個個生活得幸福,不能否定。國家現在雖然富強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貧富差別,人與人差別依然存在。
-
6 # 咱誰的都不欠
我是40後,在16歲時正是糧食副食,一切憑配給,那時真捱餓了,只能是去野外撥野菜。現在的80後90後都不會捱餓了,比起父母輩是幸福多了。昨天報了北京上山下鄉的16歲女孩子到西雙版納種橡膠樹,住在草棚子裡,許多人死在那裡,當地人把他們埋在公墓裡,36年後爹媽死了,姐妹託人尋找才找到墓地,哭天搶地的抱著墓碑哭。
-
7 # 我和你無邊
因人而異吧,我覺得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是有富貴貧賤、幸福痛苦之分的,就看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如何吧!
我父母輩是50後,生活在農村,小時候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吃不上飯,餓肚子是家常便飯,因此,他們的身體普遍瘦弱,在我們村,像我父母輩的人,漸漸都離世了,我二伯54歲,我爸58歲,我媽現在65歲,肝癌晚期,目前正在治療階段,掙扎在生死存亡之間,希望經過治療,事情有轉機,人定勝病。
我是80後,小時候溫飽是解決了,但沒有現在豐富多彩,沒有水果,沒有零食,沒有玩具,沒有學習壓力,一切生活都得靠自己解決,沒有水果,就吃各種野果,桑葚、茹娘等等;沒有零食,就燒花生,紅薯,煮豆子等吃;沒有玩具,就自己造玩具,泥大炮,弓箭,彈弓,梭,逮魚等等,自己動手創造;沒有學習壓力,就自己想辦法找書讀,甚至就是不讀,也不怨悔。我們小時候的生活絕對是最幸福的,所有人中。
我家裡有兩個堂弟和兩個表弟都是90後,他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玩具,零食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習壓力,跟他們聊天時,他們覺得最幸福的時光還是跟我們一起玩的時光,而不是玩具,零食。
我想對每個人來說,一生最快樂的事情,並不是吃食和玩具,而是童年的無憂無慮的玩樂時光吧!
-
8 # 捷徑英語一減負的曙光
,
該校一男孩從5歲學起,上小學一年級時,本著試試的態度參加了2017年第十四屆"外研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大賽″。參賽後才發現在阜新市同齡人組中無對手,直接進市決賽,然後進省決賽取得優秀獎。第二年,2018年,上小學二年級的他顯得比上一次成熟了一些,和上次情況類似,也是作為阜新市唯一進遼寧省賽的代表參賽,在這次比賽中他取得了進京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資格,在他幼小的生命史上記錄下光輝的一頁。成為百萬兒童中的嬌嬌者。
他和該校的其它學員一樣,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單詞完全自學力,這是其它學自然拼讀的學生所難做到的。比如這場疫情就顯出了特有的優勢,即不上網課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
該校釆用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例如英語原子彈的概念就是該校提出來的。所謂英語原子彈就是在速成音標的前提下歸納字母的發音規律,讓規律的記憶成白給。讓難記住的規律不再是學也記不住的"書″。從而不再是像傳統的那樣只用手槍。而是一會就會一大片。英語自然也就不難了,目前雖還是星星之火,但它是學生未來從根本上減負的一絲曙光。
-
9 # 大Niko的麻麻
作為80後,從小就被人說是在蜜罐里長大的。這麼多年被說都習慣了。90後再多聽幾年也就不糾結了。畢竟00後已經長大了!
-
10 # 周志明
我是80後,小時候不愛吃飯,最常聽爺爺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還是沒餓著”……
爺爺是40後,他總跟我說,他們小時候日常吃的就是野菜苞米麵糰子,能吃上白麵都謝天謝地了。60年自然災害,家裡人把苞米瓤子磨碎了,就著野菜吃,結果人人便秘拉不出來,痛苦不堪。因為飢餓,我兩個叔叔一個姑姑都沒活過3歲,後來條件好了,爺爺每次餵豬都說:“這豬食都比當年的人飯好,讓我吃也能吃個一大碗”,當時聽起來好惡心……
爸爸是60後,12歲因為成分不好,就不讀書了,承擔起了家庭重擔,跟大人一樣上山下地,拼命幹活,因為幼小沒勁兒,經常累的癱了,從出生20年沒做過新衣裳,22歲結婚前第一次穿上新的中山裝,興奮的幾夜都沒睡。
我作為80後,我已經不捱餓了,最次最次也有苞米茬子大餅子,更何況是90後呢?90後不說有車有房,大富大貴,但總體來說物質上是幸福的,衣食住行,不會破衣爛衫,不用忍飢挨餓,不會住著四處漏風的草房飢寒交迫……
珍惜眼前的生活吧,日子總體越來越好的,咱們新一代別總說自己吃了多大的苦,跟老一輩真比不了,用我爺爺的話說:面前一碗餿豬食你能吃下,稻草狗窩你能住下,才有資格說自己真的吃過苦……
-
11 # 冰城東姐日記
孩子們是90後,那父母們基本上都是在60後或者是70後吧,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們有的是經歷過上山下鄉,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上過大學,沒有接受過多高的教育。沒有什麼多高的文化。所以造成現在人中年基本上沒有從事多少文化高的工作,自然呢收入也就不會太高。而且呢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由於有一部分是下過鄉的,幹過許多的體力活,在60年代呢有的是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的。是捱過餓的。但是今天的90後呢,多數是獨生子女,一出生呢就趕上了好年代,可以說是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呢都傾注到了孩子的身上,多數呢都在父母的培養下接受過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接受過高等教育自然呢看問題就看著比較遠。90後的孩子們正趕上我們國家的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經濟上比較富裕階段,自然呢就沒嚐到什麼是捱餓。所以在父母的眼裡呢90後是幸運的。
回覆列表
謝邀,對於捱餓這種現象在90後身上應該是不會發生哇,除非父母毫無人性,虐待孩子!所以飢餓的感覺應該體會不到,但真的父母和孩子孩子有代溝和隔閡!就和你這個問題一樣,對於父母而言你們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的,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吃飽穿暖就是奢侈的!而對於90後更注重的是心理的感受,希望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我更希望90後的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因為你們有的也為人父母了,雖然父母對你的理解有誤會,但父母是愛你的,你也要學會去理解父母,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