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啊金妹
-
2 # 傳統銀文化
有這個習俗!
先說一下過年送大饃習俗:
是豫東地區傳統年俗:送大饃——拜年最重要最尊貴的禮物
春節前,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忙碌起來準備年貨!但不同地區的過年風 送大饃習俗差別很大。
在豫東及其周邊地區過年送大饃.是必不可少的年貨,還是拜年最重要的禮物。
饃就是饅頭,大饃就是大個的饅頭。大饃個頭是普通饅頭的兩三倍,呈圓形,大饃裡面包有紅棗。大饃這種作為年禮在當地卻有著特殊的意義,不能不送,不能隨便送,不能多送,也不能少送。並且只能由晚輩送給長輩。過年送大饃和中秋節送月餅一樣都代表著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尊重和孝敬。
出嫁的女兒每年正月初二都要回孃家給自己的父母、叔叔、嬸子、伯父伯母和爺爺奶奶送大饃。
結過婚的外甥也要給自己的舅舅、舅媽,外公外婆送大饃。如果長輩弟兄多,嫁出去的閨女每年回孃家拜年走親戚都要帶好多個大饃。
不過從吃的角度去看 ,大饃這個禮物並不科學。每年過年,老人收的大饃一個正月都吃不完,大饃個頭很大,一般兩個人才能吃完一個!吃不完反覆加熱蒸,就很難吃了。當地還有正月十五吃花子,二月二吃大饃的習俗,所以必須留出一兩個大饃二月二吃。二月二吃大饃還有講究,把大饃切開,泡水,濾水加入雞蛋和成糊,放在鍋中煎熟食用。在當時生活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也算不錯的美食。
送大饃的習俗由來已久以,以前都是自己蒸大饃,(在北方年習俗 臘月26蒸饅頭時一併蒸出若干個大饃)。現在人們過年饅頭也都懶著蒸了,大饃也就和饅頭一塊購買了。一般是兩三元一個。並且賣大饃的生意十分紅火,往往都是供不應求,甚至還要排隊才能買到。有的人家長輩親戚多一次買的大饃可以裝一蛇皮袋子。
據傳蒸大饃的風俗源於三國時期。諸葛亮打仗路過商丘沙河,當地有一個規矩,要想平安過河,必須用人頭祭奠河神。諸葛亮心善,叫人用面做個和人頭一樣的饅頭替代,平安過了河。從此,用“人頭饅頭”祭河神的習俗流傳下來。後來演變為晚輩送長輩必不可少的年禮。
和大饃配套的還有棗花子,每一個大饃上都要放一個棗花子,送大饃是要和棗花子一同送給長輩,而長輩只留下大饃,把棗花子還回給晚輩。
相比大饃的傳說,棗花子的說法就很簡單了。說是蒸大饃的時候,怕小孩子鬧騰,就做了棗花鬨小孩子聽話。但據傳,棗花在當地也是民間祭天祭神必不可少的貢品。
棗花的做法也比較特別,先把活好的面用擀麵杖擀成條狀,巧婦們隨手團一下,用筷子一“捏”就成了“花”,再在花的每個角上點上紅棗,,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棗花。
歲月流逝,如今很多過年的老習俗都漸漸淡了,隨著淡去的還有濃濃的年味兒。
其實現在生活好了,在家鄉 “大饃”也早不是尊貴的稀罕物件兒,但是送“大饃”的傳統還一直延續著,在平淡的年味兒中多了一份寄託。
再說一下回贈棗和桂圓
一般是訂婚回贈,親戚都回贈!
訂婚具體的要看各個地方的習俗了。訂婚最主要的是雙方父母見面協商訂婚事宜,主要是定下婚期和準備婚禮的事情、還有像買房、買車啊什麼的
我們老家那邊的習俗男方要準備三金、對戒和彩禮,女方要準備喜糖、喜碗、糕點、棗子、桂圓、蓮子、花生,都是用一盆一盆裝的!
-
3 # 二胎寶媽蘭香
我孃家是江西婆家是湖北,我們這裡都沒有這種習俗,江西的話前十幾年一般都是送酒送肉,現在這幾年都改送油了,湖北這邊的都是送一些水果還有牛奶之類的。
-
4 # 廣東軍少
浙江省
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點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山西省
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意在有餘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福建省
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在廳上迎神下降。
遼寧省
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嫁出去的閨女不可以在孃家過年的,否則這一年會對孃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孃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目前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而慢慢被人遺忘了。
廣東省
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江蘇省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人元旦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
黑龍江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
-
5 # 柳絮飄香
過去過大年後正月裡走親戚就要送大饃饃,那時候家裡窮,吃不上白麵,就只好在饃饃裡面包上玉米麵,外面才能用白麵包一層,做成所謂的“金裹銀”。時代進步了,現在過年送禮都高階了許多,各種美食五花八門,哪裡還送大饃饃?
-
6 # 不忘初心ZCJ
我們這個地方沒有過年走親戚送大饃的習俗,但有些習俗可能與別處有所不同。例如,過年如果去姐姐或妹妹的婆家拜年必須捎帶火燒、餃子,以示在婆家過年如同在孃家過年一樣,在婆家過年不要總想孃家,一心一意過好日子。二是因為我們這裡一般是三十晚上吃火燒,大年初一早晨吃餃子。吃火燒表示舊的一年圓圓滿滿過去了,吃餃子表示新的一年歡歡喜喜開始了。
各地過年走親戚送禮物的風俗不同,所表示的含義不同;時代不同,那麼送禮物的物品也就不同。現在,我們這裡也有很多人不再沿襲過去的習俗了,比如,過年走親戚,不管是什麼關係,一般都是送奶,送一些副食類。朋友之間送菸酒、飲品等禮物。從這些新舊習俗當中,我們偉大祖國確實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
-
7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快過年了,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的事。那個時候,除了大年初一磕頭掙鞭炮,掙糖果,花生吃以外,那就當屬初二以後串親戚掙壓歲錢高興了。
那個時候,人雖然沒有錢。但是串親戚是不能空著手去的。人們就只能挎著個毛籃子,裡邊裝幾個饃饃蛋子,也就算是帶過去的禮物了。
一個籃子裝二十幾個饅頭,每到一家,他們都會留下4個或6個饅頭,然後再放進去兩個或4個自己的饅頭,也就算是主家給你還禮了。雖然損失了兩個饅頭,可是中午卻混了一頓好吃的。另外還能掙幾毛錢的壓歲錢。每當下午回家的時候,一邊走一邊跳,心裡裝的可是慢慢的喜歡呀。
對於你說的要給親戚回桂元和棗的事,我們這裡是沒有聽說過的。當然如果是窮家親戚來拜年,你給他往回多拿一些吃的,倒是有的。
-
8 # 使用者孤雪飛鷹
現在還有多少人自己在家做饃呀?走親戚送大饃早已不流行了吧?送的人感覺寒酸,收的人也感覺臉上無光又不好拒絕,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送大饃應該就是一種浪費,大饃的最終歸宿就是垃圾堆。現在走親戚給長輩送上菸酒茶水果禮品合多方便省事還好看,給小孩包個紅包小孩高興大人滿意。這樣走親戚即省事又讓親戚高興皆大歡喜,比你送幾個大饃好看多了吧?時代在前進在變化,觀念風俗也得跟著變,要與時具進。
-
9 # 寂寞的0辦公室
哈哈哈,你這樣問估計是北方人,你說的都是北方的特產,互贈特產應該沒有問題吧,對我們這些男方人家,不好回答,反正過年,上門拜年送禮是必須的,送什麼禮物根據你的條件,習俗來定。
-
10 # 甜甜圈丁丁
我們老家沒有這個習俗、我小時候春節走親戚送的是我媽媽在家做的燒餅、炸的油條什麼的以前是禮輕人情重、現在是禮重人情淡、都木有以前的人情問了,很懷念小時候的春節那時都不富裕、但過的很開心
-
11 # 元氣雪碧Kn
我們這裡沒有這個風俗!也許別的地方有過年送大饃視俗!好像周口有這個就給!全國各地各不同!我感覺春節熱熱鬧鬧老人孩子一家人吃頓幸福飯是最好不過的了!
-
12 # 麼記982
我是南方的一個鄉下人,我們這些地方,年前走親戚都是以水果與雞,探望年長的,給點現金。年後的話,水果與餅乾為主,當然,肉肉是必須自己帶去的,而且是有頭有尾的豬肉為主。否則,親戚就只炒青菜給你吃的。所以,傳統習俗還是比較講究的
-
13 # 山頭16
這得頭四十年前,在農村有過,頭六十五年前過年,上長輩家送禮,就是抗一袋子富強粉,拎一棒子豆油,買點心的,就是糟子糕,那是上姨家,現在沒有了,二千年我回關里老家看俺大姑,買一袋子蘋果,一袋孑餅乾,她們吃饅頭,用麥子去換饅頭,
-
14 # RongRong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每到過春節前幾天,媽媽就要發麵做饅頭,包子,做走親戚的大花饃,去親戚家裡帶著大花饃還有糕點等禮品,這是風俗習慣。現在過年走親戚幾乎都沒有人帶自己家裡做的大花饃了,每家每戶都過上小康生活,不缺什麼,都是帶著牛奶,水果,糕點,煙,酒,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檔次也越來越高了
-
15 # 忙有喜聞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盛產糧食。舊時,工業不發達。饃作為一種習俗,是貴重的禮物。不但品類眾多,花樣多彩,而且禮饃,男女有別,老少不同。如給老人的拜年,拿餛飩。平輩則是瓜瓜和系鬥之類的娃娃娃。它不像現在過年的禮物,都是一樣的物品,沒有民間文化和民俗。
-
16 # 快樂每一天207319959
還有走親戚拿饃,花饃,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平輩不用拿饃,不過現在年輕人大多都不拿饃了,一個是不會蒸,再一個嫌麻煩,超市買東西多方便,這大概就是時代變化吧
回覆列表
河南我婆家這邊的習俗過年走親戚,大年初一初二去給親戚拜年。送大饃還有棗饃,還有大蔥,剛一開始嫁過來的時候。不懂他們這邊的習俗奶奶跟我說了,我才知道。